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通用6篇)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通用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三角形的特性》。

  我將從教材的分析與處理、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等方面進行說課。

  一、首先說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並藉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因此,三角形的內容是今後學習立體幾何相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是三角形認識的第二階段。

  本年段的學生已經認識了角、線段等知識,並且能夠從平面圖形中清楚地分辨出三角形,在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空間知識,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比較抽象地認識圖形,並進行一定的探索。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4—6年級學段的要求,即:"瞭解簡單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解決問題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體驗數學充滿探索與創造"和本節課教材內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我確定教學重點為: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教學難點為:在三角形內畫高。

  在呈現教學資訊和感知材料方面,我採用多媒體演示的方法,這樣做可以更直觀、易懂。我還準備了三角形和多邊形的框架模具、答題卡等教具和學具,為教學的展開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體驗中學習數學"。

  根據上述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我採用直觀演示、引導探索、講解示範、操作發現等方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在本節課的學法指導中,我將指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探究、發現數學知識。將觀察發現、操作比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貫穿於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透過動腦、動口、動手來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實現知識的有效建構。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學情特點,我設計了以下4個教學環節。

  (一)生活情境,直接引入

  先請學生觀察生活情境圖,直觀感受生活中眾多地方都要用到三角形,直接引入新課:"三角形的特性".

  (二)自主建構,探究特徵

  本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內容,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共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嘗試研究,探究特徵

  先請同學們拿出數學用具盒開啟釘子板,在上面用最快的速度圍成一個三角形;再請學生在圖本上畫一個三角形;最後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數一數、摸一摸三角板有幾個角和幾條邊,並說一說自己對三角形的認識。師生總結三角形的定義。明確三角形的特徵: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和三個角。教師再因勢利導,幫助學生重點理解圍成的涵義。然後請學生試著總結三角形的定義,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最後講授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第二層次:嘗試操作,體驗畫高

  三角形高的認識及畫法,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把三角形高的知識,融入到實際問題的情境中,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層次:

  首先,用課件出示兩個人字形屋架圖,讓學生觀察,分辨哪個屋架要高一些?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對屋架的高度進行測量。教師再用課件,把兩個屋架的實物圖抽象成兩個三角形,在剛才測量屋架高度的部位畫上一條虛線,"三角形的高"就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理解得也會更為透徹。然後,讓學生自學三角形高和底的定義,在此基礎上調動已有知識經驗,自己探索畫出一條高。

  最後:要求改變三角形的形狀和擺放位置,請學生繼續辨認三角形的高,豐富對高的認識。本環節學生的思維難度加大,在畫三角形的其他2條高時,很多同學會遇到困難,因此,我會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優勢,用課件演示旁邊兩條高的畫法,引領學生思考,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讓教學的難點迎刃而解。

  第三層次:實驗解疑,探索穩定特性

  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生不容易理解,我透過遊戲引入,請學生拉三角形和多邊形的框架模具。發現怎麼拉三角形的框架模具都不動,而多邊形的框架模具卻變形了。這是為什麼呢?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可能會聯想起四年級上學期學過的`四邊形有易變形的特性,所以學校的電動門中間的骨架要設計成四邊形的,也由此會想到,三角形不易變形。那麼,三角形為什麼不易變形呢?隨著提問,再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這也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只要三角形的三邊的長度確定,那麼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完全確定了。這也是生活中有那麼多地方應用三角形的原因。最後,請學生回想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項。讓學生體會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道理。

  (三)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練習是學生運用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這裡我安排了安排了三個梯度的練習,

  一是辨一辨,在圖中辨認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二是畫一畫,在所給三角形上畫高,鞏固高的畫法。

  三是用一用,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修椅子和圍籬笆的實際問題。透過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的實際價值。

  (四)課堂總結,暢談收穫

  四、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我以學生的探究過程為主線,精簡明瞭,直觀、形象,重點突出,有益於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總之,本節課,我力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採取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概念,建構知識模型,並學以致用,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 篇2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徵,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些生活經驗,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但本班學生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的意義,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掌握三角形高的畫法,瞭解三角形的穩定性。

  2、經歷觀察、分析、猜想、實踐的學習過程,培養空間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角形畫高的方法。教學中,為了形象直觀的展示學習內容,我使用了多媒體、塑膠小棒、三角形硬紙板和彩色平面圖形等教具和學具。

