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說課稿《猴子種果樹》

小學語文說課稿《猴子種果樹》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猴子種果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說課稿《猴子種果樹》1

  一、教材簡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課本第四冊的第22課《猴子種果樹》。這是一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寫一隻山公由於沒有耐煩不停改種果樹,終極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山公種果樹睜開情節,先寫山公怎樣種果樹,再寫山公種果樹的效果,教育學生辦事要有耐煩,有主見,不克不及急於求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得當兒童誦讀、演出,從中明白深刻的原理。

  二、計劃理念

  緊扣講授之源——文字,憑據學生的特點和學情,設定符合的講授目的。走進文字,駐足底子東西,使語文講授偶然效;走出文字,開闢學生的創造潛能,弘揚人文精力,到達實現語文講授“東西性”和“人文性”的同一。

  三、教學目標:

  1、列在首位的因此文悟情的情緒代價目的。讓孩子在重複誦讀演出中明白辦事有耐煩、有主見,不克不及急於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的:透過講授造就學生賞詞讀句、接洽上下文明白詞語的本領,邊讀邊想,體悟辦事的要領;並造就學生探究學習、互動學習的本領。

  3、識字講授是低年級的重點,課文中要求掌握9個一類字,4個二類字,1個多音字。這個智慧目的是必不行少的。

  四、教法學法

  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後放,以放為主,教師適當點撥,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先識字後學文,分3課時完成。以下是我第二課時學文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塊。

  (一)複習匯入,激發興趣

  課始,我先出示頑皮可愛的小猴子的圖片,談話激趣:我把故事的主人公小猴請到我們的教室,你來跟它打個招呼吧!接著我問:你知道這隻猴子種了哪些樹?結果怎樣?這時學生的思維已經開啟,也已進入課文情境,於是,我因勢利導:猴子怎麼會什麼樹也沒種成呢?讀了課文你就知道了。

  低年級的孩子都很喜歡小動物,於是我以小猴子的圖片匯入,符合孩子心理特點,能很好地喚起學生的興趣,接著提出問題既是對上節課的複習,又讓他們產生讀書探究的慾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自主合作,立足工具

  教師應注重傳授知識和培養技能。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結構相同,語言明白如話,通俗易懂,沒有多少深奧難解的句子,因此,我引導學生走進文字,在教法上採用由扶到放,從中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1、指導學好第1—3節,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種果樹過程中沒有耐心和急切的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我首先抓住“天天澆水、施肥”一詞,讓學生對猴子初步評價,可以說明小猴很勤勞,也可以說明小猴很心急等等,評價可多元化。並相機指導朗讀:“怎樣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讀出來呢?”“請你把小猴勤勞的樣子讀出來”等。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為主。這兩小節是寫猴子聽了烏鴉的話,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結構與第四、五節、第六、七節相似,只要指導他們會學了這兩節,就為自主學好下文打好基礎。所以我接著創設情境:就這樣,在小猴子的期待中,梨樹苗慢慢成活了。這天,猴子又來給梨樹澆水、施肥,突然,耳邊傳來了說話聲,是誰來了?圖片的相機演示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聯絡上下文理解了“梨五杏四”後指導學生朗讀烏鴉對猴子說的話“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呢?……梨樹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要讀出烏鴉的擔心。需要重點指導的是朗讀猴子的想法“對,五年太長,我可等不及。”透過朗讀時拉長聲調,加快語速,體現出猴子的心急,沒有耐心。

  2、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的結構和二、三節相似,我分兩層讓學生逐步自學課文,以放為主。

  第四、五兩節我安排學生同桌合作學習,讀一讀,回答老師的問題。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同桌感悟,分角色朗讀,與其他的同桌賽一賽來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第六、七、八三節放手個人自學:輕聲讀文,完成填空。男女生分角色,師生共同表演對話。

  這一系列過程由扶到放,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感悟寓意,情感共鳴

  第九自然段是最後一段,我出示無精打采的小猴圖片,建立情境設疑:小山公什麼也沒種成,惆悵得眼淚都快失下來了,誰來慰藉慰藉它,報告它這是為什麼呀?引導學生在交換、相互的開導中大膽說出本身的明白與領會,感悟寓意,受到人文看護。接著我擺設學生故事演出,梳理課文內容的同時,又加強了學習興趣,對寓意的明白也更深刻了。

  (四)深化情感,弘揚人文

  這一關鍵,我在學生演出後情緒共鳴時提出:“你想對小猴說些什麼?你會給它什麼發起?”孩子們大概會有些差另外想法,在恭敬學生本性化明白的條件下,開導、引導、討論,對山公的評價可以多元化。接著建立這樣的情境: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各人想像一下,這隻山公聽了小朋友們的話後,會怎麼做呢?

