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通用10篇)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學生能夠理解並掌握4和5的組成,能夠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

  2、經歷探索與交流的過程,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任務:

  1、透過動手操作、練習等形式完成對目標1的檢測。

  2、透過口頭提問、練習等形式完成對目標2的檢測。

  教學重點:

  透過實踐活動直觀地瞭解4、5的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

  熟練地說出5以內數的組成。

  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學習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透過設定多種問題情境來營造輕鬆、有趣的課堂氛圍。學生可以經歷具體抽象的探索過程。所以我採用談話法、觀察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並且使用數學課件、教具圖等直觀教具。

  關於學法,新課程的最高理念為: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可以做到好學、樂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並且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經歷了探索、交流的過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識,提升技能。

  教學過程:

  一、憶舊迎新 趣味匯入

  出示課件,複習鞏固。

  二、利用情境 探索新知

  1. 情境匯入

  師:大家複習得真好,大家掌聲鼓勵鼓勵自己。

  小朋友們在鼓掌時是怎麼拍手的,誰來示範一下? (一個學生主動示範)

  師:那大家也照樣子慢慢地做幾次拍手動作,好嗎?(集體模仿)

  師:現在你能說一說我們鼓掌時是怎麼拍手的嗎? (兩隻手先分開來,再合起來,然後又分開來,再合起來。)

  師:看來兩隻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響。

  在數學王國裡呀,也經常用到分與合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組成。(板書課題:分與合)

  2. 探索4的組成

  出示籃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們上臺來分一分,擺一擺,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

  3. 瞭解4的組成

  總結孩子們擺的結果,4可以分成1和3,1和3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組成4.

  4. 探索5的組成

  出示盤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們上臺分一分、擺一擺。

  5.師生共同玩猜球遊戲,探索3的組成

  三、自學指導 展示評價(對數遊戲)

  對數遊戲:介紹遊戲規則:老師報4,同桌一人說我出1,另一人說我出3,兩人一起說4可以分成1和3,1和3組成4,這樣既可鞏固有關數的分與合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四、引導總結 交流收穫

  出示4和5的組成的教具,孩子們讀一讀,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五、鞏固診斷 夯實基礎

  出示練習題。

  課堂總結:

  你今天都學習了什麼?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媽媽說一說?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 篇2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5以內各數的認識、5以內各數大小的比較、5以內各數的分解和組合、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0的認識和加減法。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屬於“數與代數”的領域,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學會了數10以內各數,以及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等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此階段,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嘗試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5以內數的口算,使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為今後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它又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是學生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備內容

  1~5的認識(1課時)→1~5各數的基數含義;1~5各數的順序;1~5各數的寫法

  比大小(1課時)→比大小;認識符號“>”“<”和“=”;會讀、寫不等式

  第幾(1課時)→“第幾”的含義;區分“幾個”和“第幾”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加法(1課時)→加法的含義;加法的計算方法

  分與合(1課時)→4的組成;5的組成;3和2的組成

  減法(1課時)→減法的含義;減法的計算方法

  0(1課時)→認識0;有關0的計算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正確認、讀、寫5以內各數。

  2.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順序,會區分幾個(基數含義)和第幾(序數含義)。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能對5以內的數進行分與合)。

  3.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小於、大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會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

  5.掌握“0”的含義,會讀寫0,能正確計算有關0的加法和減法。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滲透集合思想。

  2.藉助象形圖,經歷比較物體數量多少的過程,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滲透一一對應思想。

  3.透過認識“+”和“-”,滲透符號化思想。

  4.會用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活動中培養數感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在書寫數字時,注意形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注意書寫工整。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4.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備重難點

  重點

  1.1~5的基數、序數含義。

  2.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

  3.能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加減法。

  4.理解0的含義。

  難點

  1.掌握1~5各數的寫法,初步建立數感。

  2.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3.理解有關0的加減法計算的算理。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熟練地數出1~5以內物體的個數,理解1~5每個數的實際含義,會讀會寫數字1~5。

  重點難點:

  理解1~5每個數的實際含義

  課前準備:

  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從現實中抽象出數

  1.談話:觀察第11頁主題圖,你看到了什麼?數一數有幾個?

