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書筆記

《三字經》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字經》讀書筆記1

  我原來讀、背三字經時,光是死記硬背,並不知道他們是什麼意思,更不知道他背後的故事。但有一次老爸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就非常喜歡。

  我背啊背!終於有一天,我看見書後面有意思,還有他背後的故事!意思就是說這三個字是那個人造成的!我看過一遍又一遍後,非常興奮自己找到了意思和背後的故事。但看了一遍有一遍,背了一遍又一遍,總不明白說的是怎麼回事,我堅持了三、四月的上網查,去問。我終於明白了,而且還背的滾瓜爛熟的。我自己以後要按書上的三字經和意思去做,那樣的話,舊知道了怎麼為人處事,還做的好。

  三字經,曾經給我的一個精神,叫我怎麼為人處事,把事做好。

《三字經》讀書筆記2

  有趣的作文課開始了,王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則《三字經》:“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這裡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呢!東漢時期,有一個小孩名叫孔融。有一天,父親的朋友送來了一大筐梨,父親讓孔融去挑一個梨來吃。孔融左瞧瞧,右看看,選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問:“孔融,你為什麼不挑一個最大的呢?”孔融認真地回答:“我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應該給哥哥吃。”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敬老愛幼、懂得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記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有了矛盾,我們兩個誰也不讓誰,結果大吵了一場,見了面也不理不睬的。現在想想好慚愧啊!如果當時我讓她一下,矛盾早就化解了。今後,我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爭做當代的小孔融。

  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商場購物時要謙讓,在乘公交車要謙讓,在醫院看病時更要謙讓。時時要謙讓,人人要謙讓,事事要謙讓。如果每個人都學習孔融謙讓的精神,世界不就會更美好了嗎?

  《三字經》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三字經》又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三字經》讀書筆記3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

  我最喜歡曾子殺豬這個故事。這篇文章主要敘述曾子的母親跟小孩說:“去外面殺頭豬給孩子吃。”曾子爭著要出去,媽媽拒絕了。

  第二天,曾子的父親見到了曾子的母親,曾子之父知道母親沒帶孩子來殺豬,曾子之父非常生氣,父親說:“你怎麼沒帶孩子來殺豬。”曾子之母向他說:“和孩子開玩笑。”

  曾子之父覺得母親在撒謊,就跟他說,欺騙小孩是不對的。“

  最後,曾子的父親將豬殺了,帶回家給兒子。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誠實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一個人如果不誠實,會失去人和人之間的信任關係。

  以前我經常撒謊,撒謊的原因是不想承擔錯誤。因為承擔錯誤會被爸爸挨訓。

  撒謊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有一個狼來了的故事,因為男孩經常撒謊,大家不相信他,最後非常悲慘,大家都知道,我也不重複了。

  我們不能像狼來了的小男孩一樣,要做個誠實又守信的人,也就是說要守信。說話就要算話,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如果一個學生連誠信都做不到,根本不是學生。

  這和人差不多。

《三字經》讀書筆記4

  《三字經》,人人都看過這本書,可誰又能完全摸得透它真正的含義呢?

  這本書的第一段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而影響的。

  善良是一個人的美德,是人天生就具備的本性,能給別人溫暖和希望。但是,這種善良如果不好好維護的話,就會漸漸消失。我們要學習這些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很感動,它告訴我們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的成長及品格的養成至關重要,孟母的嚴格家教也培育出了孟子傑出的品德和才能,這和孟母的教育方法是離不開的。

  有空你也可以再讀讀《三字經》,相信你也可以收穫很多知識哦!

《三字經》讀書筆記5

  從一年級開始,爸爸就讓我朗讀《三字經》了。雖然我那時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是讀起來依依呀呀的倒是別有一番韻味,朗朗上口。在不知不覺中,我已能將其背得滾瓜爛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從中悟出了些道理,也慢慢明白了爸爸一向鼓勵我背《三字經》的一片苦心。