  意在透過續編故事,讓學生睜開合抱負象,既活潑了學生的頭腦,又充實發揮了學生富厚的想象力。走出講義,開闢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了學生的連續生長,讓學生在學習、運用語言中,得到人文精力的滋養,實現語文講授“東西性”與“人文性”的同一。

  小學語文說課稿《猴子種果樹》2

  一、說教材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一味聽別人意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表演,從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二、說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在教學中運用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的傳授點

  透過學習課文,開展小組討論,使學生能透過課文中的對話,對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認識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一味聽別人意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

  2,能力的培養點

  透過學習課文,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全方位的培養。

  3,思維教育的滲透點

  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4,習慣的著眼點

  透過滲透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互學互幫,自主學習的習慣。

  4,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寓意。

  三、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教學時,透過圖畫、錄象、語言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展開想象,把圖上所描繪事物同課文中的詞語情景聯絡起來。

  2、朗讀體會法:透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詞語描繪的情景和蘊涵的意思,培養學生的語感。

  3,表演體驗法:在分角色的表演中,透過語氣、動作的誇張,再現寓體的生動情境,展示每個學生自學自悟的結果,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四、說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鑑於以上考慮,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圖象激趣,學習生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可愛的生字娃娃形象學習鞏固生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鬆愉快的氛圍,掃除學生閱讀路上的攔路虎,形成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朗讀多樣,培養語感。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可以利用多種朗讀方式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二年級的課文簡單淺顯,課上藉助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一讀就懂,在每次讀書之前都精心設定了一個匯入過程,或用簡潔生動的導語,或藉助畫面、音像等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 。此外,課上採用讓學生自由大聲朗讀,男女聲分讀,小組賽讀,指名讀,願意的學生站起來讀......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在課中讀的次數多了,背誦也就水到渠成。這樣學生積累了語言材料,增長了見識,加強了對書面語言的感受程度,這和《新標準》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學生達到了“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優美”和“閱讀的興趣”。

  (三),多邊互動,探索文字。

  這個環節可以分以下幾步:

  (1)、指導學好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我首先創設情境: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猴子種下了一棵梨樹苗,接著讓學生看多媒體動畫演示小猴子給梨樹澆水施肥的情景,啟發想象:猴子當時會想些什麼?然後告訴他們梨樹的生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從而體會到猴子這樣做是因為它非常心急地想吃到梨子。然後指導學生讀出猴子的心急:是啊!這隻猴子剛剛種下梨樹苗,就急著想吃梨子,多心急呀!怎樣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讀出來呢?大家試試看!

  這一環節的設計藉助多媒體的生動場景演示,模擬展示猴子種樹的過程。充滿童趣的動畫,能激發孩子的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主動學習、輕鬆學習奠定基礎。這裡的朗讀指導,旨在讓學生體會猴子想吃果子的急切心情。簡潔而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順其自然的朗讀,準確到位的互動,入情入境的想象說話,為學生理解課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由扶到放學習第2—8小節,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這裡我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後放,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首先讓學生默讀第2—8小節,想想說說猴子三次種果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整體感知這部分的相似結構。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為主。這兩小節是寫猴子聽了烏鴉的話,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結構與第四、五節、第六、七節相似,只要指導他們會學了這兩節,就為自主學好下文打好基礎。因此,在教學這兩節時,我讓學生先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把寫猴子的做法和這樣做的原因的句子畫出來,再想想句子的意思,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農諺、梨五杏四的意思,接著重點指導好朗讀:烏鴉對猴子說話:“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呢?”要讀的急;你有這個耐心嗎?讀出對猴子的耐心表示懷疑,還要讀出烏鴉的語言個性。最後上來表演交流。教師做適當地提示與指導。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以放為主。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了前兩節,已經對相似結構的四、五,六、七節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這幾節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接著引導他們按照前面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然後交流表演。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啟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可採用圖文對照導讀、個性體驗品讀、同桌感悟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由於這部分出現了三種動物,且他們之間進行了較多的對話,緊扣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地去模仿各個動物的言語,透過他們的讀去體會各個動物的心理,喜鵲和杜鵑的話“你能等得及嗎?”“你不著急嗎?”要讀出對猴子耐心的懷疑,另外還要讀出它們不同的語言個性,讀喜鵲的話聲音要清脆悅耳;讀杜鵑的話聲音要響亮婉轉一些。而猴子所對應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還是等不及”則要讀出猴子急於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心態。

  (3)、學習第九自然段,感悟寓意

  第九自然段是最後一段,我讓學生聯絡前面的課文思考,設疑:故事中的這隻猴子一想吃水果,可是到頭來,什麼樹也沒有種成。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引導學生在交流、相互的啟發中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再用多媒體展示樹葉枯萎和猴子無精打采的動畫,讓學生說說此時想對這隻垂頭喪氣的小猴想說些什麼。這時的猴子形象與上課伊始剛種梨樹時猴子的神采飛揚形成鮮明對比,便於學生更深刻和真實地揣摩猴子此刻的心情,於是,學生會有感而發對猴子想說的話。這樣創設特定的情景,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既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增強了學習興趣,對寓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四)、引導續編,深化情感。

  這一環節,我準備創設這樣的情境: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大家想像一下,這隻猴子聽了小朋友們的話後,會怎麼做呢?

