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寶寶偏食

如何應對寶寶偏食

  導致寶寶偏食的4大元兇

  1、補鈣產品的誤選

  在給寶寶補鈣的初期階段,媽媽們容易受到一些廣告宣傳的影響,認為酸酸甜甜口味的鈣劑更符合寶寶的口味。殊不知,寶寶味蕾正處在快速發育期,越接近母乳口味的食品越有助於寶寶味蕾的發育,過重的味覺刺激會導致寶寶味蕾反應遲鈍,會導致其挑食、偏食。因此,給嬰幼兒準備食物,首選無味或淡奶味。補鈣選擇淡奶味,自然孩子愛吃,事半功倍。

  寶寶補鈣是導致寶寶偏食大根源之一。事實上,只要控制寶寶飲食均衡,完全不需要特別為孩子準備補鈣產品。從寶寶飲食上著手補鈣,既健康,又可以有效避免寶寶因為補鈣產品而導致偏食、挑食的情況出現。

  2、受爸爸媽媽的影響

  父母是寶寶的榜樣,寶寶是父母的鏡子,從寶寶的一日三餐中可以看到父母的'飲食習慣,寶寶的膳食結構是否豐富、營養是否均衡搭配,那就首先需要父母做個好榜樣。

  寶寶的飲食習慣受家人影響非常大,父母看似無意地評價哪種菜好吃,哪種菜不好吃,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都會被小小人兒聽到耳朵裡。當某一天幼兒園阿姨告訴你寶寶挑食,當保健醫生測量寶寶身高達不到正常值時,你的寶寶就輸在了“吃”的起跑線上。

  要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改變、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最起碼在寶寶面前不要顯露出特別的飲食偏好,努力讓他吃到各種各樣的食物,以保證身體發育所需的營養。

  3、心理因素

  寶寶對食物的挑三揀四有時是源於自我保護,對待新事物人們都會有一種“陌生感”,有的寶寶會因為陌生而產生好奇,進而希望能夠破解並得到答案,但對於敏感、生性小心翼翼的寶寶,陌生會讓他們產生“恐懼”,結果當然就是排斥。的確,對於大多數寶寶來說,不願意嘗試新食物,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新食物是否安全,寶寶只會喜歡熟悉的食物,只有這個食物反覆出現在餐桌上,寶寶才會試著去嘗試。

  對於偏食還有另外一種解釋,那就是漸漸獨立的寶寶,希望自己更加獨立的另一種方式—自己決定吃什麼!寶寶從出生到他們學會自主吃飯以前,一直都是被動的,也就是他們自己基本沒有選擇食物的權利,唯有的辦法就是把不喜歡吃的食物從嘴裡吐出來,但還是無法完全掌握自己的飲食。

  當寶寶能夠獨自進食後,他們開始向家長的權威挑戰,透過挑選食物來表明自己決定事情的態度,這與到底吃什麼食物沒有很直接的關係。因此,如果寶寶是在這一心理因素下偏食,當父母強制他去吃某一種食物時,就會遭到寶寶的激烈反抗,這時你就要學會判斷——他是真的不喜歡吃,還是需要一定的自主空間。

  4、食物的外觀、氣味

  另外,如果寶寶曾經對某一食物留有不好的印象,也會排斥這一食物。例如,便秘期間吃過的含粗纖維的韭菜、芹菜,病癒後寶寶自然就會將這兩種蔬菜與疾病聯絡起來。還有某些食物的外觀、氣味、紋路等也會影響寶寶進食的選擇,很少有寶寶喜歡吃水蘿蔔和帶苦味的食物也是這個原因。

  媽媽如何應對寶寶偏食

  家長以身作則

  正確的示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首先家長要做一個好的榜樣,自己不要偏食,特別是在孩子面前時,不要出現對某些食物的特殊情緒,否則就會影響孩子的食物選擇。在購買食材時,媽媽們也應注意不要完全以自己的喜好挑選食材。

  親身體驗

  (1)飯前,讓孩子們加入到飯菜準備過程中,可以讓他們觀察烹飪情況、幫忙擺餐具。但應注意廚房安全問題。

  (2)在烹飪時,家長可以讓孩子來選擇烹調方式。孩子有了選擇權,吃飯會更主動。

  (3)家長應注意不要餵養,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孩子們自己動手了,會吃得更香。

  膳食安排

  (1)根據膳食結構經常變化烹調方式,注意食物的顏色搭配。

  (2)可以試著把寶寶不愛吃的食物做成一些可愛的形狀,比如把雞蛋做成愛心的形狀。

  (3)可以在孩子喜歡吃的食物中加入他不喜歡吃的食物,切成絲或剁成末摻入。

  合理引導

  不隨意批評孩子偏食的換習慣,不強迫孩子吃他不喜歡的食物。對於那些孩子偏愛的食物,家長可以試著暫時轉移他的注意力以控制他的食用量。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規律飲食,控制用餐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讓孩子在飯桌前坐好專心吃飯,避免一心二用如一邊看動畫一邊吃飯。

  控制零食

  注意吃零食的時間,避免在正餐前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內食用。每天的零食量應該適當,不宜吃得過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