  《三字經》中有很多讓人感人的故事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曾子殺豬傳千古”。有一日,曾子和他夫人要一塊去趕集,曾子的兒子死活不讓自己母親走,母親就哄孩子說:“回來給你吃豬肉!好不好!”。兒子聽了母親的話,就鬆開了拉著母親的手。趕集回來後,曾子磨刀霍霍,準備殺豬。其妻望見了說:“我是哄孩子的'!”“哄孩子?以後孩子長大了哄你、我,怎樣辦?如何了得!”說完曾子一刀便把豬殺了。曾子是《大學》的作者,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言而有信,即使是對一個小小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讓我感悟甚深的是這一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塊玉在工匠的雕琢下,才能盡現它的光彩,成為一塊稀世美玉。人也一樣,不經歷磨練,很難成才。所以呢,從小就要刻苦讀書,長大才能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我從這段話中明白了自己做為兒女的要孝順和敬愛長輩,儘自己的潛力。所以我此刻已經開始為媽媽分擔家務活了:擦席子、擦傢俱、拖地,晚上睡前給媽媽敲腿,按摩肩膀。讓媽媽睡得香香的,我才開心。

  《三字經》是古代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值得我們讀一讀的國學經典。一個人要多讀書才能懂得更多的道理。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那就趕快行動吧!

《三字經》讀書筆記6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經過了多少風風雨雨,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啟蒙讀物《三字經》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但至今為止還未探索出這本書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昇華個人思想,讓你在體味韻律的時,獲得並體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義以及人的內心世界。人之初,性本善。這兩句放在《三字經》的開頭,一語雙關,既從人的本性開始寫起,結構明確,也闡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時候,天性本來是善良的,透過錢文忠教授介紹:最初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儒家思想建立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論中,重點以“仁”為主,我同意這種看法,因為這種觀點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霧裡看花”,從而走上不歸之路,人性本善,是人類內心世界真是的寫照。性相近,習相遠。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於受到後天外來環境的薰染,差距越來越大。可見在古代,就有人對“後天環境”做出了評價,認為導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句“古訓”一直沿用至今。

  在這個繁華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給人們增添樂趣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天性,沉溺於其中,從而便有了教育。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變遷,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這是錢文忠教授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對這句話,情有獨鍾,因為人性格的養成是要受到後天教育的影響,對於18歲以下未成年人,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打遊戲、逃學、說髒話,這些現象在中學生中已經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才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對於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什麼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書筆記7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精心品讀回味一番,確實收穫很大,受益匪淺。

  三字經內容豐富,用典多,知識性強,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裡面還有很多哲學故事,這些故事都有著深刻的哲學道理。古人認為教育孩子要禮儀孝悌,端正孩子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強調訓導孩子要從小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教育應從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深入。裡面的許多道理都生動而有教育意義,告訴我們很多深刻的道理,受益無窮。同時也讓我瞭解了中國的歷史,以及人倫的次第與綱常。

  透過學習,是我認識到了三字經的博大深識,也燃起了對華夏先祖的崇敬之情。

《三字經》讀書筆記8

  在祖國浩瀚歷史的長河中,一部部經典猶如一窖烈酒,經歷了數千年的沉積,迸發出縷縷幽香!而在這些經典中,“善”如一株婉約的清荷,在永恆地綻放。

  翻開泛黃的經典,《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告訴我們人本善自具,要喚醒內心的善。《易經》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告誡我們要積德行善。《道德經》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則規勸我們與人為善……

  是的,善良是掛在心底裡的一輪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個人精神的天空。

  善念是一粒種子,善心是一朵花,善行是一枚果實。沒有誰不需要善良,沒有誰,不被善良感化!

  記得我看過一部4分鐘的微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穿著破鞋的小男孩,在車站看到另一個孩子不小心掉落在站臺上的一隻新鞋。這種情況下,有的人會漠不關心,有的人會佔為己有。但小男孩沒有這麼做,他奮力追趕火車,為那個孩子送鞋。當追不上火車時,他很沮喪。這時,那個丟鞋的孩子也做了一件事,就是站在車門處,將腳上的另一隻新鞋扔給了他。

  全程沒有一句臺詞,卻感人無數。因為這兩個孩子的舉動告訴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才會看到心裡本能的善良有多美。善良,是世界上最美的成全。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不經意扔掉很多東西,扔掉天真無邪,丟掉簡單——但無論如何,請帶著善良!一念之間的善良,一望無際的溫暖!

