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閱讀邊城讀書筆記

高中生閱讀邊城讀書筆記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閱讀邊城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閱讀邊城讀書筆記1

  薄薄的晨霧籠罩著河面,蘆葦的氣息淡淡瀰漫,破霧而來的是一條古老的棕色的船,船頭那個年邁卻硬朗的老人認真地渡著船,船尾是個可愛的少女,歡快的吹著竹管,美妙的聲音震盪在空氣中。

  《邊城》很美,大量的描寫文字營造了一個很浪漫的氣氛。這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我來談談本書兩位主角:翠翠和儺送。

  翠翠是個單純清澈的女孩,她有著純樸女孩子的本源,有著人性最美的一面。這與她的生活環境有關。翠翠從小在茶峒這個民風淳樸的邊城長大,正如書中所述,“翠翠在風日立長養著,把皮膚變的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也教育她。”對於親情,她能很好的孝敬爺爺,十幾年來一直陪伴著爺爺,當爺爺渡船疲倦時,人在隔岸招手喊渡船,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溜刷在行,從不誤事。對於愛情,翠翠又表現出了那種純樸的美。他知道自己愛誰,並要為愛守候,那麼純樸的等著不知歸期的儺送。

  儺送是個秀拔出群的人,他的氣質有些像他的母親,不愛說話,但是深得茶峒人民的愛戴。儺送也擁有著純樸美好的性格。他在兩年前的端午節上與翠翠偶遇,翠翠在他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此時,當地的團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可見,在儺送的眼中,沒有名和利,只有愛情的堅定。

  當儺送得知自己的哥哥天保也喜歡翠翠時,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約定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這足以表現儺送雖對愛情執著,卻依舊珍惜親情。哥哥天保因自知無法得到翠翠而離家,不幸身亡,此時的儺送,本可輕易的得到翠翠,卻離開了家,自己下桃源去了。他對於親情,也有著一份難以割捨的感情,哥哥的死,讓儺送自責,給他負罪感,於是,她無法接受翠翠。當親情與愛情發生衝撞時,他只好選擇逃避。我想,儺送的逃避,更能反映出他人性的美,他沒有接受翠翠,而是為了已亡哥哥,選擇離開。

  在本文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最純樸,最擁有人性美的。《邊城》一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的讀者,也奠定了它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高中生閱讀邊城讀書筆記2

  這星期,我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第一次知道《邊城》,是上高中時,語文課本里選編了《邊城》的片段,那個片段是對翠翠和天保二佬之間純美而又悲情的愛情描寫,令我深深沉醉、感慨。茶峒的淳樸的'民風、如詩如畫的美景,再加上老船伕翠翠爺爺那份慈祥和藹,無一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沈從文先生的文字,心中時刻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美”,他作品中的美無處不在,景美、人美、民風美。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細細地流淌,沒有扣人心絃的鋪墊,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時刻,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在這平平淡淡、從從容容之中,卻在讀者的心中,產生萬千的漣漪和百般的觸動。

  最感慨於沈從文先生對於水的感情,他曾在寫於一九三一年的《自傳》中說:“我的情感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離。我受業的學校,可以說永遠設在水邊。我學會思索,認識美,理解人生,水對我有極大關係。”翻看《邊城》的每一頁,或多或少都出現了對水的描寫或與水有關的文字,在沈從文的筆下,這些水彷彿是有靈性的,它已不再只是自然界的一種物質,而是湘西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書中所有美的故事產生的起點和根基。

  在這美的映襯下,我喜歡那個多情而又憨厚的水手,謀生雖苦,卻抵擋不住他對生活火熱的感情,抵擋不住他對美好生活的執著地嚮往。當沈從文先生執意要給他一些錢作為對他慷慨贈送的回報的時候,那位水手立刻要把核桃要回去,因為他說自己不做買賣,不要錢,這是何等的樸實,何等的率真!我喜歡那個眸子裡滿是青山綠水的純真的翠翠,多麼美麗的一位姑娘,被邊城的山和水滋養著。

