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越來越自私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自私

  2歲左右的孩子還在完全自我的階段,他們不懂得什麼是分享分享,所以孩子小的時候這種“自私”的表現家長不會在意。但如果孩子到了3、4歲還那麼自私,如何教育也不改,媽媽就會著急起來。

  孩子這種自私的表現多與家庭環境有關: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家庭常常是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而因為住公寓的關係,孩子接觸外部社會較少,他們習慣了以自己為中心來觀察這個世界,並以為別人的想法都與自己一致。

  因此,他們不會考慮別人,如果誰動了自己的東西,不管是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或是同齡的小夥伴,他都會大喊“是我的”並馬上搶過來。就連那些被束之高閣的玩具,只要別的孩子表現出興趣,他就會馬上搶過來,這都是孩子“自我中心”的正常表現。

  這樣的情況在4歲以下孩子身上最明顯,隨著他一天天的長大,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後,他會慢慢發現世界並不是完全以自己為中心,這個時候他們會逐步學會分享。

  孩子們的互動情況也是這樣,2歲以內的孩子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彼此之間很少有交流。即使讓他們在一起玩,他們也只會纏著媽媽,而不會與小朋友交流。進入3歲後,他們開始認識到夥伴的重要性,會一起騎車、爬山等進行一些有意識的活動。3歲半到4歲後,他們才會慢慢的學會互動。也是這個時候,他們開始走出自我中心的意識。4歲半以後孩子就會喜歡和小朋友玩,而不會再粘著媽媽了。

  在教孩子分享的過程中,父母不要盲目地讓3-4歲的孩子做到謙讓或分享。要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孩子的佔有慾,再逐步教育孩子學會謙讓和關心別人。只有得到愛才會付出愛,父母對孩子的給予和支援非常重要。一般孩子到了5-6歲,他們自然會懂得分享,照顧別的小朋友。

  透過遊戲等手段改善孩子自我中心意識:

  現代家庭都是圍著孩子轉,無論吃飯、睡覺、玩遊戲,所有事物的中心都是孩子,父母大多會先滿足孩子,再滿足自己。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是很難走出自我中心意識的。

  只有孩子發現父母並不會先滿足自己時,他才會逐漸瞭解到自己並不是家裡最重要的人,並逐漸學會謙讓。所以我們在平常的教育中也要改變一切圍著孩子轉的態度。

  當初為了讓我兒子仔仔走出自我中心意識,我想了很多方法,從仔仔2歲多能自己吃飯開始,他就與我們一起吃飯,所有的菜式都一樣,沒有特殊。有時候,在吃飯時我們還會特意最後滿足他。比如他愛吃紅燒雞翅,原來都是讓他先吃,他吃不下了才輪到我們吃。有一天我又燒了一盤雞翅時,我先夾了一個最大的給爸爸,我說:“爸爸是家裡最辛苦的人,要賺錢養家,最大的給爸爸吃”。然後夾了一個給自己,說:“媽媽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和孩子,非常辛苦,媽媽也要吃一個。”當我們分配好後,我才夾了一個小小的給仔仔。一段時間後,無論吃什麼,仔仔都知道要先給爸爸吃,最後才輪到自己。

  我們還會利用折衣服打掃房間等機會教仔仔辨別家庭成員的各種物品,教他明白,有些物品是他的,有些是爸爸媽媽的,有些則是公共財產。他只能處理自己的'那部分物品。

  玩遊戲的時候也一樣,有時候我們會讓他先挑,有時候也會自己先挑。最後我們一致達成協議,透過石頭剪刀布的遊戲,贏的那個人先挑。當家裡有小朋友想玩他的玩具而仔仔不同意時,我一般不會批評仔仔,而是會向別的小朋友解釋:“仔仔自己現在想玩這個玩具。你跟他商量好嗎?”有時候會拿出別的玩具給小朋友玩,再組織大家用各自的工具一起做遊戲。逐漸的,仔仔開始主動與小朋友分享玩具。

  當孩子從自我中心的意識中走出來時,他就不會再動不動說:“是我的,是我的”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