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範文(精選10篇)

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範文(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範文(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 篇1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製取氧氣》。

  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教材是在課堂中是架起師生之間關係的橋樑,在課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製取氧氣》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課題三的內容,主要探究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方法,高錳酸鉀加熱,過氧化氫分解,氯酸鉀加熱。本節課將主要對高錳酸鉀加熱的方法進行講解。重點講解實驗中儀器裝置的注意事項以及氧氣的收集方法。製取氧氣是初中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很重要的實驗,在中考中也是常見考點之一,所以在整個初中化學階段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新課改指出,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所以教師要對學生充分的瞭解,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節課我所面對的學生具有以下特點:本節課是初中化學的第二單元的內容,學生也是剛開始接觸化學,所以對化學的好奇心還是很重,對化學實驗充滿了興趣,這也對我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由於學生還是初步學習化學,所以在實驗的注意事項上還需要教師重點講解。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我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練習連線儀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實驗操作。

  (二)過程與方法

  學習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反應原理決定實驗裝置,氣體的性質決定氣體的收集方法和驗滿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逐步認知用實驗驗證化學原理,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的確定,聯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掌握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實驗操作。

  教學難點:掌握實驗裝置實驗時的注意事項,以及氣體收集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一堂好課離不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所以就要求教師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本節課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一堂課中最重要的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所以接下來我將主要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我將以四個環節來展開我的教學:

  (一)設疑匯入

  首先是匯入環節,我將採用設疑匯入的方法,具體來說: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過了氧氣的性質,氧氣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工業中大量製取氧氣,是透過分離空氣,利用不同的氣體沸點不同的原理來獲得大量氧氣,屬於物理變化。那麼在實驗室中,我們是如何獲得純淨的氧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實驗室中製取氧氣的方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透過聯絡之前學習過的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設定疑問,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順利地引入我的課題。

  (二)新課教學

  接下來就進入到我的新課教學環節,在本環節中我將主要講解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方法,並按照以下三個環節依次展開:

  1、製取原理講解

  我會先讓學生觀察高錳酸鉀的顏色,狀態,並進行講解高錳酸鉀是暗紫色固體,在加熱時會分解產生氧氣,同時板書文字表達式。

  2、實驗裝置介紹

  讓學生先透過教材上的插圖來觀察,並且提問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實驗器材都有哪些?我會適時點撥並總結出試驗中需要的裝置有鐵架臺、酒精燈、大試管(帶塞子)導管、棉花、水槽,集氣瓶。並且我會演示實驗裝置的連線,並讓學生指出哪一部分是實驗發生裝置,哪一部分是收集裝置。進而引導學生聯絡藥品的狀態和選用實驗發生裝置的關係,由於高錳酸鉀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所以可以選擇直接加熱並且便於防止固體藥品的裝置。收集裝置部分,由於氧氣不易溶於水,所以可以選擇排水集氣法。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總結出實驗室製取氣體一般的發生裝置與收集裝置的選擇規律。

  3、演示實驗過程

  實驗製取的過程,由於學生剛剛接觸製取實驗,防止意外發生,所以我選擇進行演示實驗的方法,來讓學生進行觀看。學生看完我演示完該製取實驗之後,我會找學生來複述整個實驗過程。學生透過回想來描述實驗過程,可以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製取氧氣的過程,為後邊的討論打下基礎。演示實驗完成之後,我會指名學生來上前進行操作,並且在操作的過程中,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

  具體問題為:

  為什麼試管要略向下傾斜?

  為什麼試管口要裝一團棉花?

  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為什麼要等冒出均勻的氣泡後才開始收集?

  收集完畢後,為什麼先將導管移出再熄滅酒精燈?

  收集完成後,如何驗證氣體是否集滿?

  學生透過討論之後,我會結合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

  防止藥品中的水蒸氣在加熱時凝結在試管口溫度較低的小水珠倒流回溫度很高的試管底部發生試管破裂或爆炸。

  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剛開始產生的氣體不純,因為混有試管中的空氣,所以要等待氣泡均勻後再開始收集。

  防止先拿走酒精燈,溫度降低,產生壓強,水槽裡的水進入試管中發生爆炸。

  將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瓶口處,如果木條復燃,說明集滿。

  (設計意圖)整個新課環節圍繞著實驗展開,透過讓學生觀察與動手親自操作並且積極思考,真正的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並且可以加深學生對整個製取過程的印象。

  (三)鞏固延伸

  鞏固延伸環節,我會透過播放一段有錯誤的製取氧氣的過程,讓學生進行觀看,並且指出錯誤之處。

  (設計意圖)此環節為了鞏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並且可以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小結作業

  接下來是小結作業環節,我會指名學生站到講臺上來,帶領全班同學進行本節課的總結。最後我佈置課後任務,課後預習另外兩種製取氧氣的方法,並且總結出三種方法的異同點。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在課堂上我時刻注意把課堂還原給學生,透過讓學生站到講臺上總結的方式,一方面順利地把課堂充分的還給學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鍛鍊學生髮言的勇氣。課後任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預習與自學的能力。

  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方法,初步瞭解透過化學實驗製取新物質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透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處理,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親自動手做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透過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欲;

