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說課稿

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教學目標:

  1、透過具體情境和動手操作,知道“增加幾倍”與“增加到幾倍”的不同含義,並體會兩者的區別和聯絡。

  2、透過學具擺放和畫線段圖的方法正確分析複合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積累用類比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滲透數形結合思想,並正確解答“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相關複合應用題。

  3、根據實際問題解決,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發展尋求多種解答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理解並區分“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的含義。

  二、說教法

  1、第一層次

  出示:(1)、我原來有2個圓片,現在增加3倍是幾個圓片?(2)、 我原來有2個圓片,現在增加到3倍是幾個圓片?學生透過畫圓片,擺圓片,從具體的實物比較中理解增加3倍、增加到3倍的不同含義,把抽象的知識化具體去理解。

  2、第二層次

  出示:上個星期小胖他們班舉行了“燭光晚會”的班隊活動,大家都帶了水果。

  小胖:我帶了3個蘋果。

  小巧:把小胖帶的蘋果數增加2倍,就是我帶的蘋果數。

  小丁丁:把小胖帶的蘋果數增加到2倍,就是我帶的蘋果數。

  師:想一想,小巧和小丁丁,誰帶的蘋果多?請用線段圖來表示這三個小朋友所帶蘋果數量之間的關係?透過畫線段圖再一次間接的理解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的不同含義。

  3、第三層次

  在概括出了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的不同含義後,也明白了增加幾倍就是增加到幾加1倍,獨立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練習形式多樣,有直接列式解答、選擇題、判斷題等題型反覆鞏固本課的知識點。

  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

  教學內容:第五單元P62

  教學目標:

  1、透過具體情境和動手操作,知道“增加幾倍”與“增加到幾倍”的不同含義,並體會兩者的區別和聯絡。

  2、透過學具擺放和畫線段圖的方法正確分析複合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積累用類比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滲透數形結合思想,並正確解答“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相關複合應用題。

  3、根據實際問題解決,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發展尋求多種解答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理解並區分“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引入:想一想,猜一猜 (手勢表示)

  1、出示:我原來有2個圓片,現在增加3倍是幾個圓片?

  我原來有2個圓片,現在增加到3倍是幾個圓片?

  2、思考:原來都有2個圓片,增加了之後,圓片的個數不同了,是什麼原因呢?

  (出示板書:增加3倍、增加到3倍。)

  3、你是怎麼理解這兩句話的?(指名回答)

  4、請大家透過快速地畫圓來驗證現在圓片的個數,看看你剛才猜測的答案對不對。

  5、請兩個小朋友把你畫的分別擺給大家看。 (師把學生擺的補充完整)

  6、交流:(結合圖你是怎麼理解這2道題的呢?)

  (1)、同桌討論:

  (2)、集體交流:

  (3)、小結:

  (把原來的2個圓片看作一份,現在增加3倍,就是在原來一份的基礎上(畫虛線)增加這樣的3份,求現在有圓片的個數就是求原來的4倍是多少,或者2的4倍是多少,或者4個2是多少?,*(出示板書:原來的4倍;2的4倍)

  把原來的2個圓片看作一份,(畫虛線),現在增加到3倍,就是增加到這樣的3份,求現在有圓片的個數就是求原來的3倍,或者2的3倍是多少;3個2是多少?(出示板書:原來的3倍;2的3倍)。

  8、這2道題除了擺圓片來理解題義,我們還可以透過畫線段圖的方式來理解。(媒體出示)(怎麼畫,請一個小朋友來說,我來畫)

  9、看著線段圖同桌再相互說說題義,再次區別一下“增加3倍、增加到3倍的不同含義。

  10、求現在有幾個圓片,這2道題又分別怎麼列算式呢?

  (1)、 2×4=8(個),4指的是什麼?

  2×(3+1)=8(個)

  2×3+2=8(個)

  (2)、 2×3=6(個)

  (3)、從這三個算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圓片增加3倍,原片總個數就是增加到4倍,齊讀)

  11、同學現在你們明白增加3倍和增加到3倍的區別了麼?那我們繼續學習。

  二、加強

  1、師:上個星期小胖他們班舉行了“燭光晚會”的班隊活動,大家都帶了水果。

  小胖:我帶了3個蘋果。

  小巧:把小胖帶的蘋果數增加2倍,就是我帶的蘋果數。

  小丁丁:把小胖帶的蘋果數增加到2倍,就是我帶的蘋果數。

  師:想一想,小巧和小丁丁,誰帶的蘋果多?

  (手勢表示:小巧多1,小丁丁多2.一樣多3)

  2、請用線段圖來表示這三個小朋友所帶蘋果數量之間的關係?

  並列式計算。

  (同桌相互交流)

  3、集體交流(以學生為主):

  (把小胖的3個蘋果看作一份,小巧的蘋果個數是在小胖一份的基礎上(畫虛線)增加這樣的2份,所以小巧的蘋果個數就是小胖的3倍,也就是3的3倍。

  小丁丁的蘋果個數也是把小胖的3個蘋果看做一份,增加到2倍就是增加到這樣的2份,所以小丁丁的蘋果個數就是小胖的2倍,也就是3的2倍。

  (同桌相互說一說)

  4、列式 (3×(2+1);3×3;3×2+3 3×2)

  5、小結歸納:

  (1)、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前面兩題),我們解決了幾類問題?一類是(增加到幾倍的問題),還有一類是(增加幾倍的問題)

  (2)、揭題: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增加幾倍”和“增加到幾倍”。

  (3)、師:那麼,增加幾倍和增加到幾倍到底有什麼區別?你們能用簡單地數學語言歸納一下嗎?