  學生小組內交流,並且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交流中,引導學生按不同事物型別分類數數,並且進行有序觀察。

  2.學生彙報。

  3.老師根據彙報情況適時把卡片1~5貼在黑板上進行認讀

  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的數字卡片,並擺在桌子上。

  二、反饋實踐

  1.談話:老師說一個數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來嗎?你還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嗎?

  2.談話:老師拿出3個蘋果,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老師同樣多的蘋果數嗎

  請告訴你的小夥伴你是用哪種方式來表示這個數的。

  3.同桌之間考一考,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活動中。

  三、感知數的順序

  1.逐次感知1~5的順序。課件演示,學生跟著擺。

  學生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是幾?這個2是怎麼得來的?再擺1個得到幾個?依次感知3、4、5的來源。

  2.整體感知。

  a、出示點子圖,你來給它們5個排排隊。請兩名學生上臺擺,其他學生在下面自己動手擺。

  b、擺好後提問:“5的前面一個數是幾?”“3的前面一個數和後面一個數各是幾?”然後同桌間互問互答。

  c、讓學生從1數到5,再倒著數一遍。

  四、開放性活動

  1.聯絡生活,豐富聯想。

  談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話來告訴你周圍的小夥伴。

  a、小組交流,教師參與到活動中,並適時指導,注意表述的廣泛性。

  b、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學生彙報。

  c、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數量為1、2、3、4、5的物體,看來只要小朋友們認真觀察,你會發現在我們的周圍有好多的數學問題。

  2.猜數遊戲。

  提問:

  a、這個數在2的後面,可能是幾?還可能是幾?

  b、這個數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幾?

  c、這個數在3的後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幾?還有可能是其它數字嗎?為什麼?3.張開想象的翅膀,創造學生心中的美麗世界。

  師:用你們桌子上的圓片、小棒、卡片等擺出你喜歡的圖形,並跟你的小夥伴說說你擺的是什麼?用什麼擺的?用了幾個?

  五、書寫各數

  1、教師教拿筆姿勢

  2、教寫每個數字的起筆,運筆、落筆。先教師示範,緊接著,學生書空,然後學生在書中描紅。

  六、完成想想做做

  1 、看圖連線,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你是怎麼連的?

  2 、看數塗○,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 、看圖寫數,練習完成後分小組說一說有幾個梨、幾個菠蘿、幾根香蕉、幾個草莓?

  4 、排一排,讀一讀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5這幾個數字。

  大家按一定的順序把這幾個數字娃娃排隊。

  5 、數一數,寫一寫

  先組織學生數一數,再獨立寫一寫

  6 、畫出花瓶裡缺少的花,按花瓶上表示應該有的朵數,分別補上缺少的花:1朵,2朵,2朵。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透過整理與複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10與內、數的認識,利用數的組成,熟練掌握10 以內的加減法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數的組成,理解算理

  3、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並會獨立思考

  教學用具:

  卡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複習

  2、情境;小朋友在電梯裡說出自己家的樓層。你猜一猜,他們分別住幾樓?

  3、填空:4+( )= 8 6+( )= 10

  5+( )=9 8+( )= 10

  二、加法表;

  (1)觀察有什麼規律,可以討論

  (2)彙報

  (3)開火車

  (4)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三、學習減法表

  方法同上

  四、小結

  板書:

  加法表 減法表

  略 略

  教學反思:

  整理與複習

  教學目的

  鞏固10以內加減法

  教學重點

  複習大括線題,區分求整理與部分的題

  教學難點

  弄清部分與整理的關係。看圖說圖意

  課前準

  圖形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圖意,列式計算 7-3=4 6+2=8

  (二)看圖列出兩道加法和減法算式 3+4=7 7-3=4

  4+3=7 7-4=3

  (三)在○裡填上+ -號 訂正:3-2=1 6+3=9 4-4=0

  3+2=5 6-3=3 5+2=7

  (四)填空並回答問題

  1、看圖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西紅柿有幾個?3個,蘑菇有幾個?3個土豆有幾個?4個茄子有幾個?)