  她活潑而真摯,當祖父不在時,她機靈地撐起船擺渡;當她聽到有人說自己只是一個船伕家的孩子配不上船總二佬時,她絲毫不掩飾,選擇立刻離開。我喜歡那位年輕的船總二佬,他正直而富有情感,他深愛著翠翠,但當他得知哥哥也喜歡翠翠時,沒有氣餒,而是選擇公平競爭。我還喜歡故事中的忠厚的老船伕,正直的天保大佬還有那些水手和鄉親們。

  是湘西的水,賦予了他們美好的性情,淳樸的民風,同樣,也正是因為他們,湘西的水變得更美,更為靈動。我想:這也是沈從文先生寫《邊城》的一個原因吧。

高中生閱讀邊城讀書筆記3

  《邊城》開篇描繪出了一幅湘西小鎮下茶峒民風淳樸的畫面,以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為故事主線,體現了人性中的莊嚴、健康、美麗、虔誠的一面,同時也反應了沈從文身上的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情懷。

  “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翠翠從小同祖父和一隻通人性的黃狗生活,女孩的父親認為“一同去生既無法聚首,一同去死當無人可以阻攔”,於是殉情死去,女孩的母親再生下翠翠後也相繼殉情。在這種世外桃源一樣的小山中,無父無母,卻擁有祖父無限關愛與疼惜的翠翠竟奇蹟般地成長為了一個善良,純樸的女孩。

  “翠翠不能忘記祖父所說的事情,夢中靈魂為一種美妙歌聲浮起來了,彷彿輕輕的各處飄著,上了白塔,下了菜園,到了船上,又復飛竄過懸崖半腰——去作什麼呢?摘虎耳草!”時間在成長她,使她歡喜說新嫁娘的故事,歡喜把野花戴到頭上去,還喜歡聽人唱歌。茶峒人的歌聲,纏綿處她已領略得出。她有時也孤獨了些,連祖父也猜不透她的心思。翠翠無論在長相還是性格上無疑是討喜的,繼而引得大老,二老雙雙示愛,可是愛情的尾巴並沒有被她捉住。祖父在一場雷雨中安靜的死去,二老的唱歌,順順大兒子的死,順順父子對於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妝奩誘惑儺送二老,二老既記憶著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會,又被家中逼著接受那座碾坊……一連串的事故接踵而來,一切都如此令人悲傷,然而作者卻在這其中注入了對人性美的嚮往和追求。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開篇帶有夢幻口吻,卻又如此真誠,自然,故事沒有多麼的充滿傳奇色彩,也沒有多曲折的事件來吸引讀者,卻是透過運用世外桃源般環境的氛圍描寫來凸現那種悲劇性的故事情節,批判現代文明束縛的那種生活。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故事以簡短的開放式結尾收尾,引人深思。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即象徵了文化的終結,又象徵了結局隱喻的那種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也許,二老會回來的!

高中生閱讀邊城讀書筆記4

  初讀《邊城》時,我以為它只是講述著一個遙遠的地方的美麗風景,渡船,還有渡船的小主人那段沒有結果的朦朧愛情。整本書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平凡。翠翠和他的爺爺孤獨清平的生活,寧靜古樸的湘西風景就是它的全部。

  可是,再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依舊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依舊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那份細膩和真實,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心靈的一角,不知不覺間已然淚流滿面。

  看多了高樓大廈,看慣了車水馬龍,我的心憧憬著一片遠方的土地,而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湘西就呈現了我心中朦朧勾勒出的天堂。清澈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亂的碎石,微風吹過竹林,發出沙沙的輕響。乳白色的霧靄靦腆地在薄暮的夜色裡飄浮,景緻柔美而寧靜,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華,有一種出塵而卓然的清麗,似林泉深處悠然飄出的牧歌。