《三字經》讀書筆記9

  這段時光,我們一向學習《三字經》。《三字經》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給我以啟迪,其中“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還幫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個滑板。我真是太高興了。寫完作業就拉著爸爸陪我去學滑滑板。但是雖然我的學習熱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聽我的話。爸爸讓我先學習滑行,但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傾翻,就是不讓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學會後踏在滑板上那種飛翔的感覺,我還是一遍一遍地嘗試,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我想:“我原以為學這個很容易,沒想到這麼不容易。”就這樣練習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聽我的話。爸爸看到我沮喪的樣貌,鼓勵我說:“天天,你不要灰心,剛開始學,的確需要努力,但學會後你就能夠自由地滑行了!再堅持,你必須能夠成功!”我聽後想:“好,我再堅持,我就不相信我學不會。”

  但是,在以後的幾天中,雖然我也不停地嘗試,我依然沒有感覺,仍然需要爸爸扶著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體拼命地扭動,滑板好像不認識我一樣,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這幾天的努力竟然換來這樣的結果,我對爸爸說:“我累了,不學了。”爸爸說:“天天,你不是剛剛讀過‘孟母斷織’的故事?”我氣呼呼地說:“是,但是和我有什麼關係!”爸爸說:“孟子怎樣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於對學習感到了厭倦,便逃學回家,他的母親為了教育他,就氣憤地把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了。是啊,如果中途放下,半途而廢,不就像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一樣嗎?我要是此刻放下了,還能體會飛翔的感覺嗎?我對爸爸說:“爸,走,開始!”

  堅持就是勝利。第二天的下午,正在滑板上扭動的我突然有了簡單的感覺,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好像學會了!”

  《三字經》真是幫了我的大忙啊!我必須要認真地讀讀這經典!

《三字經》讀書筆記10

  我從小就喜歡讀《三字經》。我也一向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裡。因為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筆記觸。

  “幼不學,老何為”呢所以我們此刻要勤奮好學,不懂九月不恥下問,讀書務必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這些道路都是透過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而得來的。“親師友,習禮儀”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要明白尊敬親人,老師和朋友就務必要敏而好學。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著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不然長大後就不等成大器。

  經過讀《三字經》讓我明白了:“夏有禹,商有湯。夏傳子,家天下。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太祖興,國大明。清順治,據神京。復漢土,民國興。”這些人都是因為明白了這些職責,明職責,負職責才去為國家作出無私奉獻。我們國家每個人都就應這樣:一人立志,萬夫莫敵,”因為每個人都把成功的秘訣當作自己的堅定目標。成功是期望與奮鬥的結合,那麼我們都會和平相處,讀了歷史書,考試時要按時記載,透過古到今,如果親眼所見者,都會明白學習的敵人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滿足。

  讀了《三字經》後,我的感受更深了,因為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說:“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因為坦白就猶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質,我們要擁有良書,喲工友益友,擁有一顆純潔的人,這會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純樸的心靈去體驗別人的困苦不堪,能夠去聽見遠方的呼喚。讓你去了解,去親近社會與大自然。

《三字經》讀書筆記11

  在我心中,經典的名書如同一艘滿載思想的小舟,它帶著我漂過了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駛向誘人的的港灣,神秘的無人小島,未知的遠方。我心中猛然有了一種感慨:有什麼能比乘這樣的小舟在知識的大海中遨遊更讓人心醉而渾然忘俗呢?

  經典的名書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三字經》更是別具一格,那上面一個個漂亮的字型像一臺擁有“十八般武藝”的電子學習機,裡面蘊含著許多深刻的做人道理;它們又像一塊具有特殊魔力的磁石,吸引著我的眼睛與靈魂。

  “天行健,人自強;生我材,為興邦。”讀完這一句,我停住了,這句話讓我意猶未盡。細細品嚐,是我想到了很多:當今社會上,由於天生的問題或意外而導致殘疾的人數不勝數,但有關部門統計出:自強的殘疾人只有百分之四十,而百分之六十的殘疾人卻不認識到自我存在的生命價值,虛度光陰,放棄自己,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情啊!可回鋒一轉,我又發現不少在奮發圖強,永不鬆懈的殘疾人。瞧,殘奧會上的運動員們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他們並沒有因為身體的缺陷而自暴自棄,而是比常人努力幾百倍,默默地訓練,最後在奧運會上大展拳腳,不但為自己爭了光,還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興旺發達貢獻出一分力量,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在這裡,我想真誠地對那些虛度光陰的殘疾人說:“請記住‘天生我材必有用”。

  腦海裡還在思索著,眼睛開始慢慢地移動。突然,“求學路,曲彎彎;路是弓,人是箭。”這十二個大字映入了我的眼簾。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學習真理們的路是一點兒也不筆直,很曲折,我們選定目標,必須不畏艱難地勇往直前。這時,我的臉熱辣辣的,回想往事,學習中的我總是那麼怕辛苦,猶猶豫豫,不敢前進,有一次,我在做作業時遇上了一隻“攔路虎”,我左思右想,急得滿頭大汗,才過了短短三分鐘,我就扔掉作業,索性不做了。現在,我才明白:學習、求知沒有一帆風順的平坦大道,一路走來可能會荊棘叢叢,充滿艱辛。“弓沒有回頭箭。”我們應像離弦的箭一樣,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三字經》讀書筆記12

