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精選9篇)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精選9篇)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 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中的第一節課。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圓的特徵、圓心、直徑和半徑。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它與“圓的周長和麵積”、“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關係十分密切。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徵,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大綱要求以及學生的認識特點、年齡特徵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2、使學生透過觀察、猜想、動手操作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因為這是今後系統地學習“圓”的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

  1、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這節課採用演示、操作等直觀方法進行教學。透過教師的教具演示和學生的畫、折、量等動手操作,使學生獲得充足的、豐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透過敘述操作過程,把感知經過思維轉化為表象,並在教師的指導下,抽象概括出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2、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去思考問題,掌握知識。認識圓的特徵,探索求證圓的特徵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學會學習。

  (一)激趣:

  生活匯入(西瓜、奧運五環)引出圓是平面圖形。用圓的原因是比球更直觀,例舉生活中的圓。

  (二)初步感知:

  1、設疑引起思維衝突:直尺畫圓(圓的特徵)圓是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2、透過看古人畫圓、多媒體畫圓、嘗試畫圓,師板演,二次畫圓,總結圓規畫圓(畫圓步驟:定點、定長、旋轉圓規)定點不能移動,定長不能改變。

  (三)認識半徑

  老師想把剛才畫圓的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畫出來,應該從哪一點畫到哪一點,用手指,可一畫幾條,無數。區分圓上、圓內、圓外。

  (四)認識直徑

  讓學生上來用直尺擺,還可以怎麼擺,無數條,關鍵是什麼。

  (五)認識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讓學生在自己的圓裡,一條半徑,再畫一條、再畫一條,透過量一量,得出半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強調在同一個圓內,所有的半徑相等。再透過量一量或折一折,半徑、直徑的長度有什麼關係,得出:D=2RR=D/2

  為什麼有些圓大有些圓小,是不是你們的圓規質量有問題?

  定長決定大小,定點決定位置

  (六)鞏固:

  找一找,哪些是直徑,哪些是半徑?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七)拓展:

  生活中的圓的作用,車輪,把對圓的認識延伸到點的軌跡,為後續學習作鋪墊。

  這一練習的設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意在學生對圓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就讓學生運用剛才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時,出示多媒體課件,加以驗證。學生積極思考、熱情高漲,學習興趣極大地被調動起來。

  這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讓學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悅,增強信心,實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目的。學生不僅認識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學會了畫圓、而且掌握了圓的特徵,半徑直徑之間的相互關係,更重要的是透過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使學生從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走向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學會了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三、教學反思:

  我能按新課標的精神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學習方式,並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探究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熱情,並透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以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新知,同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教師僅僅作為一名“參與者、合作者”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每個教學環節緊湊,教學導語清晰、連貫能吸引學生。

  圓的認識是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直線平面圖形認識的擴充套件,是對曲線圖形的初步認識.本課的教學注重聯絡生活實際引入學習內容,加強操作實踐,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注重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熱情,透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習思考,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感受。簡要歸納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從學生感興趣的車輪為什麼做成圓,車軸放在輪的中央,讓學生帶著生活中問題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觀察圖片、觀察實物,最後引導學生概括圓的概念。整堂課始終處於現實背景中,緊密聯絡生活實際,教師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啟發學生原有認識,構建數學模型,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2、重視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利於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無論是在對圓的各部分認識中,還是對圓的特徵的探索,教師都讓學生透過折一折、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動,去進行自主探索發現,獲取圓的有關知識,掌握圓的特徵.注重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數學。

  3、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作用.新的課程理念指出,要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在學生學習中的工具作用,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透過多媒體計算機的輔助作用,創設學習情境,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廣泛運用,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

  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後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基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況,我確立該課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能力目標:透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透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

  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課以“實踐匯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說教學流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做“說一不二”遊戲

  (1)2塊橡皮泥:1+1=? 錯了!一塊橡皮泥再加一塊橡皮泥等於一塊。

  (2)5塊糖:你猜2+3=?

  2+3怎麼等於1呢?(5塊糖放進一個袋子裡,不是一袋糖了嗎?)

  (3)50+50=?反應太快了!怎麼等於“1”呢?這100個蘋果不是就是“1”

  筐蘋果嗎?