  本節課是典型的物質製取課。課標的要求:讓學生初步學習氧氣的實驗室製法;教材上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學習《氧氣的性質》之後,要求學生了解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瞭解透過化學實驗製取新物質的方法;練習連線儀器的基本操作,動手製取氧氣;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也是中考實驗操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中考試卷上也常常出現,有的考查實驗裝置,有的考查實驗步驟,有的考查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因此本節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於此,我確定了以上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步驟

  教學難點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選擇,操作步驟的掌握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堂教學“人本化”讓學生思動、手動、口動、互動。學習方式探究化,讓學生透過實驗探究獲得新知,所以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本節課採取探究法和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下面我重點談一下教學流程這一環節:

  教學過程

  我將教學過程設定為以下幾個環節:

  匯入新課→製取原理講解→活動裝置圖拼裝展示→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思考問題→歸納總結等

  環節1:匯入新課。展示鐵絲、硫在氧氣中燃燒圖片,並提出問題:實驗中的氧氣是如何得到的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環節2:製取原理講解。讓學生們觀察藥品後回答高錳酸鉀的顏色狀態,從而講解高錳酸鉀的製取原理,板書上寫明文字表達式,初步瞭解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原理。

  環節3:裝置圖拼裝並展示。根據高錳酸鉀製氧原理,我給每小組一部分自制的儀器模型,小組合作探究本實驗中需要哪些儀器,讓學生們根據所選儀器模型在白紙板上貼上組裝想象中的高錳酸鉀製取氧氣裝置圖。

  小組共同展示裝置圖,師生共同討論哪些可以用,哪些有問題,指明問題所在。觀察所有裝置圖可以分為幾部分,從而指出哪部分是氣體發生裝置,哪部分是氣體收集裝置。

  (1)讓學生觀察藥品也就是反應物的狀態。

  (2)實驗室製氧氣需要的反應條件?

  (3)歸納實驗室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跟哪些因素有關,總結出一般氣體的發生裝置選擇的規律: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來選擇發生裝置。

  探究實驗室製氧氣的氣體收集裝置。分析總結出氣體的收集裝置選擇的規律:根據氣體的性質(密度、溶解性)選擇收集裝置。

  最後在學生的裝置圖中選定出本節課所用的實驗裝置。

  在這裡,師生共同進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環節4:演示實驗。設問: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如何操作?

  由於剛接觸製取實驗,以防一些意外出現,所以先讓學生觀看教師的製氧操作演示影片,讓學生對操作流程有了初步的掌握。

  觀看完影片後,再根據實驗步驟找出代表性圖片讓學生們完整的認知製取氧氣的過程為:

  查、裝、定、點、收、離、熄。

  找學生複述實驗室製取氧氣每一步的具體操作步驟。透過回想解答,使學生們更深刻的認識製取氧氣的過程與操作要點。為後邊的親自制取打下基礎。

  環節5:學生分組實驗。掌握操作過程後讓學生親自制取氧氣,以比賽的形式,看哪組學生做得又快又規範,教師巡視糾錯,及時指導,目的在於透過學生動手實驗進行科學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環節6:制完氧氣後,透過實驗過程中的問題,以及現象讓學生思考原因,設定幾個討論題,引導解決

  【討論】

  1、試管內為什麼要裝一團棉花?

  2、固定試管時試管口為什麼要稍向下傾斜?

  3、排水法收集氣時為什麼開始冒氣泡時不收集?

  4、收集完畢,為什麼先將導管移離再熄滅酒精燈?

  這4個討論題,有些透過剛才操作中的現象,心中已經有答案,有些需要討論才能得出答案,意在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適時反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讓學生明白實驗操作過程的嚴謹性。一切實驗一定要規範操作,決不能粗心大意。

  環節7、歸納總結。問題解決後,學生們對於本節課重點難點已基本掌握,最後我提出尋求幫助,創設情境,給出一組老師實驗操作過程中的照片,讓學生小組討論幫老師按拍攝時間先後排序。最後根據排好順序的照片再次總結操作步驟要點。加深學生對高錳酸鉀製氧操作流程及要點的印象。

  【佈置作業】實驗室製取氧氣還有其他方法,請同學們做好預習。

  板書設計:

  實驗原理:

  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

  課後反思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這是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師必備的意識和行為。在本節課中,因為比較注重學生動手做、動口講、動筆記、動腦想,所以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了很多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體現了課堂教學“人本化”讓學生思動、手動、口動、互動。學習方式探究化,讓學生透過實驗探究獲得新知。比如學生自己設計高錳酸鉀製氧裝置,能夠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究慾望,使難點部分變成亮點部分,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比較滿意,不足之處是由於實驗器材準備得不夠充分沒能當堂做演示實驗,而是用自己事先錄製的操作影片,使演示不夠直觀,假如以後還有機會我一定會克服任何困難,能在課堂上演示的實驗一定當堂演示,充分發揮現場演示實驗對學生學習化學實驗課的示範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望大家指正,謝謝大家!

