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通用5篇)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本節地位及作用

  本節安排在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從學科內容方面講是學生認識化學學科的起始章,是連線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與高中化學的紐帶和橋樑,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高中階段化學學習,具有重要的承前啟後作用。氧化還原反應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是高考的熱點,同時對化學反應中能量觀點的建立十分重要。因此,本節是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2.1知識與技能

  學會運用化合價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加深對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理解。

  2.2過程與方法

  從狹義的定義入手上升到廣義的定義,由簡單到複雜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以“問題”為主線,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透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2.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勇於探索的學習品質。

  (2)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透過現象看本質等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

  2.4教學重、難點

  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二.說學情

  學生知識狀況:初中已學習電子得失、化合價等知識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但不繫統。學生能力情況:學生透過初中一年的化學學習,已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習慣於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不能主動參與到知識獲得的過程中。

  三、說教法

  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任務或問題的提出開始的,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本節課我以“問題教學法”為主導,綜合各種教學方法,完成任務。透過設“障”立“疑”,造成學生對所學內容時時有疑難問題可思,有各種矛盾待解決的境地,促使他們參與到教學中,運用所學知識去探求和解決遇到的各種新問題,使學生處於“憤”與“悱”的狀態。

  四、說學法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已有經驗基礎上的生長,是由同化和順應構成的平衡過程”。學生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基礎上,在老師提出問題的指引下,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從狹義的認識上升到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廣義角度。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

投影:切開的蘋果表面顏色的變化;鐵釘生鏽;乾電池使小燈泡發光

  [問題]知道它們的原理嗎?

  由情景問題引出新課,引起學生興趣,激發探究意識。

  [複習舊知]

  [問題]在c+2cuo=co2+2cu反應中,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物質發生的反應?

  [設問]氧化還原反應中是否一定有氧元素參加呢?

  [問題]下面呈現氧化還原反應的正反例證,請同學們歸納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特徵?

  [投影]

  例證1:H2+cuo=cu+H2o(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2:fe+cuso4==cu+feso4(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3:2Na+cl22Nacl(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4:H2+cl22Hcl(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5:2Hcl+caco3==cacl2+co2+H2o(非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6:2NaoH+cuso4==cu(oH)2+Na2so4(非氧化還原反應)

  透過學生分析歸納,從化合價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追問]能否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c+2cuo=co2+cu反應得到啟發,歸納化合價的升降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

  [問題]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為何發生變化?

  [實驗探究]

  實驗1:將鋅片插入cuso4溶液中

  實驗2:將鋅片和碳棒中間連線一個電流計插入cuso4溶液中

  [問題]

  1.觀察實驗現象,並寫出反應方程式。

  2.實驗2中電流產生的原因?為何有源源不斷的電子?

  2.透過以上實驗,你認為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雖然沒學原電池知識,但由現象能認識到本質是相同的,再在初中電流和電子得失知識上,體會到反應中有電子轉移,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展示]動畫展示該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

  直觀教學,讓微觀世界形象化。

  [過渡]接下來從原子結構微觀

  角度認識電子轉移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理解電子轉移兩種形式——得失和偏移。

  以鈉與氯氣、氫氣與氯氣反應為例

  投影並講解

  教學到此,分三個層次強化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解。

  [問題]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型別的關係。

  [鞏固練習]

  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例證1、2、3、4中物質發生的反應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按概念的學習過程來完成的。設計中運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教學法”的相關理論。透過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發現。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在討論的基礎上對初中所學知識深入和拓寬,重建學生已有知識體系和網路。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在是中學化學教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氧化還原反應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反應型別,是研究化學反應的一個重要課題。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學好元素化合物、電化學和元素週期律等知識的重要基礎。在中學化學教學大綱中屬於c級要求。由於其內容多、涉及面廣,思維抽象,它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氧化還原反應的實際應用也很廣泛,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與氧化還原反應打交道。

  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等內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統一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學中的對立統一現象到處可見,透過認真引導,就可以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裡的體現。反過來,這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複習鞏固初中化學四種基本反應型別和有關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知識,使學生認識化學反應有多種分類方法;學會根據化合價變化分析、判斷、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並學會利用“雙線橋”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2、能力方法目標:透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教學,培養學生準確描述概念、比較辨析概念的能力;透過對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勇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為能夠辨證、全面的認識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提供科學的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透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科學的態度、勇於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透過創設情景,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學會討論式學習方法。

  四、教學方法

  學生在一年初中化學的基礎上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從知識儲備上來講,他們的化學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從能力方面來看,他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從知識結構的角度來看,初中化學相對簡單,高一一上來的氧化還原反應對學生來說是有相當難度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儘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由淺入深的教學。因此我使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複習引導式、問題討論式

