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說課稿

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七章的內容,是論證線段相等、角相等和兩直線平行的依據之一,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它是本節的重點,又是本章的重點。學習它不僅是對已學的平行線、三角形等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深化,更是下一步研究特殊平行四邊形和有關定理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本節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教學內容的確定

  按教材編排,平行四邊形性質共分兩課時完成,我對本節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重新組合。第一課時重點是安排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性質,並初步運用這些性質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這樣做的目的是:用猜想實驗驗證的方法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使以後進一步研究其它特殊四邊形的性質時,水到渠成,學生易於接受。同時更能培養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精神和思維的條理性。

  3、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特點,我認為本節課應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性質,並初步運用這些性質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2) 在充分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滲透猜想實驗驗證的學習方法,注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 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並對學生進行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4、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難點是探索性質、尋求解題思路。

  二、教法:

  為使幾何課上得有趣、生動、高效,結合本節課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採用大膽猜想,實驗驗證為主,直觀演示、設疑誘導為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設定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使獲取新知識水到渠成。

  考慮到如何更直觀、形象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採用了電腦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三、學法:

  葉聖陶說教是為了不教,也就是我們傳授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一些數學的學習方法。

  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概念過程中,讓學生認識事物總是互相聯絡的,應該做到溫故而知新。而透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結論探索,讓學生認識事物的結論必須透過大膽猜測、判斷和歸納。

  在分析理解性質的證明過程時,加強師生的雙邊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例題、練習,讓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程式

  1、複習舊知

  (1)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判斷下圖是否是平行四邊形:

  請你用手中的三角尺驗證。

  透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為發現新知識做準備。

  (2)結合圖形,用符號語言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目的:請學生將文字語言翻譯成符號語言,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

  強調: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同時也是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否平行四邊形的依據之一。

  (2)舉出日常所見的平行四邊形。(多媒體演示)

  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舉出日常所見的平行四邊形。以獲得對平行四邊形儘可能多的精確感知,讓學生認識到平行四邊形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是學習平行四邊形性質。

  2、新課引入性質的發現和證明

  這一環節是全課的重、難點所在,為了方便學生探索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滲透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我將這部分內容按啟發猜想,動手實驗電腦驗證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A、啟發猜想

  根據平行四邊形圖形,啟發學生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可能與什麼有關?引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猜想的空間,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然後篩選有價值的猜想,並再次創設問題情景,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邊、角、對角線有怎樣的關係呢?又一次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下一層次的教學。

  B、動手實驗

  (1)根據已有的平行四邊形圖形 ,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

  研究物件

  研究結果

  符號語言

  對邊

  鄰邊

  對角

  鄰角

  對角線

  在這一層次我要求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度量工具進行操作並填寫實驗報告。

  (2)進一步要求學生組成四人小組進行合作探究活動:

  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被對角線分成的兩三角形是否全等。

  C、多媒體驗證

  然後我利用幾何畫板的作圖工具直觀演示作出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並對相關的各元素關係進行檢驗。接著通過幾何畫板的動畫功能,動態地對平行四邊形的各元素關係再一次進行檢驗。使學生形成共識: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鄰角互補、對角線互相平分。學生的研究結果和符號語言表述可能是凌亂的、不完整的,例如學生對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性質很難用語言準確表述,則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對線段互相平分的含義進行說明,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準確。

  結果歸納如下:

  以上整個活動學生學到的'不只是性質本身,而是科學的態度、合作的精神和探究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符合因勢利導原則。

  3、性質的應用

  ① 練習1:

  (1) ABCD中,已知A=500,則B= ,C= ,D= 。

  (2) ABCD中,已知C=2000,則A= ,B= 。

  (3) ABCD中,AB=3,BC=5,則 ABCD的周長為 。

  (4) ABCD中,AC、BD相交於點O,AC=10,BD=8,△AOB的周長為16,則AB= 。

  練習1是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簡單應用,符合鞏固性原則。

  ② 拼圖:(學生事先準備好兩個三邊都不相等的全等三角形)

  把兩個三邊都不相等的全等三角形按不同的方法拼成四邊形,你能拼成幾個平行四邊形?

  安排拼圖活動的目的:

  (1)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從拼圖活動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 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題多解的思維方式

  5、課堂小結:

  本環節以今天學了什麼?這些知識我們是用什麼方法學來的?你懂得了什麼?這種談學習體會的形式結束新課。學生可以講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也可以講學習知識運用的數學思想方法。透過學生回答,不僅可以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6、作業佈置:

  ( A類 ) 習題B冊:習題17.2(1), 習題A冊:習題17.2(2)

  ( B類 ) 思考題

  作業的設計體現了分層訓練的教學原則,A類要求全體學生獨立完成,B類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做。

  五、教學評價

  這堂課既是一堂新課,同時也是一堂實驗課。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注重思維方法、注重探索方法,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樣的教學,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實現了學習的再創造,確保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綜合素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