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大全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大全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大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大全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19課《金色的玉米棒》。《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講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個玉米棒。到了冬天,松鼠、松雞、刺蝟分別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沒有借給他們,而是送給他們幹蘑菇、豆子、紅棗。到了春天,小兔種下了玉米,秋後收了好多玉米棒。送給他們各一筐,松鼠、松雞、刺蝟他們也挑了三個的玉米棒藏了起來。教材借這個童話故事,讓學生知道:只有留下種子,才有足夠的糧食!告訴學生一個道理: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糧食,要從小愛勞動!

  2、學習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天____動、富於想象的特點的認識,特制定瞭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認識16個生字;其中會寫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利作多媒體輔助教學、朗讀感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啟用教與學的氣氛,力求教學過程的生動活潑。

  3)情感態度目標:從內心喜歡閱讀、朗讀童話故事;充分讓學生體會到豐收果實帶來的樂趣。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閱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尤其是對二年級學生更不能做過多的講解,而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生字。

  因為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閱讀能力,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蘊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語言的味道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二、說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為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朗讀主線”的原則,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學法則以誦讀、發現、感悟、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三、說教學程式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他們在感興趣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特將本堂課的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匯入、感受樂趣——研讀課文、體驗樂趣——拓展思維、昇華樂趣——佈置作業、延伸樂趣。

  (一)激趣匯入、感受樂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的老師”,這一點對於低年級學生尤其重要。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於是,上課伊始,我就創設情境,激趣匯入,讓學生感受樂趣。

  首先讓學生猜謎語,猜出後我出示一個玉米棒實物,讓學生說說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從而引出課題:金色的玉米棒。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課內容。

  (二)研讀課文、體驗樂趣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尤其是第一學段的閱讀要求中提出: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於以上對《新課標》要求的理解,及本課重難點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塊“研讀課文、體驗樂趣”的教學中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初讀感悟。

  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初讀感悟之中去,我說:圍繞這金色的玉米棒,森林裡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然後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最後再聽課件中的範讀,加深印象。

  2.深入研讀。

  新課程關注的不只是學習結果,更關注的是學習過程。我採用分段研讀的方法幫學生理解課文。首先,跟隨課件學習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思考回答: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接著跟隨課件學習松鼠向小兔借玉米棒的事。針對學習過程,我設計了幾個問題:

  (1)為什麼借?

  (2)小松鼠借到玉米棒了嗎?為什麼?

  (3)小松鼠帶什麼東西回家了呢?

  (4)小兔不借玉米棒,可為什麼又給了松鼠一把幹蘑菇?

  學生邊讀邊想,然後回答這四個問題,理解詞語:肯定。從而明白:小兔是心地善良的,是樂於助人的。同時在讀的時候,隨文識字。

  後面我就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說一說,松雞、刺蝟向小兔借玉米棒的經過。同時理解比喻句:北風颳在臉上像針扎一樣。

  然後理解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讓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理解詞句:“淅淅瀝瀝”的春雨說明是春天播種的季節到了。“一個個小坑”說明挖的坑多,多播種,就有多的收穫。

  最後討論:小兔原來不借一個玉米棒,現在卻送一筐玉米棒,這是為什麼?刺蝟、松鼠、松雞收到玉米棒後是怎樣做的?為什麼?

  3.猜心理,感情朗讀,現場表演。

  首先讓學生猜猜小動物心裡想什麼,還會有什麼樣的動作,會說些什麼話。然後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學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來鼓勵學生大膽地演動作、扮角色表演,進一步理解課文,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並且對錶演得好的學生未完行表揚。

  (三)拓展思維、昇華樂趣

  每一篇課文都要給學生一種思想的啟迪,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這篇課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勞動,做一個勤勞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塊“拓展思維、昇華樂趣”中我讓學生談談:你透過勞動,得到了哪些收穫?就是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這也是讓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舞臺。

  (四)佈置作業、延伸樂趣

  一節好的語文課一般都有扣人心絃的“起調”,引人入勝的“主旋律”和餘音饒梁的“終曲”,這種精彩的“終曲”不但可使課堂氣氛____迭起,而且能讓學生把這種情感延伸到課外,達到“課雖終,思未了,趣不盡,情更濃”的境界。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我設計了一個延伸性和開放性很強的練習:

