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應對如影隨形的品牌危機

該如何應對如影隨形的品牌危機

  品牌危機就像死亡和納稅一樣不可避免,想躲也躲不掉。

  如何正確看待積極應對如影隨形的品牌危機?23日,來自復旦大學、《中國名牌》雜誌以及“杜邦”、“奧克斯”、“永樂”、“帕格索斯傳播”等學術界和中外企業界的品牌管理專家,在南京“中國品牌危機管理峰會”上,理論與例項並用,為江蘇企業家端上了一道品牌危機管理的“大餐”。

  為何品牌危機甩都甩不掉

  中國加入WTO後,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放,品牌競爭更趨激烈,品牌危機事件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權威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有影響的品牌危機事件每季度只有幾件,2004年上升到每月幾件,今年則猛增到每月超過10件,中國市場已進入品牌危機高發期。

  國內市場品牌危機事件頻發,事出有因,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我們的經濟活力在增強,品牌越來越多、品牌活動頻繁但有的不規範、媒體渠道增多、國家法律法規日趨完善等等,都是品牌危機頻發的重要因素。深挖下去,品牌危機事件頻發與下列因素高度相關:政府機構和管理部門把關、處理問題越來越嚴謹,企業“矇混過關”難度加大;消費者越來越成熟,維權意識明顯提高;消費者體現出越來越強的社會責任感,加上職業“打假”群體越來越活躍,企業不規範行為更易授人以柄;公眾對品牌的不信任也常引發“消費恐慌”;中國人的“耳目”全球暢通,國際品牌在國外的危機事件國內傳播十分迅速;媒體競爭越來越激烈,也會對品牌危機事件起推波助瀾作用;由於市場競爭激烈,競爭對手往往也會落井下石。

  專家們一針見血地指出,儘管品牌危機事件曝光率越來越高原因很複雜,但歸根結蒂,企業自身不硬,管理中存在疏漏,才是真正的原因。

  必需補上危機管理這一課

  研究表明,如果發生同樣的品牌危機,應變機制不全、應變處理不力的企業,比機制健全、應變及時的企業,受不良影響的時間要長2.5倍。

  據此,專家們告誡江蘇企業,必需高度重視品牌形象,儘早補上品牌危機管理這一課。一般來說,品牌危機管理應包括危機預警和危機處理兩個方面,即既要建立品牌危機預警系統,做到未雨綢繆,又要建立、演練快速反應機制,一旦危機發生,全力以赴,迅速化解。全球500強及許多大企業,非常重視品牌危機管理,紛紛建立起先進的危機防範預警機制,有的企業還專門設有首席風險官職位,很值得中國企業研究、學習。

  企業如何學會危機公關的本領,增強處理品牌危機的能力呢?專家建議,由於品牌危機不外乎來自社會自然、組織自身、對手、政府、媒體、社會公眾等幾個方面,企業就應該在建立預警機制的基礎上,平時注重加強對相關方面的'研究與溝通。比如,可以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與政府、媒介和社會公眾保持良好的溝通,萬一危機來臨或許能夠提前獲得資訊,及早研究應對策略;即使危機之中,也可以提高溝通效率,縮短危機時間,減少損失。

  化“危”為“機”見真功

  危機是什麼?既有“危”,也有“機”,這個“機”就是機遇。品牌危機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正視危機,積極行動,化“危”為“機”。

  化“危”為“機”,真的可行嗎?專家的回答十分肯定。前些年,我國手機生產一直實行著“牌照制”的管理方式。由於預計市場會放開,兩年前民營企業奧克斯集團斥資10億元進入手機業,但多次努力未能領到手機“準生證”,只得一直靠租其它企業的牌照生產,不但不能打自己的品牌,每年還必須付出昂貴的“貼牌費”,長此下去,企業手機生產將面臨極大的生存危機。為化解危機,“奧克斯”從去年起,巧妙藉助媒體和社會輿論的力量,透過策劃的“摔”手機、聘手機代言人、推倒“泡沫牆”取手機等一系列公關活動,在全社會造成較大影響,最終甚至在與資訊產業部的較量中勝出,今年終於獲得了手機“準生證”,企業由此贏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