  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

  您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七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的學生實驗活動1。從教材編排體系來看,《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放在了單元之後,專門作為一個課題,符合新課標註重學生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宗旨;此外,它是在學生對氧氣的製取、性質和用途的學習後,對氧氣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對氧氣產生了濃厚的探究慾望,很想自己動手操作製取氧氣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從知識運用來看,氧氣的製取是初中必須掌握的八個基本實驗操作的第一個。因此,上好本節實驗課可以為今後學習氣體的製取提供範例,由此看來,《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在整個初中化學中都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學情分析

  在對氧氣的製取、性質的學習中,教師已經對基本的實驗操作進行了演示、講解。並且學生對如何觀察、描述實驗現象已有了一定的印象。

  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知識,透過分析、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我校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動手能力相對較弱,我在上課時充分做好引導,調動學生積極性,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性,使他們能夠正確的完成實驗,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

  三、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初步掌握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透過教師講解、學生討論、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掌握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氧氣的原理、裝置、步驟、操作要領,進一步訓練規範實驗操作。

  2.透過親自動手實驗、觀察、記錄並分析實驗現象,進一步加深對氧氣性質的理解與掌握。

  3.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進一步體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4.透過對氧氣製取及性質的探究學習,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探究欲,形成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氧氣的製法、性質及其實驗操作要領。

  [教學重點確定依據]:氧氣的性質、製法是新課標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而學生第一次進實驗室做製取氣體的實驗,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只有掌握了氧氣的製法、性質及其實驗操作要領,才能更好地進行實驗。

  教學難點:製取氧氣的注意事項及操作、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操作及現象的描述。

  [教學難點確定依據]:實驗過程中有許多的注意事項,只有突破了它們,才能保證實驗順利進行,才能培養學生規範的實驗操作和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 篇4

  本課題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是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

  第二部分是活動與探究。為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教材還特意介紹瞭如何大量製取氧氣。

  本課題是學生學化學以來遇到的第一種氣體的製取。

  氧氣的製法及實驗操作是本課題的重點,如何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做好實驗便成了重中之重。而催化劑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則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重點和難點進行突破。

  1、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驗探究的機會。

  2、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實驗操作。

  ⒊、採用邊實驗、邊講解、邊討淪的方法,在活動中激發興趣,在興趣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瞭解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瞭解透過化學實驗製取新物質的方法。

  ⑵練習連線儀器的基本操作。動手製取氧氣。

  ⑶認識分解反應。

  ⑶認識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2.過程與方法

  ⑴學習反應原理決定實驗裝置,氣體的性質決定氣體的收集方法和驗滿方法。

  ⑵學會邊實驗、邊討論的方法,在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在興趣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資訊,從而提高對實驗進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透過實驗裝置的美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⑵保持對化學實驗的濃厚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⑶逐步認知用實驗去驗證化學理論,從而知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學化學離不開做實驗。

  教學重點

  氧氣的製法及實驗操作。

  教學難點

  1、催化劑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學方法

  複習提問→演示實驗→討淪歸納→實驗探究→對比總結→得出結論→拓展視野→提高興趣。

  教具準備

  1、教師用具:

  ⑴5%的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高錳酸鉀;

  ⑵大試管(3支)、木條、酒精燈、天平、火柴。

  2、學生用具:

  ⑴高錳酸鉀、木炭、細鐵絲、澄清石灰水;

  ⑵大試管、棉花、塞子(帶導管)、集氣瓶(2個)、毛玻璃片、水槽、鐵架臺、坩堝鉗、小燒杯、火柴。

  課時安排

  2課時

  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 篇5

  1、問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6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製取氧氣》。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2、總括語

  為了處理好教育學的關係,突出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要做到精講精練,還有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開拓學生思維。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由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的探索發現式學習,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六個環節加以設計和說明。

  3、教材分析

  教材是進行教學評判的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主要介紹了製取氧氣的方法,為後面製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學習打下基礎。

  4、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制定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知道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本節課的實驗,逐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感受到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產生對化學學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5、學情分析

  合理把握好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節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初三的學生正處於心理斷乳期,有較強的好勝心,因此我會透過小組PK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於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6、教學教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傳授到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夠快速提升學習效率。本節課我將採用的教法為講授法,實驗法等。引導學生使用自主學習法和合作探究法來進行學習。

  7、教學過程

  充分的學情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合理制定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而教學活動的精彩開展則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環節。本節課我將從以下4個環節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匯入

  良好的匯入就像磁石一樣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目光,能夠讓學生快速地融入到課堂中。本節課我將以試講的方式來進行匯入:同學們好,上課。在上課之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多媒體上的這個影片,我們看看影片中講了什麼樣的內容呢?影片播放結束了,哪位同學願意說一說他都看到了什麼呢?好,就請最後一排靠牆的男同學來回答一下吧。請坐,他告訴我們呢,看到了潛水運動員和登山愛好者都在使用氧氣罐來維持正常呼吸。觀察得很認真。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呼吸離不開氧氣,它非常重要,那同學們知道如何製取這麼重要的氣體嗎?老師看到大家的臉上充滿了疑惑,沒關係,我們一起來走進化學實驗室,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透過這樣的方式匯入,可以將生活和學習相聯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新授

