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精選12篇)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精選12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綱要》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要儘量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從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並培養幼兒一種運用科學的態度、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冰是幼兒 生活中常見並接觸過的物質,幼兒很喜歡玩水,玩冰。在玩冰中幼兒不僅能充分享受玩冰的樂趣,而且能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幼兒對冰的認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不斷深入。對於小班幼兒來說,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關於“冰”方面的知識,也是必須的。

  二、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活動的目標是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 小班幼兒的思維還處於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渡的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透過自己的親身活動來實現,因此,整個活動以幼兒操作擺弄為主,同時由於小班幼兒的認知能力還比較弱,很難自覺發現冰的一些基本特性,所以活動中要藉助某些材料設法使冰的這些特性顯露出來,使幼兒親眼目睹這一現象,這樣幼兒才容易理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實際發展水平,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嘗試玩冰,知道冰塊的明顯特徵。

  2、體驗玩冰的樂趣。

  3、 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根據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定為:讓幼兒在玩冰活動中充分感受冰的一些基本特性,這方面是注重幼兒透過自己的實踐活動來構建知識;難點為:用語言表達自己看到的現象,這方面注重幼兒語言表達方面的培養。

  三、活動準備:

  1、五顏六色的果汁冰塊若干。

  2、製作冰塊的各種形狀的物體。

  3、熱水一盆,各式顏料等物品。

  四、教法和學法:

  教與學是一個和諧統一的過程。《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本次活動中,我除了用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外,還採用了直觀教具演示法、情景教學法、遊戲法等方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感受冰的神奇和有趣的同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體現活動多元化的整合。

  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教師要始終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主要學法有:多通道參與法、情感體驗法、交流討論法、嘗試操作法等。讓幼兒透過多種形式、多種感官的參與,促進幼兒對科學活動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五、活動過程:

  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使幼兒在活動中始終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在玩中學,學中玩。我把本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下面我為各位老師具體闡述一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你吃過冷飲嗎?你知道有哪些好吃的冷飲嗎”?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經驗自由交流。(用一個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

  (二)、看看說說,交流經驗

  老師出示一塊彩色的冰塊,“這是什麼?冰塊是什麼顏色的”?“你在哪裡見過冰塊?”請幼兒先自由的交流,然後再小結。(這個環節透過簡單的提問,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鞏固對幼兒已有經驗的提升,也能照顧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使他們也有主動發言的機會。)

  (三)、摸摸玩玩,嘗試操作

  1、給幼兒摸摸玩玩冰塊,“冰塊摸上去有什麼感覺?摸了一會兒,你的手心裡多出了什麼東西”?在幼兒玩冰的時候,引導他們觀察冰的變化。

  2、給幼兒品嚐果汁冰塊,猜猜冰塊的味道。感覺冰塊在嘴裡發生了哪些變化。

  3、“怎樣讓冰塊化得更快一些呢”?請幼兒將冰塊放在熱水裡,看看冰的變化。

  4、提供給幼兒各式製冰的器皿,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一起製作冰塊。

  (這個環節給幼兒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樂意參與講述,並大膽的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達出來,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正如《綱要》所說: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在幼兒大膽表述後,教師小結,從而突破重點,有效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延伸,拓展知識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紙朋友

  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孩子們寫寫畫畫也離不開它。隨著幼兒活動的豐富,幼兒接觸到更多的紙。在水墨畫活動中小朋友提出:宣紙為什麼特別軟?在手工活動中提出;卡紙為什麼這麼硬?的疑問。

  〈〈綱要〉〉科學領域目標中提出: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方式表達、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的目標。認識〈〈紙〉〉是選自大班領域或毆打能夠科學領域的內容,它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而且在探索的過程中能鍛鍊幼兒的動手動腦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了達到此目的,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其中〈〈神奇的紙世界〉〉旨在讓幼兒初步瞭解紙的種類、特徵和用途。因此我認為本活動的重點是瞭解不同紙的特點,難點是透過記錄的方法比較紙的不同特徵,為解決這些問題,制定的目標如下:

  1、透過動手動腦的活動了解幾種紙的特徵及用途。

  2、學習記錄、比較的方法。

  3、教育幼兒愛惜用紙。

  二、說活動準備:

