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材把《氧化還原反應》安排在高中化學必修1教材第一冊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中的第三節,有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學生對本節教材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其以後對化學的學習。

  本節教材安排在這裡是承前啟後、合乎情理(符合學生學習情況、符合由表及裡的學習規律)。它既複習了初中的基本反應型別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並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又還將是今後聯絡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所以這樣的編排充分體現了教學大綱“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

  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等內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統一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學中的對立統一現象到處可見,透過認真引導,就可以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裡的體現。反過來,這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1、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分類方法由於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範圍。

  2、使學生學會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3、使學生了解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理清5對概念的關係(氧化劑和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被氧化和被還原、氧化性和還原性)及它們與化合價、電子得失的對應關係。

  能力目標:

  1、思維能力的培養:由表及裡培養思維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養思維的邏輯性。

  2、表達能力的培養:透過小組討論、代表彙報的形式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態度、勇於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透過創設問題情景,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德育目標:進行“透過現象看本質”和“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1、3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中的對立統一的關係。

  2、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我覺得,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聖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線,透過提問,討論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以知識有層次結構為基礎,透過分析,講解,讓教師的認識轉化為學生的認識。

  3、以思維訓練為核心,透過提問,討論達到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合作,多項資訊綜合反饋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

  4、多層次,具有代表性的習題,進行鞏固提高,為此按照上面思路要突破難點,掌握重點,完成教學目的,並適時指導學生有關的學習方法,和將採用講述,講義等具有啟發性的綜合教學方法,把教師的認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識體系,培養訓練學生的思維。

  3、說學法

  3、1學情分析

  初三化學教材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介紹較簡單,即“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屬於氧化反應,生成物是氧化劑。氧氣是一種常見的氧化劑。”和“含氧化合物裡的氧被奪去的發應叫做還原反應。”因此,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透過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然後從化合價的角度去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最後從本質上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3、2學法指導

  透過學情分析我採用的主要是探索引申、分析討論的教法,不斷給學生提出問題,創設情境,誘導思維,激發興趣,層層推進,所以學生就沿著由簡到繁、由低到高、由表及裡的認識規律來思考、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式進行學習,這有利於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特徵及其本質的理解與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首先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在H2還原CuO的這個典型的氧化還原反應中,氫、銅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變化。針對此問題,緊接著提出Na在Cl2中燃燒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問題,順勢引導學生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來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是反應前後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然後提出元素化合價有升降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的問題。透過分析講座的學習方法,學生不難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發生轉移,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深刻理解,氧化與還原這兩個相反的過程總是同時存在於一個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原因是,一種物質失去電子,必定同時在另一種物質得到電子,它們是相反的,又是互相依存的。這樣一來,學生靠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思考分析,突破了重點,提示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與物徵。另外透過練習掌握了表示電子轉移情況的方法後,其內心自然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利於增強記憶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科學的學習方法。

  4、說教學程式

  4、1教材處理

  (1)分散重點、難點:課時安排為2課時。第一課時匯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與初中四種基本反應型別的關係。第二課時突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氧化劑、還原劑等十個、五組概念。

  (2)以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系統概念的建立為主線,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並以基本型別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等為輔線來充實基本概念;同時加以一定量的應用、練習來鞏固、深化和發展概念。透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態度、勇於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

  (3)用電子轉移觀點來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由於知識本身較為抽象複雜,且高一學生缺乏對物質結構的認識,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都較弱,所以學習此內容時會感到困難,而且氧化劑、還原劑等十個、五組概念易混淆,為了方便記憶,由簡入深的方法進行記憶。比如說:透過簡單的反應(Zn+2HCl==ZnCl2+H2↑)來記憶各個概念。這樣就可以進行“透過現象看本質”和“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4、2教學環節的解決辦法