  這節課,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式:

  第一環節、舊知匯入,激發興趣。

  在第一環節我分為兩個層面:

  首先我出示一組生活中圖片,讓學生找學過的平面圖形,我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將這些平面圖形貼在黑板一側,然後重點問對平行四邊形都有哪些瞭解?我對高和特性作重點板書。

  接下來讓學生回顧生活中的三角形,再透過我提供的第二組生活中的三角形圖片,引出課題。

  這一環節由學生熟悉的生活匯入,在情境中自然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達到舊知遷移的目的。突出平行四邊形的複習,尤其是高和特性的複習,為新知過渡做了較好的鋪墊。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我安排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三角形意義的教學,安排了以下活動:

  1、摸三角形,觀察三角形特徵。

  2、小組交流,派代表闡述小組意見。

  3、師生共同總結三角形的意義及特徵

  多媒體演示三角形的特徵,教師介紹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三角形意義教學既是本節課重點也是難點,我安排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的活動,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自主探索三角形意義和特徵,透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體現教師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作用。

  第二層面:畫三角形的高

  我首先安排學生嘗試畫高,一名學生板眼,試說方法,選擇畫高工具,然後我引導畫高的方法。此環節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1)是學生畫的高和說的方法都正確,教師就可以借用他的話來說,重新演示。

  (2)是學生畫得不正確,這時可安排其他學生表述意見,教師再引導。接下來多媒體演示用三角板畫一條高,然後學生獨立畫出一條高。透過展示學生畫的不同底的高,師生共同總結高和底的概念,然後學生嘗試畫另外兩條高。最後透過多媒體的動畫演示,使學生掌握在一個任意三角形內畫出三條高的方法,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接下來透過一組判斷練習,既鞏固任意三角形的高,又拓展了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高。

  這個層面中,主要是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生不僅能學會高的畫法,還能領悟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思想,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第三層面:感受三角形穩定性

  首先透過回放生活中三角形圖片,使學生產生疑問:這些物體中三角形起什麼作用?然後學生猜想。最後學生動手實踐,用老師提供的塑膠小棒拼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

  整個層面透過觀察——分析——推理——驗證為主線,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獲得感性的認識,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第三環節、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為了體現數學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

  首先出示一組基礎判斷題,達到鞏固基本概念的目的。

  第二層面是實踐應用題:首先出示一個三角形狀的檯曆,使學生明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接著多媒體出示一把歪斜的椅子,讓學生思考如何修理。

  這個精心設計的練習,不僅幫助學生建立了正確的概念,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應用數學的能力,體會到把數學知識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所帶來的快樂。

  第四個環節: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課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並藉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因此,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習圖形知識的起點,也為學習立體幾何打下基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本節課是三角形認識的第二階段。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特徵和特性,並會給三角形畫高。

  2、能力目標:學會透過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獲得的學習方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操作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

  教學難點:給三角形確定高和畫高。

  (四)教具準備:

  三角板、課件、數學用具盒、幻燈片

  (五)學具準備:

  三角尺、數學用具盒、圖紙。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本節課我根據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線,建立新型的教學結構。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學生自學課本,獨立探索,再讓學生操作實踐,合作交流,從而達到概念的自主建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之美。

  2、說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法,我主要採用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透過動腦、動口、動手來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建立學習成就感和信心,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秉著新課標的精神,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定為創設情境、誘發興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訓練,拓展延伸質疑反思,總結評價,努力構建探索型的和諧課堂教學模式。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精簡明瞭,突出重點,體現本課時的內在聯絡,更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的認識。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內容: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80-81頁內容,這部分內容包括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三角形的穩定性等。學生透過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有了直觀認識,能夠從平面圖中分辯出三角形。例題1:是有關三角形定義的教學,著重是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抽象出概念。例題2:著重於三角形的重要特性是“穩定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它可以讓學對三角形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透過實驗,使用權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四)教學難點:在三角形內畫高。

  二、說教法

  (一)情境教學法。

  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學習,能激發學生興趣,啟用學生思維。為了解決問題,學生會主動探索新方法,從而將問題的解決和方法融為一體,這樣安排有利於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二)操作討論法。