  其次我會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自主閱讀教材。並找出製取氧氣的方法,學生給出的答案是加熱高錳酸鉀製氧氣,分解過氧化氫製氧氣和加熱氯酸鉀製氧氣。透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專注力。接下來,我會先進行實驗的演示,把少量高錳酸鉀裝入試管中,並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用帶有導管的塞子,塞緊試管加熱試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氣。並引導學生回答出放棉花的作用,是為了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透過我的演示可以減少學生在後面親自動手實驗時出現不必要的錯誤,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接著我會將全班分為10個小組,前後桌4人為一小組,學生在組內進行親手操作。與此同時我會走下講臺,及時的指導學生順利完成實驗,提醒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安全,學生可以透過親手操作感受到化學的神奇和實驗成功的喜悅。緊接著我會進行過氧化氫製氧氣的實驗。拿兩個試管,一個只有過氧化氫溶液,另一個在裡面加入了二氧化錳,分別用帶有的木條放到試管口,學生透過觀察不難發現,木條在接觸到放有二氧化錳的試管處迅速熄滅,知道用這種方法可以檢驗氧氣是否集滿。我也會補充相關內容,如二氧化錳可以加這個化學反應,它叫做催化劑。學生透過實驗對比和記錄,從而歸納出實驗的步驟,並能夠深刻理解催化劑的作用。最後我會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工業中是否可以使用這種辦法來製取氧氣?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相聯絡。

  小結

  在課堂快要結束時,我會透過提問學生的方式,來總結本堂課的知識,起到鞏固的作用。

  作業

  作業環節,我會請學生查閱,是否所有的催化劑都能夠加快化學反應,下節課分享。

  8、板書設計

  最後是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我的板書簡單明瞭,直觀易懂,是一節課內容的濃縮,我會在黑板中央的正上方寫上本節課的題目,黑板正中央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黑板右下方寫上本節課的作業,這樣的板書清晰地展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邏輯,可以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耐心傾聽。

  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製取氧氣》選擇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中課題三的內容。第二單元屬於“身邊的化學物質”這個一級主題,是初中化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課題是典型的物質製取課,也是學生初次透過化學反應來獲取新物質,初次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實驗課。在教材的知識體系中,本節課與前面的儀器操作、氧氣的性質等知識相連結,也為以後系統地學習二氧化碳的製取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因此,本節課在初中化學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本教材的分析,我制訂瞭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及其實驗操作;能認識分解反應;認識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2、過程與方法透過氧氣的製取實驗,學生得以鍛鍊動手、動腦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透過觀察實驗現象,學生得以提高實驗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實驗和科學探究,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嚴謹求實、勇於創新的科學品質;逐步認識到用實驗驗證化學理論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教學目標的確定,根據新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核心理念。我確定本課題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和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催化劑的概念,並能對一些生活現象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

  二、說學情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氧氣的性質及其化學反應的相關知識,初步具備了觀察實驗和進行簡單實驗操作的技能,但是在化學基礎實驗中的操作能力還需要提高;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抽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過渡時期,能較客觀的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加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和觀察,來激發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三、說教法

  透過對教材及學情的分析,本節課主要採用實驗法與引導探究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透過實驗使學生對氧氣的製取有感官上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動手操作更好的理解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原理。

  四、說學法

  結合本節內容的特點,我指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進行獨立思考,並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交流討論,從而更好的理解制取氧氣的實驗過程和方法,並提高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上課前我會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美麗的水下世界的圖片,給同學們美的享受。並提出問題:這些圖片都是潛水員拍攝的。大家知道潛水員在水中是怎麼呼吸的嗎?在陸地上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呼吸著大自然透過化學反應制造出來的氧氣,那麼,在實驗室我們又是怎樣製取氧氣的呢?這樣的導課不僅開闊了他們的眼界,還創設了學習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教學進入第二環節。

  (二)實驗操作,探究新知

  實驗探究一

  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盛著5ML5%的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入試管,讓學生觀察木條是否復燃?然後,在試管中放入少量二氧化錳,再放入帶火星的木條,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記錄,然後向同學提問:前後兩個實驗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學生透過自由討論,得出結論:過氧化氫可以用來製取二氧化碳,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了加快反應速率的作用。

  這時,學生對於二氧化錳在這兩個實驗中的作用有較深刻的認識,順勢提出催化劑的概念(板書):在化學反應裡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作催化劑。並強調催化劑雖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但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變化。至此,已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實驗探究二

  我將演示用氯酸鉀製取氧氣的實驗,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我向同學提問,二氧化錳在氯酸鉀製取氧氣的實驗中起到什麼作用?實驗中就注意些什麼?然後,將學生分成5-6個小組,小組之間合作探究學習。討論完後每組派一個代表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同時我將找其它同學做修改和補充。我會給予適當的點撥。師生共同總結,找到問題的答案,並歸納出氯酸鉀製取氧氣的化學式。

  實驗探究三

  在學生對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實驗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我將繼續引導學生學習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方法。學生透過分組合作探究活動,加熱高錳酸鉀製取二氧化碳,在此同時,我將透過動畫演示輔助學生進行實驗。透過探究,學生總結出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製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驟,最後得出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化學式。

  (三)鞏固練習

  以上是我的新授環節,為了鞏固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我將和學生一起探究本節所學的三種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及其它們之間的共同特徵。在學生知道了新知識的基礎上,我將向學生簡單介紹工業製氧的方法,同時以及揭開潛水員在水中呼吸的奧秘。然後,提出“世界上最大的既經濟又環保的製氧工廠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兩個問題,對學生們進行環保教育。

  (四)歸納總結

  為充分發揮學生是的主體作用,我會(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這三個方面設計問題,

  ①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②你掌握了哪些學習化學的方法?