  1.續編課文。

  2、做課件中的練習,這是一個可以動手的題。可以讓學生在電腦上自由輸入詞語,句子。

  四、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了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總之,本堂課的設計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體驗,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經驗,並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建構課堂教學,力求體現新的課程觀念。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大全2

  一、教材編排的特點

  《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是小學語文第3冊第1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提出了問題,植物靠什麼傳播種子;第二、三、四節分別講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第五節講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因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能力目標:①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意識和方法;②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②使學生產生觀察植物,瞭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瞭解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

  二、課時安排及教法

  按二年級講讀課的要求,我把本課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熟讀課文,結合圖片理解課文內容,會認12個生字;

  第二課時: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會寫10個生字,在教師指導下背誦全文。下面我所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法:根據《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我確定的教法是: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課文的韻律美,去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精妙,去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本課運用的教具是:錄音機、投影儀

  三、教學程式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談話匯入

  我設計的導言是:“我們都知道牛馬有腳,鳥有翅膀,它們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沒腳,沒翅膀,它們要旅行靠什麼辦法呢?聰明的植物媽媽想出了很多的辦法,今天老師帶你們一起去認識這些植物媽媽。”師同時板書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抓住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創設情境以引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第二環節:圖文對照,學文理解

  在本課的`新授部分,我分4步進行:

  第一步: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畫出生字。然後學生自讀課文並思考:課文介紹了幾種植物媽媽。

  設計這一步目的是:先給學生一個整體感知,為下一步學文做好鋪墊。

  第二步:師領讀,指導讀,指名讀文。其目的是:教給學生看書、讀書的方法。

  第三步:自讀討論,理解內容學習蒲公英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

  1.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蒲公英媽媽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這個問題自讀課文。經小組討論畫出蒲公英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

  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並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蒲公英──風吹

  出示投影(文中插圖),讓學生看圖想一想,並說一說蒲公英媽媽是怎樣傳播種子的,目的是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透過多種方法理解課文知識。

  最後,我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方法是出示這段話的投影,讓學生朗讀。再複合上另外一個片子標出重音,停頓記號,再讓學生練讀,從而讀出喜愛的語氣。

  2.學生在小組內用學習蒲公英傳播種子的學習方法,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蒼耳媽媽和豌豆媽媽是怎樣傳播種子的。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彙報適時板書:蒼耳──掛住豌豆──炸開

  設計這一步目的是:初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積極動腦、動手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3.選擇一位你喜歡的“植物媽媽”來朗讀。讓學生自主選擇朗讀內容,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第四步:突破難點

  我是採用創設情境的方法突破本課難點的。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用教師事先準備好的實物,演一演三種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情形。然後我播放背景音樂,請一、兩組的同學上臺表演。

  設計這一步的目的是:使文中知識透過學生的形體語言表現出來,增強文章的吸引力和生動性,同時也加深學生的印象。

  第三環節:擴充套件活動

  說一說除了課文中講到的,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

  設計此環節目的是:把向書本學習和向大自然學習結合起來,激發學生觀察植物,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第四環節:總結回顧,提出希望

  請學生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教師簡單小結。

  設計這樣的結束語: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能發現很多大自然的奧秘!

  四、板書設計:

  1.蒲公英──風吹植物媽媽有辦法

  2、蒼耳──掛住

  3、豌豆──炸開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大全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的課文,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把自然知識蘊含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是優秀的科普作品。課文共有五個小節,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配有兩幅插圖。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認真觀察的好習慣,有一定的詞語積累。

  2.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理解詩句。瞭解薄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對知識的渴求。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強調自主,鼓勵參與

  1、激情引趣,談話匯入後,適時提問:你認為哪位植物媽媽最聰明,她的辦法好在哪兒?教師尊重學生意願、靈活調控,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來選擇教學的切入點,從而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己喜歡的小節中學習。

  2、鼓勵課外收集資訊,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二)激發興趣,促進學習

  1.興趣是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用激情引趣,談話匯入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2.充分運用現代媒體、實物演示等激發興趣、刺激學生思維,使學生直觀主動地去理解內容,促進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