  五、學習方法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應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方法。

  六、教材分析及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本節教材主要討論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兩部分內容。分三課時學習:

  課時1:化學反應型別和氧化還原反應;

  課時2:氧化劑和還原劑,“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課時3:課堂小結、訓練及作業評析。

  教材首先複習初中四種基本型別的反應,以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得氧、失氧)的概念,這部分知識我打算讓學生自己舉例複習,用時約5分鐘。透過對兩個反應(H2+cuo==cu+H2o,fe2o3+3co==2fe+3co2)的討論,說明初中所學的化學反應的分類知識不夠全面,也不完善,從而轉入到從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的角度來介紹氧化還原反應。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首先以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反應為例,從得失氧的角度引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接著引導學生透過討論,分析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之間的關係,並從化合價升降的角度引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點。進而將氧化還原反應擴大到雖然沒有得氧失氧,但是有化合價升降的範圍。教材在複習初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得失或偏移關係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討論了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子轉移的關係,並從電子轉移的角度給氧化還原反應下了一個更為本質的定義。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打算引導學生從鈉和氯氣的反應方程式分析電子得失,從氫氣和氯氣反應的方程式分析電子對偏移的情況,從而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同時利用穿插多媒體演示並抓住課本中的漫畫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來扮演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如慷慨解囊、互不相讓來形容電子得失和電子偏移),從而更好的突破難點。從第一部分的最後,還透過討論,分析四種基本反應型別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第一課時)

  第二部分主要討論氧化劑和還原劑。教材只從電子轉移的角度給氧化劑和還原劑下定義,並簡單介紹了中學化學中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這裡,我將引導學生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引導學生總結記憶口訣:“失高氧得低還”。引導學生討論已學過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並加以補充。並補充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內容。

  再花相當的時間進行“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教學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書寫的規範(如箭頭的表示,得失電子的數目等)。並進行相應的練習。

  本節最後簡介了氧化還原反應在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同時也辯證的介紹了氧化還原反應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等。

  七、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複習]:從複習初中四大反應型別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入手,進入新課。

  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H2+cuo=cu+H2o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定義。

  [討論]:完成課本討論(投影片打出)

  [產生疑問]:從討論結果中學生自然產生疑問: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究竟屬於那種型別的反應?氫氣還原氧化銅到底是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

  [引出課題

  ]:今天的主要任務:學習氧化還原反應

  [討論]:仍從反應H2+cuo=cu+H2o中化合價升降分析(前後四人一組,分析討論,由同學展示討論結果)。

  [追問]:若沒有氧的得失呢?

  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提問]:化合價升降與電子轉移的關係?(討論、回答)

  [分析]:用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討論]:四種基本型別的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

  第二課時

  [複習]: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並舉例說明。

  [討論]:氧化劑和還原劑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方面的體現,並得出氧化劑、還原劑的定義。

  [討論並小結]:記憶口訣

  [舉例]:初中所學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補充]: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閱讀]:課本最後兩節內容,瞭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和危害。

  八、板書設計

  氧化還原反應

  1、概念:從得失氧分析

  H2+cuo==cu+H2o

  得氧:H2氧化反應化合價升高失電子

  失氧:cuo還原反應化合價降低得電子

  2、特徵:從化合價的變化分析

  3、本質:從電子轉移分析

  4、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反應型別的關係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新教材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對於氧化氧化還原反應,在初中階段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學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能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初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以及瞭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即可;通過後續課程如金屬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對氧化還原反應有了更多更具體的認識後再要求學生深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知識。本節課既要複習初中的基本型別反應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並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還將是今後聯絡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高中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不僅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2、過程與方法:體驗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發展過程,透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裡和以辯證的觀點來思考問題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它們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關係的認識,深刻體會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中的體現,樹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

  4、重難點設定: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中的對立統一的關係。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難度大,要使同學們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須精心設計教法,力求深入淺出,而且還要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者。所以我採用“問題解決法”教學,透過設計富有驅動性的、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並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微觀過程化抽象為形象化微觀為宏觀,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將學生的思考方向引向深入。

  問題的設計由以下幾個問題的環環相扣來完成。

  問題一:讓學生回憶出初中學過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並舉出一些典型的例子。

  同學們根據初中的知識從得氧失氧這一方面來判斷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回答可能會有很多個反應。此時老師挑選出兩個比較典型的反應式來進行分析。如:。但初中學習時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介紹的,所以我接著讓學生討論:

  問題二:以為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獨立進行的嗎?