  (1)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複習化合價概念,抓住化合價的變化跟電子得失的關係,透過分析氫氣跟氧化銅的反應,鈉在氯氣中燃燒等例子,從得氧失氧、化合價的升降、電子轉移一環扣一環地由表及裡地揭示反應的實質,從而形成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正確理解概念間的相互關係,例如講氧化劑和還原劑時,應著重說明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奪得電子而發生還原反應,還原後的生成物叫做還原產物;還原劑失去電子而發生氧化反應,氧化後的生成物叫氧化產物。讓學生認識到氧化劑和還原劑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二者缺一不可。

  課堂上要有計劃地留出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練習鞏固,並在此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疑點的解決辦法

  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學反應基本型別的關係: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複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對於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看具體的而定。

  氧化性、還原性強弱只取決於得失電子的難易,而不取決於得失電子的多少。得失電子的難易往往可以透過反應的條件和反應的程度加以判斷,一般說來,反應條件越容易,反應的程度越劇烈,則得失電子越容易。例如:Na和鹽酸反應比Al和鹽酸反應劇烈。

  元素價態與氧化性、還原性的關係:一般常見的處於最低價態的元素具有還原性;處於最高價的元素具有氧化性;而處於中間價態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通常以一種性質為主。如S、Cl2以氧化性為主。

  說明以上所述解決辦法將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故下面教學程式將不再重述。

  4、3教學程式

  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中應以讓學生掌握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和常見反應為主,不宜把問題向縱深引申。我對本節課的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

  [引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線,透過提問,討論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實驗)鎂條在空氣中燃燒,請學生寫出反應方程式2Mg+O2=2MgO

  (提問)此反應屬於什麼反應型別?(學生隨意發揮:化合反應、氧化反應)

  Mg得到氧發生氧化反應。

  H2+CuO=Cu+H2O此反應屬於什麼反應型別?(置換反應、還原反應)

  CuO失去氧發生還原反應。

  科學家早以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了氧化、還原反應,這是最原始最基礎的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問中只屬於還原反應嗎?否。還屬於氧化反應即為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知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存在,同時發生,它們是對立統一,不能分開的。知識是有階段性的,許多概念是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進行“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提問)2Na+Cl2=2NaCl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學生:不是)

  事實是氧化—還原反應。(學生愕然。)

  (激發學生思維中的矛盾點,引出氧化還原反應進一步的認識)

  (討論)三個反應的新的共同點,可提示從化合價角度分析。

  學生討論、分析、尋找規律,得出結論:元素化合價有升降。

  [新課]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凡是有化合價升降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元素化合價有升降。

  (探究)各寫出一個符合下列條件的有關化學方程式,並判斷是否氧化還原反應:

  兩種單質化合;兩種化合物化合;單質與化合物化合。

  一種物質分解成兩種物質;一種物質分解成三種物質。

  非金屬單質置換非金屬單質;金屬單質置換金屬單質。

  複分解反應:氧化物與酸、氧化物與鹼、酸與鹼、酸與鹽、鹽與鹽。

  (聯絡舊知、鞏固新知展開思考、打下伏筆)

  (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型別的關係。

  (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分類方法由於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範圍;

  (複習)反應H2+CuO=Cu+H2O中H2因得氧發生氧化反應,最終H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CuO因失氧發生還原反應,最終Cu的化合價從+2價降低到0價。得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第二課時

  (設問)為什麼氧化還原反應前後元素化合價會發生變化?其本質原因是什麼?(培養學生由表及裡的邏輯性思維)以NaCl、HCl的形成加以分析。

  (結論)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移)。

  (小結)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得失與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為了方便記憶,給出口訣:高失氧,低得還,中間看情況。

  (講述)氧化劑、還原劑概念

  要求:理清五對概念:氧化劑、還原劑;氧化性、還原性;被氧化、被還原;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為了方便記憶,結合簡單的方程式(Zn+2HCl==ZnCl2+H2↑)

  和口訣:氧化劑(具有氧化性),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得到還原產物,還原劑(具有還原性),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得到氧化產物

  (充實概念)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比較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一般方法

  (聯絡實際)氧化還原反應對生產、生活的意義

  (總結)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間的相互關係(由學生提出觀點,相互補充後整理得出)略。

