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閱讀筆記(9篇)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9篇)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1

  我推薦的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有人這樣評價:“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讀過《三國演義》,另一種則正準備讀。”《三國演義》得到這樣的推薦是當之無愧的。這本書的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代表作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等。這本書是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它的發行量近億萬冊,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遠深。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間發生的政治,軍事鬥爭的故事。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為了理想和抱負開始了沙場征戰,並最終建立了蜀國,與曹操掌權的魏國及孫權主政的吳國並稱三國。後來,魏,蜀,吳三國征戰不斷,最終被西晉統一。《三國演義》中有許多大人物,大英雄,這些人物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擷取故事中的兩段文字與大家分享:“他們來到東嶺關,守將孔秀不肯放行,關羽一刀就把孔秀殺了。洛陽太守韓福又阻攔關羽,牙將孟坦向關羽挑戰,被關羽砍為兩段。韓福用暗箭射中關羽左臂,關羽用嘴拔掉箭,策馬加鞭一下就把韓福給斬了。”從這幾句話中,我體會到關羽不避艱難險阻一心想找到劉備的忠義精神,令我特別敬佩。

  當我把書合上時,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一定要將這本書推薦給同學們,讓更多的朋友走進三國演義的故事中,認識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怎麼樣?聽完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有了馬上讀書的衝動?那就別猶豫了,趕快行動吧。相信大家讀完故事後會發自內心地說:“這是一副波瀾壯闊,金戈鐵馬,壕氣縱橫,逐鹿中原的畫卷。”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2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為他領蜀軍打過很多勝仗。其中最讓人稱奇的就是空城計。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聽說司馬懿領雄兵十五萬向西城殺來,但是諸葛亮卻泰然自若,在城上撫琴,司馬懿不敢前進,撤退。

  諸葛亮有著很高的外交才能,劉備兵敗時,是他說服了孫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洲赤收眾江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願將軍量力餓而處之!同時指出在這緊要關頭孫權"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孫權立刻反唇相譏:“苟如君言,劉豫洲何不事曹乎?”對孫權有意的諷刺,孔明採用激將法:“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洲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人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世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談吐之間就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

  雖然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過兩個錯誤:第一個是在赤壁之戰後期,曹操連環船被火攻,大敗。曹操逃亡華容道,孔明卻派關羽去堵曹操.可是呢,關羽接受過曹操的恩惠,關羽念舊情,義放曹操。這對魏國滅蜀國創立了根。

  第二個錯誤是司馬懿來取街亭,諸葛亮讓馬謖出戰,可是馬謖只會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戰中失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3

  從小學二年級起,我就特別喜歡看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國演義》。它講的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個英雄爭奪天下的故事。我看了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

  我知道無論什麼時候,智慧是最重要的。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劉備就不會有強大的勢力,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就會殺掉劉備。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周瑜在赤壁之戰中也就難以少勝多……到現在,一個人如果沒有智慧,就會被社會淘汰,他就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但是相反,一個人要是有智慧,就可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掙很多的錢。

  同時,我也認識了到嫉妒別人的危害。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華。他在世時,曾說過:“既生瑜,何生亮!”結果被諸葛亮活活給氣死了,使得一個有用之才就這樣浪費了。在這個方面,我有一些親身體會,那是發生在上四年級的一件事。在一次考試中,一個同學的成績超過了我。我心中就有些嫉妒,和他的關係也漸漸疏遠了,結果我在班上的朋友也漸漸少了,成績也沒有多大進步。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我慢慢地改掉了這個壞毛病。從這以後,我在班上的朋友又多了起來,成績也進步了一些。還有一點,我意識到沒有一顆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是難以交到很多朋友的`。《三國演義》中,劉備正是有一顆坦率的心,才得到了關羽和張飛兩位大將,才能請諸葛亮幫他爭奪天下,正是有了這三位難得的人才,劉備怎會如此強大?一個人若有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就會有很多的朋友,就會進步。

  智慧是重要的,嫉妒對別人是有害的。要有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4

  今天,我看了一本《三國演義》,書中精彩的內容使我受益匪淺。

  書中描繪了許多歷史人物,有無能之輩何進、董卓、袁術,有勇無謀的呂布,足智多謀但心胸狹窄的周瑜和神機妙算、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還有魯莽的張飛,重情重義的關羽,熱愛百姓的劉備。

  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關羽,他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能文善武、所向披靡、功勞無數,無人能敵。雖然被曹操捉住,但任然還想著劉備等人的安慰。就連曹操也感嘆萬分呢!

