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維尼的生日教案3篇

中班數學維尼的生日教案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數學維尼的生日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數學維尼的生日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周圍環境的排列順序,並能用語言表達

  2、在理解規律的基礎上,設計有規律的圖案

  3、培養幼兒對規律美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4、透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套、實物投影儀

  2、環境:創設生日Party情景,並配有相應的規律記錄卡

  3、材料:彩色圖形針、幾何圖形片、彩色小花朵等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發現規律

  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生日蠟燭的排列規律

  (二)、尋找規律,學習記錄

  1、幼兒觀察、比較環境中的排列規律

  2、學習記錄所發現的規律

  3、相互交流

  (三)、應用規律,設計創作

  1、幼兒分組進行創作

  ①花環組:按規律接著排

  ②項鍊組:看標誌用彩色回形針製作

  ③服裝組:找規律按意願設計花邊,並記錄

  2、幼兒相互欣賞、交流作品

  (四)、遊戲“表演秀”

  讓幼兒表演有規律的動作或聲音

中班數學維尼的生日教案2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共同參加數學活動,知道數字1-12不僅能表示物體的數量,還能表示月份。

  2、學習比較人數的多少。

  3、能按照出生月份進行分類,並統計數量。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事先向爸爸媽媽詢問自己出生的日期。

  2、事先製作12朵向日葵(花心分別貼有1-12的數字)。

  3、葉片形的小紙條、筆。

  活動過程:

  1、講述自己出生的日期。

  (1)指導語: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你們知道自己是哪月出生的嗎?

  (2)幼兒講述自己的出生日期。

  (3)教師出示12朵向日葵(不排序),引導幼兒觀察。

  指導語:這是老師給你們畫的向日葵,數一數有幾朵?你們看看花心裡有什麼?在這些數字裡有哪些是我們沒有學過的?它們怎麼讀呢?

  (4)引導幼兒認讀10、11、12。

  指導語:我們一起來把沒有學過的數字來認一認。

  (5)知道數字不僅能表示物體的數量,還能表示時間。

  指導語:以前我們這些數字都表示物體的數量,如3朵花,9支筆等。今天,這12個數字就表示12個月份。1表示1月,2表示2月,那5表示什麼?9表示什麼?12呢?

  2、引導幼兒按出生月份的不同統計人數。

  (1)請幼兒將自己的名字寫在紙條上,並按照生日的月份將紙條貼在相應的花裡。

  指導語:老師的生日呢是在9月份的,現在老師把名字寫在紙條上然後貼在寫有數字9的向日葵上。你的生日是在幾月份的?那你應該貼在哪個向日葵上?你們現在也去把自己的學號寫在紙條上,然後貼在向日葵上,記住自己是幾月的就貼在寫有數字幾的向日葵上。

  (2)指導語:請小朋友看一看,每個月有幾個小朋友過生日?

  (3)教師引導幼兒用數字在葉片上統計每月過生日的人數。

  3、比較人數的多少。

  (1)在1-12的月份裡,哪個月份過生日的人最多?有幾個?哪個月過生日的人最少?有幾個?

  (2)引導幼兒進行比較。

  4、策劃生日活動。

  指導語:這個月是幾月?我們班有沒有小朋友要過生日?有幾個?你們想怎樣度過自己的生日?我們小朋友可以怎樣來為他們慶祝呢?

