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的故事說課稿

維生素C的故事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維生素C的故事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維生素C的故事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學期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是以愛科學為主題的,前兩篇是讓學生體會對待科學的態度,後兩篇是讓學生懂得對待科學的方法,《維生素C的故事》是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則富有情趣、生動感人的科普故事,文章不僅向讀者介紹了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給人以科學知識的教育,而且以生動的情節讓人感觸頗深。

  文章通篇構思依循怪病——奇蹟——揭秘的路子展開,突出了奇蹟的描寫,顯得重點突出,層次清晰。心理描寫動人真摯,哥倫布的擔憂——感動——悲傷——驚喜,猶如波浪起伏,一波三折,耐人尋味。

  二、學情分析:

  本文內容相對比較淺顯,學生要做到能讀順讀通,理解內容,弄清維生素C對保持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可以了。課堂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注重課內外延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教學要求:

  為滲透新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理念,透過對文字的解讀,我將教學要求設定為以下2點:

  1、朗讀中感受哥倫布的心情變化和原因,揣摩人物的心理想法。

  2、瞭解維生素C的發現過程,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和實踐。

  四、教學重難點:

  為了實現以上兩個目標,使學生學有收穫,我依據教學內容和教材特點,將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地思考與研究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五、教學理念

  1、抓重點詞語,整體感知文章主旨。這堂課,我抓住哥倫布心情變化,感知文字。教學的主線清晰一點,學生的精力更加集中。

  2、自主學習法。開放性的問題,適量的課外文字資訊的拓展,促情的萌動,也是一種閱讀方式的召喚。

  3、注意科普性文章的文體特徵,在課堂上培養學生愛科學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科普說明文的能力。

  “教學有方,但教無定法。”選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六、學法

  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所以本節課我的學法指導主要有以下3點

  1、勾畫圈點法——讓孩子養成勤動筆墨,積極讀書的習慣。

  2、討論法——讓學生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實踐,鞏固提高。

  七、教學準備:

  上課前的準備有以下兩點:

  1、讓學生提前找尋有關維生素C的知識。

  2、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出示課題

  這環節有兩個步驟:

  1、複習文章,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說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局。

  2、引導回憶:哥倫布遠航途中遭遇了什什麼可怕的怪病,結局是什麼?

  這一環節讓學生先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海上凶神”之可怕,為新課的講授奠下基礎。

  隨著教師過渡語:怪病雖然可怕,但它阻擋不了航海家遠航探險的腳步,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哥倫布,跟隨他一起去經歷一次,危險而難忘的奇蹟之旅。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來到教學的第二步。

  二、體會心情、理清奇蹟。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找出描寫哥倫布心情變化的詞句,並用首先……接著……然後……最後……來說一說哥倫布的心情變化。

  沿著哥倫布心情變化線索細讀文字、感悟文字把握了課文的重點。另外,四年級的學生應該在課堂上學會有序說話,為寫作文打好基礎。

  接著,默讀3-6自然段,出示自學要求:

  (1)、想一想 哥倫布每一次心情變化的原因;

  (2)、畫一畫 用橫線畫出表現哥倫布心情變化原因的句子;

  (3)、說一說 用自己的話和同桌說說哥倫布每一次的心情變化。

  途中,老師邊巡視邊適當進行指導,特別關注自學能力較差的學生。

  然後,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細讀每一節,交流哥倫布心情變化的原因,透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哥倫布的複雜心情。

  這一板塊是學習課文3-6自然段,我帶領學生專注於“說”和“讀”。說一說哥倫布心情變化的原因,讀出哥倫布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心情。我希望透過“說”和“讀”帶領學生深入文字,體會人物的心境,讓學生在受到感悟的同時,明白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另外,新課程帶來了新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採用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為形式,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和增強了思維邏輯性和理解能力。

  四、讀文明理:

  既然船員吃了野果子,奇蹟般的起死回生,我覺得文章不就可以結束了麼?為什麼還要寫7、8自然段呢?教師話鋒一轉,提出疑問,來到教學第四部——讀文明理。

  1、默讀文章最後一段,畫出遠航結束時哥倫布的想法和做法,將你的體會寫在書上空白處。

  2、全班交流,引出在生活中,我們要善於發現、善於思考、善於研究。

  3、交流課前預習,維生素C的重要性。

  默讀中,讓學生靜靜的與文字對話,與學生對話,進而與老師對話,尋找原因。學生在讀讀、想想、寫寫、說說等多種手段,引導學生感悟語言,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發現。這樣的自主學習遠不填鴨式的灌溉,來得更有效更有意義。

  五、迴歸全文、總結拓展。

  1、快速瀏覽全文,邊讀邊回想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

  2、學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穫?