  為了順利的開展活動,我們與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的紙和紙的資料,在本活動中主要有:幼教

  1、用各種紙佈置的“神奇的紙世界”

  2、各種紙、顏料、記錄表、筆等。

  三、說教學方法:

  1、情境激趣法:

  教師設計了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幼兒的興趣,以神奇的世界為題讓幼兒到其中去探索。再以神奇博士的測試為題,引導幼兒用比較記錄的方式尋找紙的秘密,保持幼兒活動的習慣,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

  2、自主探索法:

  幼教歡迎您活動安排了三次的探索,三次探索活動的目的各不相同,但又是層層遞進的。第一次到神奇世界中尋找秘密,是讓幼兒發現不同種類的紙;第二次遊戲是為了尋找出紙的特種,發現紙可以撕、揉、折等特徵;第三次探索為神奇博士解迷,是讓幼兒比較發現不同的紙軟硬、吸水性也各不相同。

  3、記錄表訴法:

  活動中在每次的探索後都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幼兒還可以邊說邊演示,讓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發現。在第三次的探索中,讓幼兒運用表格繪畫記錄的方式,比較紙的異同,起到了一目瞭然的作用。

  4、情景演示法:

  教師在活動的最後,以實驗的方法演示燃燒的紙的過程,讓幼兒瞭解紙具有可燃性的特點。讓幼兒已經分散的注意力再次集中過來,給幼兒深刻的印象,並藉此機會教育幼兒安全防火。

  四、說活動過程:

  1、設定情境引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紙的種類。

  活動一開始就以帶幼兒到神奇的世界參觀,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讓幼兒用手摸摸、看看、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不同型別的紙,讓幼兒療飢餓紙的種類。

  2、透過自由遊戲,發現紙的特徵:

  本環節請幼兒自由的取紙,玩紙,並跟其他人說說自己是怎麼玩的,教師適當的提示幼兒:“你把紙揉揉看看有什麼感覺?”“你用這種紙折一折?”讓幼兒發現可以撕、揉、折的特點,並透過活動後的提問引起下一環節的重點:哪些紙硬?哪些紙軟?哪些會吸水?哪些不會?

  3、操作記錄,比較紙的異同:

  第三次活動,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請小朋友比比紙的軟硬,吸水性,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並介紹自己的發現,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小結紙的不同,進一步讓幼兒瞭解紙的特徵。

  4、實驗演示:

  活動結束前,透過教師的實驗再次引起幼兒的注意,真實的情境讓幼兒清楚的瞭解紙的可燃性,並藉此契機來教育幼兒安全防火。

  5、活動延伸:

  教師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動來完成這一主題,其中包括:看錄象、做實驗、紙藝製作等,因此我們在區角中準備了更多的紙和其他的材料,讓小朋友有更多的機會了解紙的特點。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電話的有趣和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2、學習打電話的方法,能有禮貌和別人打電話。

  3、能主動地和同伴打電話。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娃娃家的遊戲場景、電話機

  活動過程:

  1、娃娃家的場景,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娃娃家的爸爸媽媽想請娃娃單位爺爺奶奶來做客,可以透過什麼方法和爺爺奶奶聯絡呢?

  2、學習打電話的方法。

  師:爸爸媽媽應該怎樣打電話給爺爺奶奶呢?

  幼兒自由地打電話,教師觀察並請幼兒講講自己是怎樣打電話的?獲得正確打電話的經驗,師生共同講講怎樣打電話:首先撥號再接通、通話時要問好,說自己找誰?再告訴別人自己是誰,最後要和別人說再見,才能掛電話。

  3、遊戲:我和你打電話幼兒兩人一組互相打電話,邀請對方來家做客,鞏固打電話的方法。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 篇4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紅色

  2、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初步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二、活動準備

  箱子、紅色實物若干、卡紙大兔子若干、足夠數量的小兔子、足夠數量多種顏色的花

  三、活動過程

  1、直接匯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神秘的箱子,老師想請一起來看看這箱子裡有什麼呢?

