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說課稿

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要說的課題是《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

  教材分析:

  xxxxx

  教材特點:

  本課的內容來自人教版《生物》“瞭解生物圈”第2節“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教材第是以生態系統為框架,主要講述了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等知識,主要體現宏觀的生態學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是的一個重點,是銜接生態系統型別與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重要環節。

  學習內容、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三方面:生態系統的成分、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其中生態系統的成分是重點。下面說一下我是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

  突出重點:生態系統的成分是學習重點。透過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兩幅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常見圖片,結合閱讀課本,讓他們瞭解生態系統中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三種生物成分,討論分析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三者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在明確三者相互依存關係的同時,提醒同學們注意陽光等非生物成分也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從而使學生對生態系統的組成形成整體印象,然後透過練習,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組成的網路圖。透過學生對生態系統的成分的角色扮演,加深了學生對生態系統各成分的關係的理解,從而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突破難點:能量流動及其傳遞是學習難點。透過分析魚塘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並使學生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產生熱愛環境、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目標:

  鑑於對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據新課標對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要求及學生實際,確立了具體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舉例說出你所熟悉的生態系統及其基本成分。

  舉例說明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能力培養目標:

  透過圖片分析,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觀察能力和識圖能力。發展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思維遷移能力。

  透過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透過討論,角色扮演,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

  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產生熱愛環境、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培養學生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學情分析:

  前面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二節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已經學過了相關知識: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也能適應環境、影響環境。生物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環境中直接影響生物生活的生態因素可以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閱讀。

  教學過程:

  一、本節課的導課環節。

  情景引入:

  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觀察幾幅優美的圖片,要求學生在觀察時想象在這些環境中可能聽到、看到哪些生物,說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匯出生態系統的概念。

  (板書)生態系統

  在一定地域裡,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讓學生對生態系統形成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後讓學生舉幾個生態系統的例子,加深他們對生態系統的認識。

  二、小至一塊草地、一個校園,大至整個海洋、整個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系統。那麼,生態系統是由哪些成分組成的呢?(板書)生態系統的成分

  讓學生觀察分析兩幅圖片(啄木鳥吃蟲子、腐爛的樹樁上長滿真菌),閱讀課文,討論,並回答問題:在這個森林生態系統中有哪些生物?要維持這些生物的生存必須滿足哪些條件?說出這些生物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各生物之間有無聯絡?有怎樣的聯絡?(板書)讓學生到黑板上填空,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生態系統

  非生物成分:陽光、溫度、空氣、水份、土壤

  生物成分: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課後思考第二題用箭頭表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係,並說明理由。讓學生板書、講解,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書)生產者——→消費者

  分解者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係可以用這個圖解來表示。從圖上可以看出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最終都要被分解者分解,而分解以後的物質又被生產者利用,這說明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學生思考討論:如果生態系統中沒有分解者,可能發生什麼現象?沒有消費者或生產者呢?為角色扮演作準備。

  “過把演員癮”:幾個學生扮演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組成成分,說出自己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說出各種生物能否獨立生存。加深學生對生態系統組成的理解,而且能夠使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充分鍛鍊他們的語言表達、想象等智慧。

  思考討論:農民朋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收穫著豐收的果實,那麼他們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嗎?為什麼?可以這樣理解,人是社會意義上的生產者,植物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生產者。為學生探究人在食物網中的位置作準備。

  三、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出示螳螂、蟬、黃雀的圖片),提出問題:蟬吃什麼?黃雀會成為誰的食物?(展示蟬吸樹葉的汁液的圖片、鷹的圖片)。讓學生明確螳螂、蟬、黃雀之間是“誰”被“誰”吃、“誰”吃“誰”即取食與被取食的食物關係。按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畫出相應的箭頭“→”。(注意箭頭要從被取食者指向取食者。)

  (板書):樹葉→蟬→螳螂→黃雀→老鷹。

  “這種生物之間透過取食的關係而形成的互相聯絡像什麼?你能給起個形象的名稱嗎?”(板書)食物鏈

  讓學生在充分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概念的抽象,“食物鏈”理解透徹了,“食物網”等部分的教學就水到渠成了。

  觀察連的幾條食物鏈,思考:這幾條食物鏈是從什麼開始的?

  為什麼從綠色植物開始?這幾條食物鏈到什麼結束?提醒學生注意:每條食物鏈的起點總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被其他動物所食的動物。分解者不屬於食物鏈中的環節。

  討論交流:你畫的食物鏈是否合理?這些食物鏈之間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許多食物鏈會互相交錯?大家看這幅圖象不象一張網?(板書)食物網

  提出問題:你有沒有想到我們自己在食物網中處於什麼位置呢?請學生課後探究人在食物網中的位置。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五、課堂小結

  透過這一節的學習,學生懂得了一些關於生態系統的問題,知道了生態系統的成分,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的關係,還知道有毒物質能透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富集,並對生物造成嚴重危害。

  提出問題,“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什麼是生態系統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生態系統的特點,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鞏固本節所學的知識。

  六、生質疑,師釋疑解惑

  七、練習:本節課採取邊學邊練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及時鞏固所學知識,而且練習的形式靈活性大、開放性強、趣味濃、注重應用,使學生參與度高。

  八、課後活動:課後活動的設計注重對課堂的延伸。透過蒐集環境汙染的資料,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引導學生加深對目前的環境汙染現狀的瞭解,激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