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說課稿(通用5篇)

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說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說課稿(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圓的周長。這是《實驗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一個課時的內容。下面,我來談談如何教學這一課。

  一、理解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以前已經學過直線圖形,上節課又學習了“圓的認識”,這些知識為本課教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教材透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透過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從而為下節課學習利用圓的周長公式,反求圓的直徑或半徑,作好了理論上的準備。

  二、把握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和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及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難點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關鍵是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三、確立本課教學要達到的目標

  本課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及圓的周長的含義,掌握圓周率Л的近似值,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透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圓周率的探索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透過2道例題的學習,培養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當時低劣的條件下,準確計算出圓周率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準備本課的教具和學具

  教師準備一根一米長的直尺,一根6米長的皮尺,幾個大小不同的用硬紙板剪成的圓,一個用硬紙板剪成的長方形。學生每人準備一把小直尺,一根包裝帶,幾個大小不同的硬紙板剪成的圓(瓶蓋、算珠等圓形物體更好)。

  五、採用實踐感悟、協同探索、抽象概括等教法與學法,讓學生享受成功

  1、實踐感悟。

  上課開始時,教師拿出長方形硬紙板,讓學生透過口述,手摸重新認識一次長方形的周長。再拿出圓形硬紙板藉助長方形周長的引渡,讓學生用皮尺圍測、用圓在皮尺上滾測、用手在圓周上滑摸等方式認識並理解圓的周長。

  2、協同探索。

  當學生對圓的周長有了初步認識後,教師隨即把學生以6人一個小組分開圍座在一起,然後讓他們分別量出大小不同的圓的周長和直徑,並由小組長記錄下每個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長度資料,再分別計算出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保留兩位小數),最後比較所有的商,看看有何特點。

  教師要求各小組彙報每個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所得的商,並逐一把這些商寫在黑板上。然後引導學生抽象出一個結論:不論多大的圓,它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

  就此機會,教師向學生計述一千多年以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用算籌計算出每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總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個偉大的發現,比歐州人早了500年。

  教師指出:由於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就把這個數叫做圓周率,並用字母Л(pai)表示,Л是一個無限不迴圈小數。在計算時,一般取近似值,即Л=3.14。

  3、抽象概括

  既然知道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那麼,根據被除數、除數與商的關係,已知直徑求周長應是: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為了方便,我們用字母C表示圓的周長,用字母d表示圓的直徑,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為:C=Лd。因為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即d=2r,那麼圓的周長=2×圓的半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就是C=2Лr。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根據圓的直徑求圓的周長和根據圓的半徑求圓的周長的兩個公式:C=Лd和C=2Лr。

  4、享受成功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有了比較清醒地認識,對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也有了理論上的把握。但是,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運用知識。如何運用我們本課所學的知識呢?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學習課本第101頁例1,並要求學完後自己試做第103頁試做題第1題。估計大部分學生做完後,教師又從平時成績好、中、差三類學生中各抽出一名板演。板演完成後集體評論。我們一方面表揚和鼓勵做得正確的學生,另一方面糾正板演中出現的錯誤。

  就在學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時,教師再次要求學生自學例2,並用解決試做題第1題的同樣方法,解決試做題第2題。

  最後,教師根據板書,引導學生對本課內容作一次系統的口頭歸納。

  附: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

  即C÷d=Л

  圓的周長=圓的直徑×圓周率

  即C=Лd

  又因為d=2r

  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圓的周長》,首先我對教材作一個簡單的分析。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二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直線圖形,上節課我們又學習了“圓的認識”,這些知識為本課的教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教材透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教學目標:

  ⒈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和記住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⒉能力目標:透過對圓周長測量方法和圓周率的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⒊情感目標: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事蹟,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對圓周率的認識。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我採取直觀演示法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滲透轉化思想。利用動手實驗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並推匯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著運用自學輔導法,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培養“說”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啟發誘導法”層層設疑,給學生造成思維衝突,從而“逼著”學生去思考、測量、計算,最終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關係。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學習形式的互動運用,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標。

  三、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教學過程分為5大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利用“課件”演示唐老鴨和米老鼠在公園裡跑步的情景。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說明:他們剛剛跑完一圈,就爭吵起來了,都說自己跑的路線長。那麼,到底是誰跑的'路程長呢?我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麼?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複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著提問: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實際就是求圓的什麼呢?從而引入課題:圓的周長(板書)

  可是,圓的周長現在我們還沒有學,無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這個問題設下了認知障礙,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引導探索新知