  (目的是構建知識網路,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5、板書設計

  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第一節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1.概念:從得失氧分析

  2.特徵:從化合價的變化分析

  3.本質:從電子轉移分析

  C+CuO====Cu+CO↑

  得氧:C氧化反應 化合價升高 失電子

  失氧:CuO還原反應 化合價降低 得電子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2

  一、設計理念

  高中化學概念理論教學的教學設計應遵循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學生才是化學科學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基於這樣的觀點,我在設計中特別重視概念形成與發展的思維過程,即知識建構的動態遷移過程。分析教學內容的知識線索,確定教學的知識脈絡;分析學生的已有概念與科學概念間的差異,確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脈絡;分析教材的活動線索和STS線索,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探究能力,確定教學過程的問題線索。在教與學的方式上敢於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採用問題引導互動啟發式教學,討論式合作學習、自主建構知識學習。與此同時突破教材侷限,挖掘深層教學資源,緊密聯絡生活實際,緊扣“生活走向化學,化學服務社會”的主題,認識到科學的最高價值在於應用。

  二、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氧化還原反應》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2、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節內容特點,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做如下設定:重點是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難點是從電子轉移的微觀角度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3、教學目標

  只有目標明確,才不會迷失方向。所以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下本節課的目標分析,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化學教學課程標準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和技能目標:從化合價升降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並進一步理解四種基本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演示實驗,提高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運用對比類推的方法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進行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體驗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法分析

  本節課不僅要讓同學們掌握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分析化學反應,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教學方法:問題引導互動啟發式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不斷進行設疑、析疑和解疑。

  教學程式:採用“生活引入-問題引導-實驗遷移-拋錨式建構-強化概念-拓展聯絡-結合應用”程式教學。

  設計意圖:以學生自己為主體,以已有經驗為起點,把學習過程和認知過程有機地統一起來,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使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建構,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四、學法指導

  1、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階段從得失氧的角度知道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而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常見元素化合價和原子結構的知識了,基本可以運用原子結構及元素化合價的基本理論分析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電子轉移的本質。

  2、學習方法指導:

  (1)實驗揭示本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利用實驗解決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素質教育真正的落實到課堂當中來。

  (2)教法引導學法: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特徵到本質、從未知到已知。讓學生懂得舉一反三,真正能夠做到知識的遷移。

  (3)理論結合應用:培養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能力。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適當的分析生活中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同時提高學生應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新課程倡導的是交流合作、主動探究的理念,這也是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一個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會學。也正因為這樣我把我這節課分成以下四個過程,即新課的匯入、概念的建構、關係的建構和拓展視野四個部分組成。

  本著貼近生活的原則,我從食鹽及氯化鈉的製取方法引入,再從化學方程式入手,問題引導,分析反應前後元素化合價變化,引導思考其變化的本質原因,進而從特徵和本質上形成完善的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第三部的建構關係是指建立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反應型別之間的聯絡,最後再聯絡生活,結合應用,進入視野拓展的環節。

  問題引導:上面曾多次提到問題引導的方法,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的具有引導啟發性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七個,這七個問題形成問題串,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具體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新課的匯入,本節課的匯入我採用的是貼近生活的例項引入,問題啟發法。聯絡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的周邊生活出發,激發同學們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的關鍵物質NaCl,再趁熱打鐵,繼續追問實驗室製備方法得出鈉在氯氣中燃燒這個關鍵反應,並用實驗演示的方法驗證這個反應。

  第二部分是概念的建構,由化學方程式 2Na+Cl2=NaCl入手,從微觀角度分析反應實質,再進一步透過NaCl微觀形成動畫揭示反應過程中發生的微觀變化,標出化合價,分析化合價前後變化,從而初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再透過原子結構基本理論知識啟發學生思考化合價發生變化的本質原因是什麼,繼而透過實驗演示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發生轉移。到這裡,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已經得出,所以接著引導學生根據特徵和反應本質給這類反應命名,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特徵鞏固和對本質的理解。

