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下冊《使至塞上》說課稿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使至塞上》說課稿

  一、說教材

  《使至塞上》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五單元第25課,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邊塞詩歌,從情感到表達都堪稱一篇佳作,作者透過不同視角的描寫為我們展示了雄奇壯美的塞外風光,飽含著羈旅中深深的孤獨和無奈。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初三的學生具豐富的字詞和詩詞知識的積累,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均已具備,本文篇幅不長而且語言鮮活文字理解上難度不大,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引導學生學習透過品詞析句來體會文字的藝術特色,深刻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生可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正確解釋全詩大意,並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過程與方法】:透過品詞析句和小組討論,學生可領悟詩中託物言志和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可體會詩文雄渾、豪邁文字背後的'孤寂、悲苦和無奈,以及對羈旅生活沉重的嘆息。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內容,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透過品詞析句和小組討論,學生可領悟詩中託物言志和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可體會詩文雄渾、豪邁文字背後的孤寂、悲苦和無奈,以及對羈旅生活沉重的嘆息。

  五、說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此環節,教師先用出示大漠落日的圖片,並引出詩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請學生結合圖片和此句思考:全詩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是激昂的,雄壯的,沉鬱的,惆悵的還是其它?提出這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迅速關注的情感上來。

  補充本詩的創作背景: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吐蕃發兵工大唐屬國。唐玄宗任命王維以檢查御史身份奉使涼州(今甘肅武威),察訪軍情,並任河西節度使判官,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本詩是作於出塞途中。

  根據創作背景,學生可感受到,這次出行,作者是不太情願的,自然詩中的情感也會比較悲苦和無奈。本詩的情感表達比較含蓄隱晦,初中的學生理解時可能會出現偏差,因此在此環節教師就將情感基調丟擲,在此後的環節引導學生分析文字,探究並感受這種情感。

  (二)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範讀,請學生結合註釋和工具書解釋全文大意,並畫出詩中表示地名和官職的詞。之後教師PPT出示屬國、居延、蕭關、燕然的位置。透過這個環節,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更加直觀,會自行將遙遠的路途與孤獨、悲苦相關聯,為下一環節深入探討詩歌情感做好鋪墊。最後請學生自由朗讀,試著讀出情感。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透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首先教師指名一個學生讀,其餘學生思考:這首詩創作的時間和地點是什麼?作者要去哪?請結合具體文本回答。

  透過閱讀和思考,學生們不難找出:時間:春天—歸雁入胡天;地點:車上—單車欲問邊;目的地:屬國—屬國過居延。接著,我會請學生思考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描寫了景物的什麼特點?

  用這樣的方式,學生就找出了詩中交代的創作時間、地點、狀態與目的地,在這些資訊提取出之後,學生即可將精力都放在解讀情感上。

  之後,教師提出第二個問題: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並追問:這些景物的作用一樣麼?

  透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學生可以找出,徵蓬、歸雁、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這些意象。並且可以學習到這些意象的作用,這就為下一環節,即對錶現手法的探討做了鋪墊。

  接下來,教師會請學生分組討論:全詩中哪些字詞體現了作者悲苦無奈的情感?

  全班學生將會分成四個小組,每小組討論一聯,透過詩句中的某些字詞解讀情感。在匯入環節,教師已經引導學生了解了本詩的情感基調,在整體感知環節,學生也對本詩的大意進行了大致地學習和了解。那麼在此環節,學生的任務就是深入地解讀文字,自己探究出文字與情感的連線點。

  這一部分是學生可以透過自己思考正確得出的部分,因此我會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合作完成,既調動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又加強了整個班級的參與度。

  (四)延伸作業

  在這一環節,教師依舊會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本詩的藝術特色,在上一環節,學生已經找出了能夠表達作者心境和情感的關鍵字,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概括,教師根據討論情況加以糾正和補充,總結出本詩的藝術特色集中表現在亮點:託物言志和寓情於景。

  透過這個方式,學生可深刻理解詩歌分析的方法,為學生以後詩歌鑑賞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小結作業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本堂課知識點,並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並背誦。作業是將本詩擴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