  在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時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即啟迪學生思維,又能增強其合作意識。學生動手、動腦,在探索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堂上起到了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

  三、說學法。

  (一)自主探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進行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透過動手實踐,親身體驗。如:畫一畫、議一議、說一說等活動發現新知、建構新知,從而掌握新知,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究品質,發展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以致用,在學完新知後,我及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這樣,不僅增長學生智慧又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增強了學習數學興趣和信心。

  四、說教學程式。

  (一)聯絡生活,情境匯入

  1、出示80頁情境圖,學生觀察,發現描述三角形。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3、課件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上的三角形。

  4、匯入並板書課題。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發現三角形的特徵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1)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什麼叫三角形?

  (2)議一議:下面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

  (3)討論:哪種說法更準確?

  (4)指導閱讀80頁“三角形”定義。

  3、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出示三角形屋頂的房子。(問:你能測出三角形房頂的高度嗎?學生動手操作)。

  (2)你是怎麼測量的?(學生交流彙報)。

  (3)講解測量過程?(得出:三角形高、底的概念)。

  (4)出示81頁三角形(問:這是這個三角形的一組底和高嗎?你還能畫出其它的底和高嗎?學生動手操作,然後評議交流)。

  4、拓展

  在三角形ABC中,以AB為底邊的高是();以AC為底邊的高是();以BC為底邊的高是()。

  (三)實驗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問題:出示81頁插圖,問圖中哪裡有三角形?生產生活中為什麼要把這部分做成三角形呢?它具有什麼特性?

  2、實驗解疑

  (1)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形、四邊形學具分小組實驗,拉一拉學具會有什麼發現?

  (2)得出結論: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3)舉例說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

  (四)鞏固運用,提高認識

  課件出示練習十四:1、2、3題

  (五)總結評價,質疑問難

  1、本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2、你對三角形有了哪些認識?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80-81頁的教學內容。

  2、教材所處的地位及編排意圖。

  這部分內容包括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三角形的高和底,三角形的穩定性等。學生透過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有了直觀認識,能夠從平面圖中分辯出三角形。例題1:是有關三角形定義的教學,著重是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抽象出概念。例題2:著重於三角形的重要特性是“穩定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它可以讓學對三角形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實踐能力。

  3、我的取捨。

  為了讓學生探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平行四邊形具有易變形性的奧秘,我除了讓學生動手“拉一拉”,還增設了“擺一擺”的環節,即讓每個學生都明白: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確定,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是唯一的,因而具有穩定性;而平行四邊形雖然四條邊確定,但可以擺出形狀、大小不同的圖形,因此平行四邊形不具備穩定性,而是具備容易變形性。

  這一環節將會花去比較多的時間,經過慎重思考,我決定將三角形的底和高淡化處理,放在最後一個環節出現,作為下一節課的引申。

  4、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2)透過拉一拉、擺一擺的實驗,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瞭解這一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概括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

  教學難點:同上。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操作發現法。

  三角形的概念、特徵對於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此,我讓學生透過動手實踐,動手擺一擺、拉一拉,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具體的圖形聯絡起來,豐富學生的表象,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掌握它的特徵。

  2、討論法。

  在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時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即啟迪學生思維,又能增強其合作意識。學生動手、動腦,在探索發現問題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堂上起到了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

  (二)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學應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我們的教學應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本節課要讓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是:學會透過觀察、操作,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培養探索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式

  (課前黑板上呈現一個三角形)

  (一)開門見山,引入課題

  1.師:認識它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三角形的知識。

  2.師:你認為它為什麼取名叫三角形?

  3.師:你能將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準確指認出來嗎?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畫一畫。

  師:請你用手指書空一個三角形,畫時要注意什麼?

  2.擺一擺。

  師:每根小棒相當於一條線段。用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要注意什麼?

  全班學生在課桌面上獨立擺三角形,並請一學生上投影儀前擺,說一說是怎麼擺的?

  3.說一說。

  (1)師:同學們都正確地擺出了三角形,你能用簡略的話概括究竟怎樣的圖形才叫三角形嗎?

  師生共同商議,教師逐步完善板書。

  (2)課件出示完整的概念: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

  (3)師:你認為三角形的定義中哪些詞最重要?