  概念形成之後,第三部分就是建立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反應型別的聯絡。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回憶初中所學四大基本反應型別,完成所列出的例題,用不同標準給所列反應分類。問題的選擇也有意設計了一定的障礙,那麼在啟發學生可以用化合價變化的標準給反應分類之後,我們可以總結出把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而且這樣的分類更加本質。根據反應的特徵引導學生完成能示意其聯絡的一張臉譜圖,概括其內在聯絡,透過這個設計吸引同學注意,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習激情,同時還深刻揭示了其內在的本質聯絡,而且便於同學理解記憶。

  之後進入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那就是氧化還原反應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入一組生活中涉及氧化還原反應應用的圖片,我們能清楚的觀察削皮之後的蘋果一段時間會變鏽色,綠茶久置也發生顏色變化,鋼鐵生鏽腐蝕。那麼這時候我們就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現實問題。由此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在生活中的主要應用:

  1、金屬防腐,食物防腐,及時解決圖片中的問題;

  2、實現物質的轉化,與課前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相呼應;

  3、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與原電池的實驗演示再一次前後呼應;

  這一塊的設計意圖就是要前後呼應,聯絡生活,提高學生對化學服務於生活,促進社會發展的認識。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學習化學並不僅僅是學會做題、學會考試,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學生能主動建構知識脈絡,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當中急需注意和加大比例的內容。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注意知識的貫通和銜接,一氣呵成順理成章。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在微觀層面上對反應的分析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遷移。而本節課最突出的教學特點就是問題啟發、實驗遷移、主動建構、理論聯絡應用,體現化學的學科特點。

  六、板書設計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下我這節課的板書設計,透過簡單的文字和示意圖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內容。簡潔清晰、提綱挈領、一目瞭然。

  以上就是我對“氧化還原反應”這節教材內容的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

  七、反思與體會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已有知識為基礎,以問題啟發為主線;體現“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徵的思想,彰顯學科特徵,理論結合實驗,化抽象概念為可視過程;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次說課的所有內容,希望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本節地位及作用

  本節安排在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從學科內容方面講是學生認識化學學科的起始章,是連線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與高中化學的紐帶和橋樑,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高中階段化學學習,具有重要的承前啟後作用。氧化還原反應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是高考的熱點,同時對化學反應中能量觀點的建立十分重要。因此,本節是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2.1知識與技能

  學會運用化合價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加深對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理解。

  2.2過程與方法

  從狹義的定義入手上升到廣義的定義,由簡單到複雜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以“問題”為主線,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透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2.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勇於探索的學習品質。

  (2)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透過現象看本質等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

  2.4教學重、難點

  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二.說學情

  學生知識狀況:初中已學習電子得失、化合價等知識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但不繫統。學生能力情況:學生透過初中一年的化學學習,已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習慣於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不能主動參與到知識獲得的過程中。

  三、說教法

  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任務或問題的提出開始的,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本節課我以“問題教學法”為主導,綜合各種教學方法,完成任務。透過設“障”立“疑”,造成學生對所學內容時時有疑難問題可思,有各種矛盾待解決的境地,促使他們參與到教學中,運用所學知識去探求和解決遇到的各種新問題,使學生處於“憤”與“悱”的狀態。

  四、說學法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已有經驗基礎上的生長,是由同化和順應構成的平衡過程”。學生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基礎上,在老師提出問題的指引下,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從狹義的認識上升到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廣義角度。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投影:切開的蘋果表面顏色的變化;鐵釘生鏽;乾電池使小燈泡發光

  [問題]知道它們的原理嗎?

  由情景問題引出新課,引起學生興趣,激發探究意識。

  [複習舊知]

  [問題]在c+2cuo=co2+2cu反應中,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物質發生的反應?

  [設問]氧化還原反應中是否一定有氧元素參加呢?

  [問題]下面呈現氧化還原反應的正反例證,請同學們歸納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特徵?

