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的數學說課稿(精選5篇)

幼兒園中班的數學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的數學說課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環節都滲透著數學知識,如:早晨入園時可以問問幼兒:“今天幾點起床的?幾點上幼兒園的?”又如,在幼兒做操排隊時,問問幼兒:“誰排在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讓幼兒形成了序數的概念;分午飯時,碗與筷子的一一對應、小朋友的人數與所搬的小椅子的個數的對應與比較,既提高了幼兒的點數能力,又將對應、比較知識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數學教育隨處都有,而這些活動,都離不開數字。因此,我設計了活動《找數字》,來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根據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2)幼兒對數字感興趣,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二、說難點,重點

  難點: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要親身體驗,在操作探索中發現事物的特徵。他們對數字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每個數字的形狀不同”這一點上,數字究竟表示什麼意思,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什麼用處,幼兒的概念是模糊的。雖然他們在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數字,但他們幾乎沒有去思考,理解過這些數字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因此,讓幼兒“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是本次活動中的難點。

  重點:在幼兒的眼中,“數字”與“圖畫”沒有太多的區別,所以,常常有幼兒把“5”寫成了“ζ ”,把“9”畫成“ ”像一個氣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認識,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這對幼兒的一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說活動準備。

  教師的準備工作:

  (1)一座沒有門牌號的樓房,分別住著小雞,小鴨,小狗,小羊,小牛等十個小動物。沒有數字的鐘面,沒有數字的稱,汽車等。

  (2)帶有數字的其他實物,圖片。

  幼兒的準備工作:

  請幼兒收集寫有數字的常見物品或圖片。(手錶,鬧鐘,日曆,溫度計等。)並佈置在教室的四周,成為“數字世界”。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新《綱要》中要求,讓孩子們在情景中學習,在探索中學習。圍繞教學目標,本次活動採用了情景學習法,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等。

  1、情景學習法:把幼兒收集來的各種有數字的物品佈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個有趣的“數字世界”。

  2、觀察法:透過幼兒觀察他們帶來的物品,理解“數字”和“物品”之間的關係,並引起幼兒的思考。

  3、操作法:透過幼兒為各種物品編號碼,加深幼兒對“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的理解。

  4、遊戲法:在本次活動中,遊戲是一條主線,透過幼兒“遊數字世界”“猜數字”“找數字”“編數字”等小遊戲來達到預設的活動目標。

  五、說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我將分成:遊“數字世界”——猜數字——找數字——遊“粗心王國”這四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個環節是:遊“數字世界”。

  帶領幼兒來到“數字世界”,請幼兒注意觀察,這些物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是什麼?教師用神秘的語調說:“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了一個神秘世界,這裡的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請你找一找,是什麼?”引導幼兒尋找數字,發現鍾,表,日曆,稱等物品上都有數字。這樣問題匯入,一下子就能調動孩子的興趣。這一環節大約進行4分鐘。

  第二環節是:猜數字。

  請幼兒猜想物品上數字的意義及他們的功用。教師說:“剛才,我們逛了數字世界,發現這裡的東西上都有數字,請你們想一想,它們有什麼用處呢?”教師逐一取出鍾,日曆,稱等物品,請幼兒分別說一說他們的用處。這一環節大約進行6分鐘。

  第三個環節是:找數字。

  請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數字。教師說:“原來,數字有這麼大的用處!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我們今天收集來的這些物品上有數字外,還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數字呢?”請幼兒自由發言,談談他們還在那裡見到過數字,有什麼用處。這一環節大約進行4分鐘。

  第四環節:遊“粗心王國”。

  請幼兒為空白的物品添上數字。教師說:“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粗心王國’遊玩,請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國’的物品上,少了什麼?”“他們的生活方便嗎?為什麼?”“小朋友,請你們來幫助他們,為這些物品添上數字,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好嗎?”這一環節大約進行8分鐘。

  在整個活動中,我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及形式,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達到我在活動前預設的目標。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2

  活動目標

  1、理解單數與雙數的實際意義,有一定的數數、統計和比較等應用數學的能力。

  2、學會觀察樹葉的特徵,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樹葉的認識。

  3、在活動中能體驗到同伴間學習的樂趣,培養合作的精神。

  活動準備

  每人一份樹葉(葉柄)、一張表格、一隻筆、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請小朋友們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的聽好了。聽···他來了。(聽完後)接下來,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聽出來了?

  2.老師今天請來的這位小客人是誰呢?請小朋友來告訴老師。

  教師:大家都很聰明,都聽出了這是樹葉。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找一找,樹葉裡有哪些秘密呢?

  二、對葉片的統計與分析

  1、教師示範

  教師:下面我請小朋友們來看一看、數一數,老師手上的這一根葉柄上有幾枚小葉片?

  現在請小朋友們來跟老師一起數一數,好嗎?

  教師:好了,剛剛小朋友們與老師一起數了老師葉柄上的小葉片有幾片。

  下面老師請小朋友們自己來數一數,然後把數好的小葉片數量記錄下來。

  2、幼兒示範

  教師:這麼多的葉片,你是怎麼數的?