  而那段未果的愛情,也因為弟兄倆的坦蕩而令人心酸,因為同時愛上了一個女孩而使愛情成為了一種負擔,最後,一個死去,而另一個揹負著彼此的靈魂選擇出走。故事的最後,爺爺的離去使翠翠成為完全的孤獨,而她,仍然執著地守望著,守望的,也許是明天,也許是永遠。

  萬千錯落的情緣只是匆匆交叉而過,它們不似一季的候鳥會去而復返。想起老船伕的一句話:“怕什麼?一切要來的都得來,不必怕!”在這樣的堅強背後,不也隱藏著一種對人生的無奈嗎?很多時候,我們真的無能為力。

  整個故事將三年時光濃縮進了三個美麗的端午節,從遇見到離別,不過這樣簡單。故事寫得極其淡然,骨子裡卻盡是悲涼。原來離散可以這樣急迫,原來一切曾經的擁有可以瞬間成空。時間的觸角是那麼的細而綿長,都以為自己還是被時光眷顧的孩子呢,殊不知等待在遠方的,卻是不能回頭的滄桑!

  然而,只要有希望,就總會有曙光。任歲月流逝,細數度過的那些在回憶的凝眸裡最終沉澱下來的日子,生活也就這樣繼續下去了。大仲馬不是曾在《基督山伯爵》中作過如此總結:“請記住:等待和希望!”

  原來,沈從文先生的心竟是如此遙遠,他在尋找一座心靈的邊城,將一座悲天憫人的城池留給了每一個讀者。

高中生閱讀邊城讀書筆記5

  “一條小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還有一條方頭渡船。”《邊城》的開頭,如同一位長者悠悠地講著故事一般,於平靜處見著波瀾,於樸實處透著光輝。

  故事發生在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清澈的河溪,青翠山坡上坐落著美麗的白塔。終日擺渡於兩岸之間的年輕小夥子彷彿是青山綠水的鐘擺,在似水流年中日漸蒼老。在他笑容堆起來的皺紋裡,有著人類最深刻的悲哀:對幸福的渴望及對渴望落空的恐懼。翠翠,老船伕的孫女,她的幸福就是老船伕的幸福—找個好人家。船總順順有兩個優秀的兒子,大老天保,二老灘送。兩兄弟同時喜歡上了擺渡老人的孫女。

  這幸福本來看得見也摸得著,可近在手邊的幸福卻突遭意外—天保大老死了。這件事的發生,讓老船伕都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他無法像從前那樣從容地而對大老的父親和二老灘送,他的舉止中多了一份不知所措造成的做作,他的笑容裡添了一份餡媚。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在臨死之前為翠翠幸福所做的最後的努力,在他撒手人間的剎那又一次落空了。址後的結局是,所有的幸福都不會回來了……

  這本小說,哦,也許應該叫它故事。文中的用詞極簡練,每—個字都承擔著表達作者意圖的重任,人物間的對白含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在不知不覺中,人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地方,一個與塵世隔絕的人間仙境,沒有塵世喧囂,沒有怨恨欺騙,每個人都那麼善良質樸。文中的翠翠、老船伕、大老、二老、順順……他們雖是虛構的人物,但各自都有鮮明的性格:翠翠的天真調皮,船伕的忠厚老實……

  作者沈從文描繪出湘西質樸的風土人情,使我們這些習慣了喧器,曹雜,在冷漠的水泥森林中生活的都市人看到了人間真情:翠翠與祖父濃厚的親情,二老、大老對翠翠樸實的感情,翠翠對二老美好單純的愛情。

  人間美好的真情,是人類精神的瑰寶。在竟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中,許多人迷失了自己,對社會,朋友、師長或許都存有戒心。過多的猜忌是阻止人們真情顯露的重要原因。同時,有的人為了打例對手,面對別人的請教則盡最多留一手,生怕自己的秘方外洩。如果真的是這個樣子,人活在世上是不是有點太累了?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要的就是快樂。活得輕鬆一點吧,世間有許多值得人珍惜和留戀的東西,真情就是那最寶貴的財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