  (一)激情引趣,談話匯入

  (二)精讀課文,理解重點

  (三)延伸課外,拓展知識

  (四)歸納總結

  1.激情引趣,談話匯入

  從題目入手,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植物;又從媽媽入手,激發學生情感;順勢一問:把植物和媽媽放在一起,你有什麼感覺?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擬人的修辭方法。

  2.精讀課文,理解重點

  在激趣匯入新課後,引導學生邊聽邊思考:(1).課文寫了哪幾種植物?(2).植物媽媽在什麼方面有辦法?從這兩個問題入手,透過小組交流、自主選擇喜歡的植物、觀看影片、讀文、親身體驗等多種形式掌握新知、理解重點。

  對於課文中一些較難理解的詞語,我主要採取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如:“紛紛”等詞語。我先利用電腦演示讓學生有直觀形象的認識,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選擇詞義,既降低難度,又加深了理解,可謂水到渠成。又如“帶刺的鎧甲”,我發給學生每人一粒蒼耳,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親身體驗,詞語之意不點自明。

  3.延伸課外,拓展知識

  在學完前幾小節後,我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學生分別交流在課前收集、瞭解到的資料,這一環節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並且緊緊圍繞教學目的中的“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這一要點,在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大全4

各們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部編本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展示。

  說教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介紹植物用什麼方法傳播種子的常識。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提出問題,第二、三、四節結構相似,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詩歌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明快,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我設計如下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3.情感價值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瞭解蒲公英、蒼耳和豆莢傳播種子的辦法。

  說教法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每段課文的深淺程度,選用如下幾種教法授課,使學生很快了解了植物傳播種子的常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1.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2.為了更好地達到以上的教學目標,我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其中以“多形式的讀”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

  3.適當採用“表演——體驗”的教法,讓學生在愉快、輕鬆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得到發展。

  說學法

  1.鼓勵課外收集資訊,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2.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

  3.讓學生合作學習2、3、4段。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賞讀課文,入情悟趣

  四、深化內容,拓展延伸

  這裡的詳細過程,我將在以下的教學過程中實施再現。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行嗎?去過哪?跟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快樂吧!(生彙報)

  植物們也特別喜歡旅行,它們怎麼去呢?別急,他們的媽媽有辦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兒童詩:植物媽媽有辦法。

  板書課題3、植物媽媽有辦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師範讀課文,生認真聽,並關注預習時圈出的生字詞。

  b)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c)出示生字詞(小黑板):小老師讀;全班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男女生分組讀。

  三、賞讀課文,入情悟趣。

  a)師引領第一小節後,學生自讀課文,本文共有幾小節。

  b)指名讀課文,思考:文中都講了哪幾種植物媽媽的辦法,分別在第幾小節?

  學生彙報,相機板書:

  蒲公英2蒼耳3豌豆4

  c)小組合作學習,出示學習要求;

  A:齊讀2、3、4小節。

  B:選出你們組喜歡的那一小節多讀幾遍。

  C:小組交流,植物媽媽的辦法是什麼?

  d)學生彙報哪小節,指導哪小節。

  (一)、喜歡蒲公英媽媽的辦法

  1、小組齊讀,彙報辦法。

  2、相機板書:降落傘風

  3、指導:“降落傘”指什麼?

  4、“紛紛出發”是什麼樣的情境?你什麼時候見過這樣的情境?

  5、“紛紛出發”,他們會去哪呢?我來採訪一下小蒲公英,你想去哪兒?(公園,田野,樹林……)那用我們第一小節的一個詞就叫“四海為家”。(四海為家即是走到哪兒,種子就在哪兒生根發芽)

  6、請同學們看插圖,小蒲公英在空中飛啊飛啊,它們終於長大了,可以自己去闖天下了。它們多麼快樂,多麼自豪啊!讓我們一起看著板書,分享他們的快樂吧!(背誦第2小節)

  (二)喜歡蒼耳媽媽的辦法

  1、小組齊讀,彙報辦法。

  2、相機板書:帶刺的鎧甲動物掛

  3、指導:“帶刺的鎧甲”指什麼?

