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課後說課

賣木雕的少年課後說課

  《賣木雕的少年》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作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一是瞭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是透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

  三是積累一些四字片語,並學會恰當地運用。

  今天說完課,回過頭反思自己這節課,我覺得我很認真地設計了各個環節,我在教學時努力體現了以下教學理念:

  一、重視朗讀,讀中培養學生語感。

  本文的人物語言描寫很多,這些語言不僅豐富,更重要的是在這些語言描寫中蘊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質。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僅充分讓學生朗讀,還讓學生轉換角色去讀,切身體會課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獨特的體驗、讀出語感,也是我在這節課上所要追求的。

  在自主學習交流,體會少年和“我”遺憾的心情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賣木雕的少年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並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5—9自然段,畫出描寫少年語言和神態的語句讀一讀,然後想一想賣木雕的少年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根據學生的彙報適時出示課件。指導學生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理解。本課的對話較多,所以要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指導時先讓學生自己說說課文中的對話應該用什麼語氣來讀,提示學生尋找課文中語氣詞的提示,讀出誠懇地語時先要理解“誠懇”的含義,透過對少年先後說的兩句話的對比來體會,然後反覆讀。對於“我”的語無倫次,指導學生想象“語無倫次”的話應該怎樣說?讓學生真正的在悟中讀、讀中悟。最後引導學生想像“我”和少年第一次會面的情景分角色有語氣地朗讀對話。

  在學習送木雕部分,以讀代講的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非洲少年的情感。帶著體會分角色讀課文11—15自然段。這環節的安排進一步深化文章主題,體現“朋友”間的友好,(不是一般的朋友)本文中賣木雕少年的一言一行,跟“我”可能是中國人、是他們的朋友,密切相關,以“朋友”為這部分學習的切入點,引領學生感悟賣木雕的少年對我產生的友好之情,從而再次體會升華到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在這部分的朗讀訓練上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引導學生抓住文字讀進去,以朗讀表達出來。可採取引讀的方式表達語感,必要時教師範讀。

  二、積累語言,拓展寫話訓練。

  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也是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本質區別。因此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本課四字詞語較多,上課伊始,我採用情境聽寫的方式聽寫“名不虛傳、栩栩如生、琳琅滿目、愛不釋手”這幾個四字詞語,以此來到達到積累語言、準確運用語言的目標。同時銜接起一、二課時的學習內容。課後檢測環節的設計,是檢驗學生對知識要點的掌握和運用,同時檢驗教師自身的教學效果,然後教學反饋進行有針對性的再次指導。

  透過深入研讀文字,我發現課文中當我帶著遺憾離開攤點和晚飯後少年到賓館給我送木雕,在時間上是個空白點。如果聯絡上下文想象少年在這段時間都做了什麼?寫下一段話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寫作練習點。於是我設計了“看著我遺憾的離去,少年想。這個設計環節不僅沒有脫離文字,還使每個學生對少年的品質有更深入認識、在寫話能力的訓練上會有所幫助,有所提高,從而也能很好地達到寫話技能訓練的目的。

  三、補充資料,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講的是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旨在讓學生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但由於文中內容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為學生的閱讀帶來一定困難。在本課設計中,我課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查詢相關的資料進行閱讀,如中非友好往來、中國援助非洲等相關歷史資料,在上課時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援助非洲修建坦贊鐵路的資料:20世紀70年代,中國無利息貸款9。88億元人民幣給非洲國家。中國幫助非洲的坦尚尼亞和尚比亞兩個國家建造長達1860公里的鐵路。其施工間,中國派遣了5萬人左右的工程技術人員去。其中有65箇中國人為之獻出寶貴生命,這是中國幫助非洲國家的一件真實且重大的.事。這項工程在非洲深得人心。這樣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礎。

  反思本課的教學設計,還存在著許多不足,比如專家提到的個性化閱讀,自己對其理解的還不是很透,所以課堂上這方面做得不夠。透過專家的點評,課後我對個性化閱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得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透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這就清晰地指出個性化閱讀的特徵和內涵。“個性化閱讀”這一閱讀方式,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應重實踐、重人文精神培養的特點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個體差異等新課程改革理念,倡導結合學生個體情感體驗,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字。但我們要求對文字的感悟必然要在尊重文字的基礎上,而不是放任學生自流,讓學生自主地閱讀與表達,但不是自由地閱讀、背離文字意旨地對話。在教學中不能為了個性化閱讀能生成多麼閃光的智慧而忽視了文字的內涵與意旨。透過對“個性化閱讀”深入地理解,我想我會在今後語文教學中很好地落實。

  再有課堂上的評價語言應該是豐富而生動的,同時也必須具有引導作用。而我在這堂課中評價的語言則不夠豐富。本身語文課的教學就是在教學生學習語言,作為教師,課堂上的語言應成為一種典範,學生學習的榜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