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發說課稿範文

蒸發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蒸發是常見的一種汽化方式。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吸熱是解釋許多現象的基礎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經常用到。學生對於蒸發現象很熟悉,因此,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適當的實驗,讓學生自己經過分析、比較得出結論,並注意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於實際中去。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知道蒸發快慢的速度與什麼因素有關,以及蒸發吸熱才能解釋一些有關的現象,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中都很有用,所以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難點:用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吸熱解釋現象,這兩點知識既是本節重點又是難點,學生往往不能用來解釋有關的現象。做好實驗,使學生對蒸發吸熱獲得深刻的印象,同時在解釋現象時提醒學生注意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不要想當然地回答問題。例如回答扇扇子會感到涼快,不要因為一說涼快就認為是扇扇子能降溫,而要運用蒸發吸熱降溫來解釋。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及本節的教材特點,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蒸發現象,理解蒸發快慢的條件;

  2.知道蒸發吸熱利用蒸發降溫;

  3.會用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吸熱解釋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2.透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如何使用控制變數法,透過實驗來研究一個量隨兩個量變化的定量關係;學習透過實驗總結物理規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說設計理念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四、說教法

  根據以上設計理念,針對本節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確定本節採用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透過設疑激趣引出課題──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教師點撥解疑釋惑──創意設計應用實踐──總結評估交流感受──課後實驗鞏固強化等一系列探究過程,讓學生在自主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找出規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具體教法包括:提問法、談話法、分組討論法、實驗法等。

  五、說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針對本節內容和以上教法,學生主要為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歸納法。

  六、說教學流程

  (一)設疑激趣引出課題

  上課時,教師可以用棉花蘸酒精在黑板上寫兩個大字(例如:汽化或蒸發),字很快就沒有了,同時聞到了酒精味。

  設計意圖:透過實驗,創設問題情景,自然引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二)分組討論解決問題

  1.用談話法引導學生分析為什麼會出現以上現象?

  2.學生分組討論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

  透過對這個現象的討論分析,不難得出以下結論:

  (1)汽化:液態──氣態;

  (2)蒸發:只在液體表面緩慢進行的汽化現象;

  (3)蒸發可以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

  3.教師引導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的蒸發例項;

  4.學生繼續分組討論蒸發現象例項:

  學生彙報蒸發例子,例如:在晾曬衣服時,不管烈日炎炎,還是陰天,都可以幹,只不過是速度不同,一方面強調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同時引出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設計意圖:讓學生緊密聯絡實際,從生活走進物理。

  (三)猜想假設設計方案

  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是理解層次,應作為重點討論,要求學生不僅記住這三個因素是怎樣影響蒸發快慢的,而且應能結合實際舉例說明。為此,在這一環節分三步進行:首先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組討論、猜想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然後互相交流並且舉出例項,不同意的可以反駁;最後學生設計可行性方案以便驗證自己的猜想。

  設計意圖:“控制變數法”在以前學習中曾經接觸過,在這裡引導學生逐步學習應用到自己的探究中去,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在充分討論猜想之後,根據設計的可行性方案利用身邊的器材驗證自己的猜想,最終得出結論。

  學生交流實驗過程,例如:在兩塊玻璃上分別滴一滴酒精,一組:將其中一滴酒精攤平。二組:對其中一滴加熱。三組:對其中一滴酒精扇風。對比總結

  出蒸發快慢與何因素有關。

  設計意圖:透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五)教師點撥解疑釋惑

  用分子動理論觀點解釋蒸發現象及影響因素。

  這一環節主要是從理論的高度深層次來認識蒸發現象及影響因素,應該說相對難度較大。可以首先由教師用分子動理論觀點解釋蒸發現象是如何產生的,然後由學生用分子動理論觀點解釋影響因素。

  在運用分子動理論觀點解釋蒸發現象及影響因素之後,教師讓學生一個小實驗:在同學胳膊上擦一些酒精,考慮如何使酒精儘快蒸發?

  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想出方法,在進行實驗同時會感覺擦酒精處涼,說明蒸發吸熱。然後安排學生進行實驗對結論進行驗證:拿兩支溫度計,其中一支玻璃泡外包一層紗布,用滴管滴上酒精,觀察兩支溫度計的示數,再對二者扇風,從而得出蒸發吸熱的結論。

  在得出結論之後,可引導學生進行下面的推理分析:液體蒸發溫度降低──與周圍環境有溫度差──從周圍物體吸熱──周圍物體放熱溫度下降──液體蒸發產生致冷作用。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方法。

  (六)創意設計應用實踐

  在學習了本節課的知識以後,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環節:學生聯絡實際講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致冷。

  例如:電冰箱、冷風機致冷;狗夏天吐舌頭;夏天用電風扇吹風;天熱時往地上灑水……

  另外,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課外資料,例如:噴灌……

  第二環節:給學生出一部分創意設計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

  設計意圖:設計開放性試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七)總結評估交流感受

  第一環節:教師對今天學生上課的表現進行正確地評價,及時表揚學生的閃光點;

  第二環節:學生互相交流討論,談對本節課的感受。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八)課後實驗鞏固強化

  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一個簡易實驗:驗證(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2)液體蒸發吸熱有降溫致冷作用。

  設計意圖:為學生構建開放性的課堂,從物理走向生活。

  七、談教學反思

  本節的內容,從知識上看並不難,但應給予足夠重視,學生對於這部分知識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要充分利用,為此在課堂上做一些相關的實驗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學生在平時有時觀察不是很仔細,在課上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體會,最後得出結論,對於訓練學生思維是大有好處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