  (4)誰也舉一個說一不二的例子呢?

  透過遊戲匯入,使學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後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二)動手操作,創造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四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 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然後讓學生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創造分數,並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彙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採用師生互動的形式,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藉助小旗圖,(課件)以教師首創了一個分數1/2為例,啟用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激發他們創造的慾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於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後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8面小旗,6只熊貓分別看作了一個整體。”從而再一次揭示了一個整體,透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由此拓展“我們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說“我把一張餅看作一個整體,把4個棋子看作一個整體,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最後藉助一組練習題,透過對1/2、3/5兩個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

  4、巧妙練習,強化意義

  比如為“1/4”這一分數配圖(課件)教師提出要求“大家看這裡有一個分數,你能試著給它配幾幅圖嗎?配出一幅的是達標,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優秀。”藉助激勵性的語言,學生們一定會躍躍欲試,可能會出現許多不同的作品。那麼同是分數1/4,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為學生假設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單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來的圖是不一樣的。藉助為分數配圖這一環節,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三)媒體演示,揭示產生

  其內容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鬆、愉悅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課件)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透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四)反饋練習,拓展創新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資訊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對嗎?為什麼?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遊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五)、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這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四冊"1000以內數的認識",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要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數數的方法,會數1000以內的數,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認識計數單位:"百""千" 初步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2、過程與方法:在具體情景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計意識;經歷觀察、猜想、操作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3、情感與態度:進一步體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並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其中正確數1000以內的數,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據此,本節課主要採用活動教學法。

  1、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首先是猜一猜鳥巢體育館人數的活動;接下來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給學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測的基礎上,將"到底有多少根小棒"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數小棒的操作活動中自己去體驗、感悟,從而發現數數的方法,體會十進關係。然後是議一議的活動,讓學生交流:關於數數,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最後是練一練的活動,包括接一接、數一數、說一說、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了新知的應用與拓展。

  2、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學。

  本節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數小棒,共同決策,集體解決問題,學生在小組中可以自由學習、充分交往,小組中的每個同學都有操作、發言的機會。

  3、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本節課創設了奧運福娃帶來的挑戰,讓他們在挑戰中學得輕鬆愉快又積極主動。

  三、說學法。

  從學法來說,本節課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我先讓小組成員獨立思考,然後組內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最後小組成員一齊動手操作。然後是小組議一議的活動,老師先引導學生:關於數數,你有什麼新發現?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共同促進。組與組之間也有交流。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啟發、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學程式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以下幾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猜一猜

  課件出示鳥巢體育館圖片,引導學生:猜猜看,這兒可坐多少人?意在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估計意識和能力。並由此匯入課題:1000以內數的認識。

  活動二:數一數

  活動前,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挑戰情境:小朋友,福娃帶來了一些題目,小朋友每答對一道題,就可以得到一個福娃,全部完成,將得到一組福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接下來學生滿懷信心地進入數小棒的活動。

  (1)數老師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明確"10個一是十";

  (2)數一小捆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數,明確"10個十是一百"; 複習已有舊知

  (3)小組合作數更多的小棒。

  晶晶帶來挑戰:怎樣數更大的數?

  數之前,先讓學生猜一猜:每盤大約多少根?

  學生自由猜測後,老師問:怎樣能準確地知道小棒的根數?學生將自發地要求數。老師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給各組,請小組合作數一數,並提出數的要求:

  (一)數的速度要快;

  (二)數的數量要準;

  (三)數出的小棒要捆紮好,讓別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出示要求後,不是馬上讓他們數,而讓他們先獨立思考:該怎樣數?再組內討論:我們組怎樣數?統一意見,達成共識。然後組內一起動手數小棒。

  數完後,分小組彙報:你們組有多少根?怎樣數的?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這時,將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數法: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紮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兩小捆捆成一捆的等等。

  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比較:這麼多的數法中,你最喜歡哪種,說說你的理由。並說一說裡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這樣從感知入手,注意了數和形的結合學生很自然地得出:10個一百是一千。 這部分是重點知識。

  學生在緊張有趣的數小棒活動中,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將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整個活動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啟發、引導,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活動三:指千在計數器上的位置。

  這樣,在已有體驗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相鄰數位間的十進位制關係,讓生指具體位置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再讓生用手寫一下如何寫一千。

  活動四、感受"一千":

  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00頁紙的厚度,()並用手勢演示一下;根據100頁紙的厚度估計200頁,400頁紙的厚度,同桌、小組同學進行驗證;估計1000頁紙的厚度,師出示1000頁紙,比一比誰估計的準確;

  接著對學生進行節約用紙教育。

  活動五、出示卡片199,它後面的數字是誰?師詳細講解,為何是200,接著問生209後面是?