  2、哪種菜最多?(土豆)哪兩種菜的數量同樣多?(西紅柿和蘑菇同樣多)西紅柿、蘑菇、茄子共有幾個?(3+3+2=8)

  (五)口算練習7題1.自己計算注意方法2.小組訂正互查互改1+4+3=8

  板書:

  3+4=7

  4+3=7

  7-3=4

  7-4=3

  7-3=4

  6+2=8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寫1~5各數,並注意書寫工整。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認真書寫的習慣。

  3、利用"野生動物圖"圖,使學生初步感知"用數學"的樂趣,同時滋生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良好願望。

  設計理念:

  1、能採用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體現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

  2、能創設一定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

  1~5的寫法。

  教學準備:

  野生動物園"電腦課件、1~5各數的寫法課件、計數器;

  學生準備:

  15根等長的小棒、1~5共5張數字卡片、計數器若干個(每小組一個)、教科書第16頁上的點子圖及"做一做"中的實物圖片5張。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14~15頁的"野生動物園"圖

  1、創設動畫情景。

  教師將"野生動物園"圖製成電腦課件動態展示:湛藍的天空一輪紅日,漂來4朵白雲;一位教師帶4個學生來到野生動物園遊玩;一頭大象從左邊徐徐走來;右邊大樹旁有2頭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長頸鹿從不同的方向進入視野;4只小鳥自由飛翔;草叢中5朵鮮花開放;然後畫面定格。

  2、數畫面中的人和物。

  讓學生觀察以上畫面,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個(或多少隻)。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各組巡視、傾聽,並加以指導。數畫面上人和物的數量時按一定的順序數,先數數目小的,再數數目大的。

  3、用1~5各數表示畫面中的人和物。

  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出人和物的數量的基礎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順序說出圖中的人或物。當學生說"1個太陽、1頭大象"時,即將"1個太陽、1頭大象"圖動圖移放在主題圖下面(如教材所示),並告訴學生,一個太陽、一頭大象都用數"1"來表示。並在大象圖下面貼上"1"。同時讓每個學生找出數字卡片"1",擺放在桌子上。並提問:"這幅圖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個數可以用1來表示?"學生透過認真觀察,可能有許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師;一朵藍色的花;有一隻鳥飛向太陽"等。

  2、3、4、5的教學過程和1的教學過程相同。

  4、1~5各數的形狀的認識。

  在學生用1~5各數表示出圖中的人和物以後,閃動5張數字卡片,學生對著自己擺的1~5這5張數字卡片,每個人發揮想象,同桌的或在小組裡說一說,1~5這5個數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東西。學生說的也許是我們教師不曾想到的物體,對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不能隨意扼殺,應積極鼓勵。最後師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數的形狀特徵:1像小棒,2像小鴨,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鉤。透過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學生對1~5這5個數的形狀的正確記憶。

  5、根據1~5各數的基數含義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師:"請你拿出1根小棒,擺放在數字'1'的下面。"學生操作,可讓一名學生上臺演示。

  教師:"請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別放在數字卡片2、3、4、5的下面,並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擺看。"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學生拿3根小棒擺出的圖形除了三角形還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擺出的圖形除了正方形、五邊形外,還有許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產生的各種圖形,可以讓學生上臺展示,讓他們體驗用數表示物體的樂趣。

