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

  聲音是人們在生活中交流資訊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比較常見的物理現象。對本節課的教學設想,說明如下: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人教版)八年級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也是學生正式學習物理知識的第一節,因此,這節課顯得非常重要。而“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就是第一章內容的基礎,只有先掌握了這節內容,才能夠學好後面的內容。因此教材比較注意科學地編排內容,它把理論聯絡實際,還把物理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去,透過身邊的例子把物理知識講得通俗易懂,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對物理有一種親切感,覺得物理就在他們身邊,從而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物理的興趣,還對後面的內容起到了啟下的作用。

  2、教材結構分析

  教材首先引入生活中的各種發聲現象,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消除了學生對物理的陌生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索興趣,透過科學探究試驗,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物體發聲的共同特徵,以及瞭解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和聲速的概念,最後透過觀察、思考和總結,自己得出結論。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② 知道聲音是靠介質來傳播的以及介質的種類。

  ③ 知道聲速以及聲速跟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2)過程與方法

  ①透過觀察和實驗,讓學生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②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以及學會和別人交流與合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在教學中,透過觀察、實驗、合作與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養成自己去探究物理現象的習慣。

  ②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4、教材的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要掌握本章後面的內容,就必須先了解三點關鍵性的知識,即:“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靠介質來傳播”以及“聲速跟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所以,這三點關鍵性的知識就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由於這節課是學生開始學習物理知識的第一節課,他們對物理知識都很陌生,而“聲音在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傳播”對於學生來說非常抽象,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對學習“聲音在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傳播”有很大的障礙,因此,將“聲音在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傳播”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具備的前置認知基礎:學生已經知道在生活中有聲音這一物理現象存在,但不是很瞭解。

  2、學生已具備的前置技能基礎:因為學生才剛剛開始學習物理知識,所以他們對物理現象的觀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幾乎沒什麼前置技能可言,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這些方面的引導。

  3、學生的思維障礙:剛開始學習物理知識的學生,對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難理解,如:真空、聲波以及聲速。這些概念對他們的思維構成了一定的障礙,所以在講解這些概念時,要特別注意引導方法。

  三、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我採取以下的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科學探究式和啟發式教學法。透過觀察、感受聲音的一些物理現象,提出問題,讓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透過科學探究實驗,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交流與合作,同時培養學生的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最後由學生自己總結得出結論。

  四、學法

  學生透過觀察聲音的一些物理現象,思考聲音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以及它是如何傳播的,接著進行科學探究實驗,然後一起交流與合作,最後得出結論。學生從中不僅學會了透過觀察提出問題,還學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以及怎樣和他人交流與合作。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用一個課時完成,透過多媒體課件和科學探究實驗來完成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分為三大環節:新課引入、新課教學和小結。

  1、觀看影片動畫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觀看各種聲音的影片動畫,讓學生了解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了各種各樣美妙聲音的世界。

  提問: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呢?

  2、新課教學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這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之一。透過學生觀察、感受的自

  主探究活動來認知聲音產生的機理,為此,我設計了三個小實驗。

  (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備有:一個小鼓、一對鼓棒、鐵架臺、一個用細線吊著的乒乓球、音叉、音叉棒、音箱、鬧鐘和水槽等器材)

  實驗1:用音叉棒敲擊音叉,觀察懸掛著的'與音叉接觸的乒乓球的變化(乒乓球不停地跳動著),並用手觸控音叉(感受振動)。

  實驗2:用鼓棒敲打鼓面,用手觸控鼓面,感受被敲打後的鼓面的變化(發聲時鼓面在振動)。

  實驗3:教師吉他伴奏,讓學生唱一段歌曲,同時,學生用手觸控自己的喉嚨,感受唱歌時喉嚨的振動並觀察吉他發聲時的特徵(琴絃在振動)。

  以上三個設計實驗,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觀察,產生質疑,再親身感受,從而找出聲音產生的共同特徵,由此歸納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是靠介質來傳播的

  這是本節課教學重點之二。當學生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之後,提問:

  那聲音是如何傳播的呢?(學生討論、猜想)

  演示實驗:將響著的鬧鈴放在鐘罩座上,蓋上鐘罩,讓學生聽從鐘罩內發出的響聲,然後用抽氣機抽盡罩內的空氣,同時讓學生聆聽。

  提問1:鬧鈴仍在響,但聽不到聲音,為什麼?(答:因為罩內的空氣被抽掉了)

  提問2:這說明了什麼呢?(答:1、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2、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展示聲音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影片動畫。

  提問3:宇航員在太空中是如何進行對話和交流的?(學生討論、猜想)同時展示兩位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員照片。

  提問4:聲音在空氣中可以傳播,那在水中呢?(學生討論、猜想)

  實驗1:要求學生將響著的鬧鐘用透明的塑膠袋密封好,並使其完全淹沒在裝有適量水的水槽中,聆聽。

  由學生從實驗中得出:聲音在水中也可以傳播。

  提問5:聲音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也可以在水中傳播,那聲音還可以在什麼中傳播呢?

  實驗2:兩人一組,用自制的“土電話”相互對話

  實驗3:兩人一組,一學生在課桌的一端用手指輕輕來回划動,另一同學把耳朵貼在課桌的另一端聆聽。

  由學生歸納得出:聲音還可以在繩子、課桌中傳播。

  教師歸納:聲音可以在氣體(空氣)、液體(水)和固體(繩子、課桌)中傳播,這些氣體、液體和固體在物理學中就叫做介質,即: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叫做介質,而聲音在真空中是不能傳播的,所以說聲音是靠介質來傳播的。

  提問6:聲音既然是靠介質來傳播的,那它是以怎樣的形式傳播的呢?

  展示形成聲波的圖片以及演示動畫來說明[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FFKJ.Net]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這種波就叫做聲波。

  提問7:人們如何儲存聲音?

  展示老式唱片、磁帶和CD光碟的圖片。

  (3)聲速

  提問1:站在遠處對著高牆或是山崖喊話,會發現什麼現象呢?(答:有回聲)

  提問2:這說明了什麼?(答: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

  提問3:那站在遠近不同的地方對著高牆或是山崖喊話,聽到回聲的快慢相同嗎?(答:不同)

  教師歸納:聲音的傳播是有快慢的。而在物理學中就用聲速來描述聲音傳播的快慢。聲速的大小就等於聲音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它的符號為v,單位是m/s,也可以寫成m·s-1,讀做米每秒。

  展示課本上“小資料”中的表。

  提問4:這個表說明了聲速的大小跟什麼有關呢?(答:聲速的大小不僅跟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這也是本節課教學重點之三。

  提問5:在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哪種介質中的聲速最大呢?(答:固體)其次呢?(答:液體)最後呢?(答:氣體)

  教師歸納: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最大,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最小,而在液體中傳播的速度介於這兩者之間。

  鞏固練習:如果你將耳朵帖在長水管的一端,讓另外一個人敲一下長水管的另一端,你會聽到幾次聲音?為什麼?

  這道練習既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也鍛鍊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3、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佈置作業:回去後請您想出能測量聲速的辦法,看看如何才能更好地測量出比較準確的聲速,並說出自己的理由。(可以進行科學探究實驗,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還可以詢問他人。)

  這道作業題主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查閱資料以及和他人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