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寧波年味作文

阿拉寧波年味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阿拉寧波年味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拉寧波年味作文1

  剛醒來,感覺自己是被鞭炮叫醒的“噼裡啪啦”地作響。不用想,我就知道——過年了!

  還沒等到“年”——這個頑皮的小男孩到來,就早已讓人們聽見他那輕盈的腳步聲了。離過年還有好幾日時,就開始貼對聯、掛燈籠、做年糕、謝年、大掃除、買年貨——好熱鬧!這時,寧波已充滿了年味——“阿拉過年類!”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去爺爺家拜年了。我高興地說:“爺爺奶奶,新年好!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的祝福贏得了爺爺奶奶的微笑和裝在紅包裡的壓歲錢(還有我弟弟的)。在路上,到處可聽見人們用親暱的地方話道著“新年好”,真是禮輕情意重!早餐,當然是一碗熱乎乎的湯圓。湯圓可是我在昨天晚上包的,看起來有點奇形怪狀,有些還漏了餡,但吃起來卻有一種別樣的味道——這就是年味!

  新年第一天,人們總是會去親戚家聚餐,我們當然也不例外。臨近中午,爸爸開車帶我們去大外婆家裡吃飯了。開吃了,親戚有十多個,一齊圍坐在大桌子旁。大家一齊舉杯,互相道著新年好。桌上有好幾道寧波人過年愛吃的菜:春捲、鱔絲羹、嗆蟹,好一股年味!

  晚上,天剛擦黑,鞭炮就響起來了。歡笑聲,鼓掌聲,連成一片。一邊聽著鞭炮聲,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好一個春節!

阿拉寧波年味作文2

  隨著春天的到來,春節也隨之來臨了,人們都在門上貼上了福字,在門兩邊貼上了春聯,窗戶上貼了窗花,在晚上時,放起了各種煙花,穿上了新衣服,整個城市都充滿了新年來臨的味道。

  每個地方都有各自過年時的風俗,比如北方大年三十清晨會包餃子,在餃子中還藏有玄機,在一鍋餃子中會有1-2個餃子裡面藏有硬幣,誰吃到代表誰會有好運氣,而我外婆家奉化黃賢也不例外,在馬上到大年三十時,人們會去集市上採購很多過年要用的東西,比如買羊腿,魚,各式各樣的。 我外公買了個大羊腿掛在門弄的屋頂,然後外公切好用大鍋慢慢的燒個1-2個小時,我在屋內早早的聞到了羊肉的香味,就等著可以吃呢.在過年時每逢家中有客人的時候,就可以把那羊肉端上桌和客人們一起享用這美味羊腿;在每逢過年時,在那兒的劇院裡會有一年一度的春晚文藝表演,在有表演的那一天,人們都去劇院看錶演,裡面人山人海,在去的時候如果晚了些,就很難找到位子坐了,劇院表演的節目有許多,如:舞龍、小品、唱歌、跳舞……種類繁多。在劇院外也是十分熱鬧的,許多小孩在放鞭炮;許多人在賣棉花糖、爆米花之類的`食品;還有的在放煙花;熱鬧極了。

  在新年來臨時可真是熱鬧啊,城市霎時間充滿了過年的氣息。

阿拉寧波年味作文3

  年,是中國傳統習俗必不可少的,春節一到,人們就關閉店門回家過年。

  年夜飯當然也少不了,大年三十,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一邊看春晚,一邊吃年夜飯,我坐在中間,嘴巴張得老大,盯著電視一動不動,爸爸和爺爺喝過酒後,臉紅紅的,就像年獸一樣。吃好飯後媽媽和奶奶一起收拾桌子,奶奶洗碗,媽媽擦桌子,收拾完後,我們坐在沙發上,一邊說笑,一邊看著春晚。12點一到,我們就互相拜年,在微信裡搶紅包,我和爸爸一起跑到外面點燃鞭炮,我開心極了。

  初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吃團圓飯,外婆那邊的親戚很多,多到連一桌都坐不下,所以,我們小朋友後吃,大人先吃,外婆在廚房裡忙這忙那,都顧不上吃飯了。中午吃好飯後,外婆把我們叫到房間,將一個個紅包遞到我手中,拿到壓歲錢的我表面冷漠,但其實心裡早已樂開了花。下午,大人組隊去搓麻將,而我們小孩則是組隊去看電影,去電影院的路上,鞭炮聲“啪啪啪”的響個不停,大街上可熱鬧了。

  晚上,大人依舊是搓麻將,但我們就不一樣了,我們則是和外公外婆一起包餃子、包湯圓,有時我們還要搞怪,在餃子裡包葡萄,湯圓裡邊沒有餡,大人們搓完麻將,夜宵時間也到了,當我們看見他們吃到“幸運餃子”和“幸運湯圓”時的表情時,我們忍不住就大笑起來。

  這就是年味,這就是阿拉寧波年味。

阿拉寧波年味作文4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又到了一個新年,我們家的年味越來越濃。才一月二十媽媽就開始準備祭祀了。

  每逢過年我最難忘的就是守歲、鬧元宵和祭灶神這三件事了。先說說守歲吧!守歲是中國民間在除夕的習俗,又稱熬年、點歲火等。守歲的風俗是在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即是大年夜遍燃燈燭,據說此照過後,就會使家中財富充實。守歲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並且熬夜迎接陰曆新年的到來。

  鬧元宵是中國節日民俗傳統 活動,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 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上元節”。

  最後來說說祭灶神,祭灶是一項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的傳統習俗。舊時,幾乎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 。傳說他掌管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人們崇拜,祭灶時 還要在灶王爺嘴上塗上糖,以求他在玉皇大帝 面前只說好話不說壞話。

  這就是我的寧波年,這就是我們的中國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