  2、摸一摸

  教師示範:出示箱子,教師摸出第一樣紅色的實物,引導幼兒說出紅色。

  老師想請表現最棒的小朋友也來摸一摸(教師強調規則)

  幼兒遊戲::讓一幼兒摸出實物,並引導說出紅色。(遊戲重複四次)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從神秘的箱子裡摸出了好多紅色的東西哦!有紅色的??,紅色的??……

  3、變一變

  師:我們摸出了那麼紅色的東西,就是沒有紅兔媽媽,老師給小朋友變一個魔術,看能不能把紅兔媽媽變出來呢!你們準備好了嗎?魔術開始咯!(放音樂,出示兔子)

  1、拿出不是紅色的兔子。

  問:這是紅兔子嗎?(重複兩次)

  2、第三次變出紅色的兔子。

  小朋友們好,我是紅兔媽媽,我現在要回去看我的兔寶寶了。

  4、給紅兔寶寶找家

  師:我的紅兔寶寶不見了,怎麼辦?怎麼辦?(原來,紅兔寶寶迷路了,它們不懂路回家,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幫助它,把他們送回家吧!

  幼兒遊戲(播放音樂)

  師:今天,我們幫助了紅兔寶寶,老師要獎勵小朋友一朵紅花,但是這紅花要小朋友們自己去找。找到以後馬上回到小凳子上坐好,不然紅花會跑掉的喲!

  幼兒遊戲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紅色寶寶,真開心,現在請小朋友們帶上我們的紅花,跟著老師出去外面找更多的紅色寶寶吧。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 篇5

  教案目標

  1、在看看、猜猜、玩玩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對魔術的探究興趣。

  2、透過嘗試操作魔術,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在教案過程中,感受魔術帶來的快樂。

  教案准備:

  教師:3個魔術影片、教室和幼兒人手2份的紙。

  教案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匯入活動,觀看魔術影片引起興趣1、回憶生活經驗:有沒有看過魔術表演?在哪裡看到過誰變得?

  2、觀看魔術影片:今天,顧老師給小朋友帶了個魔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魔術師可真厲害,撕碎的報紙還可以還原成原來的樣子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你們猜猜看?

  3、魔術揭秘: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吧!魔術真神奇,有時魔術師用一些假動作和特殊的手法來迷惑大家的眼睛。接下來, 顧 老師也來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你們想看嗎?(幼兒鼓掌)二、幼兒園教案引導幼兒探索小兔子魔術的秘密1、教師取一張紅色的紙,先撕出小兔子,然後找根隱形的線讓兔子的耳朵動起來。

  師:這是什麼顏色的紙?現在我要把他變成一隻小兔子,先往下撕,猜猜這是小兔的什麼?小兔子幾隻耳朵,兩隻耳朵一樣長,中間的往下折,然後撕掉。看得清嗎?

  現在我讓這兩隻小兔的耳朵聽我的話,可不可以?找跟線,穿進去,拉出來,耳朵耳朵聽我話,耳朵耳朵聽我話,小兔子的耳朵怎麼樣啦?這邊可以嗎?耳朵耳朵聽我話,耳朵耳朵聽我話,這隻兔子的另一隻耳朵怎麼樣啦?現在我想兩隻耳朵一起動,可以嗎?用點力氣,線再拉長一點。

  2、猜一猜:那小兔子的耳朵是怎麼動起來的?

  3、幼兒第一次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有的小朋友想試一試了,老師這裡有一張紅紙,你認為是什麼樣的,就按照你的方法試一試,看看小兔子的耳朵會不會動起來,先把他變成小兔子,撕出兩隻耳朵,小心點,別撕歪了。撕下的指頭放到籮筐裡。

  4、教師解密。

  想知道嗎?(看反面)發現秘密了嗎?發現什麼秘密了?(紙還留了一點,這是第一個秘密,難道光留了點就可以動了嗎?)示範。還發現什麼秘密了?哪一根手動的啊?兔子耳朵動 顧 老師的手也在動,我剛剛在變的時候,你們為什麼沒發現我的大拇指在動啊?(藏在後面了)放在後面擋住了,所以看不見了,那你們等下再表演的時候也要把大拇指擋住了,不能讓觀眾看見了。

  既然是我的大拇指在動,為什麼我的另一隻手要像拉線一樣的動呢?動動腦筋告訴我。讓觀眾以為真的有線在拉,其實有沒有啊?(沒有)這就是魔術裡的假動作。

  5、幼兒第二次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好了,魔術的秘密找到了,現在請小朋友們在來做魔術師,變給大家看一看,魔術的秘密不要忘記了啊,還有假動作也不要忘記呢。(老師巡迴指導)魔術成功了嗎?表演給後面的客人老師看一看。

  秘密不給別人看見,你就是一名真正的魔術師了,做魔術師的感覺怎麼樣?想不想再來一個?

