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資訊科技《影片資訊的加工》說課稿範文

高中資訊科技《影片資訊的加工》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資訊科技《影片資訊的加工》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資訊科技《影片資訊的加工》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雅寶學校高中部的老師,我說課的題目是《我的老師》,主要從五個方面來說課,分別是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本節課內容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的資訊科技基礎(必修)的第五章第二節第二小節《影片資訊的加工》部分。屬於多媒體採集和加工範疇的內容,這章多媒體的採集和加工分為三種:音訊資訊、影片資訊、影象資訊,本節屬於影片資訊的部分。是資訊素養中極為重要的內容。本來第二節為影片資訊的採集和加工,根據我們學校的裝置以及現況,我們將影片的採集和加工分成兩節進行學習,在上一節學習影片資訊的採集,我帶領學生用攝像機或手機進行影片資訊的採集,這一節將採用上節的成果,將其用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本來教材上所用到的軟體是premiere,但是由於該軟體實在過於專業與複雜,且多為英文版本,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軟體的普及性,決定採用更貼近學生實際的會聲會影軟體進行教學。

  教材裡的內容比較簡單,但是考慮到學生的計算機水平以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影片美化這一提高性內容來教學。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會用會聲會影對影片資訊進行加工,掌握影片的擷取,合成,文字、濾鏡、聲音的新增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透過六個任務進行學習驅動,並穿插自學法,讓學生學會影片的匯入,擷取,合成,字幕新增操作,能用影象、文字、聲音合成一個新的影片來表達自己的主題思想和創作意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對影片製作的興趣,形成積極主動和探索的學習態度。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作、創新能力。透過對作品的審美、藝術性及其感染力來感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個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重點放在影片進行剪輯合成上。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放在如何對影片進行美化上。

  二、說學情

  教學物件為高一學生,他們在一系列的資訊科技課的學習中,已經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且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自主完成較高要求的學習任務,喜歡挑戰性的任務,但是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因為資訊科技課在高中時期不屬於高考科目,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動力基本來源於興趣,因此,在講課過程中,要不斷的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加師生之間互動以及用提高性挑戰性的任務來驅動學生學習,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說教法

  資訊科技課是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資訊、處理資訊、運用資訊的能力為目的。強調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根據以上思想,分成三點:

  1、我們學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於計算機軟體的接受水平存在不同的層次的差異,因此在教法上,分成兩步走,第一步,對於基礎的內容我採取教師示範法,然後用隨機點名軟體抽查學生的掌握情況,既便於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也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能調動課堂氣氛;第二步,提高部分,要求學生看微課影片自學,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透過反覆觀看進行掌握;對於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去教授接受能力較弱的同學,儘量讓學生去“教”,“兵”教“兵”,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讓他們相互促進,互相影響,達到共同進步。

  2、任務驅動法,利用由易到難的任務驅動他們去完成,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新課內容,解決重點難點。

  3、引導法,透過提問,來促使學生髮現問題,總結方法。

  四、說學法。

  我所教的學生對資訊科技課有濃厚的興趣,但是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針對這一情況,我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具體採用如下方法:

  1、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幫助同學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2、討論法能充分活躍課堂,達到全體學生都參與的效果。

  3、自學、探究法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好習慣,鼓勵學生思考探究,獨立操作嘗試,並自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其從“學會”轉化為“會學”。

  五、說教學過程。

  1、激情引趣。

  播放《我的老師》影片,該影片是上節課帶學生用攝像機採集的自己班上教師上課的內容編輯而成。裡面的多媒體資訊包括四位教師的上課影片,配上音樂,文字,加上其他美化的功能。學生對自己上節課所採集的影片資訊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趣和關注度,做好的影片一播出,立馬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麼,新問題自然就出來了。對學生提出疑問:這樣的影片片段是怎麼做出來的呢?並回答問題,明確學習任務:學習使用會聲會影進行影片資訊的加工。

  2、進行基礎任務的教學。

  對於一個軟體的教學,首先要為學生介紹這個軟體的操作介面和基本操作方法。以前學過其他的軟體,其實都是相同的,讓學生觀察這個操作介面,提出問題:

  <1>作品裡存在幾個多媒體要素?

