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說課稿

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說課稿

  一、教學內容

  我講授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49頁例2《比的應用》,在本冊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問題。

  按比分配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均分和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延伸。教材是採用把比化為分數,用學生前面已學過的分數的知識來解答。這樣安排學生容易接受,不僅加深了對分數應用題的理解,還有利於加強知識間的聯絡,為今後學習正反比例等知識打下基礎。

  二、學生情況

  六年級的學生在分析問題和綜合運用知識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本班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去分析問題,學習新知識,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能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使學生樹立用自己學來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自覺檢驗的好習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轟轟烈烈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是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主導思想。因此,依據《數學課程標準》,我制定了這堂課的以上三個教學目標。

  四、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

  難點:正確分析,靈活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具有典型的特徵,理解並掌握了這種特徵,就能正確地運用這一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而把什麼數量按什麼比進行分配,則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因此將其作為難點。主要將採用演示分析討論的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五、教法和學法

  推廣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於我們的課堂教學,如何把學生由被動聽變為主動參與,關鍵在於要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因此,我們要樹立起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針對這種教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我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要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應該透過老師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鼓勵、信任的情感意識,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其次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

  第三,這一節課我採取了多媒體教學。我認真用powerpoint製作了課件,把抽象的數學以動態、簡單的動畫出示在學生的面前,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比如在分析例題時,我用動畫演示了稀釋液的配製過程,並對濃縮液和水及稀釋液之間的數量關係進行直觀分析,加深學生對按比分配問題的理解。

  第四就是指導觀察分析,培養思考能力。讓學生帶著教師給出的問題邊自學,邊思考,達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的目的,這樣,可以做到既讓學生學習,又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

  第五就是重視應用,正所謂學以致用,這樣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鞏固學生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六、教學程式

  (一)、知識鋪墊,問題引入

  1、知識鋪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根據本班總人數為30人,女生佔三分之一,男生佔三分之二,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並把得數用比的知識或分數的知識說一句話。

  2、問題引入: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

  男生8人,女生16人,將48個卡片平均分成兩份,分給男生組和女生組,這樣分合理嗎?那怎樣分才合理?

  這樣安排,目的是把握新舊知識和連線點,透過平均分引出按比分, 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的發展變化與延伸,為分散難點起著積極的遷移作用。

  (二)、交流探索,掌握方法

  1、提出關於配製稀釋液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稀釋液的意思。

  2、出示例2,在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

  首先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收集數學資訊,然後利用課件演示稀釋液配製過程,幫助理解題意及掌握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題中數量關係:這道題配製的是什麼?按照什麼來配製?重點理解按1:4配製。再接下來鼓勵小組合作嘗試多種方法解答,教師進行指導,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最後提示學生進行檢驗,培養學生自覺檢驗的習慣。

  3、小結: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什麼結構特點?怎樣解答這樣的應用題?

  這樣設計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一般學生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靈活地依據提出的方法調換教學順序,並引導學生掌握兩種不同的結題方法。安排學生的小組討論方式能使學生一開始就暢所欲言,把幾種不同思路比較和聯絡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並注意培養學生的檢驗能力。

  (三)、多層訓練,形成技能。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我設計的練習題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新舊知識融合恰當,形成技能技巧,開拓思維,發展能力,達到練習的預期目的。

  1、基礎練習

  解決課前分卡片時產生的問題。

  這個練習用來分散難點,促使知識結構的內化。

  2、對應性練習。

  出示練習第1題:與例題比較,得出各部分數量之間沒用比而是用實際數量表示。

  採用講練結合的形式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新知之後即時得到鞏固。

  3、對比性練習。

  出示練習第2題:比較分析題中出現三個數量,不同於其他練習。

  這道練習旨在加強對比,提高學生分析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課件出示並介紹黃金比,鼓勵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外自己去收集有關的資料。這樣設計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全課總結

  你學會了什麼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這樣做既檢驗了效果,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

  總之,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節課教學目標,我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現實情景和活躍的情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他們深刻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提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