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的方法

糾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的方法

  孩子的嫉妒,不僅在家有,在幼兒園也有。大約從1 歲半到2歲起,他們的嫉妒心理就開始有了明顯而具體的表現。起初,孩子的嫉妒大多與母親有關。如果自己的母親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孩子身上時,孩子就會以攻擊的形式對別的孩子發洩嫉妒。例如,當母親去抱劉家的孩子時,孩子就會很快地跑過去,叩叩他的頭,或抓他的腳,想把那個孩子支開,甚至騎在他的身上,等等。這是幼兒在家裡常出現的嫉妒。在幼兒園,幼兒之間相互比較的機會相對地增加了,嫉妒的形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如,在幼兒園裡,她常常偷偷地把老師喜歡的那些孩子的東西藏起來或搞壞。又如在幼兒園上課時,如果老師誇獎別的孩子,他便會大聲喊叫:“我也會啊!” ……,這樣的例子在幼兒園可真不少。

  孩子的嫉妒具有明顯的外露性,有時還具有攻擊性,破壞性。

  幼兒的嫉妒具有外露性。幼兒嫉妒與大人嫉妒的不同之處,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大人在非常嫉妒時還會盡量忍受,心中雖然不高興,但也不會形之於色;幼兒卻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考慮後果。自己很想要的玩具媽媽卻不給買,因而深深痛恨持有那種玩具的孩子,有時甚至會把人家的玩具弄壞。幼兒的嫉妒有時還具有攻擊性和玻壞性。比如,小朋友們正在跟老師學畫飛機。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架飛機,讓小朋友們照著畫。畫畫結束後,老師把孩子們的圖畫收上來,對小靜的畫提出了表揚,誇獎小靜畫得好,並且把小靜的畫貼在牆上展覽。但小靜的畫貼在牆上不久,小敏就趁大家不注意,用黑筆在小靜的畫上亂塗抹了好幾道。老師發現後,問小敏“為什麼要這樣做?”,小敏說“我不願意小靜畫得比我好。”,還有前面提到的那些例子都說明孩子的嫉妒有時具有攻擊性和破壞性。

  孩子嫉妒心理的糾正

  嫉妒是一種消極的社會現象,它是對別人在品德、能力等方面勝過自己而產生的一種不滿和怨恨,是一種被扭曲了的情感;它對個人、集體和社會起著耗損作用,是一種對團結、友愛非常不利的情感。這種缺點如果保留到長大以後,那麼孩子就很難協調與他人的關係,很難在生活中心情舒暢,因為嫉妒心理強的人,別人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失敗,都會給他帶來痛苦,平添不少煩惱。所以要從小就糾正孩子的這一不健康的心理行為。要糾正幼兒的嫉妒心理,應該注意從以下幾點著手:

  1.瞭解孩子嫉妒心理產生的原因。只有瞭解了孩子產生嫉妒的原因,才能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一般認為,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主要原因有:

  ①環境影響。如果在 家裡,成人之間互相 猜疑,互相看不起,或當著孩子面議論、貶低別人,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心理。

  ② 不適當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長常對自己的孩子說他在什麼方面不如某個小朋友,使孩子以為家長喜歡別的小朋友而不愛自己,由不服氣而產生嫉妒。

  ③孩子能力較強,但在某些方面不如別的小朋友。一般而言,在各方面都比較“弱”的孩子,他們都比較“安分”,他們已習慣於做“弱者”—— 時得不到表揚和沒有表現的機會都無所謂;但能力較強的孩子,則因為能力較強(他自己也認為自己很有能力, 而又沒有受到“重視” 和“關注”(如被老師表揚或被老師提問等),所以才會對別的有能力的小朋友產生嫉妒。再有,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因為 在某些方面能力較差而做得不如別人好,。也可能由羨慕而產生嫉妒。特別是一些在家經常受到誇獎、家長比較溺愛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

  2.糾正孩子嫉妒的一些具體方法。孩子有了嫉妒心理,成人可在瞭解其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採取以下方法:

  建立良好的環境。嫉妒心理和行為的產生,雖有多種原因,但從根本上講,是孩子內部的消極因素和外部環境的消極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父母應當在家庭中為孩子建立一種團結友愛、互相尊重、謙遜客讓的`環境氣氛,這是預防和糾正孩子嫉妒心理 的重要基礎。

  要正確評價孩子。孩子都喜歡受到表楊和鼓勵。表揚得當,可以鞏固其優點,增加他的自信,促進他不斷進步;如果表揚不當或表揚過度,就會使孩子驕傲,進而看不起別人,認為只有自己好,別人都不如自己,甚至當有人說別人好,沒說他好,他就難以接受。這是因為孩子年齡小,自我意識剛開始萌芽,他還不會全面地看問題,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他對自己的評價是以成人對他的評價為標準的,所以父母要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愛和喜歡,就對孩子的品德、能力的評價隨意執高,過分讚賞,以免孩子對自己產生不正確的印象。家長還要適當地指出他的長處和短處,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學習,幫助孩子正確評價自己。

  幫助孩子提高能力。父母如果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的孩子,不要當面指責孩子不如別人,而應具體幫助他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如果有條件,父母可以請一位能力強的孩子來幫助自己的孩子做好一件事情,這樣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間真誠友好的幫助也是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對孩子進行謙起美德的教育。通常嫉妒較多地產生在有一定能力的孩子身上,孩子往往因為已有能力,但沒有受到注意和表揚,因而對那要受到注意和表揚的小朋友產生嫉妒。所以在糾正嫉妒心理同時還必須對孩子進行謙遜美德的教育,讓孩子懂得“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讓孩子明白即使別人沒有稱讚自己,自己的優點仍然存在,如果繼續保持自己的長處,又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自己的才幹就會更強,就會真正地長久地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爭強好勝的性格。家長要引導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實際能力去同別人相比,競爭是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進步和取長補短,不能用不正當、不光彩的手段去獲取競爭的勝利,把孩子的好勝心引向積 極的方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