  ③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引導學生自己來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我做適當的引導補充,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佈置作業

  為了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我佈置的作業是:儘可能多地找出氧氣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六、說板書設計

  本著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的理念,秉持“清晰明瞭、一目瞭然”的原則,為了更好的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具體諮詢鐵樹老師)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裡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作催化劑。

  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 篇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2、瞭解工業上從空氣中提取氧氣的基本原理。

  3、瞭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別。

  教學過程:

  實驗室製取氧氣和收集氣體的操作方法。催化劑,催化作用。

  第1課時

  實驗藥品和儀器

  實驗探究法

  複習提問:

  1、比較全面地描述一下氧氣的物理性質。

  2、氧氣有哪些化學性質,寫出四個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3、如何檢驗一瓶無色氣體是氧氣?

  4、根據氧氣的性質說明氧氣有什麼重要用途?

  過渡:氧氣有那麼多重要的用途,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氣是怎樣製得的?

  板書:課題3製取氧氣

  講述:實驗室製取物質一般掌握這樣的原則和特點:原料便宜、操作簡單、

  反應速度適中等。

  在實驗室裡通常選擇分解過氧化氫溶液(雙氧水)、加熱氯酸鉀和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來製取氧氣。

  演示:實驗2—5(1)現象:帶火星的小木條沒有復燃。

  討論:該實驗證明只有過氧化氫溶液能否放出氧氣?

  回答:並非沒有產生氧氣,過氧化氫溶液在常溫下能夠緩慢生成水和氧氣,是由於產生氧氣的量太少所致。

  演示:實驗2—5(2)現象:帯火星的小木條迅速復燃,證明迅速放出氧氣。

  思考:是不是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發生了化學變化從而生成了氧氣?

  演示:實驗2—6(不溶於水的黑色固體)

  現象:又能繼續產生氣泡,生成的氣體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了。

  討論:如此往復,實驗可以不斷地進行,說說二氧化錳在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分析:二氧化錳好像用不完似的。如果實驗前用精密的天平稱量二氧化錳的質量,實驗後將二氧化錳經洗滌、乾燥後再稱量,會發現它的質量沒有發生改變。再把它加入到過氧化氫溶液中還可以加速過氧化氫的分解,說明二氧化錳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像這樣的物質我們把它稱作什麼?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找出答案。

  板書:

  一、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1、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變化的物質。

  特點:一變(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二不變(質量、化學性質)講述:

  (1)催化劑能改變(加快或減慢)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不能片面地說成是加快。

  (2)二氧化錳只對氧酸鉀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是專做催化劑。例如氧化鐵和硫酸銅溶液也可以催化該反應。

  (3)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能增大或減少生成物的質量。

  練習:10克過氧化氫溶液與10克過氧化氫溶液加2克二氧化錳哪個生成的氧氣多?

  板書:

  2、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過渡:剛才給大家介紹了一種製取氧氣的方法。

  板書:

  二、氧氣的實驗室製法MnO2二氧化錳

  1、分解過氧化氫溶液:過氧化氫水+氧氣H2O2 H2O + O2

  講述:除了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氣之外,實驗室還常用加熱氯酸鉀和加熱高

  錳酸鉀的方法來製取氧氣。演示:實驗2—5講述: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時,放出氧氣,同時還有氯化鉀生成。二氧化錳是該反應的催化劑。板書:

  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氯酸鉀氯化鉀+氧氣KClO3 KCl + O2加熱加熱 MnO2二氧化錳 白色溶於水白色溶於水

  板書設計:課題3製取氧氣

  一、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1、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變化的物質。

  特點:一變(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二不變(質量、化學性質)

  2、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二、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1、分解過氧化氫溶液:過氧化氫水+氧氣H2O2 H2O + O2 MnO2

  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氯酸鉀氯化鉀+氧氣加熱 MnO2 KClO3 KCl + O2 加熱二氧化錳

  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實驗裝置,認識催化劑及催化作用,初步學習自主設計裝置、製取氧氣並驗證氧氣的性質。

  2、透過對碳、鐵在氧氣中燃燒實驗的探究,進一步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採用分析——對比的方法,認識分解反應的特點。

  3、透過催化劑和氧氣性質的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辯證的觀點和勇於創新的科學,嚴謹求實、勤于思考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

  氧氣的製法及實驗操作,分解反應。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催化劑的概念

  實驗準備

  1、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維]

  氧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它具有廣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電氧焊、鍊鋼等都需要較為純淨的氧氣,如何製取氧氣?

