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自然之道的說課稿

課文自然之道的說課稿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與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下面是關於課文自然之道的說課稿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說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與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群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資訊,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與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閱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過程。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說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課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螢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與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與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說這句話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透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臺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透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與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與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說: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嘆,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與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說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與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溫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請看這是一隻被圈養的老虎,管理者讓它與一隻牛關在一起,居然能與牛與睦相處,可見這隻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專家吳琦老先生在會上直言抨擊了逐年興盛的商業類虎牛相爭、虎雞相鬥行為,建議政府部門儘快放虎歸山。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