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優秀說課稿(通用5篇)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優秀說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優秀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四單元中“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透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以後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遵循以上教學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時注意聯絡生活,儘量聯絡學生身邊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資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自身全面和諧發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標:

  1、透過教具演示和聯絡實際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小數的基礎上知道小數的產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知道小數是在實際生活中產生的,並有著廣泛的應用,認識小數與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絡、小數的計數單位,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3、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瞭解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絡、小數的計數單位,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教學難點是小數的意義的探究過程。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使學生深刻理解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數來表示,這些分數的計數單位分別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寫作小數分別是0.1、0.01、0.001……透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中解決0.1裡面有幾個0.01;0.01裡面有幾個0.001,讓學生深刻體會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這節內容選擇的教學方法為嘗試法、講授法、練習法等,選擇的依據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的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我的教學設計包含有四個環節的內容:

  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透過讓學生先估測再測量2米長的紅色彩帶和90釐米長的綠色彩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當我讓學生用米作單位說出它們的長度時,學生心理產生了矛盾,因為有些測量結果不夠1米,無法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教師引出不夠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單位,需要用其它數來表示,由此引出“小數”。學生透過測量親自體驗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從而喜歡上小數,對什麼是小數產生了神秘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第二個環節探究小數的意義。

  小數的意義是個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學生理解起來比較難。新課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學應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方式,防止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積極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與研究實現師生互動、共同研究探討的方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體驗、去思考,構建數學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引導學生在測量、觀察等操作的基礎上,從直觀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讓學生用米為單位分別用整數、分數、小數來表示,從而過渡到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的形成。學生始終參與到概念的探究過程中,透過比較、歸納、分析和綜合最後抽象出小數的意義。

  第三個環節是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當學生成功解決一個問題後趁熱打鐵,將它拓展變化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教材51頁的做一做。我在教學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時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麼;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而是透過闖智慧關的方式讓學生從解決問題中發現、歸納出來。我認為這樣能促使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索,以練習的形式探索出小數的計數單位、以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創新意識。

  第四個環節是師生進行全課小結。

  我問:“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穫?學生談本節收穫。”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分析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屬於“數與代數”的知識領域,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三年級已學過的“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內容的學習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第一課時。

  三、說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中4-6學段數與代數中的要求:進一步認識小數,我設計瞭如下學習目標:

  1、透過課件演示和聯絡實際,探索並理解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2、透過實踐操作,小組合作,學生理解並準確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根據以上學習目標我預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將成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以及他們之間的進率將成為本節課的學習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學習重難點,本節課我將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五、說評價設計

  根據學生的敘述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透過課本做一做和基礎練習題,對目標1進行評價。透過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與探索過程中表現狀況和提升練習對目標2進行評價。

  六、說學習流程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學習目標,並結合本班學生特點,設計如下學習環節:

  1、結合生活設疑 激發情趣匯入

  為了跳出陳舊的數學課單純講知傳道的框架,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開始透過“估一估、測一測”的遊戲匯入,讓學生透過在估測再測量90釐米長的紅綵帶的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當我讓學生用米作單位說出它的長度時,學生心理產生了矛盾,因為測量結果不夠1米,無法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我引出在生活中也有許多得不到整數結果的例子,這時人們便用分數和小數來表示,於是,小數便產生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同時板書: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透過這樣一個簡單的遊戲,自然引出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並使學生不知不覺走入對新課的思考。

  2、探究小數的意義。

  在教學中我力求引導學生在測量、觀察等操作的基礎上,從直觀的1米平均分成10份,讓學生用分別用整數、分數、小數來表示其中的一份,三份,七份,透過觀察分數的相同點及小數間的相同點,總結出分母是十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接著在認識一位小數的基礎上,學生透過測量綵帶及數學課本的長度並按要求完成表格,從而得出結論:分母是一百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然後讓學生想象一下:0.001米、0.051米,這些小數是幾位小數?用分數表示分別是多少米?由此得知:分母是一千 的分數可以寫成三位小數。最後學生透過小組合作討論得出結果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學生的認知是由淺入深的,透過小組討論,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理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同時完成學習目標一:透過教具演示和聯絡實際,探索並理解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3、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當學生成功解決一個問題後我會趁熱打鐵,組織學生探究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我是這樣做的:課件出示:0.8裡面有()個十分之一;0.6裡面有()個十分之一;0.07裡有()個百分之一;0.09裡有()個百分之一。透過學生的回答,我引導孩子,像0.8,0.6這樣的小數,我們可以看成有多少個十分之一組成的,因此我們可以說一位小數的技術單位是十分之一,記作0.1。像0.07,0.09這樣的小數,我們可以看成有多少個百分之一組成的,因此我們可以說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記作0.01;同學們想一想: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多少?四位小數呢?透過課件演示:1/10米里面有()個1/100米,1/100米里面有()個1/1000米,從而認識到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請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麼;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而是透過闖智慧關的遊戲方式讓學生從解決問題中發現、歸納出來。我認為這樣能促使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索,以練習的形式探索出小數的計數單位、以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創新意識。完成學習目標二:2、透過實踐操作,小組合作,學生理解並準確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