  組織學生在討論中理解“三條線段” “圍成”。

  4.判一判。

  下面圖形中是三角形的請打√,不是三角形的請打×,並說出你的理由。(學生一起用手勢表示)

  5.師:為了表達方便,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可以記做△ABC。

  6.找一找。

  (1)師:生活中哪裡見過三角形?

  (2)課件展示圖片:電線杆、起重架、腳踏車、籃球架。

  (三)實驗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問題。

  師指著圖片問:生產、生活中為什麼要把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

  2.實驗解疑。

  (1)拉一拉。

  師:請同學們拿出預先做好的三角形、四邊形學具,分小組實驗:拉一拉學具,有什麼發現?

  得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平行四邊形具有容易變形性。

  (2)擺一擺。

  A.師追問:為什麼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平行四邊形卻不具備穩定性?

  生:……

  B.師(出示先前學生擺出的三角形):這是一位同學先前擺出的三角形,現在老師如果再提供同樣的三根小棒,你們能擺出不同的三角形嗎?

  全班學生再次嘗試,在課桌面上擺三角形。

  C.集體評議,擺不出不一樣的,得出:只要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確定,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就完全確定。

  D.師:剛才同學們透過擺,探明瞭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奧秘,能繼續分析一下平行四邊形為什麼不具備穩定性嗎?可以在腦中思考,憑空想象,也可以用四根小棒實際擺一擺。

  a.學生或獨立思考,或同桌合作用4根小棒擺不同的平行四邊形。

  b.用實物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作品。

  得出:雖然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確定,但可以擺出形狀、大小不同的圖形,因此平行四邊形不具備穩定性,而是具備容易變形性。

  (3)說一說。

  師:誰能再次用語言清晰地解釋為什麼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平行四邊形卻不具備穩定性?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要給大家呈現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三角形的特性》。

  平面圖形的特徵是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對於三角形,同學們頭腦中的感性認識比較充分,卻缺少抽象與概括的數學化過程。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個環節,下面我重點展示一、二兩個環節。

  首先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生活中的圖形世界。(幻4)

  (欣賞過後)讓我們一起來找尋其中的數學平面圖形。

  幾位同學慧眼識圖,可是你知道什麼是三角形嗎?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徵呢?下面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手中三角形學具一起來研究。

  (影片1)說:小組成員們討論得熱火朝天,讓我們聽聽他們有了哪些發現。(影片繼續中)

  一起來看兩種意見:(圍成和組成)

  同學們各抒己見,不妨辯論辯論。這位組長認為圍成的是封閉圖形,而組成的可能是這樣的圖形。現在意見統一了嗎?

  (幻8)看來,三條線段圍成了三角形,於是三角形有了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也有了一個名字△ABC。

  我們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在哪裡呢?剛才有同學認為三角形只有一條高,是否正確呢?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出三角形的一條高,一位同學來前面畫。請劉穎同學說一說她畫高的過程。(影片2)

  再來看大家畫的三角形的高(幻 )有什麼想說的?

  有的同學認為。

  來看同學們畫另外兩條高的情況。

  三角板旋轉方向,直角邊和另一條底邊重合,底邊所對的頂點和三角板另一條直角邊重合,得到第二條高。

  在畫第三條高的時候,一位同學出現了下面的情況:三角板太小了!於是他急中生智,藉助直尺來幫忙,畫出了三角形的第三條高。

  像這樣三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三條高在三角形內且交於一點。

  大家來找一找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三條高的位置。除了三角形內的一條高,另外的兩條高在哪裡呢?原來它的兩條直角邊分別是它的兩條高。(再變成鈍角三角形)

  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中的三角形。①建築物和交通工具上有三角形。② ③ ④

  同學們猜想這些都是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我們利用手中的學具來驗證:用小棒拼成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拉動三角形,紋絲不動,再拉動四邊形,形狀變了。由此我們確定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三角形為什麼不容易變形而具有穩定性呢?

  變化三角形三條邊的位置,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並沒有改變,再來變化,依然沒有改變。原來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因為它三條邊的長度確定了,它的形狀和大小就完全確定了。而四邊形的形狀和大小並不能確定,所以容易變形。

  以上就是我對這一課的重點環節、整合環節的介紹。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