  [學生猜想]

  學生們暢所欲言,然後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33-34,分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出實驗室製氧氣的方法。

  [實驗探究,引導觀察]

  (演示實驗)探究實驗室用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方法。[實驗2-5];[實驗2-6];取少許二氧化錳於試管中並加熱,檢驗是否有氧

  氣生成。

  (演示實驗)探究實驗室用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方法。[實驗2-5];[實驗2-6];取少許二氧化錳於試管中並加熱,檢驗是否有氧氣生成。

  [學生觀察演示實驗]

  觀察[實驗2-5],[實驗2-6],加熱二氧化錳,教師的操作方法

  及實驗現象,並作詳實的實驗記錄。

  [學生交流展示]

  彙報實驗記錄及結果;交流討論二氧化錳在反應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錳是催化劑的結論。正確寫出過氧化氫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

  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實驗現象;寫出過氧化氫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從二氧化錳在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歸納出催化劑及催化作用。

  [分析對比,發現規律]

  實驗室除了用過氧化氫製取氧氣外,還常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引導學生看書P35 。引導學生分析過氧化氫、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反應特點,並與化合反應相對比。

  [學生活動]

  寫出高錳酸鉀製氧氣、鐵和磷分別在氧氣中燃燒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從反應物、生成種類,對比化合反應的特點,透過討論分析得出分解反應的結論。

  [媒體展示,激發興趣]

  (化學、技術、社會)催化劑的作用圖片;資料:如何大量製取氧氣。

  透過觀看多媒體展示圖片,瞭解催化劑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比較得出氧氣的工業製法與實驗室製法具有本質區別。

  [歸納與反思]

  本節課你瞭解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學生透過反思,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

  [知識應用,提高]

  佈置課堂作業並及時點評,P401、2。

  第二課時

  [回憶與再現]

  (分小組競賽)看誰寫得又快又準,寫出實驗室製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兩個)。

  [學生活動]

  寫過氧化氫、高錳酸鉀製氧氣文字表達式

  [設計實驗裝置]

  要求學生對比過氧化氫製氧氣的特點,分組設計用高錳酸鉀製氧氣的實驗裝置。

  學生根據反應物狀態,反應所需條件和生成氣體的性質,設計

  實驗裝置,自主選擇儀器,對裝置進行組裝。

  [設疑激趣,討論交流]

  展示某一組設計的實驗裝置,巧設疑問:裝置由哪幾部分組成?怎樣給試管加熱?實驗結束後是先把導管從水中移出來還是先移走酒精燈?進行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要注意什麼?

  [分組討論,獲取資訊]

  學生分組活動,對每一問題進行仔細探討,教師作適當點評。

  [我探究,我快樂]

  (學生分組實驗)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驗證氧氣的性質。

  [討論交流,歸納反思]

  根據實驗結果,引導學生彙報實驗收穫;反思實驗中存在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歸納出實驗室製取氣體的基本思路。

  引導學生透過反思得出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試管口要稍微向下傾斜;氣泡連續了才能收集氧氣等結論。

  學生:實驗探究收穫、體會或想法。

  實驗室製取氣體要根據反應物狀態、反應條件、氣體的水溶性等來選擇適當裝置。

  [資訊反饋]

  佈置練習

  1、P404;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氧氣大致可分為下列步驟:

  (1)點燃

  酒精燈,加熱試管;

  (2)檢查裝置氣密性;

  (3)裝入藥品並將裝置

  固定在鐵架臺上;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5)停止加熱;

  (6)把

  試管從水中移出來。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學生獨立作業]

  檢驗能力,鞏固知識。

  總評

  本課題教學讓學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融為一體,使許多原來先由教師講解示範的工作變成由學生來完成,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促進者。如:透過回憶氧氣的用途,聯想如何製得氧氣,猜想氧氣的製法;再透過閱讀、討論、交流,明確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分析反應特點,自主選擇儀器製取氧氣等探究活動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本課題教學還根據新課標理念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探究意識。如:實驗室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中的許多注意事項,一部分在實驗前引導學生思考,獲取正確資訊,一部分留給學生透過實驗探究後,反思得出正確結論。此教學設計在如何活用教科書而不拘泥於教科書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如為說明二氧化錳只是過氧化氫反應的催化劑,在教科書原有實驗的基礎上新增單獨給二氧化錳加熱,檢驗是否有氧氣生成的實驗,從而使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反應中起催化作用的結論更具說服力。

  當然,本課也略有不足,教師的“講”還略有偏重,還可繼續放“權”,大膽讓學生去闖。

  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操作。

  2、瞭解實驗室中製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對實驗裝置的探究,培養學生的實驗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對知識進行分析,對比和遷移的能力。

  教學用具:

  藥品:高錳酸鉀

  儀器:試管、藥匙、酒精燈、鐵架臺、集氣瓶、水槽、導管、燒杯

  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

  教學過程:

  【預習案】:

  1、氧氣的物理性質:在標準狀況下,氧氣是一種 色 味的____ 體,密度比空氣略 , 溶於水。

  2、實驗室中氧氣是怎樣製得的?

  常採用高錳酸鉀、 過氧化氫或氯酸鉀的方法制得氧氣。

  3、KMnO4製氧氣,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

  4、H2O2製氧氣,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

  5、KMnO4是一種 色的 體,H 2O2是一種 色的 體,MnO2是一種 色的 體。

  【教學案】:

  環節1:複習提問,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到了幾種實驗室製取O2的方法?

  結合上節課的所學內容,本節課我們重點討論KMnO4制O2的過程。

  用KMn O4制O2,第一過程應考慮實驗原理,即化學反應的表示式。

  (請位同學上黑板來書寫我們上節課學過的KMnO4制O2的表示式)

  環節2:探究高錳酸鉀製氧氣的實驗裝置。

  我們知 道任何一套制氣體的實驗裝置都可以分為二個部分,即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氣體的收集裝置。下面讓我們探究KMnO4制O2應選擇什麼樣的發生裝置?什麼樣收集裝置?