  4、分層運用新知,逐步理解內化。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的效果。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幾道練習題:

  (1)基礎練習 (透過這個練習,鞏固新知。)

  (2)提升練習 (連線題體現學習知識的靈活性。)

  (3)發散練習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課堂小結

  “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你有什麼收穫?”來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加以梳理總結。

  七、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簡潔性,既突出了本節課的重心,又凸顯了清晰的課堂結構。

  八 、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遊戲匯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重點部分的教學採取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實踐,可以使學生互相督促,全員參與,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深入淺出的引導和充滿激勵的語言,將會給學生不斷探究的動力和熱情;而層次分明難易適度的練習題,也使新知得到鞏固和應用。可以說本課的教學環環相扣,清晰有序,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3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在學生三年級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透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裝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今後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基礎。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絡,小數的計數單位,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教學難點是:抽象小數的意義。

  知識教學點是:1、使學生了解小數的產生;2.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3.掌握小數的計算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具準備:米尺、.

  能力訓練點是:1.培養學生的觀察力;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為達到上述目標,我在這節課的主設計中採取了以下方法。

  一、採用“一引、二扶、三放”三層次教學,促使學生眼、腦、手同時作用,獲得豐富表象,引發學生理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 第一層次是讓學生透過觀察米尺圖,在教師啟迪下,學生積極思維,根據嚴密的邏輯性,探索出規律。第二層次先出示米尺讓學生感知,然後提問,不直接回答,留 給學生思考餘地。再透過填空的形式把思考過程反饋出來。第三層次的教學是透過教師點撥和學生觀察、討論、語言敘述,將規律靈活運用的過程,達到進一步清晰 表象的目的。

  二、運用分數的有關知識作遷移,類推出小數的意義,揭示其本質特徵。如再次引導學生觀察米尺,結合板書討論問題: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1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然後結合板書討論出小數的計數單位,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 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文字、圖片、聲音、音樂、動畫等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以調動學生的視聽覺等多種感觀,使學生的內心體驗推向高潮,使他們產生一種學習的衝動,求知的慾望。如一開始讓學生聽中的讀一讀。小數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是有體驗的。這樣設計就可以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初步的認識,消除抽象的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感。

  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猜一猜,量一量,這兩條帶子有多少長,不能得到整“米”數時,須用其它數來表示,教學小數的產生。

  3、結合教學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三位小數……,教學小數的義意。

  4、完成填一填,教學小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進率是10。

  5、完成連線題,

  6、學生閱讀課本內容,提出問題。

  7、學生進行全課小結。

  8、練習“思維訓練”。

  板書設計: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小數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別寫作0.1、0.01、0.001……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5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的內容。說課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

  本課是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二學段“數與代數”中的學習內容,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在此之前,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小數的初步認識》,已經對小數有初步的瞭解,並且已經學習了長度、貨幣之間的換算;另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購物、量身高等現實活動,已經積累了大量關於小數的感性認識。因此,教材在編寫時特意以學生熟悉的計量單位為媒介,讓學生透過動手測量來幫助建構新知。另一方面,由於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要涉及十進分數。但是學生並沒有系統學習分數的知識,理解分數的十進關係有相當的困難。所以教材在編排時,除了藉助計量單位的十進關係(如長度單位)來幫助學生理解外,在練習中也安排了很多根據十進位制計量單位理解小數的實際意義的練習。如教科書第55頁第4題“用手勢比劃下面的長度”,第57頁第10題“說一說下面小數的實際含義”等。

  二、教學目標

  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探究交流、練習鞏固,理解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其進率,為後續學習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小數的四則運算以及百分數奠定基礎,並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小數在生活中廣泛應用。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已有水平和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產生及意義,並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其進率;