  意在透過續編故事,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充分發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了學生的持續發展。

  (五)、實踐拓展,內化遷移。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知識積累的開始。這一環節,我分二步走。第一步,讓學生讀一讀一些做事有耐心的一些諺語和成語,例如“欲速則不達”,還有德國的“一鍬挖不成水井,一天蓋不成羅馬城”;阿拉伯的“參天大樹從種子開始”等等;第二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自學其它童話,促使能力遷移。

  (六),指導生字,養成習慣

  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頭戲,我透過與漢字朋友打招呼、給漢字找朋友的活動中,讓學生與生字多次見面,加深印象。透過“熱身運動”——複習筆畫、學習新筆畫為寫字作鋪墊。指導書寫時,透過電腦老師教筆順,教師的範寫,學生的描紅、臨寫,師生的共同評議,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把握漢字的筆畫,間架結構,以及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寫好。

  (七),板書設計:略。

  六、教學總結

  《猴子種果樹》一課的教學設計,以心理學、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給學生以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努力營造自主、平等、交往的氛圍,使課堂成為夥伴的課堂,師生對話的課堂,創造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小學語文說課稿《猴子種果樹》3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22課《猴子種果樹》。《猴子種果樹》一課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敘述了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我個人認為本文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是一篇培養學生閱讀、想象能力,提高語文素養,進行品德的好教材。目前我所教的班級學生喜愛讀書,朗讀水平也不錯。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教材特點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

  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和綠線裡的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體會角色的思想情感。

  3、抓住文字語言,透過分角色朗讀、情境表演等手段,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進行簡單語言實踐活動,內化文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來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為: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上課尹始,我將藉助媒體動畫演示小猴子的形象,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字的興趣。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自讀中自學生字,瞭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反饋,整體感知。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對文中“施肥”、“結果”、“櫻桃“等易讀錯的字詞予以關注指導,並指導學生讀好長句的自然停頓。

  四、自主識字,指導書寫。本課有9個生字,這節課上我將指導學生書寫“澆、施”等五個左右結構的字,寫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字型結構和筆畫位置。其中重點板書“施”,注意寫規範、寫美觀。最後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一、複習鞏固,匯入新課。二、細讀感悟,指導朗讀。三、認讀生字,指導書寫。其中第二環節是本課的訓練重點。

  具體過程是:

  一、複習鞏固,匯入新課。

  上課尹始,教師以簡煉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複習上節課學習的新詞,夯實基礎。

  二、細讀感悟,指導朗讀。

  首先,學習第一小節時,我將引導學生抓住詞語“天天澆水、施肥”,指出梨樹的生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課文二至八小節描寫了猴子輕信烏鴉、喜鵲、杜鵑的話不斷改種果樹的經過,三層意思內容相近,敘述形式相似,教學時,我採用“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為主。我讓學生帶著問題:烏鴉對猴子說了些什麼?猴子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呢?充分自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抓住詞語“等不及”感受猴子的急於求成。(板書:等不及)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農諺“梨五杏四”的意思,接著重點指導朗讀,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體會角色的思想情感。烏鴉對猴子說話:“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呢?”要讀的急;“你有這個耐心嗎?”讀出對猴子的耐心表示懷疑,還要讀出烏鴉的語言個性。最後進行分角色朗讀表演。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以放為主。讓學生自己學習,接著引導他們按照前面學習二、三小節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啟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可採用圖文對照導讀、個性體驗品讀、同桌感悟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由於這部分出現了三種動物,且他們之間進行了較多的對話,緊扣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地去模仿各個動物的言語,透過他們的讀去體會各個動物的心理,喜鵲和杜鵑的話“你能等得及嗎?”“你不著急嗎?”要讀出對猴子耐心的懷疑,另外還要讀出它們不同的語言個性,讀喜鵲的話聲音要清脆悅耳;讀杜鵑的話聲音要響亮婉轉一些。而猴子所對應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還是等不及”則要讀出猴子急於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心態。

  課文最後一小節,我讓學生聯絡前面的課文思考:“就這樣:指怎樣?引導學生在交流、相互的啟發中找到猴子什麼樹也沒種成的原因。(板書:沒種成)緊接著穿插語言實踐活動:你想對這隻垂頭喪氣的小猴想說些什麼?深化認識。

  三、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我將透過一個識字遊戲,幫助學生進一步複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趣味性強,學生學習興趣高。接著指導學生書寫剩下來的四個生字,其中重點板書“喜”。提醒學生筆畫較多,較難寫,注意寫規範、寫美觀。最後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以上是我對《猴子種果樹》一課的教學預設,有許多考慮不周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板書設計: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