  <3>影片要怎麼合成匯出?

  讓學生分成八個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透過觀察,自行探究,充分運用探究法,解決問題。然後透過給小組加分的形式促使小組積極發言回答問題。之後教師對此進行總結。講解時分兩塊,一是各媒體要素在哪裡編輯,二是怎麼編輯。在講解的時候對於操作步驟一定要分點進行介紹,語言必須簡潔精煉,因為我們的計算機操作課不同於理論課,表述的語言必須能讓學生有效記憶,學生會操作,不會出現記得第一步不記得第二步的情況出現,才能達到講課目標。因為學生的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對於教學中的重點任務:影片的剪輯和簡單合成,我採用教師演示法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手段最為直接,能夠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學會。只有都會了,才能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下個內容的教學。

  任務驅動法:

  任務一:選擇幾位你喜歡的教師,將他們的影片進行剪輯,要求:每位老師20秒即可。並進行修剪,留下最好的畫面。

  任務二:新增字幕,老師,你辛苦了。

  任務三:將影片合成,儲存為mp4格式。

  學生操作時進行巡堂。學生基本完成後,用隨機點名軟體來抽查學生上臺演示,不僅能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生操作中出現的小問題,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把課堂氣氛烘托起來,有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3、進行提高任務的教學

  展示學生的作品,和老師的作品形成對比,提出問題:

  1)哪個更漂亮,內容更豐富?

  2)兩者之間的區別:多了什麼?少了什麼?

  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很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帶領學生主動學習,進行探究,將“學會”變成“會學”。

  自學法,合作法:任務四:學習轉場效果的新增,使三段影片更自然美觀的融合在一起;任務五:給自己的影片新增濾鏡效果,讓自己的作品顯得更加的豐滿,突出主題;任務六:給自己的作品新增喜歡的音樂,形成完整的聲色俱全的作品。這三個任務我讓學生透過微課進行學習。現代教育手段多種多樣,充分運用到課堂能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新課標提倡讓學生自學,為了能讓他們更好的學習運用了微課課件。本課一共六個學習任務,一共四十分鐘的教學時間若一直採用教師示範法,講法單一枯燥,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分散,學習效率低,且氣氛不高,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而運用微課進行學習不僅適合學習程度低的學生,同時也適合學習程度高的學生。對於程度較低的學生,可以反覆觀看,反覆學習,再進行實踐。而對於程度較高的學生,他們很快就會完成學習任務。這個時候請提前完成任務的同學到黑板的加分欄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讓他們作為小老師,和老師一起巡堂,為大家解決問題。這樣做有三個好處。首先,學生之間肯定更加熟悉,更有親和力,有些學生平時不敢向老師發問,從而導致在學習中會存在遺留問題,影響將來的課程學習。而對“小老師”則不然。他們的關係更親密,那麼肯提出的問題的學生更多,將來遺留的問題就越少。

  再者,一個老師不能快速解決所有學生的問題,很可能打擊到大家的學習積極性。而“小老師”的出現則增加了課堂問題的解決效率,能使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得到提高。最後,對於自高奮勇充當“小老師”角色的同學,則能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他們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從而更加熟練的掌握會聲會影的操作。

  4、作品欣賞。

  討論法:利用電子教室,展示典型性的作品,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大家一起來發現存在的不足,和做得好的地方,發現不足之處,教師進行精講。例如:某些同學的濾鏡效果用了萬花筒,導致根本看不清影片中的老師,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採用能合理突出主題,適合我們的題材的濾鏡進行加工。某些作品的聲音結束得過於突兀,我們可以採取淡出效果。這種學生髮現問題,師生共同解決的方法,使學生全部投入學習討論中,發揮了集體的智慧,這種學習模式很有氛圍,有助於突破課堂黃金15分鐘,不斷將學生會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然後學生根據發現的問題進行作品修改。

  5、課後任務佈置:

  要求學生回去做一個作品,主題是《我的家》,用會聲會影這一軟體來將家裡的照片做一個作品,展示家庭成員的風采。因為資訊科技課一個星期只有一節,因此,鞏固掌握的知識很重要,佈置一個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他們也感興趣,並且能夠學以致用的任務是關鍵。只有這樣,他們才有興趣並積極主動的完成。