  (2)請學生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個數可用1~5各數表示。

  6、做第16頁上的"做一做"。

  教師端出3個蘋果,並提問:"不用出聲,在心裡說老師拿出了幾個蘋果?請你用其它物體或數字表示和老師一樣多的蘋果數。"先讓每個學生將課前準備好的圖畫卡片或數字卡片在桌上擺出來。然後請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學生上臺展示。如,有人用3個手指表示,有人用3個圓片、3朵紅花表示;有人用數字卡片3表示。透過這個活動,加深學生對數的基數含義的理解。

  二、教學數序

  1、逐次感知1~5的數序。

  教師用電腦課件動態展示:在計數器上撥上一顆珠,問:"教師撥了幾顆珠,用數幾表示?"學生回答後,在計數器上方標上"1"。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在計數器上撥上1顆珠,然後教師提問,"再撥一上顆,是幾顆?1添上1是幾?"學生撥完並回答後,教師動畫展示"1顆添上1顆是2顆,即1添上1是2"的過程,並在計數器上方標上"2"。

  在"2"的基礎上,依次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上1顆、再1顆、再1顆,然後教師利用課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過程。

  2、整體感知1~5的數序。

  讓每個學生將學具卡片"點子圖"按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列。然後教師提問:"1的後面是幾?""5的前面是幾?""3在誰的後面又在誰的前面?"

  三、教學數的寫法

  1、教學1、2的寫法。

  ①動畫展示1、2的書寫筆順(2遍)及在寫字格中的佈局,讓學生用眼觀察;

  ②在桌上劃(或書空)1、2的筆順;

  ③在書上寫字格中描出1、2。提醒學生坐端正,眼與書之間保持一定距離,書寫要工整、美觀。教師巡視時,發現寫得好的拿上臺在全班展示,寫得不正確的要及時糾正,以鼓勵為主。

  2、教學3的寫法。

  教學方法與1、2的相同。提醒學生寫3時,兩個半圓組成的,開口的方向是向左。

  3、教學4、5的寫法。

  教學方法與1、2、3的相同。

  四、課堂練習

  做練習二中的第1~4題。每道題先引導學生讀懂題意,然後再回答。

  可將每題結果做成課件,供訂正時使用。

  1、做第1題時,先讓學生看圖說一說,圈中是什麼動物,然後數一數有幾隻就在下面的括號裡寫幾。寫數時,要認真、工整。教師巡視時,發現好的應及時鼓勵。

  2、做第2題時,引導學生先看第一幅圖,提問:"有幾隻口哨?用數幾表示?"動畫將口哨圖與2連起來。然後讓學生完成其餘3題。連線時,應要求學生用尺畫線。

  3、做第3題時,使學生明確應根據下面給出的數來塗色。學生塗完後應反饋對正。

  4、做第4題時,引導學生先想想1~5的排到順序,然後在小旗上填數。

  課後反思

  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這單元時,主要是把認數與生活相聯絡。本節課根據小朋友喜愛小動物的特點,讓學生一起到動物園遊一遊。學生們一開始便情緒高漲。他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爭著搶著回答問題,充分體現了“我要學”的願望。在遊覽動物園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說說喜歡的小動物,然後數一數喜歡的小動物的個數,最後用相同個數的小圓片表示出來。透過創設的情景和擺圓片的操作過程,鞏固了學生認識數1——5這一知識點。

  在1—5加減法的口算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靈活運用,有能加強對算理的深刻理解。比如5—2=?從數的分成上思考,學生在反覆說和記憶中,可脫離圖示和手指等形式,學生在頭腦中總直接建立演算法模式後,再出示一些類似的題進行口述訓練,強化算理,使學生透過練習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練習的設計上還要突出生活性。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出發,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使學生真正認識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進行找“生活中的數”和“用喜歡的數說一句話”的練習,這樣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透過表述,把知識形象化,一年級的孩子比較好動,所以設計符合學生興趣的練習形式,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擺圓片活動使學生在操作中輕輕鬆鬆鞏固了1———5的數數,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 篇6

  課題

  小數的意義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區域性各數位名稱和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能把十進分數改寫成小數或把小數改寫成十進分數。