  4、看,一隻小狗跳過,小蒼耳們掛在小狗身上去旅行了,你們想,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帶他們去旅行呢?(小兔,小羊,小豬……)

  5、是啊,蒼耳媽媽多有智慧啊,它能借助小刺掛住動物的皮毛,讓孩子們走遍天下,四海為有。讓我們一起誇一誇她吧。(試背第3小節)

  (三)、喜歡豌豆媽媽辦法

  1、小組齊讀,彙報辦法。

  2、相機板書:豆莢太陽曬

  3、小豌豆們開心嗎?你從哪個詞中看出來的?請你來讀出它的開心吧。

  4、雙手做豆莢,體驗炸開的情景。(全班表演)大家真是活潑可愛的豆寶寶。

  (四)學習最後一小節。

  1、植物媽媽們就只有這幾種辦法嗎?你從哪一小節看出來的?讀一讀。

  2、哪個詞最能表現出來還有很多?(許許多多)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詞嗎?

  3、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它”是指什麼?你想做怎麼樣的小朋友。

  4、細心的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再來品味聰明的植物媽媽們的辦法吧!

  (會背的背,不會背的讀)

  四、深化內容,拓展延伸

  是啊,自然界有許許多多的知識,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大自然的無窮奧秘,那你們知道其它植物媽媽的好辦法嗎?仿照課文的形式說一說。

  (如:柳絮、椰子、野葡萄……)

  你們懂得真多,其實每一種植物都有自己傳播種子的辦法。希望我們班的小朋友們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為一個會觀察,愛思考的孩子。將來揭開大自然的更多奧秘。

  五、作業

  a)把這首小詩背給自己的朋友或家人聽。

  b)做個小詩人,仿課文寫幾小節這樣的小詩。

  板書:

  3、植物媽媽有辦法

  蒲公英 降落傘 風

  蒼耳 帶刺的鎧甲 動物掛

  豌豆 豆莢 太陽曬

  說板書:一堂課的板書,相當於一堂課的靈魂,一個人的眼睛。這是我的板書設計,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突出了文章的重難點,幫助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謝謝大家!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大全5

  一、說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課後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瀑布聲音、樣子的句子。

  3、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瞭解文中詞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壯美。

  二、說教學重點

  認寫生字,在讀中感悟瀑布壯觀的景色。學習作者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抓特點展開想象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難點

  按一定的順序展開想象,感受感受瀑布的壯美。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師:生字卡片和教學掛圖或課件。

  2、學生:收集有關瀑布的資料,有條件的準備在瀑布前的留影。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質疑,引入新課

  1、教師:同學們,你們見過瀑布嗎?它是什麼樣子的?

  2、老師也收集到了瀑布的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播放音像資料。)

  3、請學生談感受。

  4、師:剛才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位於貴州省的,我國的瀑布——黃果樹瀑布。(板書課文題目)

  今天,我們就隨著京京同學一起到貴州去看看這壯美的黃果樹瀑布。(齊讀課文題目。)談話匯入

  5、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瞭解文中詞句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壯美。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出示自學提示一:小組內趕快讀一讀這篇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標出自然段,並圈出生字娃娃,多讀幾遍。小組內說識記方法。

  2、小組內學習。

  3、反饋評價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這些生字娃娃就是今天大家要認識的新朋友,請你和你的小夥伴一起小聲地拼讀幾遍,注意把生字娃娃叫準。

  2)、你認為哪些生字娃娃容易讀錯,給大家提個醒,再教教大家。

  教師注意指導讀準翹舌音“駛”、“溼”、“衫”、“扇”等字。

  3)、教師:調皮的生字娃娃呀,摘掉了它們的拼音小帽,跑到了你們的生字卡片上,看看還認識它們嗎?

  (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用生字卡片採用搶讀、輪流讀等方式認字,並交流識字方法。)

  檢驗識字效果。(玩蹺蹺板的遊戲:蹺蹺板的兩頭各有8個生字,分兩組對讀或男女生對讀。)

  5、教師:怎樣才能記住生字娃娃的樣子呢?誰願意把自己好的方法說給大家聽呢?

  6、反饋識記方法

  三)、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出示自學提示二: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或齊讀、或同桌互讀,或小組內互讀、或自己朗讀),找出文中主要介紹了什麼內容?

  2、反饋評價

  指生回答,師生評議。

  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讀一讀要求會寫的生字。

  2、要寫好這些字,應該提醒大家注意什麼呢?

  3、教師重點指導“迎”、“挺”、“旅”3個字的書寫。

  4、學生描紅,書寫,相互評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