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提綱

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提綱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不管我們學什麼,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是指某個模組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提綱,歡迎大家分享。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剛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通“毋”,不要)

  (2)無失其時(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通“斑”,此處指頭髮花白)

  (4)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僅僅)

  2.特殊詞義

  (1)河內兇(穀物收成不好,荒年)

  (2)鄰國之民不加少(副詞,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過)

  (4)數罟不入洿池(細密)

  3.一詞多義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前一個為動詞,吃;後一個為名詞,食物)

  (2)數

  數口之家,可以無飢譯(幾,若干)

  數罟不入洿池(密)

  願令得補黑衣之數(數目)

  扶蘇以數諫故(屢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過)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彎曲)

  系向牛頭充炭直(通值,價錢)

  (4)勝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盡)

  驢不勝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謂戰勝於朝廷(勝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超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美的)

  (5)發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開啟)

  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派遣)

  百發百中(發射)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花開)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窮兵黷武(軍事力量)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軍隊)

  草木皆兵(士兵)

  4.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填然鼓之(敲鼓)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稱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5、古今異義

  (1)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2)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古:穀物收成不好今:兇惡,厲害)

  (3)棄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

  (4)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古:供養活著的人今:保養身體)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憑藉今:表示同意,認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為這樣,而意為卻今:轉折連詞)

  (7)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歸咎今:沒有罪過)

  二、文言虛詞

  1.而

  (1)連詞,連線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棄甲曳兵而走

  (2)連詞,表承接:或百步而後止

  (3)連詞,錶轉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殍而不知發

  (4)連詞,表並列: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

  2.其

  (1)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裡”:則移其民於河東

  (2)代詞,作定語成分:移其粟於河內(代河東的)/無失其時(它們的)

  3.之

  (1)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寡人之於國也/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2)結構助詞,的:察鄰國之政/王道之始也

  (3)襯音助詞,無義:填然鼓之/樹之以桑

  ⑷代詞,作賓語成分:申之以孝悌之義(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說的事)

  4.焉

  (1)句末語氣助詞:盡心焉耳矣

  (2)代詞: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詞,這樣:河東兇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詞詞尾,相當於“地”:填然鼓之

  6.於

  (1)介詞,對於:寡人之於國也

  (2)介詞,表比較,比: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3)介詞,在: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斷)

  (3)非我也,歲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問句

  (1)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問代詞,與“也”連用,表疑問)

  (2)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疑問代詞“何”與“如”連用,表疑問)

  (3)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疑問代詞“何”在此表示反問)

  3.省略句

  (1)(寡人)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語“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棄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語“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以”後省“是”,“以是”相當於“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語“梁惠王”)

  (5)(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省去主語“孟子”)

  (6)(國家)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省去主語“國家”)

  (7)(王)則日:“非我也,歲也。”(省去主語“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裝句

  (1)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於鄰國多,介詞賓語後置)

  (2)申之以孝悌之義(以孝悌之義申之,介詞賓語後置)

  (3)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於道路女戴,介詞賓語後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詩歌閱讀

  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學生讀不懂詩歌,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答題。

  輔導對策:

  教給學生閱讀詩歌的方法,講解詩歌的六種題型,詩歌中常用的專業術語。

  二小說閱讀

  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①學生不能判斷人物是否是主人公,概括人物性格特徵不能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去概括,更不會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劃分情節結構不知何條途徑人手。分析情節時,找不到線索。

  ②許多同學不知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的作用,答題語言又不規範,因此不得分。對於如何分析和歸納小說的主題,有些同學不知從何入手,也不懂歸納小說的主題一般用的方式。

  輔導對策:

  ①判斷人物是否是主人公,依據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概括人物性格特徵應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而對那些具有某種共性的典型人物,還要從人物之間的關係和人物與主題的關係去分析其典型意義。劃分情節結構可以從以下幾條途徑人手:依時空的變化劃分;依場景的轉換劃分;依相關材料的角度變化劃分。分析情節還要把握情節發展的脈絡,即線索。

  ②分析環境描寫要注意環境對人物性格起的強化作用,對主題所起的暗示作用。在分析小說主題時,首先要從人物、情節、環境出發,進行認真的考察。其次,還要了解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家創作小說的動機。歸納小說的`主題一般用“透過記敘(描寫)……表達(讚揚、揭露)……”的方式。

  三、散文閱讀

  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①如何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這是閱讀散文的難點,很多同學一頭霧水,讀不懂文章,放棄答題。抓住了散文的線索,文章各部分內容與中心的關係就可以一目瞭然。然而散文在行文上不僅就事論事,就人寫人,就物寫物,就景寫景,很難把握。充分地層開聯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的思維方法和表現手段,更難把握,許多同學不得要領,因此丟分。

  ②學生們沒有分析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寫法的特點和作用的思路和方法,自認為這類題沒法把握。

  輔導對策:

  ①如何分析散文的“形”?首先要弄清作者佈局謀篇的特點和表現手法上的特點;其次要理清散文的線索。怎樣迅速準確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從抓中心句、關鍵句人手,它們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鑰匙。散文常常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因景寫情。分析聯想的原由,抓住聯想的“聯絡點”——形與神的共同點,能更好體味散文的感情。

  ②閱讀時可從以下方面人手:首先要把握此類文章的結構特點,即先託物後言志物+情意託物寓意,或象徵體+象徵意義託物言志。其次要分析所託之物的外形特徵和內在品格。第三要抓住“物”與“意”之間的類比點即相似點,看文章如何展開聯想的。

  閱讀常考描寫作用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說明文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式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