  3、教師總結:同學們,《維生素C的故事》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不僅有飲食習慣方面的,還有做人方面的。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養成善於觀察,樂於思考、勤於研究的好習慣。

  總結中複述全文,既解決了課後練習,又對文章進行了鞏固。“你有什麼收穫?”這樣開放性的問題,不僅讓學生明白一課一得的道理,還能衍生出別的閃光點。例如,我們班孩子說:除了感受到維生素C的重要性以及學習生活中應該養成的好習慣,我還感受到了哥倫布的正直、善良,他與船員的手足情深。

  六、作業佈置

  1、講一講 把維生素C的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

  2、查一查 日常生活中哪些水果、蔬菜含有維生素C, 進一步瞭解VC的作用,知道以後要合理膳食,不能挑食。

  3、寫一寫 把你的最新發現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第一項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複述課文,二、三兩項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

維生素C的故事說課稿2

  一、文字解讀

  (一)關注學情

  《維生素C的故事》是蘇教版第七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則富有情趣、生動感人的科普故事。究竟維生素C為何物?對學生而言,似曾聽說卻不知其用,更不知其是如何被發現的。課文正是向我們解開了維生素C被發現的過程。讀這樣的故事,學生非常感興趣,一來能增長知識,二來能提高語文能力。因此,在學習課文時,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興趣點。

  (二)關注故事

  這篇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敘述有條有理。通篇構思依循怪病——奇蹟——揭秘的路子展開,突出了奇蹟的描寫,顯得重點突出,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既然是故事,必然有起因、經過、結果。故事起因就是16世紀義大利的偉大航海家哥倫布在一次航海時,有十幾個船員遇到了“海上凶神”,病倒了。經過是這些船員為了不拖累船隊,主動要求留在荒島上等死,哥倫布忍痛答應了。返航時,卻發現他們靠吃野果子生存了下來。結果是回到義大利,經過醫生的'研究,發現了維生素C以及它的巨大作用。然而,作者在講述這個故事時,在起因的前面又加了一段,用生動的筆墨向我們介紹了“海上凶神”的可怕,為後來發現維生素C埋下了伏筆。這是我們在解讀故事時應關注的。

  (三)關注人物

  維生素C的發現,應該歸功於誰呢?似乎和主人公哥倫布密切相關。事實上,任何發明創造都非一朝一夕之功,靈感絕不是發明創造的唯一來源,它是建立在大量汗水的基礎上的。沒有哥倫布的航海活動和敏銳觀察,就不可能有維生素C的故事;沒有船員們的顧全大局,也不會有維生素C的發現;沒有醫生的反覆研究,自然也不可能揭開維生素C的秘密。但細細品味,無論是哥倫布的“細心發現”,船員的“顧全大局”,還是醫生們的“不懈努力”,都緣於“愛”。這是哥倫布和船員們對航海事業的追求和熱愛,又是一代又一代醫學家對人類生命的關愛。而任何科學發現都是像這樣在生活實踐中經過細心觀察、反覆研究才獲得。這是我們在解讀文字時應該關注的。

  在這三種人物中,作者重點刻畫了哥倫布和船員。不僅描寫了哥倫布和船員的二次對話,還重點刻畫了哥倫布的心情:擔憂——感動——悲傷——驚喜,猶如波浪起伏,一波三折,耐人尋味。這些準確精細的心理描寫像一扇窗戶,引領我們走進哥倫布的內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偉大形象。

  二、設計理念

  (一)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1、學法指導,認識怪病

  課文第二自然段具體介紹了“海上凶神”這種怪病,可抓住中心句“那時,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艱苦,而且充滿危險”來組織教學。先讓學生畫出中心詞“艱苦”和“危險”,再從文中找出具體描寫。“只能吃到黑麵包和鹹魚”說明航海生活的“艱苦”,怎麼艱苦呢?可引導學生扣住“黑”、“鹹”兩字補白想象,從而體會生活的艱辛。而“危險”又體現在哪裡呢?“渾身無力”、“走不動路”、“全身出血”、“慢慢死去”揭示了怪病的症狀、發展和奪命的歷程,所以被稱為“海上凶神”。此時正好又結合文意,體會雙引號表示特殊含義的用法。學到這兒並沒有結束,再引導學生思考:重點寫的是“艱苦”還是“危險”呢?這樣又回到中心句,學習“不光……而且……”的用法,理解其中遞進的含義。