  [投影]

  例證1:H2+cuo=cu+H2o(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2:fe+cuso4==cu+feso4(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3:2Na+cl22Nacl(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4:H2+cl22Hcl(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5:2Hcl+caco3==cacl2+co2+H2o(非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6:2NaoH+cuso4==cu(oH)2+Na2so4(非氧化還原反應)

  透過學生分析歸納,從化合價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追問]能否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c+2cuo=co2+cu反應得到啟發,歸納化合價的升降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

  [問題]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為何發生變化?

  [實驗探究]

  實驗1:將鋅片插入cuso4溶液中

  實驗2:將鋅片和碳棒中間連線一個電流計插入cuso4溶液中

  [問題]

  1.觀察實驗現象,並寫出反應方程式。

  2.實驗2中電流產生的原因?為何有源源不斷的電子?

  2.透過以上實驗,你認為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雖然沒學原電池知識,但由現象能認識到本質是相同的,再在初中電流和電子得失知識上,體會到反應中有電子轉移,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展示]動畫展示該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

  直觀教學,讓微觀世界形象化。

  [過渡]接下來從原子結構微觀

  角度認識電子轉移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理解電子轉移兩種形式——得失和偏移。

  以鈉與氯氣、氫氣與氯氣反應為例投影並講解。

  教學到此,分三個層次強化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解。

  [問題]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型別的關係。

  [鞏固練習]

  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例證1、2、3、4中物質發生的反應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按概念的學習過程來完成的。設計中運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教學法”的相關理論。透過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發現。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在討論的基礎上對初中所學知識深入和拓寬,重建學生已有知識體系和網路。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新教材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對於氧化氧化還原反應,在初中階段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學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能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初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以及瞭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即可;通過後續課程如金屬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對氧化還原反應有了更多更具體的認識後再要求學生深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知識。本節課既要複習初中的基本型別反應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並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還將是今後聯絡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高中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不僅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2、過程與方法:體驗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發展過程,透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裡和以辯證的觀點來思考問題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它們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關係的認識,深刻體會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中的體現,樹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

  4、重難點設定: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中的對立統一的關係。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難度大,要使同學們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須精心設計教法,力求深入淺出,而且還要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者。所以我採用“問題解決法”教學,透過設計富有驅動性的、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並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微觀過程化抽象為形象化微觀為宏觀,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將學生的思考方向引向深入。

  問題的設計由以下幾個問題的環環相扣來完成。

  問題一:讓學生回憶出初中學過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並舉出一些典型的例子。

  同學們根據初中的知識從得氧失氧這一方面來判斷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回答可能會有很多個反應。此時老師挑選出兩個比較典型的反應式來進行分析。如:。但初中學習時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介紹的,所以我接著讓學生討論:

  問題二:以為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獨立進行的嗎?

  學生透過討論很容易發現還原反應與氧化反應是並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將一個反應中同時發生的兩個過程人為地分割開,是不恰當的,也不能反映該類反應本質。所以我們要不斷完善,深化對各種問題的認識,以科學的態度來學習。透過這個問題不僅深化了學生的認識,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師還可趁勢引入新課,從得氧失氧角度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以上問題的設定可以說是為引入新課作了堅實的鋪墊,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解決的過程中既複習了初中知識,又將學生思維的興奮點調動起來,使得新課的學習既源於初中,又高於初中。

  問題三:標出上述反應的各元素的化合價,觀察化合價有無變化,變化有無規律?