  高中資訊科技《影片資訊的加工》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教材採用教育科學出版社的《資訊科技基礎》(必修)。本節課是第五章第二節第三小節中的內容,根據學生和教材實際,將《影片資訊的簡單加工》作為一個課時教學。

  2、課標要求:

  能根據資訊呈現要求,選擇恰當的工具和方法進行影片資訊加工,表達主題。

  3、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透過學習moviemaker的基本使用,掌握加工影片資訊的技能和方法。

  ②、過程與方法:

  體驗採用合適的工具和方法進行影片資訊加工、表達主題的過程,提高學生利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並能對自己和他人的創作過程和作品進行評價。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對影片資訊的剪輯、加工,培養學生對影片製作的興趣,培養學生主流的審美觀;在作品的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重難點

  重點:透過體驗moviemaker的使用,掌握影片資訊加工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難點:體驗影片資訊加工過程,並能理解資訊加工是為主題的表達服務;能正確評價作品。

  二、說學情:

  1、學習基礎:學生在此之前學習了文字、表格、影象、音訊資訊加工等的基本操作,對於影片資訊也有了感官上的瞭解,但對影片資訊加工技術接觸較少。

  2、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是影片資訊加工過程較為複雜,真正讓學生動手去完成一段影片的加工,學生不一定會積極完成。

  三、說教學思想及策略:

  本課我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學習和幫助學生學習”。給學生提供資源包(包括素材、任務幫助、學習導航),讓學生自學,在學的過程中不斷啟發誘導學生,根據完成任務情況進行點評,對學生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精講;一切教師活動,都為學生學服務,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即將上映《超級戰艦》預告片,問同學們想不想看這部電影?為什麼想看?有沒有從技術的角度看過影片?

  設計意圖:由於資訊科技課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感興趣的計算機在面前,有時候學生常常會自己玩自己的,注意力無法集中;這裡透過觀看影片,激發興趣,引出課題,並形成思考,為本節課難點如何讓技術為表達主題服務、如何正確評價影片埋下伏筆。

  (二)探究新知:

  透過教師講解、發問,讓學生了解必要的知識點:一般影片包含元素、製作影片一般流程、影片製作軟體以及本節課學習軟體。

  設計意圖:學習必要的影片加工知識;在講解新知的時候緊扣難點,如影片中的元素或流程是不一定都包含的而是根據表達需求自主選取。

  (三)體驗自學:

  根據提供素材和幫助檔案自學moviemaker的使用。

  任務一:製作春色怡人風景欣賞;

  主要涉及影片匯入、將素材新增到時間線、新增過渡效果、製作片頭、匯出電影。

  任務二:林書豪精彩表現(製作林書豪投三分球的慢動作)。

  主要涉及影片匯入、將素材新增到時間線、剪裁(拆分)、特效製作、製作片頭、匯出電影。

  設計意圖:

  ①透過把握實時訊息和學生興趣選擇素材、提出任務,有利於任務完成;

  ②充分考慮學生能力水平個體差異性,提出不同難度任務。先體驗,讓學生了解哪些自己會、哪些自己不會,提高演示時聽講的針對性。

  (四)演示教學:

  演示任務二,並對透過自學反饋出來常見操作失誤進行詳細、有針對性的講解。

  設計意圖:自學、反饋、交流,達到提高的目的。

  (五)完成任務:

  完成自學過程中沒有完成的任務,已經完成任務的同學可以提升影片品質,比如新增字幕等,並要求上傳作品,鼓勵學生討論,協作。

  (六)評價交流:

  在上傳作品中找到有針對性的作品,可以是優秀的,可以使反面的,進行引導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完成學習導航中的評價表。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技術的價值,影片的加工不是為了加工而加工,而是讓加工為表達主題服務。

  (七)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內容回顧本節課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五、說反思:

  (一)教師作用的體現:時時刻刻都為學生服務,但不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存在;

  (二)對技術的思考:本節課全課主要都在體驗過程和引導分析,我覺得高中的資訊科技現在越來越不要求學生必須要對某項技術或軟體掌握的很深入,所以我在上課時,總是讓學生充分體驗,在體驗中認知。

  謝謝各位評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