  小朋友用了很多種方法數葉片,你認為那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小結:生活中我們在數量較多的東西時,有很多種方法,小朋友可以採用最適合你的方法,將東西數得又快又準確。

  3、分析探索葉片的單雙數的規律

  教師:老師剛才發現讓小葉片兩片、兩片做好朋友這種方法很有趣,我們一起用這種方法在來數一數。

  三、討論分析:

  教師:你們發現了什麼?(有的樹葉,它的葉片兩片、兩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還剩下一片沒找到朋友。)

  四、樹葉分類:

  教師:這裡有兩張表格,我們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葉片送到這張表格裡.把還剩下一片

  沒有找到朋友的葉片送到另外的一張表格裡,看看會發現什麼秘密。

  五、統計數字:

  教師:都能兩片、兩片成為好朋友的葉片,上面小葉片的數量各是多少?還剩下一片沒有找到

  好朋友的葉片,上面小葉片的數量又各是多少?

  六、分析兩類數字的特點:

  1.覺得:老師發現有些樹葉寶寶都有一個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個人。你看數字6寶寶,

  他們有3對好朋友,而數字7寶寶,卻多出了一個寶寶。所以你們覺得數字寶寶中有什麼秘密呢?

  2.教師:你看6、8、10、12、14這些數是什麼數?7、9、11、13、15這些數是什麼數呢?

  他是不是能兩個、兩個的湊成相同人數的呢?還是不能。

  3.教師:小朋友都發現了這個秘密,老師覺得6、8、10、12、14這些數是雙數,因為他們能

  剛好能兩個、兩個的分好。7、9、11、13、15是單數。(討論10以上的單雙數。)

  討論發現:已經學過的單雙數規律同樣適用於10以上的數字,拓展已有經驗。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們回家之後找找哪些物品也有這些規律。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拼圖活動是幼兒園經常進行的.活動,也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項活動。以往的拼圖活動比較注重拼圖的造型設計和製作,對拼圖活動本身所蘊藏的數學內涵挖掘不夠。其實,拼圖活動也是幫助幼兒瞭解整體與部分關係、掌握數概念的一個很好的載體,而且也符合新《綱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一精神。

  二、說幼兒

  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要親身體驗,在操作探索中發現事物的特徵。他們對於物體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必須藉助於對具體物象的感知,拼圖活動恰好為幫助幼兒感知數量的多少、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支援。在日常的活動中,孩子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圓形拼圖的造型經驗,為本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說目標

  思維的靈活性、多樣性和創造性是數學活動目標始終貫徹的一個原則,瞭解幼兒的思維過程、思維發展水品和個性特點,創設更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幫助幼兒發展思維能力則是我們確定數學活動目標、設計數學活動過程的基本準則。由此,本活動的目標初步確定為以下兩個方面:

  1、透過拼圖活動,加深幼兒對圓形造型變化的認識,初步瞭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2、初步學習用統計的方法進行記錄。

  從中班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和思維特點出發,幫助幼兒理解物體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是本活動的重點,由於中班幼兒首次接觸統計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就成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在幼兒數概念形成的過程中,幼兒首先學習用一種正確的順序說出數詞,對數序的感知從“連串”水平發展到“雙向數鏈”水平,然後才能在具體的實物和抽象的數概念之間建立聯絡。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逐步建立起整體與部分、數群與集合等概念。而教師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必須關注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和思維特點。於是,本活動採用“示範講解”、“提問”、“觀察”的教學方法,“示範講解”可以幫助幼兒聯絡已有經驗思考拼圖中的一些數學關係;“開放性的提問”可以啟發幼兒的思維,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發現;“觀察”則讓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瞭解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過程,從而根據個體的差異提供適時、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2、學法

  幼兒只有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關係有所體驗並獲得感性經驗,由此,本活動採用的最基本的學法就是“操作法”,這也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孩子們帶著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透過一個個活動環節感知物體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幼兒思維的操練與學習

  習慣的培養將使幼兒終生受益。另外,本活動採用“討論交流”的方法,使幼兒在師幼互動、同伴互動的過程中分享學習經驗,更好地掌握統計記錄的方法。

  五、說活動程式

  1、活動準備

  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2種圖案紙、若干份記錄紙、數字標籤、一些輔助圖形

  2、活動過程

  (1)師幼共同拼出示範花的圖案

  出示圖案紙:請小朋友根據圖案用圓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導幼兒回憶拼圖經驗:你還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嗎?(變換圓形的大小、顏色、數量拼出多種花的造型)

  (2)藉助統計,使幼兒學會記錄方法

  提問:小朋友們有很多種拼花的方法,老師想知道你們都用了哪些不一樣的圓形,該怎麼辦呢?想知道每種圓形用了幾個又該怎麼辦呢?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幫助幼兒提煉多種方法,並比較得出統計記錄的方法。

  出示記錄紙:

  圖形數量

  幫助幼兒提煉統計記錄的方法:在圖形一欄中貼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圓形,在數字一欄中用數字標籤記錄所使用圓形的數量。

  初步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一朵大的花的圖案是由6個小的圓形拼出來的。

  感知數量:不同顏色、大小的圓形分別有幾個。

  (3)藉助實際操作,進一步感知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①、你能用圓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圖案嗎?