  過程與方法:透過實際操作:“看一看”、“折一折”、“塗一塗”等活動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

  情感與態度: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重點

  瞭解小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和小數與十進分數的互化。

  難點

  小數區域性各數位名稱和數位的相互關係。

  教具掛圖

  計數器四張正方形紙

  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活動一:看一看,說一說

  1、出示一些商品價格標籤,讓同學說說商品的單價。

  2、談話引入:同學們都能正確地讀出了這些商品的標價,這是我們在三年級時學習了“元、角、分和小數”,一些商品的標價用元做單位時,要用小數表示。那除了商品的標價可以用小數表示外,你們還在哪些地方見過小數?

  3、四人小組交流自身事先已經收集好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數。

  (全班彙報交流)

  4、出示掛圖,同學閱讀第2頁。同學們說得很好,生活中有很多小數,咱們的課本中也舉了一些例子,同學們翻到第2頁,自身讀一讀,課下還可以再繼續找找生活中的小數。這些小數到底表示什麼呢?我們一起進行下面的活動。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動一:折一折,塗一塗

  1、(出示一個正方形)我們把一個正方形表示為“1”,請同學們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塗色,塗色區域性用分數表示;再把另一個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塗色,塗色區域性用分數表示。

  2、1/10我們可以寫成小數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

  3、同學嘗試把3/10寫成小數。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3/10,也就是0.3。

  4、請同學們嘗試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幾份,先用分數表示,在用小數表示。然後四人小組交流。

  5、挑戰:請同學們把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其的1份塗上顏色,塗色區域性用分數表示,然後試試用小數表示;那23份塗上顏色,怎麼表示呢?

  6、先四人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7、推想:1/1000改寫成小數是多少?127/1000呢?可以獨立考慮,也可以同桌兩人互相商量。

  8、觀察發現: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數是一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是兩位小數;分母是1000的分數是三位小數。

  活動二:讀一讀,寫一寫

  1、剛才同學們寫了很多小數,如:0.23,0.127,0.409。誰會讀這些小數呢?

  同學嘗試讀。

  2、這三個小數的小數點左邊的整數區域性都是0,假如整數區域性不是0,怎樣讀呢?如:32.017,125.409。

  同學嘗試讀。

  3、觀察總結:整數區域性和小數區域性讀法有什麼不同?

  4、認識小數區域性各數位的名稱。

  出示計數器,教師介紹小數區域性各數位的名稱。

  同學比較小數區域性各數位名稱與整數區域性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5、撥一撥,說一說。

  (1)在計數器上各數位都撥上3個珠子,說說每個3表示多少,這個數怎麼讀?

  (2)獨立完成第4頁“試一試”的“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3)你撥我說。

  同桌一人撥珠,一人讀數,並說說各數位上的數分別表示多少,然後交換角色。

  6、解釋與運用

  1、小練習:獨立完成第5頁“練一練”第1、2、3、4題。

  2、數學遊戲:你說我擺。

  3、小結。

  a、引發同學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b、結合情境圖,佈置讀書活動,培養同學良好的閱讀習慣。

  c、小數的意義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和同學的背誦結論獲得,必需透過活動使同學獲得體驗。本環節教師組織同學親自動手操作:折一折、塗一塗,先用分數表示,再用小數表示,讓同學在體驗中逐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d、引導同學觀察發現,學會總結,培養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同學學會學習。

  e、利用同學已有的知識基礎,先讀整數區域性是0的小數,再試讀整數區域性不是0的小數,使同學進一步明確整數區域性和小數區域性讀法的不同。

  f、透過開放性的遊戲活動,增強同學的興趣,讓同學在活動中加深對小數數位各名稱的理解和體會到小數區域性的數位也是十進位的。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幾和幾(第19頁和20頁的教學內容:5以內數的組成)

  完成兩個“做一做”和第22頁的第8題。

  【教學目標】

  1、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掌握4和5的有關組成,並有效地滲透有序的思想。

  2、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合作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4和5的組成,初步建立學生數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計數器:老師拔數,學生觀察

  1)先拔兩顆珠子,問:這是幾顆珠,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顆珠,這時又是幾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指名說,並請一名學生上臺寫數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顆珠,這時又是幾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指名說,並請一名學生上臺寫數字4。

  4)請你比一比:4和3誰大,誰小?請你用符號連線。

  二、學習新知:

  (一):主動探索:4的組成

  1、請你拿出4個小棒,擺一擺,可以擺成一個什麼圖形?