  還有一個人讓我很崇拜,他幫劉備奪取天下,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空城計等計謀更是讓人拍案叫絕!他即使死後也忠心耿耿,不用說大家就知道了,對了他就是令後人稱作謀策奇人的臥龍先生,謀略家—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是最有名的戰役,先是孔明說服孫權與劉備一起打曹操;後說蔣幹,曹操中計痛失蔡瑁,張允;接著說孔明草船借箭大氣曹軍;再說孔明借東風,曹軍大敗;最後說曹操華容道被襲。其中我對周瑜的連環計很感興趣,因為書上沒有介紹所以我只好自己去理解。我的理解大概是這樣的:周瑜先讓自以為是的蔣幹把假信送到曹操的手裡借刀殺人,隨後讓龐統獻計把大小戰船全連起來,以便火攻,最後用火攻把敵人一網打盡。

  我還總結了一下曹操失敗的原因,一、不三思而後行。若是想想的話也就不會上週瑜的當,把蔡瑁和張允殺了。二、過度的當機立斷。諸葛亮草船借箭時也不想想,諸葛亮要是設下埋伏的話那他計程車兵也看不見呀,那樣的話他不也虧了嗎?三、曹操太相信人。要是他不聽龐統的話也不會中周瑜的連環計了。四、曹操過度的自以為是。如果他走大路也不會使自己大敗而歸。

  我還很喜歡諸葛亮的暗渡陳倉。諸葛亮在危難之時,敵人運出的假糧食是一些易燃物,被諸葛亮識破,把它點燃。趁機佔領陳倉。又神不知鬼不覺的撤出,與司馬懿大戰時又用此招。打的司馬懿聞風喪膽,不敢動兵。

  三國演義讓我知道了一段古代歷史,還讓我認識了許多英雄和謀略。最重要的是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讓我終生受益。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5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發生了一個又一個驚天動地的故事。

  書中給我的印象是深的是關羽因為他不降曹操,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這些故事裡都是熟能詳的,我佩服關羽能殺掉那麼多厲害的將軍勇士。

  桃園三結義裡裡劉備、張飛、關羽在桃園裡再一次相聚,備好祭品,三人焚香跪拜結為異姓兄弟,對天地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依年齡劉備為老大,關羽為老二,張飛老三。他們在郡縣城招兵,得三五百人。劉備請良匠為自己打了一雙雌雄劍,替二弟關羽打了一把青龍偃月刀,給三弟張飛打了一支丈八蛇矛,又名配齊全身盔甲。

  三國裡的諸葛亮是最有智謀的,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七星空城計退司馬懿,以錦一妙計殺魏廷,這些是常人想也想不到的,所以諸葛亮讓我很佩服。

  我個人比較喜歡《赤壁鏖兵》一天,周瑜佇立在山頂上,視察很久,忽然仰天倒地,口吐鮮血,不省人事。魯肅見周瑜臥病不起,憂心忡忡,就連夜拜訪諸葛亮,孔明來至大都督帳中,寫下十六個字:“欲破曹今,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雖然《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裡面的故事可能是虛構的但書中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6

  作者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羅貫中的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主題概括