  三、新魔術引發幼兒的思考魔術除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2種,還有許多種,顧老師這裡還有一個魔術表演,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這個魔術師可真厲害,一張紙變出了這麼多的雪花,你知道這個魔術是怎麼變出來的嗎?

  那我們回教室一起去尋找這個魔術的秘密吧。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 篇6

  (一)教育目標

  如今,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注重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的好奇心、求知慾、探索欲和熱愛科學的情感。所以,根據這一要求,我將本次活動目標指定如下:

  1、鼓勵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探索精神。

  2、能從動物的區域性判斷出是哪種動物,並能合作將動物完整的拼出來。

  3、透過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二)教材內容方面

  根據制定的目標,選擇相應的內容也是置關重要的。確定了活動《猜猜它是誰》,還要結合我班幼兒的具體情況。我根據主題活動《動物王國》裡的內容,結合本次活動,收集相關的遊戲材料,巧妙地將一些幼兒認識的動物設計在遊戲轉盤中,並將這些動物分割成二至四塊成為孩子們喜歡的拼圖,讓幼兒透過這些分割圖推斷出是哪個動物,及在拼圖遊戲中讓幼兒掌握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使幼兒在遊戲中能積極參與科學探索活動,增強求知慾,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提高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本次活動重點是:鼓勵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探索精神。

  難點是:理解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三)教學方法:

  我在設計本次活動中,採用了以下方法:運用觀察法,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活動,觀察法也是幼兒探索科學的基本方法,能使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直觀、生動、具體地認識事物,提高幼兒感官的綜合活動能力。利用拼圖遊戲,將動物的整體圖片拆開,分成若干片,再讓幼兒拼完整。操作法,提供給幼兒合適的材料,讓幼兒在自己的活動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教師運用幼兒喜愛的遊戲形式,使幼兒在遊戲中進行科學探索活動。

  (四)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走進大森林的場景中。引導幼兒觀察大森林的場景:“小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裡漂亮嗎?裡面有什麼?”讓幼兒透過觀察,增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透過提問:大森林是誰的家呢?直接匯入課題,給孩子一個已有經驗的回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字,加深幼兒對動物的印象,激發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並使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下面內容奠定基礎。

  2、遊戲部分

  ①遊戲:《玩轉盤》

  轉盤上是一些幼兒認識的動物的頭部圖片,教師出示大轉盤,請幼兒自己將轉盤的指標轉起來,指標指到哪個動物,並說出動物的名字。該遊戲的難度不大,動物的特徵明顯,易於每一位幼兒的獨立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能針對動物的頭部進行推斷動物名字,初步學習推斷的方法,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幫助老師瞭解幼兒對動物的認識程度。將枯燥的認知活動轉變成幼兒喜愛的遊戲活動,在遊戲中掌握知識。

  ②遊戲:《找動物》

  請幼兒將老師藏在大森林裡的動物部分圖片找到,這些動物並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動物的身體、有的是動物的腳、有的是動物的頭。在找到後,還要推斷出它是誰,然後告訴大家自己找到了什麼動物。透過幼兒的尋找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以及喜愛科學活動的情感。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透過講述自己找到的動物,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② 將動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動物的家裡。

  教師將動物的完整圖片展示出來,讓幼兒透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動物圖片,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

  3、結束部分——《拼圖遊戲》:

  請找出相同動物圖片的小朋友,合作將動物的部分拼成一個整體的動物。透過操作活動,能觀察到動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徵,並能相互配合進行拼圖,將動物圖片拼完整。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嘗試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動:《玩拼圖》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人手一份動物拼圖,能獨立將拼圖完成。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兒對動物的瞭解。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讓幼兒認知最基本的顏色(紅色)。

