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小樹葉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小樹葉含反思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小樹葉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設計意圖: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歌曲教學一直被認為是比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學活動,只要教師會唱,幼兒自然會跟著模仿。而今,在認真貫徹新《綱要》的過程中發現,新歌教學並非像以往單一的“老師唱一句,幼兒跟一句”,只將幼兒是否能夠完整地把歌詞唱出來為教學目的,而應是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這便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初衷。

  二、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樹葉》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義的音樂教材。歌曲表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感體驗。歌曲的第一段主要講樹媽媽看到樹葉娃娃們飄走了,心裡很難過,音樂緩慢憂傷;第二段主要寫小樹葉變勇敢了,樹媽媽很高興。音樂歡快跳躍,與第一段的音樂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幼兒容易感受、理解和表達。而且大班幼兒對“喜怒哀樂”已有一定的生活體驗,透過學習歌曲,可以讓幼兒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豐富幼兒的內心情感。

  (二)教學目標

  大班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對嗓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對音樂的再認和記憶能力也逐漸增強。在對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後,根據大班幼兒在音樂技能技巧和認知、常識等方面的實際水平,結合我對新《綱要》的理解,從情感態度、知識和能力的角度出發,我確立了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小樹葉》第一段和第二段音樂中所表達的不同情感。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重點)

  2、在感知和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初步學習用不同的歌聲(輕緩連貫、歡快跳躍)、表情、動作等來表現音樂的內容。(難點)

  以上目標的制定,體現了藝術教育由傾聽—感受—表達的審美過程。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藝術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引導下,幼兒積極主動地體驗與感悟藝術美的過程。因此我將本活動的教學重點定為:充分調動幼兒的聽覺視覺,去感受歌曲所表達的不同情感,體驗其中的樂趣。

  難點:由於幼兒已具有一定的音樂記憶和再現能力。學唱一首新歌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難。但是在對歌曲有了自己的內心體驗後,如何把自己內心的體驗透過音色、節奏、音量、情緒、動作等表現出來,這對於他們來說,將是一個挑戰。所以我把它列為整個活動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樹的姿態及樹葉飄落的情景(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為理解歌詞做好鋪墊)。

  2、兩棵“大樹媽媽”,若干片“小樹葉”(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運用這些材料來創設秋天的情境,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呼應,同時為最後的表演環節提供材料)。

  3、多媒體課件《小樹葉》(這是作品欣賞的重要媒介,它將作為一個載體,向幼兒呈現完整、感性的視聽覺的藝術形象。創設意境,幫助幼兒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歌曲磁帶及錄音機。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個體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個體對認識物件的體驗也就越細緻,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動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啟發引導法和示範法。其中,透過啟發引導法,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啟發幼兒發散性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學法貫穿活動始終,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為幼兒享受藝術,表現藝術提供了機會,激發幼兒的藝術表現欲。

  (二)學法

  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認為:“兒童學習音樂,首先應該學習聽完整的優秀音樂,而且需要學到能聽出這些好的`音樂中的一切細微變化及獨特情趣,並能對這些音樂及其細微變化熟悉到能夠做出直覺反應的程度。”根據這一教學理論,在活動過程中,欣賞法、對比法和遊戲法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法,這兩種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為幼兒提供了充分感受音樂、自由表現的機會,同時肯定和接納幼兒獨特的表現方式,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說教學程式

  教學程式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活動過程中,將充分為幼兒營造一個民主、平等、輕鬆愉快的藝術氛圍,促進幼兒的藝術能力和良好個性的發展。

  (一)律動進場,調動情緒

  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表演活潑詼諧的《小毛驢》進入課堂,透過老師的主唱,幼兒用彈舌等方法與老師進行互動,營造了一種活潑、寬鬆的活動氣氛,調動幼兒參加活動的熱情。