  學生透過討論很容易發現還原反應與氧化反應是並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將一個反應中同時發生的兩個過程人為地分割開,是不恰當的,也不能反映該類反應本質。所以我們要不斷完善,深化對各種問題的認識,以科學的態度來學習。透過這個問題不僅深化了學生的認識,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師還可趁勢引入新課,從得氧失氧角度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以上問題的設定可以說是為引入新課作了堅實的鋪墊,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解決的過程中既複習了初中知識,又將學生思維的興奮點調動起來,使得新課的學習既源於初中,又高於初中。

  問題三:標出上述反應的各元素的化合價,觀察化合價有無變化,變化有無規律?

  學生透過練習、觀察不難發現凡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還原反應。此時老師重點強調: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定義為氧化還原反應。緊接著讓學生分析:

  問題四:沒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

  從分析中學生可以得知儘管沒有失氧和得氧的關係,但是發生了化合價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見,用化合價的升降來定義的氧化還原反應大大擴充套件了其內涵。

  氧化還原反應及其有關概念從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到電子轉移的過渡,是其概念的昇華和對其本質的認識過程,也是教和學的關鍵環節,也是教學的難點。我緊接著設問:

  問題五:是什麼原因引起了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也就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弄清化合價的數值和正負跟原子的電子得失之間的內在聯絡。在此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把氯氣和金屬鈉的反應、氯氣和氫氣的反應制成動畫,把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中電子的轉移加以形象化。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宏觀,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難度,也順利突破了難點。

  至此,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已順利完成,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可提出問題:在初中所學到的四種基本反應型別中,哪些反應型別是氧化還原反應,哪些不是氧化還原反應。並對同學們得作答做出解釋和說明。

  四、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透過環環相扣的五個問題把整個課堂串聯起來,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思考、討論過程中多種感官同時合作,多項資訊綜合運用,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學習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的方法。教師在其中發揮了主導作用,而學生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充分貫徹了新課程的“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理念。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4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氧化還原反應》第1課時的內容。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過渡:首先,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該部分內容屬於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在中學化學學習中,貫穿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本節課內容承接初中所學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為之後學習金屬的冶煉和防護、化學電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內容在課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於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矛盾,雖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好題材。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時就已經學過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但是隻是侷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來認識,因此在這節課中應該組織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逐漸形成正確、恰當地看待概念形成和發展的科學態度。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2、理解氧化還原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3、會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情況。

  【過程與方法】

  透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裡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推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體會自然現象中的對立與統一關係,樹立辯證思想。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過渡:好的教學方法應該在好的教學設計中應用,接下來我將重點說明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匯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匯入新課

  由於學生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什麼是氧化反應,什麼是還原反應,但是僅僅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來進行區分,因此我採用了溫故知新的方式匯入本節新課:

  首先提問學生什麼是氧化反應,什麼是還原反應,並請學生舉出幾個具體的例項。透過學生舉出的例項,我會請學生觀察碳還原氧化銅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學生會從得失氧的角度得出碳發生了氧化反應,氧化銅發生了還原反應。由此我會提出,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是同時發生的,我們就把這樣的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進入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學習。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當學生知道了什麼是氧化還原反應之後,我會請學生舉出幾個其他的氧化還原反應,但是學生目前對於氧化還原反應僅僅是停留在得失氧的層次上,那麼我會請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思考什麼是氧化還原反應。學生就會發現發生氧化反應的元素化合價升高;發生還原反應的元素化合價降低。接著我會提出鐵與硫酸銅的反應是否屬於氧化還原反應,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化學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並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這就是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特徵的講解。

  2、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我會承接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來提問:為什麼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會出現化合價的升降變化,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什麼有關,引導學生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先請學生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並且滲透雙線橋法的應用,學生會發現在這一反應中發生了電子的得失:鈉元素失電子,化合價升高,發生了氧化反應,氯元素得電子,化合價降低,發生了還原反應。

  接著請學生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HCl的形成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氯化氫分子裡會形成一對共用電子對,並且共用電子對偏向氯原子而偏離於氫原子。因此,氫元素被氧化,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氯元素被還原,化合價從0價降低到—1價。發生了共用電子對的偏移,也是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分析完了NaCl、HCl的形成過程,我會請學生從電子轉移的角度重新認識氧化還原反應,也就認識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電子得失或電子對偏移(電子偏移)。

  在這一過程中透過對NaCl、HCl形成過程的分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深入理解“電子轉移”的意義,並向學生滲透從結構入手探究化學反應這一化學學習的重要思想。

  之後會讓學生利用雙線橋法從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分析鐵與硫酸銅的反應,這是透過練習來鞏固所學內容。

  環節三:鞏固提升

  在這一環節我會請學生思考教材“學與問”的問題,將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型別這兩種不同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有機地聯絡在一起,起到了鞏固、昇華的作用。

  環節四:小結作業

  化學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還要關心學生學習的過程。課程最後,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穫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最後佈置作業:用雙線橋法來分析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說板書設計

