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上冊《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

小學三年級上冊《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有餘數的除法》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之一。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研究了 “正好分完”的情況後,再研究“分後還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充套件。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必須切實學好。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抓住“餘數的認識及其含義”和“餘數與除數間的關係”兩個大知識點進行教學,至於豎式的教學,我想只要學生能較好的掌握餘數的含義以及它與除數間的關係,這一內容學生知識不難掌握。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透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②能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餘數。

  ③透過自主探究明確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④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難點是在具體操作中,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明確餘數與除數之間的關係。

  二、說教法學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自主操作、體驗感悟

  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促進學生有意義地構建新知,我設計了一個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以及餘數的意義。這個活動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間,充分發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反思交流、應用提高

  在教學餘數和除數的關係中,我結合學生擺小棒的例子,鼓勵學生猜想、驗證,逐步抽象概括,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性學習,透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深刻地體驗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突破教學難點,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有餘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流程

  為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1、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是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算式的寫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新課之前一定要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識,技能,經驗和心理上的準備。

  我利用複習匯入, “用18根小棒,每3根擺一個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讓學生知道此題可以轉化為“18裡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從中複習除法的意義。

  2、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此環節讓學生理解餘數的意義,會正確用算式表示有餘數的除法。

  (1)學生操作:請每個學生用9根小棒,擺正方形。(2)學生展示:學生擺出了2個,還剩1根。(3)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擺小棒的過程,明確剩下的是多餘的,不能再擺一個原有的圖形,也就明確了餘數的產生的意義。

  接著,我讓學生充分體驗感知除法算式橫式和豎式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然後接著用十根小棒擺正方形,並列出橫等式及豎式,進一步體驗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最後,依次列出用12、13、14、15、16擺正方形能擺幾個餘幾根的除法橫等式。探究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時,我讓學生觀察黑板上幾個算式中的餘數和除數,大膽猜測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學生一般都會得出:餘數﹤除數。

  3、鞏固新知,享受快樂

  這部分我安排了課本中的一些習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共同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