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復調音樂的頂峰——巴赫說課稿

宗教復調音樂的頂峰——巴赫說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宗教復調音樂的頂峰——巴赫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第七章第十四節《宗教復調音樂的頂峰——巴赫》,高中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復調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樹立多遠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鑑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根據新課標要求,我將從教材和學生兩方面做出以下分析: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從欣賞《馬太受難曲》入手,讓學生初步掌握主、復調印的辨別技巧,認識作曲家巴赫,初步感知巴洛克音樂風格。《馬太受難曲》創作於1724至1727年間,取材於《聖經》中對耶穌受難過程的訴述,整部作品結構宏大,共有78首分曲,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由35分曲,描述了耶穌被門徒出賣和最終被捕的過程;第二部分由43首,描繪了耶穌被門徒受審、被釘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場景。

  學生分析:

  因為學生普遍對音樂理論知識不感興趣,所以我在講音樂知識的同時會盡量結合作品,讓學生輕鬆的接受,這節課我會利用多媒體手段,貫徹聆聽,欣賞,思考,探究的原則,使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點,我確定的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是:

  透過對《馬太受難曲》的`三個分曲的欣賞,體驗宗教復調音樂獨具特色的音樂文化特點。

  教學難點是:

  掌握主調音樂和復調音樂的辨別技巧。

  根據重難點的確立,我制定了以下

  教學目標:

  1、透過對《馬太受難曲》的三個分曲的鑑賞,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宗教復調音樂的風格特徵,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2、學生透過聽賞和模唱樂曲主題,感知宗教復調音樂。

  3、初步瞭解“巴洛克音樂”“主調音樂與復調音樂”和音樂家巴赫。

  根據以上重難點的確立,教學目標的制定,我設計瞭如下的

  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

  一、新課匯入喚起學生情感,我將採用直觀演示法,在上課的開始,播放著名鋼琴曲G大調《小步舞曲》,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透過直觀的視聽震撼,吃那個學生熟悉的旋律入手,讓學生感受到復調音樂的旋律特點,引起學生對本課的親近與興趣。並向學生簡單介紹,“西方音樂之父”“復調音樂的集大成者”——巴赫。

  二、新課教學我講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了解復調音樂的特點。首先,請學生再次聆聽G大調《小步舞曲》,並結合圖示讓學生去聽、去看、去感受,運用多種感官去挖掘主、復調音樂的旋律特點,掌握其辨別技巧。接下來帶領學生聽賞《馬太受難曲》的第一分曲“來吧,錫安山的女兒們”,聽賞的同時要求學生思考這樣兩個問題1、“在這個分曲中,它主要依靠什麼手法描繪所要表達的場景?(提示學生是管絃樂的演奏還是人聲合唱?)2、如果是人聲合唱,請問是幾個聲部在演唱?”學生討論,師生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回答完畢後,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和小結。再次聆聽,要求學生對主題進行模唱,並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他所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加深學生對音樂情緒的感受與理解。其次,聆聽第72分曲,提出問題“在這首分曲中,作曲家用了怎樣的音樂要素營造在耶穌死去之後的悲痛氣氛的?”師生討論,透過對音樂要素、音樂情緒的進一步挖掘,深入感知作品。聆聽最後的終曲78分曲,同第一分曲一樣,也是雙合唱曲,形成首尾呼應。讓學生感知,與原來不同的是,那悲哀的情感已不再強烈,一切痛苦化作平靜的祈禱。

  接著進入拓展環節,也許很多同學覺得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與我們的生活很遠,但是它其中很多重要的元素到現在都深深滲透各個藝術門類,播放電影片《我的野蠻女友》主題曲《D大調卡農》,這樣做的目的是拉近學生與巴洛克音樂的距離,從而昇華本節課的主題。

  最後,教師加以小結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得知在《馬太受難曲》中,人們可以感到巴赫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宗教音樂的侷限,將一股強烈的人文主義精神融入其中。在描繪耶穌受難的背後,宣揚的是為拯救人類的苦難而勇於自我犧牲的崇高道德。讓我們透過本課的鑑賞和體會,瞭解和認識巴赫,初步掌握主復調音樂的辨別技巧,跟隨《馬太受難曲》回到過去,去感受巴洛克時期復調音樂的獨特魅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