  最後說一下我的板書,我的板書具體呈現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還透過圖示的方式呈現了雙線橋法,直觀展現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並且我將其提綱挈領地反映在板書裡,便於學生抓住要領。

  謝謝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5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章教材是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的第二章第三節內容,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在高中階段學生對氧化還原的認識是一個分階段、螺旋上升的過程:

  水平1: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特徵,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性和還原性等基本概念;能夠分析哪些化學反應屬於氧化還原反應,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說出哪些物質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初步瞭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瞭解化合價與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的關係。

  水平2:在Na、Al、Fe、Cl、N、S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中,學會研究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思路方法,初步體會到物質的氧化性或還原性存在強弱關係,如Cl2與Fe3+的氧化性強弱等;學生初步應用電子轉移守恆進行一些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如濃、稀硝酸與金屬銅的反應配平;學生能夠書寫簡單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水平3:在週期表週期律的學習中,學生對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建立規律性認識,如同週期和同主族元素得失電子能力的比較,並能夠從物質結構(原子結構)的角度預測分析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並對比強弱關係。

  水平4:在電化學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達到電子轉移的定量水平,對物質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的認識有進一步提高。在這裡可以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方程式的配平。

  水平5:高三複習,達到應用氧化還原反應解決分析綜合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綜合應用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進行定量計算、物質製備、能量轉化、實驗設計等綜合問題,甚至還要跟其他相關的知識聯絡共同解決問題。

  可見本節內容在高中化學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透過對本節教材的學習,為以後學習氧化還原反應規律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夠利用化合價升降,判斷反應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

  2 能從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劑、還原劑及被氧化、被還原的概念;

  3能列舉中學階段常用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4能夠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現象進行解釋說明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對日常生活現象的分析,初步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廣泛存在於生活中;透過知識內容類比,學會判斷電子轉移和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2透過參與探究活動,領悟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特徵,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勇於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透過材料對比方法獲取資訊,培養學生對資訊進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透過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並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合作精神,體驗探究過程,體驗知識生成的愉悅感。

  本節內容的重點

  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以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本節內容的難點

  1用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觀點以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2會用“雙線橋”來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剛進入高中不久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心理狀態活躍,易於調動

  2 學生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已初步瞭解原子結構的組成,並能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原子結構及離子結構

  3 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分類思想,經過離子反應的學習對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形態理解的比較清楚

  四、教學方法及策略

  1概念教學通常是老師講授為主,平鋪直敘,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沉悶,學生興趣不高。為打破這種局面筆者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以探究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分析現象產生原因,主動建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氯化鈉、氯化氫入手,讓學生從微粒的角度分析反應前後元素的形態是否發生了改變,引出氧化還原反應中原子狀態的變換,從而認清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

  3利用課本插圖及動畫模擬作為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突破難點。

  五、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大家是否注意過一個現象:削了皮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後,蘋果表面變成褐色;但市售的蘋果汁不變色,為什麼呢?(展示市售蘋果汁的成分,提示其中的維生素C起到了防止蘋果汁變色的作用)

  提示:在空氣中蘋果中的Fe2+被氧化成Fe3+而使蘋果變色,蘋果汁中加的Vc將Fe3+還原為Fe2+而防止變色。這裡面涉及到我們這節課的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設計】§2-3氧化還原反應

  【探究活動一】請學生寫出可以製取NaCl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並分析各反應中的化合價如何變化。

  學生有的寫出來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有的寫出了鈉與氯氣的反應……

  學生完成後,引導學生從化合價變化的角度將這些化學反應分類: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和無化合價變化的反應。我們就將有化合價變化的化學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

  重點分析鈉和氯氣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

  【探究活動二】請大家閱讀課本36頁,圖2-11,用自己的話描述氯化鈉形成過程中微粒的變化,分析形成氯化鈉的過程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並歸納化合價與電子得失的關係。。

  【透過討論讓學生初步感知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係,由於鈉和氯原子間電子的得失而使兩元素分別顯示+1、—1】

  【活動三】若參加反應的物質中的元素都不容易得失電子化合價變化又是如何產生的?請大家看課本37頁第一段,然後觀看動畫氯化氫形成的過程及電子對的形成和偏移情況。

  【小結】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到電子(或電子對偏向)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被還原,該物質即為氧化劑;失去電子(或電對偏離)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該物質為還原劑。

  【小結】有電子轉移的(得失或者偏移)的反應即為氧化還原反應。電子的轉移決定了了化合價的升降。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有化合價的變化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電子對的偏移)

  【活動四,回扣情景】削了皮的蘋果在空氣中放置顏色變為褐色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加入Vc起到了什麼作用?

  【我們如何用電子轉移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六 板書設計

  2-3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特徵:有化合價變化

  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