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硫酸鹽說課稿範文

硫酸,硫酸鹽說課稿範文

  1、硫酸,硫酸鹽這一節在教材中的作用。

  氧族元素是繼鹵族元素後,另一非金屬元素族。硫是氧族元素的一種代表元素,而硫酸不僅的硫的重要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基本化工產品,有著廣泛的用途。硫酸的性質不僅是本章的重點,而且貫穿中學化學的始終,也是各類考試常常涉及的熱點,學好本節內容能使學生系統掌握硫酸的性質,更好地認識氧族元素,為進一步學好其他元素,化合物更好地認識氧族元素。為進一步學好其他元素,為進一步學好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識及相關化學理論打好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掌握硫酸的性質,尤其是濃硫酸的特點;瞭解硫酸的用途。

  (2)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透過科學抽象來研究問題,學習化學。

  (3)德育滲透點

  進行“現象與本質”,“量變與質變”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3、教學重難點

  掌握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興趣使學生學會運用科學學習化學。

  4、教學方法

  以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為主線,抓住濃硫酸的特性,濃硫酸強氧化性這一關鍵。透過複習鞏固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質,逐步引入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脫水性、吸水性。從而繼續引出硫酸鹽的性質與用途。使學生透過新課的.學習從原有的認識結構狀態進入新的認識結構狀態。結合實驗演示,從觀察——回憶原有知識——產生疑問、猜測等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加深理解並掌握。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法,透過講——演示——提問——討論——歸納總結的程式將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使學生在知情意等整個心理系統的共同參與下完成學習化學的思維活動,構建新的認識結構,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積極性,使學生對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5、教學程式

  引入新課創設情境。是學生的思維很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展示兩瓶等體積的濃硫酸、濃鹽酸,讓學生觀察、比較、實驗。在此基礎上,分析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出濃硫酸的物理性質。透過複習討論,引導學生回憶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追問為什麼稀硫酸會表現出酸性,指導學生從電離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然後引導學生討論酸性的具體體現,進而由老師引導學生按H+價態是否變化進行分類小結。一類是與鹼、鹼性氧化物等反應,H+價態不變;二是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H2,H+價態變化,體現出酸的弱氧化性。這樣小結為後面學習濃硫酸的強氧化性作了鋪墊。同時指出,硫酸和其它物質一樣,既有事物的普遍性(酸性),又具有矛盾的特殊性(濃硫酸的特性)。這樣既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又順利實現知識點的過渡,引入濃硫酸的學習。然後提問如何稀釋,學生回憶後再加以強調。同時強調實驗安全。

  這樣學生自我感知,識記深刻增加演示CuSO4·5H2O與濃H2SO4作用失水的實驗,CuSO4·5H2O加熱失水實驗,根據現象分析認識本質,說明濃H2SO4具有強吸水性。加深對濃硫酸吸水性的認識。性質決定用途,可知濃H2SO4可作乾燥劑,師生小結濃H2SO4能夠乾燥的氣體及不能幹燥的氣體。因為濃硫酸呈酸性所以不能幹燥鹼性氣體:NH3,“為什麼不能幹燥還原性氣體如H2S、HI、HBr?”設定疑問,為後面學習濃H2SO4的強氧化性埋下伏筆,激發學生繼續探究。在學生明確瞭解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後,引導學生歸納。透過分析比較,增強學生概念間的比較能力,理解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的本質區別。

  分別用稀硫酸、不加水用濃硫酸、加水後再加濃硫酸來進行對比探究實驗,演示蔗糖脫水實驗,明確實驗發生的條件。引導學生觀察蔗糖由白色逐漸變為棕色、最後變為黑色及體積膨脹如同一個“黑麵包”;用手感受燒杯的溫度,讓學生感受到濃硫酸的吸水和脫水的劇烈程度。這樣識記更牢固、認識更深刻。從分析實驗現象入手,認識反應本質。提示:從試劑瓶標籤可知蔗糖的化學式是C12H22O11,濃H2SO4與紙屑、棉花、木屑、蔗糖等有機物作用,濃H2SO4按水的組成比脫去它們中的氫、氧元素,從而碳化生成“C”,說明了濃H2SO4具有脫水性。適時講解若不慎沾上濃硫酸後的應對措施,辯證認識問題,消除學生恐懼心理。

  蔗糖脫水後還會像麵包一樣呈疏鬆多孔的海綿狀,產生了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進一步的推進設疑,告訴學生必須學習濃硫酸另外一個重要性質——強氧化性,為後面探究濃硫酸與非金屬碳的反應埋下伏筆,做到一個實驗兩個用途。

  為了說明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探究演示銅與濃硫酸的實驗。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產生的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石蕊溶液變紅,所得溶液稀釋呈藍色,冷卻有白色晶體析出。這些直觀感知到的實驗現象為後面的分析歸納濃硫酸的強氧化性作好了鋪墊,這樣既提供了直觀的現象,又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

  步步設疑,層層推進,分析歸納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在演示改進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為什麼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能夠與銅片反應?表現出什麼性質?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化學方程式。情景的創設和興趣的激發,將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投入學習。此時教師不失時機的利用氧化還原的知識加以點撥、評析、歸納得出濃硫酸的強氧化性表現在濃硫酸+6價的硫上,從而與稀硫酸的弱氧化性形成對比。追問能否與活潑金屬反應,在常溫下演示鋁與濃硫酸的實驗,然後加熱。引出“鈍化”現象,加以解釋。最後按金屬活動順序表師生共同小結,及時總結成規律,便於學生識記。

  引導學生回憶“黑麵包”實驗,根據現象分析可知,濃硫酸使蔗糖脫水後,放出大量的熱,進而氧化了生成的木炭。反應方程式為:C+2H2SO4(濃)CO2↑+2SO2↑+2H2O。從而明瞭濃H2SO4在加熱條件下,不僅能跟大多數金屬反應,而且還能跟一些非金屬物質起氧化還原反應。因為蔗糖脫水生成的碳被濃硫酸氧化,有大量氣體生成,使“麵包渣”發酵,現象才如同一個“黑麵包”,讓學生恍然大悟。

  引導學生回憶濃硫酸的強氧化性,然後追問濃硫酸為什麼不能幹燥H2S、HI、HBr。學生會水到渠成的知道是因為濃硫酸有強氧化性的原因,不能幹燥這一些還原性的氣體。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哦,原來這個問題是這樣解決的呀!

  回憶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體現出的弱氧化性,進而與濃硫酸的強氧化性進行對比小結,加深學生印象,認識本質。

  佈置作業

  佈置作業不是目標教學的必要環節,但為了及時鞏固、強化識記,提高應用能力及規範書寫;同時為發揮個別同學的潛能和培養他們勇於求異的創新精神和對化學的愛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