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閱讀筆記

三國演義的閱讀筆記

  作者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羅貫中的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主題概括

  好詞

  《三國演義》以三國爭雄為題材,

  其所展示的帝王將相都是歷史上真實的英雄。

  而作者將他們的性格和功業誇張再現,把他們刻畫成非現實的.超人。

  從儒家政治道德觀出發,

  《三國演義》蘊涵著千百年來人民對明君賢臣的寄託。

  但歷史發展程序恰恰與理想背道而馳——

  暴

  政能戰勝了仁政,奸邪壓倒了忠義,全知全能的諸葛亮也無力迴天。

  在三國風雲變幻中,作者透過對歷史程序的描寫來解析英雄人物的才能和道德,

  揭示主體道德和歷史程序的背離,使英雄形象蘊涵了濃重的悲劇性質。

  《三國演義》之所以具有恆久的藝術魅力和文化震撼力,

  主要是因為它以悲劇的形式表現了歷史與道德的衝突,

  將中國人心底的渴求、困惑、悲愴和抗爭等表現了出來。

  1東漢末年2民生凋敝3兵荒馬亂4群雄競起。

  5梟雄曹操6首屈一指7龍驤虎步8躊躇滿志。

  9唯才是舉10遠見卓識11濟濟多士12如虎添翼。

  13發號施令14假傳聖旨15身經百戰16出生入死。

  17青梅煮酒18旁敲側擊19夢中殺人20狐性多疑。

  21望梅止渴22略施小計23割發代首24工於心計。

  25對酒當歌26橫槊賦詩27才兼文武28獨步一時。

  29老驥伏櫪30志在千里31烈士暮年32壯心不已。

  33諸葛孔明34驚才風逸35上知天文36下知地理。

  37寧靜致遠38淡泊明志39用行舍藏40韜晦待時。

  41三顧茅廬42精誠所至43知遇之恩44投桃報李。

  45隆中對策46審時度勢47指點江山48面授機宜。

  49初出茅廬50錦囊妙計

  好句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園三結義)

  2亂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價曹操)

  3汝視本人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袁紹)

  4寧教本人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本人(曹操)

  5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袁紹)

  6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

  7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夏侯敦)

  8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對劉備)

  9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禰衡)

  10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關羽)

  11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

  十拿九穩耳(關羽評張飛)

  12非恬淡無以明志,非寧靜無致使遠(諸葛亮)

  13本人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本人決一死戰(張飛)

  14丈夫處世兮犯罪名,犯罪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15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16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評孫權)

  17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嚴顏)

  18吾手中寶刀卻不老!(黃忠)

  19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劉備評趙雲)

  2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對劉禪)

  21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馬謖)

  22鞠躬盡瘁,死然後已(諸葛亮)

  2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4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25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