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方法

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方法

  雖然每個父母都愛子心切,但是在和孩子交流溝通的過程中難免一些不恰當的言語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但是如果父母選擇正確的話和孩子交流,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會更加地熱情自信。下面有幾句話,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不要對孩子說。

  第一句話是,“你都這麼大了,怎麼還這樣。”比如說在一個公共場合,一個7歲的小孩子因為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而大哭大鬧,但是旁邊一個5歲的小孩子很乖巧地坐在旁邊,這個時候父母就會進行對比,但是其實在父母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也許並沒有真正地瞭解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大吵大鬧,反而在沒有了解的基礎上就去責罵孩子的行為,這樣其實只是在煩惱孩子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煩惱,沒有去關心孩子是在想什麼,這樣是不正確的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你怎麼這麼沒用。”這是第二句不能說的話。有時候父母是笑著和孩子開著玩笑的,但是這樣的話如果經常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比如說孩子一件小事沒有做好的時候,父母就這樣說,久而久之孩子會感覺到受到了傷害。身為父母教導孩子應該多鼓勵,但是不應該把這樣的玩笑責怪的話半玩笑地說出來,如果你不是真的覺得自己的孩子比較笨,那就不要去說這句話。

  “你怎麼就不能像某某某一樣。”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小孩拿去跟別人的小孩對比。特別是拿自己小孩的缺點和比人小孩的優點對比。如果這種情況頻繁出現的話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可能原本父母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自己的小孩子改進某方面的缺點,但是這樣子不但會使小孩子的自信受挫,而且對改進沒有一點好處,他久而久之會覺得自己就是哺乳別人。所以對待自己的小孩不足的地方,父母應該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引導,要多鼓勵。

  “不要跑的太快,會摔倒。”每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受到傷害,但是這樣子提醒孩子的話,以後不只是在跑步上,在很多事情上孩子都不敢嘗試著去超越,也許父母可以檢查自己小孩的鞋子有沒有穿好,而不要去阻止孩子去超越。

  父母如何和孩子交流

  1、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家長與孩子說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願。在學會傾聽孩子的同時,家長要學會向孩子傾訴。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如果家長只一味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會變成一個只喜歡吐苦水、尋求別人幫助卻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幫助別人的人了。

  2、注意體會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當孩子的玩具壞時,或當孩子和小夥伴鬧彆扭時,孩子會難過上好半天,如果家長認為:小孩嘛,很快就會忘記的。或者就只會一味和孩子說:“沒關係的,要堅強點。類似這樣硬邦邦的安慰,孩子會覺得你根本體會不到他的難過,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和你說,而是一個人憋在心裡了。如果父母改成說:”我也很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解決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一定會有不同的表現。

  3、把自己變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進行交流時,很多家長喜歡用訓斥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對待幼兒,孩子在家裡沒有玩伴,這會讓孩子心裡對父母產生一種距離感和恐懼感,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麼會敢和爸爸媽媽進行溝通,或對爸爸媽媽提出問題呢?

  4、和孩子密切相處,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溝通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媽媽們要騰出時間和孩子相處,密切觀察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瞭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惱的問題,然後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尋找話題進行交流,這樣會激發孩子和父母交談的興趣,促進親子關係。

  5、及時瞭解孩子的發展程度

  父母應該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話,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這不僅讓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暢而使雙方之間有代溝的產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