  這段教學設計將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文字內容的理解有機結合,力求達到言意兼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探究文字,與文字深度對話,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

  2、合作探究,理解奇蹟

  課文第二部分重點講了一次航行中,留置荒島的船員靠吃野果子出現了起死回生的奇蹟,主要以哥倫布的心理變化貫穿始終。教學時可以此為切入口,採用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方法來體會人物心情,理解奇蹟的發生。

  首先讓學生找出描寫哥倫布心情的句子,對他複雜的心情有一個全面的瞭解。然後讓學生默讀思考,透過“抓住關鍵詞語,聯絡上下文想象”的方法,試著走進哥倫布的內心,想象當時哥倫布的心裡在想些什麼。課標指出,中年段的閱讀教學應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我們要為學生營造一種潛心靜讀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生慧。而這樣的自主閱讀也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只有每個學生都對文字有了自己的解讀,才能在下面的小組合作環節有感可發,有情可抒,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功效。

  接著就讓學生分組討論、再集體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的段落語句,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遇到怪病時哥倫布既憂心忡忡,進退兩難,又茫然無助的複雜心情;體會到哥倫布聽了船員的請求後心中既感動,又無可奈何,別無良策;體會到勝利返航時哥倫布悲痛欲絕的沉重心情;體會到奇蹟出現時哥倫布驚訝萬分又欣喜若狂的激動心情。這樣,抓住描寫人物心理變化的關鍵詞語合作探究,不僅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且理清了課文的脈絡,弄清了奇蹟的由來,可作為課後作業“說說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複述時的線索。

  3、前後聯絡,揭示秘密

  文字的寫作總是前後關聯,相互照應。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並不是簡單地揭示秘密,它是全文的總結,也是對前文的呼應。語文學習要培養學生瞻前顧後、整體把握文字的能力,不能把各段教學機械地割裂開來。學習這段話,要讓學生前後聯絡,閱讀探究:你能揭開哪些秘密?讀到“壞血病”要知道這就是第二自然段描寫的可怕的“海上凶神”,它是由於船員們長期吃黑麵包和鹹魚,體內缺乏維生素C引起的;“當身體內補充了適量的維生素C,壞血病就不治而愈了”,這與第六自然段中病重的船員為什麼能靠吃野果轉危為安有著內在的因果關係。

  (二)挖掘內涵,突出人文性

  1、談話匯入,關注生活體驗

  在學情分析時,我們發現維生素C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食品藥品廣告中,家人的交談中常會提及;陌生是因為維生素C究竟是什麼?有什麼用處?學生又似懂非懂。因此,在教學設計時,可由師生談話匯入:你聽說過維生素C嗎?知道它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用嗎?也許學生並不能回答準備、全面,但這樣的提問足以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也許是片言隻語,也許是一知半解,卻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不是單調地學習語文,而是用語文來感知生活、反映生活。

  2、課堂辯論,尊重個性解讀

  心理描寫真切動人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色,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最容易激發學生的智慧火花。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如文中寫到哥倫布的第二次心理活動“噙著眼淚點了點頭”時,可設計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辯論探究:哥倫布同意把病重的船員留在荒島上,這種做法你認為對不對?因為這裡是學生的思維生成點,他們在獨立閱讀、小組討論時,很可能會產生疑問:是不是哥倫布太殘忍了?這個問題一拋開,定會眾說紛紜,有支援,有反對,反映了學生對文字的多元化解讀。教師的作用在於點撥、指引:哥倫布的心真的這麼狠嗎?在當時的情況下,還有沒有更好的做法呢?在繼續讀文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噙著眼淚”飽含了哥倫布對船員兄弟顧全大局的感動,飽含哥倫布對病重船員的心疼和不捨;但現實又不得不讓他冷靜下來,“點了點頭”表現了他的萬般無奈,飽含著感動、不捨、難受、矛盾的複雜之情。因此,哥倫布不是殘忍,反而更加顯示了他作為船長充滿人性和理智的光輝。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關注了學生的人文體驗,同時也關注了文字的人文情懷。