  2、透過探究交流,形成歸納類推的數學思維能力;

  3、在探究活動中,感受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懂得利用小數解決生活問題。

  這樣的目標設計立足教學目標的多元化,不僅注重對知識目標的實現,更融入了對數學思想的滲透、對學生情感的陶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和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

  由於教材淡化了十進分數為什麼可以依照整數的寫法用小數來表示的道理,只是著重藉助分數幫助學生學習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的計數單位。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小數的產生及意義;體會小數與分數的聯絡;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其進率。而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仍處於從具體向抽象過渡的階段,而小數的產生和進率又是比較抽象的內容,因此我將教學難點定為: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其進率。

  三、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將主要採用情境法和探究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首先是透過一個小故事來匯入,提出一個任務型的問題,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一個與課本不一樣的測量探究活動,輔之以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將新知內化。

  四、教學過程

  1、情境激趣,溫習小數舊知

  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關於小數點的故事,故事的主要情節是這樣的:自然數村的村長阿3在跑步的時候,被一個黑色的小東西絆倒了,於是兩人結緣,這個黑色的小東西告訴阿3它叫小數點,可是阿3並不認識它。這個時候,我會稍微停頓一下,提問學生:“阿3不認識小數點,可是同學們你們認識嗎?”然後慢慢地引導學生回憶他們在三年級時學習的關於小數的知識。回憶完相關知識後,再回到故事情境中來,經過相互認識,小數點為自然數村的人變魔術,在0和1的配合之下,瞬間他們就變成了比大家都矮一截的0.1,也就是小數。大家都驚呆了,小數點得意地說:“我的魔術不僅精彩,而且還有實用價值呢!你們知道小數的意義是什麼嗎?”。在學生的疑惑與議論中,我引出今天的課題“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板書),並鼓勵學生在學習之後,看看哪位同學能幫助阿3解決這個問題。

  這樣的設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奧蘇貝爾先行組織者的理論,又在故事中滲透了小數的相關知識,為新課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2、探究交流,感受小數產生

  為了讓學生初步感受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會首先讓學生回想一下,我們的周圍有哪些小數,學生可能會說“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有的商品的價格是用小數表示的”等等,回應完學生們的回答後,我會出示一些圖片,如人的身高、體重、視力,商品的價格等等,引導學生感受小數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存在。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小數的產生,契合本節課的內容,我會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測量他們課桌的長度,併發給每個小組事先準備好的長度分別是1米、1分米的無刻度米尺和10釐米的有刻度尺子各一條,要求他們只能用這三種尺子來測量。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我會到學生當中巡視並指導,提高他們的效率。在學生討論之後,我會讓每個小組請代表展示他們的測量方法和結果並記錄在黑板上面(板書),對於他們的每一種做法我都會給予肯定、表揚或者補充、鼓勵。之後再要求他們將本小組的結果全部轉化成用釐米來表示(板書)。比如某個小組測量的結果是7分米5釐米,那麼轉化成用釐米作單位的表示之後就是75釐米,然後再將用釐米作單位的結果轉化成用米作單位的結果,於是黑板上面就出現了小數,然後我會引導學生來總結小數的意義,我會這樣引導:“同學們,剛才我們小組合作完成了什麼任務?”(測量課桌長度)“這些是我們得到的測量結果,如果用米來做單位,就出現了什麼數?”(小數)“對了,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只能用小數來表示,於是就產生了小數。”

  透過電腦展示圖片,學生動手操作和教師適時引導,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從而理解小數的產生過程及其意義所在,而且感受了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教師引導,探究小數意義

  為了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們進入到第三個環節——提煉難點。在這個環節,我會帶著同學回到剛才探究的過程,重點強調將分米、釐米等單位轉化成米的過程。我會這樣做:“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1米等於多少分米?多少釐米?多少毫米?(板書:1米=10分米=100釐米=1000毫米)“那麼當我們將1米分成10份時,每份的長度時多少分米?”(1分米)“也就是米,用小數來表示就是0.1米,那我如果取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也就是多少米?”(米)“用小數表示呢?”(0.3米)“如果取7份呢?”這樣逐漸放開,最後完全讓學生自己來總結,而我則會不斷的鼓勵、表揚他們(將結果記錄在黑板上面)。然後透過黑板的展示提問學生:“現在我們看到了小數可以表示什麼數?”(分數)透過引導讓學生知道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等這樣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最後,我會圈出0.1、0.01、0.001,告訴學生像這樣的`小數叫做小數的計數單位,然後讓學生思考一下以前學過的整數的計數單位有哪些,比如1、10等,並請幾位學生來說一下,之後讓學生思考這些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學生回答之後再讓他們思考小數的幾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應該是多少並請同學回答,如果有學生說出正確的答案,我則會表揚並總結,如果沒有學生說出正確答案,我會引導他們說出正確答案並總結,在總結過程中我會重點強調“相鄰”兩個字,因為不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就不是10了,比如0.1和0.001之間的進率就是100。