  ⒈直觀感知,認識圓周長。

  我讓每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先摸一摸圓,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週的長度。然後透過電腦螢幕上的動畫演示讓學生再次感知了“圓的周長”後,我設計了2個問題:圍成圓的這條線是一條什麼線?學生回答“曲線”(板書)我又問: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麼?學生回答“圓的周長”(板書),最後問學生: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圓的周長”嗎?揭示圓的周長概念(並完善板書)。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學生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並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揭示了“圓周長”的概念後,我以一個實物圓,問學生可以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引導學生說出用繩子繞圓一週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並演示“繩測法”讓學生觀察。接著又問:“你還有其他方法測量嗎?”引出“滾測法”,並觀看課件演示,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充分認識了圓的周長。

  ⒉揭示矛盾,產生探索新知慾望。

  我利用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以及(演示)小球的運動軌跡甩出一個圓,顯然,用剛才的“繩測法”、“滾測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慾望,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⒊操作實驗。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分成3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係呢?有怎樣的關係?引導學生初步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

  第二層次:驗證猜想。

  我讓學生同桌合作,先測量,再填表:

  圓的周長(cm)

  圓的直徑(cm)

  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cm)

  透過測量,指名學生彙報,並板書一組由學生測量、計算出的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比值”,並逐一把這些比值寫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書)讓學生觀察資料,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第三層次:演示課件

  對於學生的發現,我並不急於表態,而是演示用“滾測法”測量圓的周長的動畫過程。進一步突出“3倍多一點。

  得出:任何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本節的難點。

  透過以上這3個層次的教學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

  ⒋介紹圓周率

  ①首先介紹“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為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並介紹π的讀寫法。

  ②其次介紹“周髀算經”這本書和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③最後指導看書P63頁第一自然段,並讓學生說一說,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根據圓周長與它的直徑關係,透過思考學生獨立地推匯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為C=πd或C=2πr(板書)。這樣透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6.實踐運用: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圓的周長和圓周率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運用知識。如何運用我們本課所學的知識呢?我安排學生解決以下3個問題。

  ①第1個問題:你現在能求“摩天輪”的周長了嗎?

  ②第2個問題:你會求這個“圓”(演示)的周長了嗎?

  ③第3個問題:你能解決米老鼠和唐老鴨的爭議問題嗎?

  學生利用周長公式很快就解決了課前所無法解決的3個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並讓學生體驗成功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快樂。

  (三)初步運用新知

  在學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時,我又安排了3道習題:進一步鞏固新知,形成熟練技能。

  1、判斷題。

  (透過判斷,幫助學生鞏固新概念,加深對圓周率的理解)

  2、看圖題。

  3、求半圓的周長

  由於本課是“圓的周長”的第一課時,所以這3道題的安排以基礎練習為主,適當補充了提高練習。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圓的周長的知識,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

  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本節知識,使學生對圓的周長有了更明確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重點。

  (五)課後作業

  佈置了一道課後習題:過了一個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鴨又在公園裡見面了,這一次米老鼠沿著紅色的大圈跑,唐老鴨沿著藍色的兩個小圈跑,這一次到底是誰跑的路線長呢?要求同學們課後去思考完成。

  圍繞米老鼠和唐老鴨再次跑步問題,進行課後討論,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首尾照應,並使整堂課在溫馨的故事中開始,在故事中結束。

  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的,同時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因而它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學情分析

  因為六年級學生正在經歷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時期,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透過自主探究、猜測驗證、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從而使學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來的。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透過動手操作、實踐探究的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透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透過滲透數學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五、教學準備

  一套多媒體課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圓片、一把直尺、一根繩子、一個計算器

  六、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我把上海世博會作為一條主線,貫穿課堂的始終。在創設情境時,我把城市地球館中的地球模型“藍色星球”介紹給學生,順其自然地提出本節課的數學問題:同學們,我們可以把“藍色星球”最大的橫截面近似的看做一個圓,那麼對於這個巨大的圓,你怎樣求出它的周長呢?