  3、品詞析句,發現科學道理

  課文講述了一個有趣的科學故事,記敘了維生素C的發現過程,揭示了維生素C的重要作用,但教學還不至於此。透過故事本身,我們還能有什麼新的發現呢?在瞭解故事經過以後,可以設定這樣的問題:你覺得維生素C的發現是誰的功勞?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難道秘密在野果子裡面?”“把這些船員起死回生的奇蹟講給醫生們聽”反映了哥倫布對生活現象的敏銳觀察、大膽猜想和質疑探究;“後來經過研究”可進行補白想象,反映了一代又一代醫務工作者反覆的研究和不懈的努力;還有那些顧全大局“不拖累大家”的病重船員,在這一科學發現過程中也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因此,這個故事絕不是一個偶然發現的奇蹟,它是細心觀察、反覆研究的結果,也是人們對事業追求和對生命關愛的回報。而這樣的體驗對於學生今後的學習、研究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三)整合資源,注重實踐性

  1、課前預習,積累資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這就告訴我們,語文課堂不應該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應當讓學生從狹窄的課堂走向廣闊的社會實踐生活。在中年段的閱讀教學中,應逐步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以學定教。本課教學,可在課前佈置預習作業:收集和維生素C有關的資料,既能幫助瞭解課文內容,也為課堂交流做好準備。

  2、課中交流,讀寫結合

  課前收集的資料要想充分發揮作用,課堂上的交流十分重要。但這種交流要注重形式和方法,不能僅僅為了交流而交流。本課有關維生素C的知識可在課始做簡單瞭解,重點放在課終交流:瞭解了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你還有哪有資料可以補充,讓我們對它的瞭解更加全面、深入。當這樣的資訊資源像拼盤一樣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還需做好穿針引線的作用,讓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可結合課內外閱讀開展課堂小練筆的訓練:維生素C是怎麼被發現的?對人體還有哪些作用?請結合課文內容和你收集的資料,以“維生素C的自述”為題寫一個片段。這樣就有效地溝通了課堂內外,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3、課後拓展,學習延伸

  資料的收集並不僅限於課前收集和課堂交流,學完課文後,可能還會有新的啟示和發現,可以繼續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在明白本文所揭示的科學道理以後,留下實踐作業:你還知道哪些科學發現是在生活實踐中透過仔細觀察、反覆研究才發現的,收集起來,講給同學們聽。甚至可以讓學生留心生活,學習這種觀察、研究的方法,也許,你也會有新的發現。

維生素C的故事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8課是以愛科學為主題的,前兩篇是讓學生體會對待科學的態度,後兩篇是讓學生懂得對待科學的方法,《維生素C的故事》是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則富有情趣、生動感人的科普故事,文章不僅向讀者介紹了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給人以科學知識的教育,而且以生動的情節讓人感觸頗深。

  二、教學目標

  為滲透新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理念,透過對文字的解讀,我制定了本課時的三維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藉語言文字,說出哥倫布情感發生的變化和原因;能運用文中的語言,或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說說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瞭解維生素C對人體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朗讀中感受體驗哥倫布的心情,朗讀交流中積累一些描寫心情的詞語,朗讀中理解奇蹟,知道維生素C發現的經過。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透過學文領悟到對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

  三、教學重難點:

  為了實現以上三維目標,使學生學有收穫,我依據教學內容和教材特點,確定瞭如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認識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瞭解維生素C的發現過程,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地思考與研究。

  四、教學實施策略

  課堂中實施目標時,我力求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

  五、教學設計意圖

  第一板塊:複習匯入。

  讓學生先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說說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局,也就是VC的發現經過。學生透過回憶再次明確文章的脈絡。

  第二板塊:認識“怪病”

  讓學生在閱讀第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具體介紹怪病,引導學生說出怪病的得病原因,症狀等方面的內容。體會“海上凶神”這種怪病的可怕。在此基礎上教師話鋒一轉說:怪病雖然可怕,但它阻擋不了航海家遠航探險的腳步,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哥倫布,跟隨他一起去經歷一次危險而難忘的奇蹟之旅。這段進入新授的導語,意在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第三板塊:體會心情

  這一板塊是學習課文3-6自然段,我採用讀中感悟來達到體會人物心情、理解奇蹟的目標。首先讓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找出描寫哥倫布心情變化的有關詞句,接著引導學生用首先、接著、然後、最後來說說哥倫布的心情變化。然後細讀每一小節,讀後交流哥倫布心情變化的原因,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的段落語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遇到怪病時哥倫布既憂心忡忡,進退兩難,又茫然無助的複雜心情;體會到哥倫布聽了船員的請求後心中既感動,又自可奈何別無良策;體會到勝利返航時哥倫布傷心欲絕,悲痛欲絕的沉重心情;體會到奇蹟出現時哥倫布驚訝萬分又欣喜若狂的激動心情。