  ①多媒體投影:氣體發生裝置的二種型別

  呈現:KMnO4的外觀

  問:KMnO4是什麼狀態?KMnO4制O2的反應條件是什麼?

  思考:KMnO4制O2應選擇哪一套發生 裝置?選擇的依據是什麼?

  學生透過小組合作方式討論後回答問題。

  ②多媒體投影:三種收集方法及相應的裝置

  複習:這三種收集方法分別可以收集什麼樣的氣體?

  問:O2應該怎樣收集?

  學生透過小組合作方式討論後回答問題。

  環節3:探究高錳酸鉀製氧氣的實驗操作。

  1、實驗室製取O2,第一步操作應該做什麼?

  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請一位同學上臺進行操作。)

  (歸納並板書:1、查)

  2、第二步操作應該做什麼?

  (向試管中加入固體,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把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口,並把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歸納並板書:2、裝3、定)

  多媒體投影:上課前組裝好的實驗裝置。

  問:

  (1)試管口為什麼要塞一團棉花?(對比實驗:一個盛水的小燒杯中加入一點KMnO4粉末。)

  (2)加熱KMnO4 ,試管口為什麼要略向下傾斜?

  3、第四步操作應該做什麼?

  (點燃酒精燈,加熱)

  (歸納並板書:4、點)

  問:加熱時,能不能一來就固定加熱?一來就固定加熱會產生什麼後果?固定加熱之前,要先做什麼?怎麼操作?

  4、加熱固體後,導管口就會有氣泡冒出,這時候就準備收集氧氣。

  問:導管口剛開始冒氣泡,能立即收集嗎?立即收 集會怎麼樣?什麼時候可以收集?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收集一瓶O2,收集滿後把它取出來放在桌面上,並撤裝置。

  (這兩位同學的操作規不規範,有沒有需要糾錯的地方。下面地對操作中的一些要點我們再討論一下。)

  問:用排水法收集O2,怎麼知道O2已收集滿了?滿的現象是什麼?

  收集滿O2的集氣瓶從水槽中取出來之後要正立放在桌面上,為什麼?

  撤裝置時這兩位同學先撤了什麼?後撤了什麼?正不正確。為什麼 要這樣做?

  歸納並板書剛剛的操作要點分別是:5、收6、離7、熄)

  5、問:這兩位同學收集到的這瓶氣體到底是不是O2,如果我們要驗證,應該怎樣驗證呢?

  問: 在實驗室中除了用排水法收集O2外,還可以採用什麼方法收集O2?(向上排空氣法)

  實驗: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O2。

  問:怎麼知道這瓶O2已收集滿了?

  問:用排水法和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O2,哪種方法收集到的O2更純淨呢?

  環節4:課後小結

  現在我們小結一下:

  (一)實驗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氣體發生裝置 固體加熱型

  氣體收集裝置

  (三)操作步驟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在試管中裝入藥品並塞一團棉花;

  3、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4、點燃酒精燈;

  5、收集氣體;

  6、將導管移出水面;

  7、熄滅酒精燈。

  查裝定點收離熄操作歌訣:茶莊定點收利息

  (四)收集方法及依據

  1.排水法

  依據O2不易溶於水

  2.向上排空氣法

  依據O2的密度比空氣大

  思考:這兩種方法收集到的氣體哪種方法更純淨?

  (五)檢驗及驗滿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觀察木條復燃了,則氣體是氧氣。

  驗滿:

  1、排水法:當大量氣泡從瓶口冒出時,說明該瓶內的O2已滿;

  2、向上排空氣法: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若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六)放置方法:正立放在桌子上,並蓋上毛玻璃片。

  依據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九年級化學上冊《製取氧氣》說課稿 篇10

  教學目的

  知識:掌握實驗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理解分解反應及其化合反應的區別;瞭解氧氣的工業製法;瞭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思想教育: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重點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

  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學方法

  實驗探索法。

  教學用具

  藥品:氯酸鉀、二氧化錳。

  儀器: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水槽、集氣瓶、酒精燈、試管夾、藥匙。

  其它:火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問題引入】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板書】一、氧氣的工業製法

  分離液態空氣製氧氣

  【問題】這個變化屬於什麼變化?為什麼?

  答: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可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

  答:工業製取氧氣是物理變化。因為沒有新物質生成。

  透過複習空氣的組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分離空氣製氧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設問】實驗室用什麼方法獲得氧氣?我們透過實驗來研究。

  【實驗】分別用酒精燈同時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片刻後用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觀察現象。

  【小結】用酒精燈加熱氯酸鉀至較高溫度時產生氧氣。加熱二氧化錳不產生氧氣。

  觀察記錄:氯酸鉀是白色固體,二氧化錳是黑色粉末。氯酸鉀加熱至熔化後產生少量氣體,使帶火星木條復燃。同時加熱的二氧化錳不產生氣體,帶火星木條沒有變化。

  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

  【實驗】將試管內的二氧化錳迅速倒入熱的氯酸鉀中,把帶火星木條伸到管口內觀察現象。

  觀察記錄:熱的氯酸鉀中加入二氧化錳後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帶火星木條復燃。

  學會觀察實驗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對比。

  【實驗】待試管內不再產生氣體時再加入少量氯酸鉀並加熱,把帶火星木條伸入管口內觀察。【討論】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什麼作用?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有無變化。

  觀察記錄:試管內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帶火星木條,復燃。

  答:二氧化錳可以加快氯酸鉀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反都不發生變化。

  透過認真分析實驗的發生、發展和條件,找出規律,找出規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板書】二、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1.原理

  (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催化劑:課本p.16

  催化作用:課本p.16

  (2)加熱高錳酸鉀

  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記筆記

  領悟

  記住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文字表達式。

  知道催化劑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做練習一

  加深理解

  【問題】實驗室製取氧氣時選用哪些儀器?