  好詞

  《三國演義》以三國爭雄為題材,

  其所展示的帝王將相都是歷史上真實的英雄。

  而作者將他們的性格和功業誇張再現,把他們刻畫成非現實的超人。

  從儒家政治道德觀出發,

  《三國演義》蘊涵著千百年來人民對明君賢臣的寄託。

  但歷史發展程序恰恰與理想背道而馳——

  暴

  政能戰勝了仁政,奸邪壓倒了忠義,全知全能的諸葛亮也無力迴天。

  在三國風雲變幻中,作者透過對歷史程序的描寫來解析英雄人物的才能和道德,

  揭示主體道德和歷史程序的背離,使英雄形象蘊涵了濃重的悲劇性質。

  《三國演義》之所以具有恆久的藝術魅力和文化震撼力,

  主要是因為它以悲劇的形式表現了歷史與道德的衝突,

  將中國人心底的渴求、困惑、悲愴和抗爭等表現了出來。

  1東漢末年2民生凋敝3兵荒馬亂4群雄競起。

  5梟雄曹操6首屈一指7龍驤虎步8躊躇滿志。

  9唯才是舉10遠見卓識11濟濟多士12如虎添翼。

  13發號施令14假傳聖旨15身經百戰16出生入死。

  17青梅煮酒18旁敲側擊19夢中殺人20狐性多疑。

  21望梅止渴22略施小計23割發代首24工於心計。

  25對酒當歌26橫槊賦詩27才兼文武28獨步一時。

  29老驥伏櫪30志在千里31烈士暮年32壯心不已。

  33諸葛孔明34驚才風逸35上知天文36下知地理。

  37寧靜致遠38淡泊明志39用行舍藏40韜晦待時。

  41三顧茅廬42精誠所至43知遇之恩44投桃報李。

  45隆中對策46審時度勢47指點江山48面授機宜。

  49初出茅廬50錦囊妙計

  好句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園三結義)

  2亂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價曹操)

  3汝視本人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袁紹)

  4寧教本人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本人(曹操)

  5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袁紹)

  6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

  7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夏侯敦)

  8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對劉備)

  9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禰衡)

  10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關羽)

  11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

  十拿九穩耳(關羽評張飛)

  12非恬淡無以明志,非寧靜無致使遠(諸葛亮)

  13本人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本人決一死戰(張飛)

  14丈夫處世兮犯罪名,犯罪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15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16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評孫權)

  17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嚴顏)

  18吾手中寶刀卻不老!(黃忠)

  19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劉備評趙雲)

  2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對劉禪)

  21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馬謖)

  22鞠躬盡瘁,死然後已(諸葛亮)

  2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4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25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7

  《三國演義》,一首用血肉之軀、靈魂之石譜寫的歷史悲曲。在刀光劍影、斷壁殘牆、千軍萬馬之下,那種忠信仁義、生死不渝的英雄氣概,又豈是卿卿我我、紙醉金迷所能比擬的?從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傑在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風雲亂世中逐鹿群雄,東征西討,最終卻被歷史所淘汰?

  但,在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評價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的曹操,對人才求賢若渴,而許攸就是一個例項。當初,袁紹驕傲自大,不採納許攸意見並羞辱他。後來,許攸投奔曹操。沒想到曹操竟連鞋也顧不得穿,光著腳就跑出去迎接,見到許攸倒頭便拜。作為一位高高在上的領導級人物,面對賢才,能屈能伸,不恥下跪,這是一種何等難能可貴的高尚情操啊!

  真不愧為“大丈夫”!他,擁有遠見卓識,憑藉天子這個有利籌碼,“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兵荒馬亂中佔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戰中,憑藉他的文韜武略,以少勝多,一統北方!但卻又因他的多疑、剛愎自用,而令多數的戰爭以敗局收場,令他的有才之士負屈含冤。神醫華佗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裡曹操因疑慮華佗借治病之名殺害他,卻使一代神醫華佗冤死獄中。難道,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為嗎?

  那麼,劉備是英雄嗎?也許有人會舉手投足地贊成。或許也是,劉備著以仁義當先,以仁政治國,三顧茅廬邀諸葛,真可謂集德仁義於一身的聖主。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中,曹操的談吐看似隨意而閒適,卻處處咄咄逼人、暗藏殺機。

  劉備心知自己羽翼未豐,仍需藉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談吐中不斷後退,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巧渡難關。但他鮮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質疑過?我認為,在某些時候,劉備畢竟也是“官”場之人,心思緊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還黑呀!