  活動反思:

  樂意與同伴共同參加數學活動,知道數字1-12不僅能表示物體的數量,還能表示月份;

  學習比較人數的多少;能按照出生月份進行分類,並統計數量作為活動的目標我組織了這一堂數學活動,透過這堂活動發現師幼互動的還行,可我還是不太管住幼兒的紀錄,,幼兒都喜歡上我的組織的活動,因我是實習生而在活動xx部分時就他們靜不下來,也不太我的話,就以為我是實習生而幼兒故意這麼做的吧。

中班數學維尼的生日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周圍環境的排列順序,並能用語言表達。

  2、在理解規律的基礎上,設計有規律的`圖案。

  3、培養幼兒對規律美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材料:彩色圖形針、幾何圖形片、彩色小花朵等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發現規律

  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生日蠟燭的排列規律

  二、尋找規律,學習記錄

  1.幼兒觀察、比較環境中的排列規律

  2.學習記錄所發現的規律

  3.相互交流

  三、應用規律,設計創作。

  1.幼兒分組進行創作

  (1)花環組:按規律接著排

  (2)項鍊組:看標誌用彩色回形針製作

  (3)服裝組:找規律按意願設計花邊,並記錄

  2.幼兒相互欣賞、交流作品

  四、遊戲“表演秀”

  讓幼兒表演有規律的動作或聲音。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哪塊木板厚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哪塊木板厚

  有益的學習經驗:

  認識物體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對性。

  準備:

  1.長寬相同,厚薄明顯不同的木板3塊。

  2.長寬相同,厚薄不同的積塑每個幼兒3塊。

  活動與指導:

  1.同時出示兩塊較薄的木塊,讓幼兒各種角度觀察木板尺寸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最後把兩塊木板並放在講臺上,請幼兒說出它們的不同。在他們說出一塊木板“高些”,一塊木板“矮些”後,告訴幼兒:小朋友的眼光不錯,已經把它們的區別找出來了。不過,由於它們都太矮,所以我們不用高矮,而用厚薄來區分它們。分別在板子上作標記1和2讓幼兒說出2號板子厚些,1號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塊板子標記為3號,與2號板子比較,啟發幼兒說出:3號木板厚些,2號木板薄些;把3塊木板兩兩相比後,引導幼兒說出3號木板最厚,2號板子薄些,1號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從薄到厚的規律排序。

  4.發積塑給幼兒,讓幼兒區分它們的厚薄並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師指令,舉出相應的積塑。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鈴鼓響幾下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鈴鼓響幾下

  有益的學習經驗:

  學習8的形成,進一步瞭解7添上1是8,7比8少1,8比7多1。

  準備:

  貼絨卡片:小圓片7個,三角形8個。

  活動與指導:

  1.出示小圓片7個,貼成一行讓幼兒點數後說出總數,再出示三角形7個,一一對應地貼在小圓片下面,讓幼兒目測後說出總數,啟發幼兒比較兩組圖形的多少,說出圓片和三角形片一樣多,都是7個。

  2.出示1個三角形片,添在7個三角形後面,讓幼兒點數,三角形有幾個,說出7添上1是8。將8個三角形和7個圓形比較,引導幼兒說出三角形比圓形多1,圓形比三角形少1,8比7多1,7比8少1。

  3.教師敲鈴鼓,第一次敲7下,第2次敲8下,問幼兒兩次各敲了多少下,哪一次敲得多些?多幾?哪一次少些?少幾?

  4.讓幼兒根據數字8,畫出自己熟悉的8個物體。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給圓圈塗色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給圓圈塗色

  有益的學習經驗:

  熟練地掌握7以內數字的順序,理解相鄰的兩個數,前面的一個數比後面的一個數小1,後面的一個數比前面的一個數多1。

  準備:

  1.每個幼兒一張畫有圓點和數字的卡片,卡片上每行的左邊是1―7中間的一個數字,右邊是7個圓圈,數字1―7從上往下按序排列。

  2.數字1―7的卡片每個幼兒一套。

  活動與指導:

  1.給幼兒髮卡片,讓幼兒按每行左邊的數字將右邊的小圓圈塗上顏色,塗完後,與幼兒一起小結:按順序排列的數,每一個數都比它前面的數大1,比它後面的數小1。

  2.讓幼兒把數卡擺在桌子上,找到最小的數,把它放在最前面,然後按數的大小從小到大排列數卡。

  仔細觀察數卡的排列順序是否正確,如果不對,應該怎樣改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