  【問題】用什麼方法收集氧氣?選用哪些儀器?

  【板書】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氣不易溶於水)

  (2)向上排空氣法(氧氣比空氣略重或密度比空氣略大)

  答:實驗室製氧氣需用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酒精燈。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選用的儀器有水槽、集氣瓶、玻璃片。

  從氧氣的物理性質思考、認識問題。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知識泊遷移能力。

  認識物質的性質與製法的關係。

  【問題】給試管中固體加熱應如何操作?為什麼?

  【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應如何操作?為什麼?

  【問題】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操作?

  答:

  (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水倒流後炸裂試管。

  (2)試管夾應夾持試管中上部。

  (3)導管伸入試管內要短。

  (4)先均勻加熱,再將火焰固定在約品處加熱。

  用排水法收集完畢時,應先從水中取出導管再停止加熱,防止水倒吸後炸裂試管。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應伸入到接近瓶底。

  培養正確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瞭解物質的性質與實驗操作的關係。

  【問題】用排氣法收集氧氣時如何驗滿?

  【問題】如何檢驗氧氣?

  【板書】3.操作要求

  4.驗滿方法

  5.檢驗方法

  答: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口驗滿。

  答: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瓶中檢驗。

  記錄並加深理解。

  用對比的方法進行學習,理解。

  【問題】實驗室製取氧氣屬於什麼變化?這兩個反應有什麼共同特徵?與化合反應有什麼區別?

  【板書】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課後小結】透過本節學習初步掌握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和操作要求;瞭解工業製取氧氣的原理;理解分解反應。

  答:實驗室製取氧氣屬於化學變化,這兩個反應都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幾種不同物質的反應。它與化合反應不同,化合反應是幾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做練習二。

  回憶實驗室製氧氣的反應原理和主要操作,瞭解工業製氧氣的原理。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

  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的思維能力。透過對比兩個反應,得出正確結論。

  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確本節知識內容及要求。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4)

  獨立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下列物質中含有氧氣的是

  (A)二氧化錳(B)氯酸鉀(C)空氣(D)氧化鎂

  2.檢驗氧氣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點(B)用帶火星木條接近氣體

  (C)用鼻子去嗅氣味(D)用天平稱量

  3.下列有關實驗室用氯酸鉀製氧氣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氯酸鉀受熱熔化後,也不放出氧氣

  (B)要使氯酸鉀受熱分解放出氧氣,必須加入二氧化錳

  (C)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前後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保持不變

  (D)二氧化錳是一切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4.同時加熱下列物質,最易放出氧氣的是

  (A)純淨的氯酸鉀(B)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C)純淨的二氧化錳(D)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附2:課堂練習二

  5.實驗室製取氧氣時,裝藥品的大試管口應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傾斜(D)略向上傾斜

  6.實驗室採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需將導氣管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這個操作應在

  (A)加熱固體藥品前(B)與加熱固體藥品同時

  (C)開始有氣泡放出時(D)氣泡連續並均勻放出時

  7.下列變化中屬於分解反應的是

  (A)分離液態空氣製氧氣(B)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製氧氣

  (C)蠟燭燃燒(D)粗鹽提純

  8.實驗室製取氧氣並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所用主要儀器名稱是:XXXXX。

  9.實驗室制氯酸鉀和二氧化錳製氧氣,加熱至氣體不再產生,試管內固體剩作物有改用高錳酸鉀製氧氣,加熱到沒有氣體產生時,試管內固體剩餘物有。這兩個反應的固體剩餘物中都有,但它在兩個反應中的作用不一樣,在氯酸鉀分解中它是,在高錳酸鉀分解中它是。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C2.B3.C4.B5.C6.D7.B8.鐵架臺(帶鐵夾)試管帶

  單孔橡皮塞酒精燈(火柴)水槽集氣瓶玻璃片9.氯酸鉀和二氧化

  錳錳酸鉀和二氧化錳二氧化錳催化劑生成物

  附4:隨堂檢測

  1.工業上製取大量氧氣的方法是

  (A)加熱氯酸鉀(B)加熱高錳酸鉀

  (C)分離液態空氣(D)加熱二氧化錳

  2.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學反應速率(B)使生成物質量增加

  (C)改變化學反應速率(D)減慢化學反應速率

  3.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其共同點是

  (A)都是給固態物質加熱(B)都使用二氧化錳催化劑

  (C)都發生了分解反應(D)都生成了兩種物質

  4.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製氧氣

  (2)加熱高錳酸鉀製氧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