  2、並能和同伴一起做遊戲。

  教學重點

  認識顏色。

  教學難點

  分辨顏色。

  教學準備

  紅色圖卡、實物(紅色玩具)等

  教學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唱歌曲《十個小矮人》。

  二、教師透過手拿實物帶領幼兒認顏色,並以遊戲的方式加深幼兒對顏色的認識。

  1、教師:教師出示實物紅色玩具,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呀,(玩具)那你們知道老師拿的是什麼顏色的嗎?老師告訴你們這是紅顏色。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識顏色做遊戲。

  教師出示顏色圖卡再次請幼兒認顏色。

  教師:把顏色圖卡放在空地上,然後請兩個小朋友做遊戲,教師說出顏色名字,看誰先把顏色拿起來時說一遍顏色名稱,遊戲(2—3)遍,以加深幼兒對顏色的認識。

  3、鼓勵幼兒自己認顏色。

  教師:今天,小朋友學了紅顏色那我們課外也找一找,有哪些東西是紅顏色的。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 篇8

  “幼兒關注和發現生活中的科技成果。”這個目標屬於科學領域的範疇。《綱要》中提出: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這裡提到了幾個關鍵詞:生活、熟悉,可見我們選擇的科技成果的內容應該是從孩子的生活出發,為幼兒所熟悉的。

  根據這個指導思想,我選擇了“手機”,因為現在的家庭中至少有兩部手機,有的甚至更多,孩子用手機打過電話、拍過照片、玩過遊戲、聽過音樂,他們對手機有一定感性認識,教師把課的重點定位在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

  但作為小班第一學期進行的教學內容,我選擇了幼兒最為熟悉的兩大功能:打電話與拍照入手,引導幼兒去關注和發現手機的其它功能,讓孩子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比較、討論等手段,讓孩子瞭解手機的部分功能,使幼兒知道手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

  2、透過打電話遊戲,讓孩子初步感知點與數的對應,學習打電話的方法。

  重點:

  透過觀察、比較、討論等手段,讓孩子瞭解手機的部分功能,使幼兒知道手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

  難點:

  學習打電話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透過觀察、比較、討論等手段,讓孩子瞭解手機的部分功能。(解決重點目標)

  1、觀察比較固定電話與手機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知道手機的功能之一:打電話。瞭解手機的特性:小巧、攜帶方便,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它。

  2、比較照相機與手機,瞭解手機的功能之二:拍照片。(出示平時用手機給寶寶們拍的照片進行引導。)

  3、瞭解手機的其他功能:(如打遊戲、聽音樂)

  師:科學家可聰明瞭,他們發明的手機本領越來越大,除了可以打電話、拍照以外,你還知道手機有什麼本領嗎?(如聽音樂,可現場演示)引導幼兒去關注手機的其他功能,進一步感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變化。

  二、運用手機的最大功能學習打電話:(解決難點目標)

  師:寶寶現在想不想爸爸媽媽,可是,我們在幼兒園,爸爸媽媽在上班,怎麼辦呢?(教師在這裡要注重情感的引導)

  教師有選擇性地提供一組號碼的小圓點,讓孩子數數小圓點的數量,數對了,電話就通了,並讓孩子真實地與家長進行對話。

  教師在小結時要提醒幼兒不能隨便打電話。

  三、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繼續去關注手機的其他功能(如攝像、鬧鐘、上網等功能),進一步感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變化。

  我對這個活動設計的思考:

  1、能從生活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中選材。我們對孩子的教學既要來自於生活,又能迴歸生活,為生活所服務,我所選擇的“手機”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孩子在家中經常接觸父母的手機,對它有一定的瞭解,陌生是因為手機中有許多功能是孩子不熟悉的,因為父母怕孩子弄壞自己的手機而不讓他們玩,所以這裡就有許多教師可以挖掘的教育價值,引導孩子感受科技成果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注重各領域的結合。在第二環節中我設計了打電話,透過打電話遊戲,讓孩子初步感知點與數的對應,透過真實地打電話學習打電話的方法,在這裡,既注重了各領域間的整合,又培養了孩子的口語能力。