  你能接著數嗎?

  89-- 189-- 379-- 699-- 509-- 999--

  接近整十、整百拐彎處數的數法是學生數數中的難點,這一活動是為突破難點而設計的。

  活動六、1、(1)填一填。

  10個1是 10裡面有 個1

  10個10是 100裡面有 個10

  10個百是 1000裡面有 個100

  (2)、 數一數。

  從198數到206

  從985數到1000

  這裡,讓學生找同伴互數,再個別展示,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2、 填一填:

  這是一個開放性練習,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十個十個或百個百個地數……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也可以反過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數,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都給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的意識。)

  3、 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1000以內數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悟數學的價值,並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最後進入總結的環節:透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我們順利完成挑戰,同學也得到福娃(課件出示福娃圖片)恭喜你們!以此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 說課的 教學內容是()

  2、教學地位:本課是在學習了(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後面學習( )的

  《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正文開始》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 說課的 教學內容是()

  2、教學地位:本課是在學習了(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後面學習( )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或理解並掌握)( ),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 )的過程中,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 ),教學難點是( )。

  二、說教學方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或觀察比較):教師利用直觀教具(或多媒體)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教師透過設疑,指明學習方向,營造探究新知的氛圍,有目的,有 計劃,有層次地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三、說學法: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 ),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式:情境匯入(或複習匯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反饋 總結。

  (一) 情境匯入(或複習匯入)

  (評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準了新知識的起點,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 探索新知

  這一程式主要安排( )個教學環節:

  (評價: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比較、想象、推理、反思、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 ),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 實踐應用

  (評價: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上述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拓展練習,可以深化教學內容,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四) 反饋 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我 說課的 教學內容是()

  2、教學地位:

  本課是在學習了(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後面學習( )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或理解並掌握)( ),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 )的過程中,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 ),教學難點是( )。

  二、說教學方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或觀察比較):

  教師利用直觀教具(或多媒體)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

  教師透過設疑,指明學習方向,營造探究新知的氛圍,有目的,有 計劃,有層次地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

  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三、說學法: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 ),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式:情境匯入(或複習匯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反饋 總結。

  (一) 情境匯入(或複習匯入)

  (評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準了新知識的起點,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 探索新知

  這一程式主要安排( )個教學環節:

  (評價: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比較、想象、推理、反思、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 ),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 實踐應用

  (評價: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上述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拓展練習,可以深化教學內容,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四) 反饋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XXX》。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XX單元第XX個課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XX,這為過渡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XX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透過各種形式的 練習,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和創造力,使學生能自主創編出一些簡單、新穎的 方法。

  (2)學生能熟練地掌握 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 ,以發展學生的 .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練,體驗 這一系列的創新學習過程和樂趣。

  3.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學會合作學習,敢於質疑、創新,充分體現團結協作、競爭拼搏精神,明白在相互交流的同時去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體育》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重點的依據是隻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

  教學難點:難點的依據是 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我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XX是一門培養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XX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定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辯能力,注重濱心理狀況。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透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課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結合課的教學實際,根據學生的對技術動作的認識、思維、形成等發展規律,設計了"引導學練—質疑解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總結歸納"等五個階段的課堂結構教學模式,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 引導學練:(2~3分鐘)

  我透過語言、問題等形式引出學習內容,向學生陳述教學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以利於刺激學生學習的動機。具體設計:

  (1)教師提問題,陳述教學目標。

  (2)編制學練小組。

  (3)學練小組討論學練目標步驟。

  2. 質疑解難(10分鐘)