  學生透過練習、觀察不難發現凡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還原反應。此時老師重點強調: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定義為氧化還原反應。緊接著讓學生分析:

  問題四:沒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

  從分析中學生可以得知儘管沒有失氧和得氧的關係,但是發生了化合價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見,用化合價的升降來定義的氧化還原反應大大擴充套件了其內涵。

  氧化還原反應及其有關概念從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到電子轉移的過渡,是其概念的昇華和對其本質的認識過程,也是教和學的關鍵環節,也是教學的難點。我緊接著設問:

  問題五:是什麼原因引起了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也就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弄清化合價的數值和正負跟原子的電子得失之間的內在聯絡。在此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把氯氣和金屬鈉的反應、氯氣和氫氣的反應制成動畫,把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中電子的轉移加以形象化。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宏觀,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難度,也順利突破了難點。

  至此,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已順利完成,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可提出問題:在初中所學到的四種基本反應型別中,哪些反應型別是氧化還原反應,哪些不是氧化還原反應。並對同學們得作答做出解釋和說明。

  四、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透過環環相扣的五個問題把整個課堂串聯起來,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思考、討論過程中多種感官同時合作,多項資訊綜合運用,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學習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的方法。教師在其中發揮了主導作用,而學生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充分貫徹了新課程的“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理念。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5

  一、說教材

  該部分內容屬於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在中學化學學習中,貫穿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本節課內容承接初中所學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為之後學習金屬的冶煉和防護、化學電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內容在課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於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矛盾,雖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好題材。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時就已經學過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但是隻是侷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來認識,因此在這節課中應該組織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逐漸形成正確、恰當地看待概念形成和發展的科學態度。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2、理解氧化還原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3、會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情況。

  【過程與方法】

  透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裡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推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體會自然現象中的對立與統一關係,樹立辯證思想。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過渡:好的教學方法應該在好的教學設計中應用,接下來我將重點說明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匯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匯入新課

  由於學生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什麼是氧化反應,什麼是還原反應,但是僅僅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來進行區分,因此我採用了溫故知新的方式匯入本節新課:

  首先提問學生什麼是氧化反應,什麼是還原反應,並請學生舉出幾個具體的例項。透過學生舉出的例項,我會請學生觀察碳還原氧化銅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學生會從得失氧的角度得出碳發生了氧化反應,氧化銅發生了還原反應。由此我會提出,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是同時發生的,我們就把這樣的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進入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當學生知道了什麼是氧化還原反應之後,我會請學生舉出幾個其他的氧化還原反應,但是學生目前對於氧化還原反應僅僅是停留在得失氧的層次上,那麼我會請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思考什麼是氧化還原反應。學生就會發現發生氧化反應的元素化合價升高;發生還原反應的元素化合價降低。接著我會提出鐵與硫酸銅的反應是否屬於氧化還原反應,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化學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並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這就是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特徵的講解。

  2、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我會承接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來提問:為什麼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會出現化合價的升降變化,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什麼有關,引導學生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先請學生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並且滲透雙線橋法的應用,學生會發現在這一反應中發生了電子的得失:鈉元素失電子,化合價升高,發生了氧化反應,氯元素得電子,化合價降低,發生了還原反應。

  接著請學生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HCl的形成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氯化氫分子裡會形成一對共用電子對,並且共用電子對偏向氯原子而偏離於氫原子。因此,氫元素被氧化,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氯元素被還原,化合價從0價降低到—1價。發生了共用電子對的偏移,也是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分析完了NaCl、HCl的形成過程,我會請學生從電子轉移的角度重新認識氧化還原反應,也就認識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電子得失或電子對偏移(電子偏移)。

  在這一過程中透過對NaCl、HCl形成過程的分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深入理解“電子轉移”的意義,並向學生滲透從結構入手探究化學反應這一化學學習的重要思想。

  之後會讓學生利用雙線橋法從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分析鐵與硫酸銅的反應,這是透過練習來鞏固所學內容。

  環節三:鞏固提升

  在這一環節我會請學生思考教材“學與問”的問題,將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型別這兩種不同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有機地聯絡在一起,起到了鞏固、昇華的作用。

  環節四:小結作業

  化學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課程最後,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穫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最後佈置作業:用雙線橋法來分析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說板書設計

  最後說一下我的板書,我的板書具體呈現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還透過圖示的方式呈現了雙線橋法,直觀展現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並且我將其提綱挈領地反映在板書裡,便於學生抓住要領。

  謝謝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