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水族館說課稿範文

小學美術水族館說課稿範文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美術中的《水族館》。我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說(教材、方法、過程、理念)

  一、說教材:

  1、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贛教版)二年級下冊 “多變的紙”中的第七課《水族館》,其學習領域為設計應用。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用四個字來概括,即:心靈手巧

  心靈:體現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引發學生對海洋生物的喜愛,體驗用自己的雙手變廢為寶,美化生活的樂趣。

  手巧:體現在能利用身邊的廢紙,透過看看、剪剪、貼貼、包包、捆捆、扎扎等造型遊戲,把喜愛的海洋動物製作出來。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難點:

  A、(學情分析)吉安是一個革命老區,沒有水族館。學生生活在內陸,對水族館完全陌生,對海洋生物的瞭解只有在電視、書本上。根據這一情況確定為引導學生了解海洋生物的造型。

  B、(課本教材分析)經過三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合作、交流、獨立操作等學習習慣初步養成。且透過《昆蟲世界》和《動物樂園》前兩節課的講解和操作,學生基本掌握了一些卷、揉、剪、撕、貼、包等基本技法。根據這一情況確定為運用不同的紙張和方法制作自己喜歡的海洋生物。

  二、說方法:

  (加理論形象思維方面)由於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自制力差,缺少生活經驗,所以,為達成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我特別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樣性。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具體的方法有:

  1、情境教學法:在課題匯入時,透過播放水族館影片,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融入課堂教學中,觀察海洋生物的造型特點。

  2、觀察法:播放影片時採用邊看邊講解分析,讓學生在欣賞和觀察中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意義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美的鑑賞能力。

  3、實踐操作法:.透過剪、貼、包、捆、扎等方式按自己的想象做出與眾不同的海洋生物。

  學法有:觀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

  三、說過程

  在進行《水族館》的教學時,我主要採用“啟發——引導”法,以圖例為先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具體過程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各種材質的海洋生物模型、供學生欣賞的圖片、以及課件。

  學生準備:各種廢舊報紙、塑膠紙、包裝紙和彩色紙以及剪刀、雙面膠、針線等工具材料。

  課堂教學形式:學生以四人一組,分組圍坐。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採用以下五個步驟來組織教學。

  1、欣賞——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透過播放水族館影片進行課題匯入,邊講解邊分析每種海洋生物的形狀、特徵。影片中海洋生物的奇異的動感和亮麗的色彩衝擊學生的.視線。讓學生身臨其境般的感受了海底的神奇魅力。學生在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的海底生物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角色。

  激趣:老師這還有很多圖片,大家想不想看呢?大家來說說看你的感受。在看到圖片一時有的同學會說“這隻魚的顏色是黃色的,我最喜歡黃色的了”、有的同學會說“這隻魚身上的花紋象一隻眼睛樣的,我很喜歡”、有的會說“這隻魚有很多顏色,花花綠綠的很漂亮”、 有的會說“這隻螃蟹的樣子很威猛、還有的會說“這隻魚長得很象刺蝟”,在學生爭先恐後的發言中,匯出課題《水族館》。

  2、講解——

  出示課題後,開始進入教學的主要內容。

  A、給每個小組的同學分發一件做好的作品讓學生共同觀察、探究,允許學生去拆,去裝。這時的學生充滿了好奇,有了探究興趣。學生透過拆裝後對製作海洋生物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老師抓住幾個主要的製作過程進行講解、現場操作,主要是捆、扎方面。

  B、欣賞其他的海洋生物作品,讓學生分析、討論。

  透過這組海洋生物的作品欣賞,讓他們知道在自己身邊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透過我們靈巧的雙手把它們變成各種美麗的裝飾品。學生在欣賞了這幾組圖片後,已經個個躍躍欲試,急於想自己動手實踐了。這個時候,我的教學過程也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3、創作——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受和認識,應當引導他們透過觀察、感受、體驗等方法自我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製作前,我讓學生自主選擇:是一個人單獨製作,還是兩個人做,或者是幾個人合作。想選擇手邊的哪種材料來做。並提出製作要求:有創意,跟別人不一樣。然後請學生說一說他或他們小組準備做什麼,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及時予以鼓勵或指導,並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製作過程中,教師巡迴輔導,指點學生不會做的時候可以問同學或問老師,相互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新課標強調:美術課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和技能,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在巡視過程中我會充分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和他們的每一個細節,使課堂保持和諧,人文的氛圍。等絕大多數學生完成作業後,教學就進入了第四個環節。

  4、展評——每組選一兩名小朋友展示作品並說說自己使用什麼材料做了些什麼。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自評,然後組織同學互評,最後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評出最佳作品。根據學生的發言再分別評出“最美心靈獎”和“最巧小手獎”。透過語言和獎勵小海星的方法給學生鼓勵。

  5、小結——這節課,同學們透過看看、剪剪、貼貼、包包、捆捆、扎扎等方法把自己喜愛的海洋動物製作出來了,你們真是心靈手巧的孩子啊!課外大家還可以利用這些廢棄的材料製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吧!

  四、說理念:

  1、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2、為促進學生髮展而進行評價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在目標中,主要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透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讓學生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用教學環節中的作品激趣;欣賞作品讓學生賞趣,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展示作品時,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總之,處處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做中學,學中樂”充分享受美術帶來的快樂,在不知不覺中陶冶情操、提高美術素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