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覺反思性說課稿

落日的幻覺反思性說課稿

  在兩個月的工作時間裡,參加了一次縣優質課評比,我把它當作一次公開課。本次優質課評比,我選擇《落日的幻覺》。教授這篇課文,開啟了我第一次對說明文教學的思考,主要從以下角度展開反思:

  語文素養和考試,在糾結中前行?

  在正式參加工作之前,唐老師一直跟我談這個問題,心理上已經有所準備。但真正面對這個問題時,感受卻很不一樣。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求取兩者的平衡。慢慢地,我認識到:1.這兩者是不矛盾的,更不應該分開來談。一位優秀的老師,一定是既能給學生好的成績,又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2.教師在面對這個問題,之所以會那麼糾結,很大程度上與語文課程的建設的不夠完善有關。當我認清這兩個問題後,內心的糾結也就慢慢淡去了。這是工作半個學期,一直縈繞我心中的一個主題。有了對這個主題的思考和大方向的把握,才有了下面種種。

  說明文教學學生需要學什麼?我有以下幾個角度的想法:

  說明文作為一種以說明為主的表達方式,其文體的教學價值。這點希望學生關注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的區別,關注說明這種表達方式的特點。

  之於第1點的思考,於是有了“說明文是怎樣進行說明的”這個具體的問題,在這個問題的指導下,就有了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賞析等教學內容。

  說明文行文思路的嚴謹,具體表現為說明文的順序。

  說明文的目的:將事物或事理介紹清楚、說明白,以便人們讀懂了解,普及科技知識。

  稍許權衡了以上幾點內容之後,我覺得《落日的幻覺》可能適合在說明順序和說明目的這一角度上選擇教學內容。於是,試圖以這篇文章作為“寫作內容選擇和寫作順序安排與寫作目的和讀者群體有關”的例文進行教學。

  教學設計的過程,關注什麼?我的基本想法:

  1.清楚明確地表現教學目標:我要教什麼?“教學內容有了”和將“教學內容表述為教學目標”是再一次對自己要教什麼進行梳理的過程,是對教師思維的又一次挑戰。這次設計中,對教學目標的表述,幾經糾結,但力求在目標中表達清楚我的教學內容。

  2.簡明而多層次地呈現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設定務求簡明(一是環節要少,二是每個環節的教學目的要明確),所以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是三個板塊:板塊一:檢測預習;版塊二:研習課文,學習新知;板塊三:鞏固與運用。三個板塊在順序的排列上也符合學生的接受新知識的規律,也較為合理。

  3.明確而有效的作業更進。因為時間倉促,這一教學內容的作業需要教師重新設計,因此並未在課堂呈現。

  教學實踐過程,我缺少什麼?

  我的反思:

  1.核心問題:怎麼接好學生拋過來的“球”?所謂“球”,是學生對教師“拋”出去的問題的回應。也許是因為新老師,我很早就發現自己在接學生“球”的時候,“平均”水平不夠,時好時壞(放鬆時,思路更清晰,思維更敏銳,可以較好接“球”),綜合實力不行。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很精彩,我沒有預料到學生這麼快就能達到我預設的目標,因此有些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接“球”。當然,有的時候,學生的回答不是很到位,我也沒有意識到,從而錯過了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契機。總體感覺:優秀的學生,不夠優秀的老師。

  2.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教師在執教時,缺少“第三隻眼睛”看課堂的能力,對於自己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態、課堂的學習節奏,教師都缺少一種課堂的敏銳感。例如,因為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導致這堂課不夠完整。當然,我不是一味地追求課的完整性,只是這堂課是可以透過努力調整成完整的。

  以上兩點雖然都與教學經驗相關,但不應該成為我逃避的藉口。

  前輩的建議:

  1.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是否可以選擇更實際的內容?比如,說明文的語言賞析。

  2.新授知識之前,是否能夠讓學生多花一點時間讓學生了解文字內容,可利用課後練習中的表格。

  3.在導學案的語言上要簡練。

  如何改進我的短板?思考了兩點:

  教學實錄片段分析。可以給自己的課堂錄音,課後選取交流的高潮片段做出實錄並分析,若能每週一次,進步肯定大!

  邀請有經驗的教師聽課。指導教師在聽完課後能夠坦誠指出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改進的指導,我要客觀分析,虛心接受。

  曾經在面試天然寫作新教師的時候,問過所有老師一個問題:“你覺得,一個老師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當其中一位老師回答我“是反思的習慣和能力”時,我內心的激動和喜悅難以言喻。反思是一個新教師成長起來最有效的手段,這個成長不僅是在教學上的成長,更多的是他(她)面對這份職業在內心上的獲得的一種對自我清醒的認識和自信,甚至,這種認識和自信會慢慢地遷移到他(她)的生活中,影響、改變他的生活。

  優質課的反思結束了,但我對生活和教學的反思將不會停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