  這階段,我根據各小組的學練情況,選擇適當的時機,組織學生質疑解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練情況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學練體會,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然後我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以及學練過程中我對學生的觀察,對問題進行一一講解、示範,分析其中原理,找出其中的規律。使學生既能達到認識的目的,又能透過觀察、思維、討論等形式,強化其學練技能,還能使學生心理產生豐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內部矛盾,進而獲得身心發展的內部動力和技能能力。

  3. 自主探究(15分鐘)

  本階段,首先透過語言激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自我效能感,並有主動探究的慾望,再按預定的活動設計方案及情境,讓依據學習目標,自我組織、自我練習、自我感知、自我發現、自我調控進行嘗試性體驗學練活動。對於自我探究有困難的小組,在幫助和點撥的同時給予鼓勵,引導他們自我尋找問題答案,以增強努力探究的信心。

  4、合作交流(10分鐘)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根據質疑解難的結果,進行小組合作驗證,是對其探究知識、技術和技能的鞏固深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術和技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5、總結歸納(2~3分鐘)

  這一環節是"自主學練—合作應用"模式的最後一個環節,主要是以此檢驗"自主學練—合作應用"的結果。教師首先組織開展小組交流,讓各小組陳述學練活動的情況,學練效果如何?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樣的希望?促進小組間的瞭解,發展學生總結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意識。再由教師評價總結,評價採用結果性評價,針對教學目標主要是肯定學生的學練結果,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學生對自己的發展產生新的動力。

  七、說小結

  1. 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的增有減。

  2. 教學策略的選用

  (1)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XXX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我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亂放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2)組織學生探究知識形成新的知識。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八、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XX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 篇7

  一、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數學上冊中的比較分數大小“通分”第一課時。

  二、教材所處的地位:

  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學會把兩個分數通分,能透過通分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四、教材重點和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

  五、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討論法。透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運用口答、等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說學法: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絡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透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七、說教學過程:

  1、通分是在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同分母分數的比較大小的複習和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複習。複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是互質關係、倍數關係和一般關係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複習第(2)題時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下這樣填的根據,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

  2、(1)在教學例1時,我先透過題中具體的分數,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概念,再引導啟發學生把2/9和1/4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公共的分母必須是4和9的公倍數,從而引出了通分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最小的公倍數做分母,然後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2)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藉助教材上圖形的直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照板書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在教學例1後,我就指導學生練習了課本54的練一練的第一題有利於進一步鞏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3、教學例1後,就進入了鞏固練習階段。通分的關鍵是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因此我首先安排了練一練的第2題:很快說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然後練習了練一練的第三題提高了學生的辨別能力,防止通分的兩種錯誤型別。

  4、最後我進行了課堂總結,讓學生自己歸納:這堂課,你學會了什麼?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5、在一堂課結束之前,我還安排了一定的作業時間,既當堂檢查了教學效果,又減輕了學生的課後負擔,並在作業時,我進行了個別輔導,讓後進生能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最後我忠心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通分》棚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佈置八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通分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分數基本性質的直接應用,在分數加減法中常常用到。因此通分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所以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部分內容。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初步學習了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所以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難度不大,重點讓學生講解判斷大小的理由並及時歸納總結。至於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一部分同學其實已經知道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比較,那麼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成果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來引入通分,再透過自學環節,順理成章的讓學生轉入本節的重點學習中。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將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透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能準確快速地比較各類分數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義和作用。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合作、交流、歸納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學難點:異分母分數的比較。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五、教法和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透過數學活動,1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採用啟發誘導、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觀察辯析、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身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學中,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①讓學生學會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並且上臺講解,實現兵教兵。②發現特徵後能用語言表達出來。③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自學。④透過觀察、分析,引導學生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總結的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我將出示3個小題的題目。

  1.把六分之一和十二分之五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數。說說根據什麼性質來化的?

  2.求下面兩組書的最小公倍數。 24和36

  26和39 3、比較大小

  7分之5和7分之3

  17分之9和15分之9 說說同分母、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是什麼?

  一、激趣引入,自學導航。

  1.出示地球的圖片。

  2 (1)這是地球,我們的家,你有什麼想說的?