  第四板塊:感悟道理

  這一板塊也是以讀為主,讀遠航結束時哥倫布的想法和做法,談體會。讓學生體會到哥倫布急於揭開秘密的迫切心情,結合幾句名人名言,從中懂得生活中碰到奇怪的事情要善於思考,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問題往往就是新的發現開始。人們就是對哥倫布提出的這個問題經過長期的研究,終於揭開了野果子中的秘密。這一部分我只是簡單處理,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從研究成果中你瞭解了維生素C的哪些知識。

  第五板塊:作業和課外拓展

  設計了三項作業,第一項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複述課文,二、三兩項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

  六、說板書設計

  17 維生素C的故事 發現

  十分沉重

  噙著眼淚 思考

  越來越沉重

  又驚又喜

  一……就…… 研究

維生素C的故事說課稿4

  一、說教材

  蘇教版第七冊第四組課文是以愛科學為主題的,前兩篇是讓學生體會對待科學的態度,後兩篇是讓學生懂得對待科學的方法,《維生素C的故事》是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則富有情趣、生動感人的科普故事,文章不僅向讀者介紹了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給人以科學知識的教育,而且以生動的情節讓人感觸頗深。

  課文共8個自然段,第1-2自然段是故事的開端,講哥倫布帶領船隊航海探險時,最可怕的是會遇到“海上凶神”的怪病;第3-6自然段是故事的發展,講的是一次航行中,留置荒島的船員靠吃野果子出現了起死回生的奇蹟;第7-8自然段是故事的結局,講正是野果子裡的維生素C救了船員的命,並交代了維生素C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敘述有條有理,通篇構思依循怪病——奇蹟——揭秘的路子展開,突出了奇蹟的描寫,顯得重點突出,結構嚴謹,層次清晰。心理描寫,切至動人,擔憂——感動——悲傷——驚喜,猶如波浪起伏,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耐人尋味。

  二、確定目標

  為了順利完成本課教學,我準備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的識、寫,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結合本篇課文的內容,針對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我確定了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藉語言文字,說出哥倫布情感發生的變化和原因;能運用文中的語言,或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說說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瞭解維生素C對人體的作用。

  2、朗讀中感受體驗哥倫布的心情,朗讀交流中積累一些描寫心情的詞語,朗讀中理解奇蹟,知道維生素C發現的經過。

  3、透過學文領悟到對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認識維生素對人體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瞭解維生素C的發現過程,懂得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地思考與研究。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教學分為以下幾塊:

  一、複習匯入

  讓學生先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說說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局,也就是VC的發現經過。學生透過回憶再次明確文章的脈絡。

  二、認識“怪病”

  讓學生在閱讀第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具體介紹怪病,引導學生說出怪病的得病原因,症狀等方面的內容。體會“海上凶神”這種怪病的可怕。在此基礎上教師話鋒一轉說:怪病雖然可怕,但它阻擋不了航海家遠航探險的腳步,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哥倫布,跟隨他一起去經歷一次危險而難忘的奇蹟之旅。這段進入新授的導語,意在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三、體會心情

  這一板塊是學習課文3-6自然段,我採用讀中感悟來達到體會人物心情、理解奇蹟的目標。首先讓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找出描寫哥倫布心情變化的有關詞句,接著引導學生用首先、接著、然後、最後來說說哥倫布的心情變化。然後細讀每一小節,讀後交流哥倫布心情變化的原因,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的段落語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遇到怪病時哥倫布既憂心忡忡,進退兩難,又茫然無助的複雜心情;體會到哥倫布聽了船員的請求後心中既感動,又自可奈何別無良策;體會到勝利返航時哥倫布傷心欲絕,悲痛欲絕的沉重心情;體會到奇蹟出現時哥倫布驚訝萬分又欣喜若狂的激動心情。

  四、感悟道理

  這一板塊也是以讀為主,讀遠航結束時哥倫布的想法和做法,談體會。讓學生體會到哥倫布急於揭開秘密的迫切心情,結合幾句名人名言,從中懂得生活中碰到奇怪的事情要善於思考,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問題往往就是新的發現開始。人們就是對哥倫布提出的這個問題經過長期的研究,終於揭開了野果子中的秘密。這一部分我只是簡單處理,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從研究成果中你瞭解了維生素C的哪些知識。

  五、作業和課外拓展

  設計了三項作業,第一項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複述課文,二、三兩項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