  一個數增加 幾倍,就是這個數的 (幾+1) 倍。(板書)

  一個數增加到 幾 倍,就是這個數的 幾 倍。(板書)

  三、練一練:

  (現在對“增加幾倍”和“增加到幾倍”理解了嗎?你能獨立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麼?)

  1、上海近幾年加快了城市建設的步伐,上海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出示: 1993年上海市民人均居住面積僅約7平方米。至20xx年底,上海市人均住房面積增加到2倍。20xx年上海市民人均居住面積約多少平方米?(獨立做、同桌交流、個別交流)

  2、學校組織學生為災區捐款,三(1)班捐款110元,三(1)班的捐款數增加3倍就是五(1)班的捐款數,五(1)班捐款多少元?

  3、選擇題 (世博會剛剛舉行過,老師要考考你們有關的問題)

  (1)、以色列館佔地面積達1200平方米,把它的佔地面積增加到5倍,就是德國館的佔地面積,德國館佔地面積是( )平方米。

  A、3600 B、4800 C、6000 D、7200

  (2)、荷蘭館的佔地面積是5000平方米,把它的佔地面積增加3倍就是中國館的佔地面積,中國館佔地多少平方米?算式不正確的是( )

  A、5000×3+5000 B、5000×3

  C、5000×4 D、5000×(3+1)

  4、判斷:

  (1) 四年級參加“紅讀”興趣組的學生有10 人,增加到3倍就是參加書法組的人數,書法組有30人。( )

  (2) 20xx年二月,四(5)班共在“家校互動”網上發帖30條,增加5倍正好是三月份發的條數,三月份比二月份增加150條。

  (3)小巧帶了12顆巧克力,小亞帶的顆數增加到3倍就和小巧一樣多了,小亞帶了36顆。( )

  四、拓展:

  述:近幾年寶山區由於房地產開發加快,對居住區環境質量要求提高,直接促進了寶山區居住區綠地面積增長。與其它各區相比,寶山區居住區綠地總量僅次於浦東新區。

  出示:

  寶山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年份 (m2)

  1995 3

  20xx 5

  20xx 15

  用“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說說不同年份之間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的情況。

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說課稿2

  “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是四年級第二學期“問題解決”主題下一個教學內容。在學習這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有了“增加幾、增加到幾”和“倍數”相關數學基礎知識的認識。同時,學生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接觸到與“份”“倍”相關的生活資訊。可以說,學生的認知、年齡都符合這個內容的'學習。

  在正式上課前,我先和學生們做了一個“增加幾”和“增加到幾”的手指遊戲,這是學生過去就已經掌握了的數學加法知識,但這個知識又對本課的“增加幾倍”和“增加到幾倍”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理解“增加到幾”就是“現在是幾”,對本課至關重要,因此放在本課最前面即作了鋪墊,又為後續開展教學打好理論基礎。

  在第一部分引入中,我認為教材將3個蘋果視作一份,對於本班的實際情況來說,可能不容易理解為什麼3個蘋果是一份。而實際上,生活中本來就處處有“一份”,例如小籠包,都是以“一份”“一籠”來描述的,學生可以很快很容易的去理解“一份”而不必刻意去解釋,這在之後的擺一擺小胖將小籠包“增加2倍”的時候尤為明顯,一般的學生,都會在原有的一份基礎上再增加兩份。這樣,就有利於解釋增加2倍就是增加2份,就是增加8個。

  在第二部分一開始,我就設計了讓學生猜一猜小胖和小巧兩人誰吃的小籠包多,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一是對於概念清晰的學生而言,直觀地可以從字面上“增加2倍”和“增加到3倍”去進行判斷;二是對於概念較模糊的學生,即使猜測是錯誤的也沒關係,增加了他對驗證觀點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為後續證明結果並糾正理解錯誤提供了契機。而在整個第二部分中,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分別用擺一擺紙片,看一看線段圖來分析“增加2倍”與“增加到3倍”和原來之間的關係,建立初步的數學關係。第二個環節是在有了初步的結論後,再對其他相似資料進行演推,尋找其中的規律,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樣即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在練習中很實際地提高C類學生的解基礎題的能力。此外,在描述“增加2倍”與“增加到3倍時”關係時,書本上直接說“增加2倍”就是“增加到3倍”,從數學邏輯上來說並不十分科學,“增加2倍”實際上是指增加的這部分,增加的這部分又怎麼能等於增加後的結果呢?於是在本課設計時,改成了(原來的)增加2倍就是增加到3倍,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

  在第三部分練習部分中,我分成了三個大題的分層練習。第一大題針對班級全部學生,要求學生在辨析對錯的同時,能指出正確的說法。第二大題的第1小題針對全班學生,第2小題稍難針對AB類學生,其中B類學生要求會用自己的方法解題,並能理解用新授的“增加幾倍”“增加到幾倍”知識去解題的方法。而A類學生則要求儘量用新知識去解決題目,明白題中的1份數表示什麼。第三答題主要針對班裡的A類學生,B類學生能夠參與小組討論,而C類學生則能夠學會傾聽,進而理解方法為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