  【設計意圖:上海世博會這個情境的創設是為了突破教材,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出發點,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充滿了熱情和渴望,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個別同學會想到以前學習周長的一些知識,以小見大,既然求大圓的周長沒有好辦法,那麼我們可以找一些較小的圓,來求他們的周長。這時,我會及時地對學生的想法給予肯定,“你的想法為同學們打開了智慧之門,老師真為你高興!”如果沒有同學想到這一層,我會幫助他們回想以前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不正是把長方形的操場聯想長方形的紙片,從而啟發學生用小圓代替大圓來解決問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讓學生熟悉圓的周長的概念。

  因為有以前的知識做鋪墊,因此讓學生自己先指一指圓的周長,然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圓的周長。

  (2)測量圓的周長。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有幾種方法,再嘗試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解決問題。此時,我及時巡視,調查學情,如果有的學生沒有想出辦法,我會在這個環節滲透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那就是有困難向書本請教。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無形中滲透了自學的方法——向書本請教。】

  2、合作交流

  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方法,或者討論有疑問的地方。這時,我會作為一個參與者融入到他們的交流中去。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旨在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此過程中,透過不斷的交流、質疑,實現思想的碰撞與思維方式的互補,也使學生逐漸養成學會傾聽的好習慣,並在聆聽的過程中學會“取”和“舍”,即學會分析。】

  3、彙報展示

  (1)有的學生用一根繩子把圓片繞一圈,然後捏住兩端,把繩子撐直,用直尺量出長度,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2)還有的學生在圓上的任意一個點做個記號,並對準直尺的零刻度,然後把原片沿著直尺滾動一週,直到這個點又和直尺重合,這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教師點評:你們的方法都很巧妙,都是在用直尺直接測量周長不方便的情況下,化曲為直,轉化成一條線段,再測量出這條線段長度的同時也得出了圓的周長是多少。

  【設計意圖:透過個別學生的展示,使學生深切地體會到“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此時,教師質疑,這些小圓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測量圓的周長,那麼“藍色星球”最大橫截面的周長,再比如赤道的長度,還能用以上這些方法嗎?顯然不能。

  【設計意圖:再次把學生帶回課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質疑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促使他們產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願望。】

  4、猜想驗證

  (1)觀察多媒體課件:分別以五條不同長度的線段作為直徑,畫出了五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大膽猜想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

  (2)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

  ①小組合作

  要求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兩人合作測量直徑,一人用計算器計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第四個人把相關資料按要求填入下列表格中。然後看看有什麼發現。

  周長直徑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

  1號圓片

  2號圓片

  3號圓片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提倡學生在有理有據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猜想,然後再根據猜想進行驗證。】

  ②學習“圓周率”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出,由於各種原因,不同的圓計算出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實際上,這個比值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通常我們稱之為“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π”是一個無限不迴圈小數,為了計算方便,一般我們只取它的近似數π≈3。14。(板書:圓周率,π≈3。14)

  (3)滲透數學文化

  教師介紹《周髀算經》中與圓的周長相關的內容以及我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的故事,然後請學生談談想法。

  【設計意圖:數學文化的滲透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小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導公式

  學生根據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推匯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為C=πd,教師追問如果已知半徑呢,學生會想到C=2πr。(板書公式:C=πd,C=2πr)這時教師順勢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節內容,這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透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為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同時,透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認識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

  2、能力目標:透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圓周率的探索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分析、概括、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透過圓周率的探索,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結合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教學重點是: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圓是曲線圖形,是一種新出現的平面幾何體,這在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上又深了一層。特別是圓周率這個概念較為抽象,所以我把探索圓周率的含義以及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開放的、有創造性的個體,他們會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靈感和興趣參與課堂的師生交往。他們會用自己的猜想,驗證來豐富課堂。使數學課堂充滿著活力。因此,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數學學習充滿著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和結論的準確性,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法思考問題的意識。這正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所必須的基本素質。帶著這些對新課程的認識,在《圓的周長》教學中,我採用操作、猜想、驗證等方法,具體如下:

  1、運用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方法: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再用語言引導學生想辦法進行驗證猜想,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思維方法,感知數學的嚴謹性。

  2、動手操作、積極互動法:教師讓學生透過測量、實驗、計算等活動,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具體的做法是: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從而推匯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老師給予點撥引導,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3、觀察討論、交流合作法: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驟,讓學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時效性。

  【教學程式】

  整個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建立圓周長概念

  1.出示一塊鐘錶,鐘錶上的小秒針頂端一分鐘走的軌跡是什麼圖形?那麼小秒針頂端一小時走多少路程?引出課題(圓的周長)

  2.讓學生拿出圓形學具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圓周長指的是哪部分?自己體驗、領會圓的周長的含義。(有效的觸控體驗,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圓周長概念的建構過程充分而有效。)

  第二環節:動手實踐,感悟測量方法

  1.提出疑問:圓的周長是曲線,該怎麼來測量圓的周長?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找出測量圓周長的方法。

  3.學生彙報並演示測量方法。(繞繩法、滾動法)

  4.這些圓比較小,如果有一個很大的圓還能用繞繩法、滾動法測量出它的周長嗎?如果不能直接測出,怎麼辦呢?