  (二)練聲

  1、氣息練習

  調整幼兒氣息,為練聲做好準備。

  2、練聲曲

  有助於練習幼兒的音準、節奏。練聲曲裡包含了兩種不同風格的唱法,非常有趣,為幼兒領會歌曲《小樹葉》兩段輕緩連貫、歡快跳躍的不同旋律風格做好鋪墊。

  (三)學習歌曲

  1、設定情境感受旋律

  教師與幼兒一起隨著音樂做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的樣子,以及樹葉在風中飄舞的情景。目的在於引發幼兒對秋天落葉情景的聯想,激發他們的興趣。同時,也讓幼兒初步感受《小樹葉》的音樂旋律,並由此而匯入故事《小樹葉》。

  2、欣賞童話理解作品

  在此環節中,我運用了欣賞法、示範法、啟發引導法,透過提開放式的問題(你們聽到故事裡講了什麼?你們傷心時會怎樣呢?等等),給了幼兒一個較大的思考空間,讓幼兒回憶自己傷心和快樂的情感體驗,從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並巧妙地將老師的範唱溶入到童話欣賞中,讓幼兒初步感受音樂作品。為下面理解歌曲《小樹葉》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該環節使各領域相互滲透,體現了課程多元化的整合。

  3、整曲欣賞感受音樂

  此環節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和整曲欣賞法。課件將生動的畫面與歌曲《小樹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一下子就將幼兒帶入歌曲的情境中,呈現了完整的藝術形象,使幼兒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了藝術美的享受。在這裡採用整曲欣賞法,是因為幼兒正處在整體模式識別階段,大腦總是不加思索地選擇自己熟悉的物件進行完整地攝取,所以讓幼兒整曲欣賞,可使幼兒對曲子獲得更加完整的審美享受。

  4、分段感受加深理解

  此環節藉助了多媒體課件,以分段欣賞的形式,引導幼兒對比作品中兩種不同的音樂情緒。運用啟發引導法,透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幼兒瞭解小樹葉、樹媽媽的內部心理活動,探索思考什麼樣的歌聲適合體現該段歌曲,進一步體驗音樂情感的直覺性,體現了積極的師生、生生互動,營造了輕鬆、自由、平等的課堂氣氛。突出了重點,為解決難點做好準備。

  5、學唱歌曲

  旋律和節奏是歌曲的靈魂,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朗誦歌詞,接著用單音“啦”來哼唱旋律,進一步熟悉旋律線條,最後,幼兒完整學唱歌曲。教師透過引導幼兒自我評價,自我調整,在尊重幼兒想法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把自己內心的體驗透過音色、節奏、音量、情緒等表現出來。這樣,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四)自由表現體驗樂趣

  此環節是本活動的結束部分,所有的幼兒與老師一起手拿小樹葉扮演樹葉娃娃,與所設定的場景產生積極的互動,讓幼兒置身於角色中,隨著《小樹葉》的音樂自由表現,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反思:

  歌曲《小樹葉》是一首情感豐富的擬人化的歌曲,生動地表現了小樹葉積極樂觀的形象。歌曲把大樹比作媽媽,樹葉比作孩子,充滿了童趣,也洋溢著人間的溫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樹葉寶寶對大樹媽媽的不捨和期盼來年春天歸來的樂觀。由於歌曲的兩段歌詞表達兩種不同的情緒,因此歌曲的學習是採用分段教學的方法。第一段表現了小樹葉離開媽媽後的不捨與害怕,第二段表現了小樹葉春天歸來時的樂觀情緒,為了讓孩子們體驗這種情感,我採用到方法配合曲調進行肢體動作表演和歌曲內容展現豐富的表情,在我的帶動下,幼兒表現積極,以熱情飽滿的情緒表演“小樹葉”。本節課是學唱歌曲,我並沒有刻意以教唱為主,而是在幼兒親身體驗,直觀感知、創設情境中去感受小樹葉對媽媽的愛,讓孩子們在表演唱中獲得了最直觀的知識。歌曲中有一個難點:“春天我會回來打扮樹媽媽。”這句話孩子們不好理解,我沒有特意去解釋,而是以一種歡快的情緒帶動幼兒情緒,來促使孩子對歌曲的理解。這首歌曲唱起來很美,孩子們很喜歡,只要一吹風,孩子們聽到樹葉在響,就會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樹葉》這首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