  《三字經》是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本中國古典名著之一。作者用三個字的,像詩歌的形式用精練的語言表達出了中國古代的家教及傳統。《三字經》裡的語言,有的易懂,有的難懂。為了透徹的理解這本書,我借了一本《解讀三字經》。它是中國歷史學教授錢文忠的作品。

  細細地讀著書中的每一個字,看著註釋,慢慢的理解著。一遍讀不懂,就再讀第二遍。這次,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古人所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道理。一遍又一遍地讀同一章節,思緒漸漸變得清晰,那一句句精練的語言似乎也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了。到這裡,我從心底裡佩服這位教授。這些字在錢文忠教授的“說教”下變得安靜下來。當我“歷盡千辛萬苦,越過崇山峻嶺”之後,我被《三字經》這一本書深深地震撼了。這些看似簡單的文字,竟然還有這麼多的含義!我心想:這個無名作者到底是誰?是文人?是官員?還是普通老百姓?能寫出《三字經》這本書的人一定不簡單!在古代私塾,所有孩子的啟蒙書籍就是《三字經》。

  流傳至今的《三字經》在世界上依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現在的《三字經》早已不單單“屬於”中國。許多外國的兒童,也開書讀各種語言的《三字經》。當然,原創還是在中國。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不去讀先輩們留下的文學經典,我們還去讀什麼呢?讀自己國家的書,然後學習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長江後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美好的明天屬於我們,美好的未來屬於我們,美好的祖國依舊屬於我們!祖國媽媽將在我們的建設下,更加繁榮昌盛!

《三字經》讀書筆記13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三字經》。我想大家對這本書都不陌生吧!這本書是我兩歲的時候,媽媽給我買的。那時候的我也只能說會背,還不能理解每個故事的意義。現在重新認真的讀了一遍,真是受益匪淺。

  這本書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書中的故事讓我知道古人是如何尊師重道,知錯能改,勤儉節約的。

  我最喜歡李白的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杵幹什麼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為了大詩人。

  故事雖短意義卻很深刻,我堅信透過我的努力學習,我會比古人做的更出色。

《三字經》讀書筆記14

  假期裡,我認認真真地看完了國學叢書之一的《三字經》,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歷史人物生活和學習的典故,這些故事都用三字詩歌編成,讀起來琅琅上口,也便於我們記憶。

  書中介紹有孟母三遷、孔融讓梨、四面楚歌等故事,我最為感動的幾句是:”批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它講的是西漢路溫舒刻苦學習的故事。他家裡很窮,買不起書,時常借別人的書來讀,一天,路溫舒在放羊的時候看到蒲草的葉子很寬大,就想到要用蒲草的葉子來編成席子,在上面抄書、寫字,於是他就趁放羊的時候到處割草、編席,然後再把借來的書抄在上面,他就是透過這種方法讀了很多的書,成為一名大文學家。

  看了這個故事我很有啟發,首先就是做事情要有毅力,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獲得成功。其次,做事情要突破現有條件的束縛,自己去創造機會。最後,和路溫舒當時相比,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真是好太多了,我們更要珍惜當下,好好學習。

《三字經》讀書筆記15

  讀了《新三字經》後,我懂得了:講文明,不說髒話,學習用禮貌用語和別人交談。

  其中有幾句話,給我的印象最深:“真善美,是三金”是告訴我們:真誠、善良、有美麗的心靈,是人生種的三大金塊。它給我們快樂、健康。“背後語,莫全信”的意思就是:聽別人在背後言論任何一個人,千萬不要相信,這只是別人說得再嚴重,也要親自去認識這個人,得到的結論才是真實的。還有:站如松,坐如鐘“,它告訴我們:站立要像松樹一樣直立,挺拔;坐著就要像鍾一樣紋絲不動。

  讀了這本書,那麼多讓人深思的話使我受益。不論是對待家人,還是對待朋友,哪怕是初次見面的人,給別人一個好的印象很重要。我們應該做到:要禮貌待人,舉止文明,談吐文雅,遠離粗俗,明辨是非,區別善惡,分辨美醜。

  我真的建議大家也來認真讀一讀《新三字經》,我相信你也會收穫很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