  (很美,要好好保護它;水的面積多還是陸地面積多;)(2)出示例4的條件:從資料(3/10和7/10)上分析陸地多還是海洋多?師:地球上的海洋比較多,所以地球又叫做水球、藍星。

  師:對這兩個分數,很容易比較它們的大小,是因為它們什麼相同?除了分母相同的分數能比較它們的大小以外,還有哪些分數我們也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分子相同,分子分母都不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滲透愛護地球的環保教育,讓學生回顧舊知識:分母相同的分數是怎樣比較的,講清楚理由,這也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並埋下伏筆。

  二、導學反饋

  1.師:昨天已經讓同學們預習了課本第73頁,學生邊彙報,老師邊引導小結方法:

  師:第一行的分數你是怎樣比較的?第二行呢?

  2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數越大;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師:這些分數都能直接比較大小。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學生已經掌握,這裡老師引導學生小結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也為後面引出異分母分數做好鋪墊。

  2、隨堂練習P73做一做

  (三)探究新知

  情景匯入:豆類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經常有利於人體健康。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兩種————黃豆和蠶豆。

  黃豆:我是豆類家族的一員,我的個頭小小的,皮膚黃黃的,我叫黃豆,我的蛋白質含量大約佔5分之2、 蠶豆:我也是豆類家族的一員,我的個頭比黃豆大很多,皮膚是棕色的,我是蠶豆。我的蛋白質含量大約佔4分之1

  (1)52和4 1與上面的分數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分子、分母都不同)

  (2)你會比較它們的大小嗎?課本介紹哪種方法?(板書課本的方法)課本介紹的方法叫什麼?(板書課題通分)

  (3)你還想到哪些方法?

  學生邊彙報,老師邊板演過程,引導思考方法:(投影學生的方法)①化成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②化成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③化成小數比較大小④畫圖比較

  3、小結:同學們想到的方法真多,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常常會用到通分的方法。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數的比較作為基礎,學生透過看書自學,能更好地明白異分母分數為什麼要通分再比較大小,同時也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審題能力。這裡的教學中還設計了:“你還想到什麼方法?”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不僅侷限在通分這種方法上,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學生質疑:在預習中你還有什麼疑問想提出來?預設學生會問以下問題:

  (1)什麼叫做異分母分數?什麼叫做公分母?

  (2)怎樣進行通分?通分有什麼作用?

  (老師有意識地板書:異分母分數)下面我們就帶著問題深入學習通分。

  設計意圖:通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雖然預習了,但還有很多問題弄不明白,這時候應有足夠時間讓學生提出質疑。

  (三)即時鞏固:課本74頁做一做

  透過練習完成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

  (四)反饋總結:

  這節課我學會了什麼?共發言幾次?在什麼方面表現較好?給自己的表現可以打幾分?

  七、作業佈置:

  練習十八2 3

  八、板書設計:

  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小學數學萬能說課稿 篇9

  一、說課資料

  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平均分》

  二、教材簡析

  除法是本冊教學的重點資料,它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所以平均分這部分知識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兩教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包括以下幾層資料:

  (1)例1經過主題圖創設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樣多”引出平均分的含義。

  (2)經過例2、例3,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總數和份數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總數和每份數的包含除。本課時的教學資料是例1、例2。經過平均分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順利地理解除法含義。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資料的特點,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經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構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瞭解平均分的多鍾方法。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本事。

  3、在實踐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含義的基礎上,所以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出“平均分”的含義,構成表象。而兩年級學生的思維完整性還不夠,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瞭解平均分的多種方法,為除法的認識和計算作準備。而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讓學生始終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探究,並經過動手操作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構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學設想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如下教法:

  1、採用主題式教學,以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為依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進取性;

  2、經過多次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設計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經過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在各種形式與資料的分一分活動中體驗平均分的特點和方法。

  3、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問題解決本事的培養,基礎的問題解決在新授後同步完成;綜合的實踐應用放在課尾,以開放生動的形式加以呈現。

  鑑於以上教學法的設想,我在備課時對教材資料做了自我適當的處理,並試圖用以下一個教學流程來展示我的教學:

  1、經過分配獎品的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時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含義。

  2、經過小組合作平均分配禮物,在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敘述平均分的結果。

  3、經過確定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引導學生按要求平均分,並能把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

  4、再次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用不一樣的方法平均分,並在彙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最佳化,滲透除法的計算。