  2、你能把這4根小棒分成兩堆嗎?請你試一試。(學生自由活動,老師巡視)

  3、學生彙報操作結果,邊板書邊問:還有不同的分法嗎?(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板書)

  4 4 4

  1 3 2 2 3 1

  4、讀數的組成

  (1)先領讀:4可以分成1和3,1和3組成4

  (2)再讓學生自由地讀,同桌對口令

  (3)採取各種不同的形式。

  5、察上面數的組成:看看你發現了什麼?(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然後再發言)

  (先分成1和幾,再分成2和幾,再分成3和幾我們在記得的時候可以只需要記2個就可以了)

  (二)學生合作:學習5的組成

  1、教師:剛才,你已經拿出了4根小棒,現在想一想,再增加幾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

  2、師:剛才你們真能幹!發現了這種奇妙的規律,那麼你能用這種方法來把5分成兩堆嗎?並請你把分的情況像老師一樣寫出來,可以嗎?請你們小組合作,試一試。

  3、學生分小棒,老師巡視。

  4、學生彙報分的情況,學生邊回答,老師邊問:還有不同的分法嗎?(根據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5、讀一讀

  (1)小老師帶讀(2)小組開展競賽讀

  (3)師生對口令(4)同桌對口令

  (5)試著背一背

  6、觀察:請你認真觀察上面的4個數的組成,看看你發現了什麼?(先可小組裡互相討論,每個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選一個代表發言,其餘的同學認真聽)

  7、評價:你們自己組說得怎麼樣,你認為哪個組說得最好?,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8、完成第20頁的做一做:先擺一擺,然後再連線。集體評價。

  三、練一練:

  第21頁的第5題:集體評價

  第22頁的第6題:這是一題判斷題,是學生第一次遇到,教師可以先教學生如何做,然後學生再開始進行判斷。

  四、作業本

  反思: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於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教學1—5的組成時,引導學生用手指表示數,用彩色筆畫圓點表示數,根據老師的要求動手擺圓片、擺小棍擺出不同的形狀來表示數等;教學2—5的組成時,我先讓學生動手分圓片或小棍,把它們分成兩部分,然後說說自己的想法,這樣數的組成自然而然的在學生的談話中總結出來了,接著我讓學生們一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學生有自己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學生不僅掌握了5以內數的認識,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的意識。

  遊戲是學生的最愛,是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找家”、“小小郵遞員”的遊戲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5以內各數;“他是誰?”的遊戲幫助學生鞏固對序數、基數的認識;“撲克牌遊戲”和“手指歌”幫助學生記憶數的組成。再加上童謠、歌曲的介入,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寬鬆、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各種遊戲活動中一邊遊戲一邊學習,玩中學、做中學,寓教於樂。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 篇8

  1、教學目標:

  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知道用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2、教學重點:

  知道用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3、教學難點:

  會進行十進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4、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

  填一填、讀一讀:

  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

  1米=( )分米 1分米=( )釐米 1米=( )釐米

  二、探究、嘗試。

  1、自學內容一 做一做,說一說。

  0.1元=( )角 0.01元=( )分 1.11元=( )元( )角( )分

  0.1米=( )分米 0.01米=( )釐米 1.11米=( )米( )分米( )釐米

  2、自學內容三 想一想,填一填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 ,也可以表示(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歸納:

  像0.1、0.23、0.049……這樣用來表示( )之幾、( )之幾、( )之幾……叫做小數。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分別用( )位小數、( )位小數、( )位小數……表示。

