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數與頻率說課稿

頻數與頻率說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頻數與頻率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二、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後聯絡:

  在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社會里,人們面臨著更多的機會和選擇,常常需要對大量紛繁複雜的資訊作出選擇和判斷,資料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資訊。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現實生活中,人們不僅要收集資料,更要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加工處理,進而作出評判。在選擇時,有時更需要了解有關資料的分佈情況。

  《3.1頻數與頻率》的學習分為兩課時,本節為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統計表、統計圖、平均數(包括加權平均數)方差、標準差,以及中位數眾數等,有些知識為本課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由於平均數、方差等數不能反映資料在某一範圍內分佈情況,為了進一步反映資料的分佈情況我們需要尋找新的特徵數,順理成章地引出了這節課學習的內容——頻數。為下節課及以後學習知識做準備。

  2、教學內容和選擇

  在具體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保證素材的真實性,除選用教科書上的知識外,還選擇了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展開教學,如調查學生中考自選專案的選擇統,八年級學生英語學科成績分佈,八年級男、女身高調查及轉盤遊戲。整節課的內容設計把它串穿成一個故事來完成教學內容,體現了內容選擇的實踐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原則。

  3、教學目標

  遵循人人學有價值的教學原則,知識來源於實踐運用於實踐結合本課的地位及學生的認知結構的特徵,制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頻數、極差等概念。

  (2)、過程與方法:透過“調查”的形式,會求頻數、會計算極差及極差、組距、組數之間的關係,會將資料分組、會列頻數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動手做和動腦想的過程中培養同學們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數形結合的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確立瞭如下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是頻數的概念透過其不同的兩個情況選擇兩個事例進行突破;難點是將資料分組的過程比較複雜,往往需多方面考慮因素,透過頻數的第二種情況進行詳細說明;關鍵是組數與組距的突破。

  二、教學方法

  本節教學主要採用引導、探索、交流法,按照問題解決的實際情況,以資料收集——表示——處理——評判的順序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獲得新知。在素材呈現上,注意呈現方式的多樣化和前後知識的聯絡,如以表格、條形統計圖、折線圖等多種方式呈現,既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絡,又鞏固了學生對各種圖表的識別與獲取能力。

  三、學習方法

  1、注重學生的活動,特別是小組合作的活動。

  統計活動往往非一人力量所能完成,需要同學間的合作,而對統計結果的評價也是因人而異的,透過充分討論,廣泛交流各自的觀點,必能擴大學生的思維視角,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學中要加強活動的教學,特別是小組合作活動的組織與教學,在合作交流中,透過互相幫助,讓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2、在教學活動中,注意把握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和深刻性。只要學生的回答有其一定的道理,就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定性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學中應多觀察學生,特別是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及時記錄學生的獨特想法。

  四、教學過程:

  1、作為一名八年級中學生明年都將參加體育中考,都將在自選的四項中選則一項作為自己的考試專案。為了獲得真實的結果,需要展開調查,請每個同學從(1、跳繩2、實心球3、跳遠4.籃球)中選一項,填在黑板上的表格裡。有效的教學一定要從學生知道了什麼開始,頻數和頻率的概念,雖然是本課的重點,但不要求死記硬背。只要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其意義即可,又考慮到其雖然是新知識,但學生已經會對一些統計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實際上已經涉及了頻數,因此,學習重點應在於利用它們更好地整理和表示資料,從而解決問題,因此,我先設計了一個調查,透過調查最喜歡的頭髮顏色,讓學生再次經歷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過程,調查出本班同學體育中考自選專案的分佈情況,為後面引出頻數的概念做鋪墊。

  2、根據上面的結果,你能很快說出該班同學最喜歡的體育中考專案嗎?這種資料表示方法好不好?你能設計出一個比較好的表示方式嗎?(根據學生的水平,會認識到這樣的表示方法太亂,回憶選舉班長的過程,學生可用唱票法得到表格或條形統計圖)。從中可以看出,咱們同學體育中考自選專案的分佈情況。發現1、2、3、4出現的次數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說它們出現的有的頻繁,有的不太頻繁,我們將發生的事件按類別分組,這時表示各類事件發生的次數就稱為頻數。給出課題“3.1頻數”,請大家分別說出1、2、3、4的頻數。由於是面對面的直接調查,得到的資料真實,但比較凌亂(例如:板書)學生自己可能就會感到不滿意,也試圖找到一種更好的表示方式,可能會提出歸類整理的意見,對於這樣的看法,給予肯定、引導,回憶選舉班長的過程,用表格統計圖表示更為恰當。這樣一個過程的完成,使每位同學都參與進來,經歷了資料的整理,能對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同學體育中考自選專案的分佈情況,針對這個結果,還可適時滲透德育知識與美育知識,判斷的過程必然會用到數字的比較,這樣順其自然地引入了頻數的概念。

  3、數概念第一種情況的基礎上,進行計算,使學生對資料的處理更深入。於是順勢給出課本的例題猜測新生兒的體重資料。將這些資料製成統計表,在研究統計表的基礎上得出極差的概念:一組資料中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並學習統計表的製作。(1)計算極差;(2)確定組距與組數(3)確定分點重點說明組距與組數的關係以及確定時注意的問題。

  (注意:為了使資料不落在各組的邊界上,我們把資料分成6組,且邊界值比實際資料多取一位小數。

  特別指出:資料個數在100以內時,通常按資料的多少分成5—12組)

  從而得到頻數概念的第二種情況和頻數分佈表的概念。

  頻數:我們稱資料分組後落在各小組內的資料個數為頻數;(結合表中資料)

  頻數分佈表:反映資料分佈的統計表叫做頻數分佈表,也稱頻數表。

  4、在突破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後讓學生學以致用,體驗成功的喜悅。(準備了三題練習如下)

  (1)、全社會都非常關注青少年的視力,我校對在校的全體學生的視力進行了一次檢測,從中隨機抽取了50名學生的檢測結果作為樣本,其中最大值為5.4,最小值為3.3。若組距定為0.3,則列頻數分佈表時應把資料分為_____組。

  (2)完成課內練習1、2(其中2學生動手操作)

  組別

  劃記

  頻數

  黃

  紅

  綠

  合計

  20

  問題:請製作反映指標所在區域顏色的頻數分佈表。這個頻數分佈表是否反映了指標落在各種顏色區域的可能性大小?

  昇華提高,合作學習;請研究八年級男生、女生的身高的資料分佈情況作簡單分析。

  學生的分工明確達成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