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對待幼兒的謊言的處理方式是什麼

正確對待幼兒的謊言的處理方式是什麼

  相信很多幼兒園的帶班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孩子那麼小,都懂得說謊了。幼兒的家長也會時不時地反應孩子在家裡有說謊的現象。似乎孩子的年齡還不大,應該是不懂得說謊的啊,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現象呢?

  其實很多學者都對幼兒的說謊行為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孩子自3歲起,至少有一半兒童會有說謊的行為。另一個研究表明,幼兒在2-4歲,說謊將會達到高峰期,6歲後就逐漸減少,那是和他們的智力的發展有關的。

  說謊時指兒童有意或無意說假話,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說謊的時候。所以老師和家長也不必太緊張幼兒的說謊行為,但是也不能輕視這種行為習慣,幼兒說謊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這是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的

  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幼兒為了逃避成人的責罵和懲罰。哲學家羅素說過:“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孩子做錯事後,為了不讓成人知道後責罵,就會說謊。這種說謊的現象在幼兒園也是經常發生的。幼兒在幼兒園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可是在家就可能要家人餵飯,當老師問他們:“在家是自己吃飯嗎?”他們會說:“是的。”為了逃避老師的責罵,他說謊了,還有些小朋友在幼兒園打了其他的小朋友,他害怕自己會受到懲罰,他就會跑過來跟老師先告狀:“老師,某某打我。”

  2、由於記憶、想象上的缺陷而說出了與事實不相符合的話,這個也被我認為孩子在說謊。幼兒的記憶、想象還處於初級階段,孩子的認知水平和語言的侷限,往往使得幼兒把一些現實的事情混淆。孩子們會把一些沒有發生的事情當作已經發生的事情,或者他們會把自己想象的一些事情當作是真的事情。當孩子很渴望一件東西,他們把希望發生的事情想象成現實,從而出現了說謊現象。幼兒園要組織親子秋遊,老師提前就告訴幼兒秋遊的公園,幼兒都很希望到在秋遊的時候,能夠跟大夥一起去玩。在一次活動過程中,一個小女孩跑來對我說:“老師,我昨天到秋遊的公園玩了。”其實我們還沒有去,只是她渴望去,所以才會說出和現實不相符的話,她混淆了現實和想象。還有一些幼兒是比較虛榮的,當一個孩子說家裡有玩具時,另一個孩子可能吹得比前面那個孩子還要大,其實可能他家沒有那麼多的玩具,只是他想象中有很多玩具,他就用謊話表達了自己的想象。

  3、成人的教育方式不當,致使孩子說謊。父母和家長在幼兒的`心目中都是具有權威性的人物,如果成人在幼兒面前說謊了,那麼幼兒可能會認為“說謊沒有錯”的印象。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雖然家長或老師的行為是無意的, 但的確是在“騙人” , 這不能不影響到孩子。成人一方面跟孩子強調不要說謊,一方面自己又沒有說到做到,那麼久而久之,成人在幼兒心目中也沒有了威信。還有一些家長回到家裡總會問孩子:“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孩子可能就會亂說一個名字,其實可能他們在幼兒園並沒有人欺負,可是家長的這種問法,使得他們不得不找一個人來“背黑鍋”。

  以上是幼兒說謊的主要原因,那麼成人應該怎麼正確處理幼兒的說謊行為呢?

  1、重孩子一般說來,凡是受到成人的尊重,能夠發洩自己情緒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誠實;相反,在父母過分嚴厲管教下的孩子對父母較少有親近感,而有較多的恐懼感,他們常常為了逃避責罵而說謊。當發現孩子說謊時,不一定非追問個水落石出不可,不一定非得讓孩子承認自己說了謊,尤其是當著客人、孩子的同伴時更應如此。當著外人的面,非得讓孩子承認自己說了謊,無非有兩種結果:一是孩子頑抗到底,死不承認;二就是孩子認了錯,但自尊心大受傷害。如果發現孩子說謊時,不要當眾揭發、批評他,可以把他悄悄叫到一邊,單獨跟他談話,一是指出他說謊了,大人已經知道了實情;二是闡明說謊和欺騙的危害性,同時警告他,下不為例;三是相信他今後一定能夠做得很好。

  2、成人要真正的去了解幼兒的心理特質,有時候幼兒說謊並不是自己想的,而是無意識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區分現實和想象。孩子的說謊並非都是有意的, 尤其是年齡小,想象力、創造力豐富的孩子更有可能產生想象型撒謊。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成人要注意告訴孩子什麼是發生的, 什麼是想象的, 讓孩子逐漸把現實與想象區分開來, 並引導孩子如何來表達自己的想象。

  3、成人在要求孩子言行一致的同時, 自己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 誠實守信。對孩子或他人的承諾要認真履行, 不能哄騙孩子, 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能答應孩子。如果成人真的是有事而不能履行對孩子的諾言, 那麼就要及時的跟孩子解釋原因並道歉, 以免造成不良的影響。

  當我們發現孩子說謊了,我們千萬不要急著去責怪孩子,有時候孩子也是無辜的,他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可能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導致有些孩子甚至不敢說話,因為他們怕一說話就出錯。孩子是可愛的,他們的智力水平也沒有完全的發展,我們成人要接受這一點,而且要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