  三、鞏固練習。

  書本P6第1、2、3、4題。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透過故事和遊戲形式,引導學生經歷認識0的過程及加減法,初步理解0的意義及有關0的加減法,對0的數字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2、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引導學生感受數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0的含義及有關0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0的意義和書寫。

  教具準備:

  課件、米尺、有關製圖

  學具準備:

  小圓形、小棒

  教學過程:

  一、0的認識

  1、故事引入0及其含義

  師:小朋友們都喜歡聽故事,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想不想聽啊?(想)我講的故事題目是:《快樂的森林》(板書課題)(課件出示:螢幕出示森林中飛跑著的幾隻小鳥)

  清晨,天剛放亮,森林的小鳥就嘰嘰喳喳唱個不停,請聽,他們唱得多熱鬧啊!(畫面出示巢裡2只小鳥)瞧,巢裡的2只小鳥多可愛啊!請你們想想看,它們要幹什麼去?(小組先說說,請幾個人回答)

  生1:它們想去捉蟲子。

  生2:它們想去曬太陽。

  生3:它們想找媽媽。

  生4:它們想去找朋友玩。

  ……

  師:(滲透)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小鳥十分熱愛勞動,一大早就出去捉蟲子,我們也要向小鳥一樣從小愛勞動好嗎?

  師:(出示畫面,3棵樹上都各有1個巢)問:從左邊數第1個巢裡的有2個小鳥,用什麼數表示?(2只)

  第2個巢裡有幾隻?用幾表示?(1只)

  第3個巢裡有多少隻?用什麼表示?(出示0)你是怎樣知道用0表示的?(學生小組交流)

  生1:我是看出來的。

  生2:我是聽爸爸說的,沒有了就用0。

  生3:我是在書本上看的。

  師講:小朋友們說的真好,其實0和1、2一樣也是一個數,沒有就用0表示。比如說我手裡有兩支粉筆,然後都用完了,沒有了,這時就用0表示;盤子裡一個蘋果都沒有也用0表示!

  師:你能像老師一樣舉個例子來用0表示嗎?(學生回答,對回答好的同學進行表揚。)

  師:你還在什麼物體上見過0?生舉例(溫度計、電話、手機號、郵政編碼、米尺、車牌號等。)

  師小結:0的作用可多啦,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電話、車牌號上0還起佔位作用,米尺上的0還表示起點(出示米尺圖)請大家看學生尺,找到起點0

  2、教學0的大小和寫法(遊戲)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遊戲,看誰表現的好,大家就表揚他。(教師發放數字牌)請1號、2號、3號、4號小鳥飛上來按順序排隊,很好。再請5號飛上來,0號也飛上來(大家來評一評)你認為誰排得好?大家表揚他(她)。

  師:從左往右看按什麼順序排列的?1左邊的數字是幾?0為什麼排在1的前面?1為什麼排在0的後面?請最大的小鳥號飛下去,請0號鳥留下,其它小鳥飛下去。

  師:觀察,0怎麼寫?閉上眼睛用手指比劃著寫。

  師:要想把0寫的既正確又漂亮還真不容易呢?老師這兒有一首有關寫0的兒歌(畫面出示)下面小朋友們跟著老師把兒歌念一遍。

  師:請同學們根據兒歌中的方法,在本子上寫幾個0。(寫好後小組互相評比,然後全班評比,及時表揚寫的好的同學)

  練習:

  在書上p29中間仿寫。

  3、課間休息:齊唱《門前大橋下》

  二、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

  1、師:故事引入加法,請看(出示巢裡沒鳥畫面)巢裡有小鳥嗎?用什麼數表示?太陽落山了,小鳥也要休息(放飛回來2只)飛回來幾隻?用什麼數表示?現在一共有幾隻?說說你是怎麼算出來的?(4人答)

  板書:0+2=2

  師:師舉例,生說算式,師依次報書

  2、師:當小鳥休息時,貓頭鷹要出捉田鼠(出示畫面)樹上有幾隻貓頭鷹,飛走了幾隻?還剩幾隻?