  3、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工具,除了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外,還有其情感因素在裡面,我們可以透過手機打電話、發簡訊,向朋友或家人表示問候,是人們情感交流的工具。在活動設計中我注重了對幼兒情感的引導。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 篇9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我這次活動的選材就來源於生活。石頭是構成自然生態環境的一種無生命的物質,同時也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事物,比如在幾次戶外活動時,我看到有幾個孩子特別喜歡去撿石頭玩,用石頭在地面上、牆面上、花壇邊等各地方敲一敲,一邊玩一邊興奮地叫同伴一起過來聽石頭敲擊所發出的聲音。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成課程,於是就設計了這個小班的科學活動《奇妙的石頭碰碰響》,希望透過遊戲引起孩子們對探索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的興趣,引導他們在“玩中學”在“玩中求發展”,就如《綱要》中所說:“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發現和感覺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自己身邊,保持永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說目標

  從“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綱要精神,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目標:

  1、感知石頭的基本特性,樂意參加玩石頭的遊戲,體驗玩石頭的樂趣。

  2、嘗試自由探索,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並願意大膽表述。

  三、說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透過探索,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在活動中我採用了探索比較法來解決難點,透過兩次探索比較讓幼兒發現這一特性。

  四、說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人手兩塊石頭;若干件硬的物品(木頭積木,塑膠積木,金屬勺子);若干件軟的物品(海綿,毛絨玩具,毛線團);厚墊子,桌子等。

  2、經驗準備:已學習節奏樂《閃爍的小星星》。

  五、說過程

  我透過三個環節“感知特性--探索比較--拓展經驗”來達到活動的目標。

  1、感知特性一開始以“石頭展覽會”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透過觀察發現石頭不同的顏色、形狀、質感,對石頭的基本特性有一定的瞭解,為後面的環節做好鋪墊。

  2、探索比較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所在。透過兩次探索比較,讓幼兒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並願意大膽表述。第一次以集體共鑑的方式,初步感知軟硬物體與石頭碰撞產生的不同現象;第二次透過自主探索,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的判斷進行初步猜測,經過探索驗證進一步感知這一現象。

  3、拓展經驗這是活動的延伸環節,進一步增強幼兒對探索石頭的興趣。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中午,有幾個小朋友需要吃藥,我就幫助他們先拿好自己的藥,再幫他們把袋子撕開。有兩個小朋友帶來的是糖漿,他們很神氣地對我說:“老師,我會自己開的!”“我也會!”說著,就自己把蓋子打開了。旁邊看到的小朋友說:“我也會這樣開瓶子的!”在區角中,我們為孩子設計了幫圖形寶寶回家、響罐等遊戲活動,孩子們經常想開啟罐子看看裡面的東西,也經常把蓋子搞得亂七八糟。

  正如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它不僅能提高認識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識活動成為快樂的事。幼兒的認識活動更是受到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的直接驅使和控制,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使幼兒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3——4歲的幼兒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認知活動基本上是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幼兒觀察事物缺乏整體性,較隨意,只能直接地、簡單地表面化地認識一些周圍的事物。我班幼兒對身邊的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提問,非常願意自己動手去探索,同時,也願意嘗試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發現,與老師、同伴交流。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利用幼兒活動中的興趣點,設計本次活動,密切聯絡生活中的現象,能夠較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根據以上分析,我將活動目標設定為:

  1、瞭解瓶蓋的作用,能根據瓶口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瓶蓋。

  2、能積極探索瓶蓋的開關方法。

  3、情緒愉快地參加探知活動,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

  定位重難點:

  1、重點:根據瓶口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瓶蓋,並積極探索瓶蓋的開關方法。

  2、難點: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

  並做好活動準備:

  1、圖片:“小熊的家”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不同的瓶蓋(大小、形狀、開啟方法不同)與瓶子。

  3、小筐若干。

  二、說教學方法。

  美國教育家克拉克(LeonardH。Clark)和斯塔爾(IvringS。Starr)把教學方法定義為:教師為達到教學目的而組織和使用教學技術、教材、教具和教學輔助材料的方法。分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兩部分。教師適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便於傳授知識,使學生易於形成技能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根據這次科學活動的性質和需要,我採用了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實習法等教學方法,將在教學過程中作具體闡述。

  三、說教學過程。

  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主要活動過程分成四個部分:

  1、情景匯入,激發好奇心;

  2、幼兒動手操作、感知;

  3、再次操作,討論、擴充套件經驗;

  4、結束。

  (1)情景匯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產生探知的慾望。

  加涅(Gagne)認為,構成教學過程有九個要素,其中首要因素就是要“引起學生注意”。

  活動開始,出示圖片:“小熊的家”,“今天,我們要到小熊家做客,看,熊媽媽來了!”透過設疑提問使幼兒對教學內容加以注意:“唉呀呀,這是怎麼回事?你們看,熊媽媽一不小心把瓶蓋全弄亂了,真著急呀,怎麼辦呀?”這時,請幼兒幫熊媽媽想辦法,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3分鐘,情景法、討論法)

  (2)幼兒動手操作、感知。

  教師在引起幼兒注意之後,接著就應對幼兒提出教學目標。其目的在於讓幼兒在學習之前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將要做什麼和怎樣做。這裡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驟:提供每組幼兒一筐瓶子和蓋子,自己嘗試給瓶子蓋蓋子。新的科學教育觀強調讓孩子們面對真實,向真實發問,與真實接觸。孩子們透過自己的動手動腦,探究解決問題。在這裡,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

  第二步驟:幫助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透過之前的探究操作,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的東西,透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形成想法,透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資訊,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徵和關係,以及自己的探究過程。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也有向別人傾訴的慾望,在這裡,透過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即能夠滿足幼兒的訴說慾望,也能幫助孩子形成知識點。“知識是在孩子們的探究之後,在孩子們的討論中形成的。”

  第三步驟:幫助幼兒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在之前的操作中,幼兒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難,透過大家集體討論,影片演示來幫助幼兒解決困難,為幼兒相互學習,分享經驗提供平臺。(12分鐘,實驗實習法、討論法)

  (3)再次操作,討論、擴充套件經驗。主要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驟:提供更多的瓶子和蓋子,請幼兒自由操作,鞏固對瓶子和蓋子特徵的認識。

  第二步驟:再次討論,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根據瓶口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瓶蓋。

  透過材料操作難易程度的變化,引導幼兒對瓶蓋的不同開關方法產生興趣,幫助幼兒擴充套件經驗。(8分鐘,實驗實習法、演示法、討論法)

  (4)結束。

  熊媽媽感謝小朋友的幫助,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2分鐘,情景法)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 篇11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幼兒在購買食品、用品等,都會遇到各種蓋子,這個蓋子怎麼使用?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都有其中的奧秘所在。“有趣的蓋子”這個科學活動,選材來源於幼兒的生活,有一定的經驗,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讓他們有話可說。

  科學活動的目標在於,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有趣的蓋子”這個科學活動,讓幼兒在玩玩說說中,發現蓋子的不同之處,並透過比較等方式,讓他們初步瞭解蓋子的作用。同時提供各種蓋子讓他們自主的去選擇相應的瓶子,在蓋蓋子的過程中發現,體驗擰、按等動作與蓋子之間的聯絡,從而發現有螺紋和沒螺紋蓋子使用的正確方法。最後透過媒體的演示,讓幼兒進一步的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多有趣的蓋子,他們的存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的探索與觀察,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好動好模仿的特點,此活動適合在小班幼兒當中進行教學。

  (1)說活動目標

  (2)說活動重點

  (3)說活動難點

  (4)說活動準備

  (5)說活動流程

  (6)說活動環節

  一、創設情景,大膽表述

  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透過圖示讓幼兒發現原來蓋子有這麼多的不同之處。教師鼓勵的語言,是對幼兒的一種肯定。

  二、演示比較,瞭解蓋子的作用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引發幼兒討論,蓋子到底有什麼用?教師透過有蓋無蓋的對比,更加形象的讓幼兒知道蓋子可使物品不會弄髒、比較衛生、不會擠出來、攜帶方便,還可以防潮,保持食品新鮮與原來的味道。

  三、幼兒操作,發現蓋子的秘密

  此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要環節。有意識的提供常見的蓋子與瓶子,透過幼兒自主操作活動以及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幼兒發現有螺紋與沒有螺紋蓋子其中的秘密。發現“擰”“按”不同方法來蓋緊蓋子。同時進一步挖掘特殊的蓋子為人們提供的方便,並提供更多的蓋子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索與驗證。