  5、開放創新的綜合練習:“我是小小設計師”,經過學生感興趣的“為演出服選擇紐扣式樣和數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平均分知識靈活創新地解決實際問題,併為下節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最終的結果中發現“被除數不變,除數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規律,並注重學生審美意識和統籌安排本事的培養。

  四、教學實施

  備課時的教學理念、教學意圖必須經過課堂教學實踐,經過學生動態表現的綜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在開展對本課教學時我分以下幾個步驟努力實施我的備課精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創設情境:小朋友,我們莊市小學的活動可豐富啦,在剛剛結束的語文知識競賽當中,XX班的XX、XX、XX分別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學校準備了6本精美的筆記本獎勵給這三個小朋友,你覺得怎樣分比較好呢?(學生自由發言)

  (2)這三個小朋友十分聰明,在數學測驗當中她們又獲得了並列第一名,還是6本筆記本作為獎品,這次你會怎樣分?

  (3)比較這兩種不一樣的分法,你發現什麼?到小組裡說一說吧。

  (4)小結:是呀,像第二次每個小朋友分得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什麼?(平均分)

  (5)第二次你們為什麼平均分呢?(因為他們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嗎?為什麼這樣分?

  (6)師:是的,在生活中有時需要平均分,有時卻不需要平均分。

  此刻這三個小朋友想把6要筆記本送給結對的兩個小夥伴,怎樣分比較好?

  (每個小朋友都分3本)

  (7)這種分法叫什麼?那麼我們能夠這麼說:把6本筆記本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3本。

  誰能這樣說一說?自我說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給幾個小朋友?(2個)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我們也能夠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3本)能夠說每份都是3本。說明每份分得怎樣樣?(同樣多)

  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實踐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1、創設情境

  新學期,XX小學的愛心小火苗行動開始了!每個小組也把準備好的獎品送給你

  們組結對的小朋友吧。看看你們組的學習用品是什麼?共有幾件?要求平均分給幾個結對的小朋友?

  2、小組合作,分一分,說一說,並把結果填在紙上

  彙報;媒體任意出示下頭幾句話:

  把4個鉛筆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12塊橡皮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8把尺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

  寒假裡,XXX家來了幾個結對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們。想一想,是平均分嗎?為什麼?

  (1)10個香蕉:4、6

  (2)12個麵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塊巧克力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誰分的對呢?(書上16面第二題。用手勢表示)

  師:第三種第份分得的同樣多,為什麼不對呢?

  (要求是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份數和份數搞錯了。)

  那你覺得在平均分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要看清分的份數,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樣多)

  (三)進一步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探究多種方法

  1、師:我們學校也準備了一些圖書要送給手拉手兄弟班級呢。15本書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你們會怎樣分?小組合作分一分吧。

  2、彙報結果(學生可能有不一樣的方法,但聰明的學生就會在平均分的時候,用上乘法口訣來幫忙,為學習除法作了準備)

  3、每人動手分一分

  低年級的小朋友製作了許多賀卡,一共有九張,平均分給三個手拉手班級,每個班分到幾張,選你喜歡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並說一說分的結果。

  你是怎樣分的?為什麼這麼分?

  4、想一想,說出分的結果

  大隊部還準備了12個書包,平均分給期望小學4個班,每班分到()個

  (四)全課總結

  (五)再次體驗,拓展思維

  1、創設情境,提出活動要求

  六一節的時候,我們要和結對的小朋友同臺表演呢。學校設計了一些演出服(出現5種式樣的衣服,)少了些什麼?一齊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小組合作為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紐扣吧。

  先聽清楚教師的要求:每組都有12粒紐扣,平均釘在一種式樣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們想平均釘在幾件衣服上,試一試擺一擺,並把結果填在練習紙上。

  2、學生彙報,媒體出示結果

  12釘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2)粒。

  12釘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6)粒。

  12釘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4)粒。

  12釘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3)粒。

  12釘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2)粒。

  12釘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粒。

  問:仔細觀察結果記錄,你們發現了什麼?

  你們明白為什麼釘的件數越多,平均每件的紐扣數就越少呢?(總數不變)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種方案,選出你們覺得最適合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將紐扣粘在真正的樣品上。完成的小組,就一來將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