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搭一搭》的說課稿

六年級上冊《搭一搭》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是:《搭一搭》這課是北師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物體》中的起始課,它主要考察學生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立體圖形,感受從不同位置觀察,觀察物體的範圍的變化。並能由觀察到的形狀還原立體圖形,它重在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逐漸發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絡。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不多於4個小正方體組合的立體圖形的三檢視。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為今後高中的立體圖形的三檢視學習打下基礎。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

  能根據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5個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2)、能力目標: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

  透過對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本課中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是重點,。能根據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是本課的難點,其理論依據是有具體圖形觀察,比較形象直觀,而由形到立體圖形則比較抽象。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

  (一)教學手段: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

  1:採用情景教學法;

  2、“擺——畫——議——講”結合法;

  3: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法;

  4:教學過程中堅持啟發式教學的原則,充分運用了教具、學具、課件等手段,直觀形象展示教學內容。

  (二)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絡實際安排教學內容。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小組合作討論教學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慧,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三、學情分析:(說學法)

  1 、學生特點分析:

  心理學研究指出,小學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來看,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知識障礙上:

  ⑴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有的已遺忘,所以課前有必要進行復習。

  ⑵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

  立體圖形知識,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結合直觀圖形、深入淺出的分析。

  3、動機和興趣上:

  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我首先由一首古詩《題西林壁》引入,讓學生說一說這首詩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2、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大詩人蘇軾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樣的。而我們在生活也看過許許多多的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也會是不一樣的。

  3、老師帶來了一個搭好的立體圖形,(出示用4個搭好的)(看大螢幕)(仔細觀察)從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麼形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