  四、媒體演示,生活延伸

  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必須迴歸生活。由於材料提供有限,因此教師透過媒體,來解決材料商的不足,同時也能拓展幼兒的思維,使幼兒感知到蓋子無處不在。而且人們設計出這麼多有意思的蓋子如相機蓋子、馬桶蓋、鍋蓋、遙控蓋等。為幼兒以後有意識的去觀察探索埋下伏筆。

  小班科學優秀說課稿 篇12

  一、設計意圖

  《黃豆寶寶變魔術》是主題活動《營養的食物》中的活動之一,我們都知道豆漿、豆製品營養豐富,是幼兒園經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愛吃豆製品。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小班科學活動:黃豆寶寶變魔術,這是依據新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選擇了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活動內容,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運用擬人化的口吻,用變魔術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教育孩子愛吃豆製品。

  二、活動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根據頒佈《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

  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具體目標:

  1.知道黃豆可以製作豆漿、豆腐、豆腐乾等豆製品。

  2.透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徵,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3.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的重點:透過觀察比較黃豆及豆製品的外形特徵,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整個活動的設計都是以這個重點為主的,主要是透過“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比較乾溼黃豆的不同”、“瞭解黃豆能做各種豆製品”這幾個環節完成。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

  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並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物質準備主要有幹黃豆、溼黃豆、豆漿機、豆漿、豆製品錄象、滷汁豆腐乾等等。知識經驗準備是事先請家長帶孩子參觀菜場。

  四、說活動過程

  情境匯入——觀察比較——知識深入——活動延伸

  有關引出活動,我考慮了很多。在以往的活動開始部分,大多采用遊戲、角色對白,引出活動,為了更高的領會〈〈綱要〉〉中將各大領域內容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有意的創設情境(將黃豆倒在地上,)讓幼兒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科學教育和品德教育相結合,自然的引出課題。在旁觀者眼裡看來,這樣設計也許要亂一些,但我覺得對幼兒收穫更大,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種嘗試。

  基本部分是:

  (1)透過觀察,初步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

  (2)透過進一步觀察比較乾溼不同的黃豆的外形特徵,發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3)觀看豆漿的製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4)透過看錄象,瞭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製品。

  結束部分:聽優美的音樂,幼兒吃豆漿、豆腐乾、滷汁豆腐乾。請小朋友一起品嚐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東西。並教育幼兒它們不光味道好,而且還很有營養,是我們的好朋友。

  活動延伸:去自然角觀察黃豆寶寶的又一個魔術(黃豆發芽)。

  整個活動由淺至深,從易到難。

  五、設計亮點

  1、重視幼兒科學活動的操作過程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幼兒是透過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相互作用獲得知識,形成概念的。

  幼兒知有透過探索、操作實踐,才能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幼兒探索科學的操作過程,而急於把答案告訴幼兒,使活動過程流於形式,沒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在操作過程中,幼兒獲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科學活動不侷限於知識的傳授,對於幼兒來說,操作過程遠比獲得知識更重要。因此,重視幼兒的科學活動的才做過程尤為重要。如在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操作活動的材料:乾溼黃豆,首先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給他們充分的探索時間,並讓自己去看、自己去探索,同時為幼兒創設安全、和諧的心理環境,解答幼兒的疑問,為他們的好奇好問的探索加以鼓勵和支援,幼兒得到了老師的尊重和支援,就會態度積極主動去嘗試,探索。和諧寬鬆的氣憤能活躍幼兒的思維,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2、重視幼兒探索活動的評價

  評價活動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以後探索活動的興趣,對那些認真參與探索活動的幼兒要給予表揚,對每能很好參與活動的幼兒要予以鼓勵,一出建議,鼓勵膽小的幼兒要樂於參與活動,使幼兒真正感受到探索科學活動是一件很有有趣的事,恰當的評價活動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幼兒再探索的願望。

  3、教法的科學化,多樣化

  我根據活動的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透過觀察法、比較法、操作法、遊戲法、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能主動進行學習。

  總之,在整個活動中,我追求一種“寬鬆、自然、科學、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孩子在與合作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這是我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忠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