  ②、你能用圓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圖案嗎?(鼓勵幼兒以圓形為基礎使用輔助圖形拼出更多的圖案造型)

  (兩種不同的操作要求為幼兒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層次要求,滿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需要。)請小朋友在拼圖活動的基礎上記錄自己的拼圖方法。

  (4)集體分享作品,梳理並提升幼兒經驗

  幼兒交流:用幾個小的圓形拼出了一個大的圖案。(為幼兒提供了向同伴學習的機會,進一步理解拼圖中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出示第二張圖案紙(船),提問: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圖形拼出這個大的圖案嗎?你有幾種拼法?請小朋友在日常拼圖活動的時候試一試,用統計的方法記錄下來,比較一下“同一個圖案,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拼出來”,更進一步地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在日常的拼圖活動中可以繼續延伸這一活動,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並進一步學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在生活中發現的一些數學關係,使數學教學既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迴歸幼兒的生活,真正體現“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4

  說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新學期剛開始就在遊戲活動中觀察發現,幼兒對“鄰居”關係非常感興趣,經常聽見小朋友說: “我的鄰居家有個小弟弟,經常來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鄰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邊,我們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邊。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我的鄰居朋友》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說分析:

  我班經過了託、小、中班的學習,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這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的序數》、《5以內數的形成》等,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根據中班幼兒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的年齡特點,幼兒所要學習的知識和法則應避免由教師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給他們,而是應該安排成幼兒在操作體驗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為幼兒設定遊戲化的情景,透過有趣化的遊戲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儘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在學習相鄰數的過程中,我們將以幫助小動物找房間為導線,讓幼兒自主尋找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的關係,為幼兒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

  說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3、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說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說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活動中採用、故事講述法、模仿法、遊戲法、操作法、驗證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小組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說教學過程:

  開始部分:透過拍手遊戲和幼兒講講說說,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基本部分:

  (1)“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透過有趣生動的《蘑菇房》故事講述,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的內容,並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貼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

  (2)協助幼兒理解相鄰數的定義。將故事平穩的過渡到黑板上,1號蘑菇房鄰居是幾號蘑菇房?有幾個?2號數蘑菇房鄰居是幾號蘑菇房?有幾個?(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透過丟擲問題,以給相鄰數找秘密,激發了幼兒的探索5以內相鄰數之間有什麼關係?給幼兒提供桔子,餅乾,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導幼兒分別對應數擺出相應數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個數的相鄰數與該數有什麼變化,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3、結束部分:在遊戲--《數字寶寶找朋友》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認識梯形是中班的教學內容。在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長方形,在此基礎上來認識梯形,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的過程。

  二、說設計思路

  梯形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徵,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徵。所以,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徵,並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激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本課重點:瞭解梯形的特徵。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三、說教具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及熱情,樹立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我進行了如下準備:

  1、課件;

  2、不同形狀的梯形若干;

  3、幼兒學具:每個幼兒座位底下放一個小信封,裡面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及梯形;

  4、幼兒每人一盒水彩筆;

  5、在活動室牆上張貼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片。

  四、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採用瞭如下方法:

  1、觀察法:觀察是幼兒認知活動中比較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活動中,我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引導幼兒觀察幻燈片,感知梯形的特徵,從而區分出梯形與正方形及長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動手操作能引起大腦的積極思維,大腦皮層的分析和綜合活動來自運動器官的訊號,當幼兒注意變為幼兒直接操作的物件時,就使大腦皮層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引起幼兒高度的學習興趣。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遊戲活動,是激發幼兒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的途徑。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內容安排為一課時。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了教學設計。共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式:複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一)在複習圖形的基礎上滲透新知識。

  1、看幻燈片,複習學過的圖形,滲透新知識。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看它是誰?(小青蛙)小青蛙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圖形寶寶,它想考考小朋友們認不認識這些圖形寶寶。(螢幕上依次出現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及長方形)找幼兒說出每種圖形的名稱及特徵,最後再出現梯形,讓幼兒透過觀察發現這個圖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長方形,從而讓幼兒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這個圖形的渴望。

  2、出示一個梯形,提問幼兒: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麼?

  3、師小結:這個像滑梯一樣的圖形叫做梯形。

  不過,梯形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師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臥著放,它們都是梯形。)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瞭解它們也是梯形。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二)透過操作活動,鞏固新知識

  每個幼兒的座位底下都有一個小信封,裡面裝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及梯形,讓幼兒找出梯形,並且為梯形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三)遊戲活動:“找梯形寶寶”

  透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裡。

  六、活動評價

  這節課,我透過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識;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透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