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說課稿範文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範文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的

  第一課時——南北氣溫的差異。

  (二)教材分析

  在自然地理環境諸要素中,氣候與地理學習的所有章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本節課“南北氣溫的差異”體現了氣溫作為氣候最基本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是學習“東西乾溼的差異”、“季風氣候顯著”、“氣候複雜多樣”等知識的前提和基礎。

  (三)教學重點分析

  1 我國冬、夏氣溫的分佈特點及成因。

  我國冬、夏氣溫的分佈特點是學習我國 “季風氣候顯著、氣候複雜多樣”的前提和基礎。

  2 一月 0 °C等溫線的分佈位置

  一月 0 °C等溫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瞭解0 °C等溫線的分佈位置,對歸納我國冬季氣溫分佈特點有很大幫助。

  3 我國主要溫度帶的分佈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不同溫度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這部分知識的探究既能夠使學生深切感受到地理與現實生產、生活的息息相關,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熱情,又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分析

  1 對“等溫線圖”和“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的分析判讀能力。

  首先,在世界地理課程學習中,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世界氣溫分佈圖“,但對“等溫線圖”的判讀方法仍然存在難度。掌握了等溫線圖的判讀,可以遷移到等降水量圖的判讀以及其他等值線圖的判讀過程中。

  其次,因為學生對“中國政區圖”和“中國地形分佈大勢圖”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的判讀也是教學的難點。

  2 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特點的形成原因。

  因為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特點的形成既受我國的緯度位置和地形地勢的分佈的影響,又受到冬季風的影響。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的掌握程度來看,仍然有一定的難度。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夠從實際生活出發,透過閱讀等溫線分佈圖,概括出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特點,並學會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透過閱讀等溫線圖,培養學生觀察,判讀,分析等溫線分佈圖的技能。

  (3)透過對溫度帶劃分的學習,瞭解我國主要溫度帶的分佈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過程與方法

  (1)透過教師引導,學生分組閱讀和分析1月、7月平均氣溫分佈圖(等溫線圖),使學生初步瞭解閱讀等溫線圖的步驟和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從等溫線圖中獲取有用資訊,從而分析、歸納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特點。透過新舊知識間的相互聯絡,學會利用已有資料和知識分析我國氣溫分佈特點的成因。

  (2)透過閱讀我國溫度帶劃分圖,指導學生根據圖例,瞭解我國各溫度帶的名稱和主要分佈地區,並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分析不同的溫度帶對我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形成對我國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認識。

  (2)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形成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二 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以上教學目標,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學法,重視學習過程”.使用情景匯入法,讀圖、觀察、比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並以多媒體教學為輔助手段,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三 說學法

  讀圖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總結,得出結論;使學生學會並掌握等溫線分佈圖和溫度帶分佈圖的讀圖方法。 )

  估值法

  聯絡法(溫故知新)

  合作探究法(仔細、認真、懂得分享)

  (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在圖上、書上標註要點和重點)

  四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情景匯入法:

  家住天津的芳芳同學打算利用寒暑假去哈爾濱和海口探親:

  匯入本節課的課題。

  第二章第二節《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南北氣溫的差異。

  (二) 學習新課—我國氣溫的分佈特點

  @ 讀圖比較、觀察,認識規律

  1 全班同學(52人)分成六個小組;

  每小組內分工:小組長、代表發言者、記錄者、補充發言者。

  2小組長負責領取老師提供的材料,給組員分配任務和組織組員完成學習任務。

  @ 學習新課—我國氣溫的分佈特點

  1 分發資料:

  一月氣溫組: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分佈圖

  七月氣溫組: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分佈圖

  2 小組活動規則:

  小組內讀圖、觀察、分享、合作,3分鐘後,代表發言:

  並在實物投影上指圖來和大家分享讀圖觀察結果。

  (注:這樣,在一月氣溫組發言讀圖觀察結果時,七月氣溫組也間接在看圖,析圖,還可以做更多的補充,反之一樣。)

  @ 分組活動前:

  首先,引導學生讀圖名,(七月同理)

  如《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分佈圖》,說明什麼?