  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殘忍卑鄙。白帝城託孤時他對孔明說:“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請自取。”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縱,便讓一個抵三個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從,抽泣著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想必善用心計的劉備一定是貽笑九泉了吧!若這不算,那麼呂布之死又怎麼解釋呢?作為歷史上禮賢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為又何以成英雄呢?

  那袁紹呢?我認為他色厲膽薄。愛才卻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謀劃卻無決斷,貪生怕死,目光短淺,看見蠅頭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關羽又何妨?他作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義的化身,一次戰敗被曹操所俘,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又回到了劉備的身邊。他,忠於信,忠於義,真可謂是“玉可碎不可損其白,足可破不可毀其節”!做人就得像這樣,說到做到。

  因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評價一個人關鍵的所在。要是沒有了信用,那麼人生也就沒有了意義……言歸正傳,說實話,關羽也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終他的逝世,也是因為驕傲輕敵,剛愎自用而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

  那麼,誰,才是英雄呢?諸葛亮?張飛?孫權?司馬懿……

  其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為了信義,為了遠大的理想而英勇奮鬥。

  無論是卑微的小人物,還是驚天動地的大人物,他們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為他們都為這個世界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閱讀《三國演義》後,我從中汲取了許多為人處事之道。我才發現,《三國演義》被評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還真是名不虛傳吶!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8

  早就慕名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次,我想和大家一起煮酒論英雄。

  三國時期,有魏蜀吳三分天下。其中也肯定有當世的真英雄。

  就說說蜀國的漢昭烈帝劉備,他雙耳過肩,雙臂過膝,雖說樣貌平平,卻有著高尚的品德和義氣。就在劉備得知關羽被殘害時,他為失去了這個曾在桃源裡結過兄弟而哭到在地,那一刻,他的面龐上在也看不見平日裡嚴肅,正經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兄弟手足之間的情誼。他的二弟關雲長也非常重情誼,竟因曹操有恩在華容道放過他,要知道,他可是做了軍法保證的。

  在我看來,這當之無愧的智多星就是諸葛亮。他為劉備做過的豐功偉績簡直數不勝數,這都是靠他的智慧來慢慢積累的。三國中的許多計謀也都是他去想出來的,如將計就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他的錦囊妙計也讓劉備在危急時刻得意脫救,他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又是讓周瑜一敗塗地。由此可知,諸葛孔明可不是什麼好惹的人。

  再來說的就是眾人皆知的‘奸雄’——曹操。有的人認為他是一個完全奸詐的小人,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在我眼中,曹操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一生親自指揮戰場大大小小30一次,卻沒有幾次敗仗,可見他在軍事方面可謂是一個天才。最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因為曹操的陸軍不習慣水戰,從而使用連環計,最終,被諸葛亮解開從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也從此成了諸葛孔明的一大成就。說他奸詐卑鄙也不恰當,因為他畢竟也有想過除暴安良啊。想當年曹操刺殺董卓的事不也被人們千古流傳嗎?那為什麼現在人們就不能把他的奸詐當作是計謀呢?

  三國中這麼多英雄好漢,怎麼能一聊而盡呢?我這笨筆也是寫不出來的,如果你們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可以與我交流哦。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9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鳳雛死臥龍定西川》這篇故事講了劉備要去攻打西川。第二天早上,劉備說自己做了個噩夢。而且孔明有書信說最近不吉利,勸龐統不要去打西川,擔心這次不能順利取勝。

  龐統卻說,這是軍師怕他立功才這麼說的。說著他就調動兵馬準備去攻打西川,在去的路上,龐統從馬背上摔了下來。他和劉備交換了坐騎,劉備走大路,他走小路,這時張任等人聽說劉備要來攻城就決定在小路上設伏,龐統大軍走到這裡時,張任騎白馬的一定是劉備,想亂箭殺死他,與此同時龐統問士兵這裡是什麼地方,士兵回答叫落鳳坡。

  龐統一聽覺得此地對自己不好就準備回去,可是此時伏兵四起,亂箭齊發,龐統就這樣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