  (透過對兩種測量方法的有意反思和自由評價,使學生辯證性地感受到了“纏繞”、“滾動”方法的侷限性,引發其探索“計算公式”的積極性,為深入研究圓周長的計算問題作好了“心理”鋪墊。)

  第三環節:提出合理猜想,並驗證猜想

  1.正方形的周長是它邊長的4倍,那麼圓的周長是否也和某條線段有關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2.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學具,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和直徑,並算出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把結果填入下表:(測量值精確到毫米)

  物品名稱周長直徑1號圓

  2號圓

  3號圓

  3.學生觀察比較後,可以發現不管圓的大小發生怎樣的變化,

  圓的周長和其直徑的比值大概都是三倍多一些。

  4.教師介紹圓周率。Π≈3.14

  5.學生閱讀圓周率有關資料,教師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6.你能透過分析表格,得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嗎?由於

  前面的層層鋪墊,學生很容易得出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C=πdC=2πr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討,並透過觀察,發現問題,參與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享受了成功的愉悅。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第四環節: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例1(設計目的:透過例項計算,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於生活,又能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的作用,又可為最後的實踐打下很好的伏筆)

  2.現在你能告訴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針頂端,在一個小時時間內所走過的路程了嗎?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想得到什麼樣的資料(設計目的: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此題和前面的引入題互相呼應,做到解決問題有始有終。)

  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這是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中一個課時的內容。這是一節概念與計算相結合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直線圖形知識和上節課掌握了圓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力圖透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歸納中理解圓的周長的含義,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為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

  二、說學生

  六年級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課上表現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本課學生們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透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認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及圓的周長的含義,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能力目標:透過對圓周長的測量,圓周率的探索,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其實踐運用是本節課的重點,而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則是教學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本課採用引導探究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

  學法:本課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和討論,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透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來完成探究任務。

  六、教學所需材料:

  圓紙片、直尺、繩、資料統計表、計算器、課件。、

  七、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匯入新課。

  1、談話引入:熊貓明明繞圓形花壇跑了一圈(課件顯示)

  2、揭示課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跑步的路線,要求熊貓明明繞圓形跑一圈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從而順勢引出課題:圓的周長。)[設計意圖:透過師生聊天和創設融洽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輕鬆氛圍。從生活實際出發,把生活實際問題轉化為教學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二)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1、認識圓的周長。

  教師提問:什麼是圓的周長,學生回答後總結周長的概念。然後讓學生拿出學具中的圓片比劃一下,自己去體驗、領會圓周長的含義。[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後,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週的長度。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並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2、測量圓的周長,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首先讓學生討論:怎麼測量圓的周長?都需要什麼工具?然後,討論後彙報交流並鼓勵學生上臺向全班同學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教師要給以指導小結滾動法、繩測法。設疑激趣:圓形花壇的周長如何測量?引出矛盾。[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由問題引入,激發認知衝突,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小組合作,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認識圓周率。

  1)回憶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關係,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板書

  2)要求每組同學用準備好的三個大、中、小不同的圓片作為測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別測量各圓片的直徑和周長,並利用計算器計算將資料填入表格中。

  周長直徑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3)完成後,教師點撥,學生歸納“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結論,板書圓周率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讀、寫“π”。

  4)進一步瞭解圓周率的歷史,看書63頁,看後交流感受。

  [設計意圖:這樣透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彙報交流,不僅可以突破難點,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也為我國古代數學家的傑出成就而驕傲,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

  引導學生推匯出求圓周長公式C=πdC=2πr板書

  (三)層層遞進,拓展創新。

  1、基礎練習

  計算

  (1)一個圓的直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2)一個圓的半徑是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判斷題

  (1)π=3.14。()

  (2)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

  (3)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2、、提升練習

  解答例1。

  3、發散練習

  (1)求圓形花壇的周長,你打算怎樣做?

  (2)我想知道一棵樹的橫截面的直徑,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哪種方法最好?

  [設計意圖:題量不大,涵蓋本節所有知識點,呈現形式多樣,在編排上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評價,體驗成功

  我是用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的:談談自己的收穫?

  八、板書設計:

  簡潔明瞭,重點突出。

  圓的周長(c)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π)π≈3.14

  有關係

  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直徑(d)c=πd

  d=2rc=2πr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