  (說明了:這張圖反映的是我國冬季的平均氣溫的分佈特點)

  其次,引導學生讀圖例,(七月同理)

  圖中,用什麼來反映我國冬季平均氣溫的分佈呢?

  (根據圖例:用顏色和帶有數值的等溫線)

  @準備以下提示問題:

  (目的,逐步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等溫線圖)

  1在“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中, 找到0 °C等溫線,並用彩色筆描出來。並觀察1月0 °C等溫線穿過我國哪些山脈、河流。

  (學法指導:圖中標有和不標有等溫線氣溫值的圖找0 °C等溫線的方法不同:前者根據等溫線數值,後者根據兩側的顏色)

  2 觀察圖例,兩條相鄰的等溫線之間的溫差是多少?

  我國冬季哈爾濱的平均氣溫是 ℃;海口的平均氣溫是 ℃ ,

  (估值法指導:根據圖例利用哈爾濱、海口與相鄰兩條等溫線的距離比例估值)

  哈爾濱和海口的一月溫差為 ℃, (估計數值)

  @ 對七月氣溫組準備以下提示問題:

  1在“我國七月平均氣溫圖”中, 找到20 °C等溫線,並用彩色筆描出來。

  (學法指導:等值線圖中相鄰虛線與實線的差值為相鄰實線差值的`一半。)

  並指圖說出7月平均氣溫在20 °C以上的地區的範圍.

  說明什麼?

  (我國夏季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

  2觀察圖例,兩條相鄰的等溫線之間的溫差是多少?

  我國夏季哈爾濱的平均氣溫是 ℃;海口的平均氣溫是 ℃

  (估值法指導:根據圖例利用哈爾濱、海口與相鄰兩條等溫線的距離比例估值)

  哈爾濱和海口的七月溫差為 ℃, (估計數值)

  @ 全班同學對比一月,七月平均氣溫分佈圖找出:

  1 冬夏氣溫空間變化的共同點是什麼?

  (越往北去氣溫越低)

  2 哈爾濱和海口冬夏溫差有什麼區別?

  (我國冬季氣溫南北差異大(46);夏季氣溫南北差異不大(16))

  @ 小結—我國冬夏氣溫的分佈特點

  冬季:

  南北氣溫差別很大 越往北去氣溫越低

  夏季:

  南北氣溫差別不大,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

  現在我們可以幫助芳芳了,請同學們為芳芳設計出計劃。

  (呼應前面的情景匯入,對冬夏氣溫氣溫特點知識的學以至用。)

  為什麼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呢?

  老師在此因勢利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其原因。

  @ 學習新課—我國氣溫的分佈成因

  ③我國地形圖(地圖冊P11)

  @ 全班以組為單位合作探究

  ①比較南北熱量差異大小。(冬季大,夏季小)

  ②談一談:對冬季大風天氣的感受。

  (教師補充:南方降溫幅度小,沒有明顯大風。)

  ③為什麼冬季風對南北降溫幅度影響不同?

  (冬季風受到高大山脈阻擋,行進速度減慢,冷空氣比源地溫度升高)(地形圖

  @ 過渡

  透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南北氣溫是存在差異的,農業生產必須考慮到這種差異,於是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把我國劃分為不同的溫度帶

  @ 學習新課—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學習“溫度帶的劃分和地區分佈”

  (學生閱讀教材p33和<<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同時在螢幕上展示該圖,引導學生觀察對比)。

  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

  1說出溫度帶劃分指標並畫出其定義

  (活動積溫)

  2說出溫度帶的名稱。(南→北 )

  (五帶一區)南→北: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和高原氣候區

  @ 思考:

  1高原氣候區所在的地形區?

  (由於海拔高,積溫比周圍地區較低,單獨作為一個地區)

  2 將我國溫度帶圖與1月均溫圖疊加,你有什麼發現?

  (1月0 °C等溫線與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相一致)。

  3天津屬於哪個溫度帶?(暖溫帶)

  4不同溫度帶對我們的生產與生活有何影響?

  @ 溫度帶小節

  @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著重瞭解了我國冬夏氣溫的分佈特點、南北氣溫的差異形成的原因和溫度帶的劃分與分佈,明白了冬夏氣溫的分佈與緯度位置高低不同有關,也與地形地勢的影響有關,溫度帶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