  板書:3-3=0

  師:為什麼等於0?怎麼想?先引導生用學具擺,再讓生擺一擺,看看3-3是不是等於0?你擺的什麼學具?怎麼擺的?

  師:3-0=()得幾,怎麼想的?

  生:舉例

  三、鞏固拓展

  老師考考大家好嗎?

  1、p29:用什麼數表示,為什麼?

  2、p29:看掛圖,誰來說說這幅圖是什麼意思?你想寫什麼算式(4+0),還可以怎麼寫?(0+4)

  3、p30蘋果圖先說圖意再說算式

  4、p30搶答後讓生找一找規律(10道有關0的加減算式。)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案 篇10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0的認識和加減法”。請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下面請跟老師把課題齊讀兩遍。

  二.口述目標

  這節課我們要學會的新本領是:1.知道0的含義;2.會正確讀、寫0;3.能正確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同學們有信心學會新本領嗎?(好)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新本領呢?請大家按老師的指導認真看書,自學時,比一比誰的坐姿最端正,誰看書最認真。

  三.自學指導(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

  把書翻到第29頁。手指29頁猴子圖和直尺圖,思考:

  1.仔細觀察每個盤子裡的桃子和盤子下面的數字,重點看最後一個盤子和下面的數字,為什麼寫0?

  2.手指直尺圖,觀察:尺子上有哪幾個數字?0寫在哪兒?在幾的前面?

  3.寫0時注意什麼?(把0描紅在書上)

  手指小鳥和青蛙圖,思考:

  (1)鳥窩裡原來有幾隻小鳥?飛走幾隻?鳥窩裡還剩幾隻?怎樣列算式?手指書中的算式3-3=0,為什麼這樣列?

  (2)左邊荷葉上有幾隻青蛙?右邊荷葉上有幾隻青蛙?一共有幾隻青蛙?怎樣列算式?手指書中的算式4+0=4.,為什麼這樣列?

  (3)下面我們來幫幫小女孩,想一想,5-0=(),你是怎樣計算的?將答案寫在書上。

  四.先學(看一看)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師巡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認真看書。

  2.同學們自學的都很認真,下面老師來考考你們,比一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3.檢測:(做一做)課本29頁做一做30頁1.2題(小黑板出示,2生板演,其餘學生獨立完成)

  五.後教:評議

  1.學生更正。

  誰有不同答案請上來更正。提示:用紅粉筆改,哪個地方錯了先圈起來,不要擦去原來的。

  2.討論(議一議)

  (1)30頁1題:為什麼最後一個魚缸寫0?

  教師小結:一個也沒有就用0表示。

  (2)2題:為什麼0.1.2.3.4.5這樣排列?能不能5.4.3.2.1.0這樣排,為什麼?

  (3)29頁做一做:認為3-0得數對的請舉手,你是怎樣算的?依次問0+2、0+0。

  (4)1-1對嗎?你還知道幾減幾等於0?

  小結:1.任何數與0相加、減都等於這個數;

  2.相同的兩個數相減都等於0。

  3.評議板書與對錯。

  4.同桌對改、統計全班正確率、有錯誤的更正。

  六.當堂訓練(練一練)

  今天大家表現的都很棒,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比一比誰的作業能得100分,誰的字型最端正。

  書上30頁第3.4.5題 選做:31頁第6.7.8題

  七.板書設計

  0的認識

  板書內容:在田字格里寫0

  剖析: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測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是實實在在的,從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個數學的符號,似乎與孩子有一定的距離,但我在教學時始終以各種生活化,動態化的情景來展開學習活動。如“在故事中體驗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體會0的計算”讓孩子們感覺0是那麼的親切、熟悉,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0原本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可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它的意義變得那麼豐富,學生對0的計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來解釋真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