  透過學生的認真觀察、動腦思考和動口歸納,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理解難點,提前注意容易出錯的問題,同時培養了他們歸納類推的數學思想。

  4、鞏固提升,瞭解小數歷史

  突破了重、難點問題,就進入到第四個環節,透過各種有趣的習題來鞏固知識點。為了體現“遊戲教學”的理念,我們設計了三個趣味練習。第一個是“找朋友”,透過flash課件,讓學生動手將圖片與分數、小數正確地匹配起來。第二個是“拋花球”,透過隨機拋花球的方法,請每個小組接到花球的同學按照規定的單位,先用分數來表示這些長度,再轉化成小數。第三個是“抽卡片”,請每個小組的一名同學隨機抽取1張卡片,然後回答上面的問題,卡片上面的問題可能是文字描述型的,可能是計算型的,也可能是畫圖等,綜合性比較強。在以上三個小遊戲中,每個遊戲我都會讓小組中不同的同學來作答,儘量讓大多數的同學都參與進來,而且我會對各個小組的表現給與評價(將不同圖案的卡片貼在各個小組的前面)。鞏固之後,回到情境中,幫助阿3村長解決問題並讓學生總結今天的收穫。最後我會進行拓展,向學生講述在中國小數的產生歷史。

  趣味遊戲體現了學中玩、玩中學的思想,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小數歷史的介紹弘揚了中國文化,體現了數學課堂的德育功能。

  整節課透過故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測量課桌的探究活動,使學生感知並理解小數的產生及其意義,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與生活的理念。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歸納並抽象出概念,最後透過趣味習題鞏固新知,提升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透過突出重點和難點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透過小組成果的展示以及評價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優秀說課稿 篇5

  課堂簡介:

  一、談話匯入,揭示小數的產生

  1、師:認識小數嗎,你能說一個小數嗎?

  2、你還知道小數的哪些知識?

  3、你知道小數是怎樣產生的嗎?

  二、教學小數的意義

  1、認識一位小數

  2、認識兩位小數

  3、認識三位小數

  ……

  4、概括小數的意義

  師:分數與小數之間有什麼聯絡呢?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5、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

  6、認識進率

  三、鞏固練習(略)

  四、課堂小結(略)

  聽課反思:

  聽了老師的《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一課,我不禁感嘆:這節課真的不好講!同時,本節課也有我比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課堂引入要有針對性。

  我們都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對於一節課來說,尤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這一點,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雖然是講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但要怎麼引,確實值得琢磨:這麼引對教學是否有幫助,是否和新內容有一定的關聯。小數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老師在課上開門見山的引入小數,喚起了學生的學習經驗。簡潔精煉,有針對性的匯入,這是我的收穫之一。

  2、在教學時如何體現小數的意義。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一課的重點是建立分數與小數的聯絡,利用分數接觸小數。回顧自己以往的教學和老師的這節課,老師利用板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採用了三層次教學,促使學生腦、眼、手協同作用,獲得豐富表象,引發學生理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並透過多形式、多層次的練習,強化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和小數計算單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學中能夠多側重說一下表示的意義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麼?0.3米又表示什麼?……然後我認為計數單位的教學可以揉到小數的意義的揭示過程中。還有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覺得最後的練習環節應該聯絡實際設計一些生活中的練習題。

  3、注重方法滲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達爾文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是高一級的知識,是對知識的一種本質揭示,是數學知識結構的靈魂。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本節課中,在教學1分米= 1/10米=0.1米時,滲透等量替換思想,並以此為基點展開,先讓學生初步感悟十進位制分數與一位小數之間的聯絡,進而鼓勵學生由此及彼、遷移類推得到許多一位小數,再讓學生比較這些小數的共同點,歸納出一位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遷移、類比認識二、三位小數。歸納小數意義時,滲透抽象化方法,在學生多層面、多角度豐富感知的基礎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數量、單位名稱,最後抽象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二位小數……,使學生順利地從直觀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