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渠流醉痴幾許作文

清渠流醉痴幾許作文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對待語文又何嘗不是如此,曾經浪費的蹉跎歲月,又怎麼僅僅只在回憶滄桑之時,瀲泊一聲“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嘆息。

  曾以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那麼學習,必定是苦的,只是,未曾想過,它,竟也能讓人感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心曠神怡。也有“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蕩氣迴腸。“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是夢一般的美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潺潺流水瀉進明月的空靈與寧靜;“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如池塘”是被池塘洗濯過的.清淨與清涼……

  只是,不經過破繭抽絲般的痛苦,又何來蛻變之後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也正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語文,亦是如此。

  蛻變之:獨——有些路,終要自己走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那,本應是痛苦的吧?因為,已經選擇了一條註定無人陪伴的路,便不應猶豫,不應躊躇。獨,是摒棄喧鬧與浮華後的寧靜與淡泊;是選擇自己的路,不隨波逐流;是放棄外表的浮躁與喧囂;是不在塵世中斤斤計較,選擇一種心靈的寧靜。

  “獨上高樓”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彳亍與彷徨,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艱辛。但,無需在意,沒有人陪伴的路,充滿坎坷,充滿未知,但,我們是需要孤獨的,正如《百年孤獨》中所說: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古今哲人,是孤獨的“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但是,沒有獨,何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爐火純青?

  那,本應是寂寞的吧?在芸芸眾生之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蛻變之:忘——忘我,時間未曾蹉跎,歲月不曾斑駁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忘我,是一種超脫,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所達到的一種境界。

  正如“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是否還有毅力,可以堅持到“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為了自己的夢想,即使是再艱苦,也不忘自己的初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那,本應是枯燥的吧?整日整日的,便是一遍一遍的複習,一遍一遍的反覆,週而復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那,本應是折磨的吧?“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但,就如詩中所說的一樣“終不悔”。也正是這樣日積月累,這樣不知疲倦的堅持,讓我們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什麼才會令我們“終不悔”。語文,便也是如此,在學習中,由逐漸的厭煩,到習慣,再到痴迷,繼而忘我。那,本應是枯燥的吧?但,在影影綽綽的燈光下“囊螢映雪”,“衣帶漸寬”終,不悔。

  蛻變之:悟——山重水複,疑無路

  花木扶疏,是此處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切一切的似懂非懂,便在這裡,霎時變成了大徹大悟,瞬時茅塞頓開,恍然大悟。“量變是質變的重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有一點一滴的付出,才有收穫,也正是這一點一滴的付出,讓我們在悄然無息中,如破繭成蝶一般。“驀然回首”那便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選擇一條路,無畏高處,破釜沉舟,便沒有退路,終有時候,大徹大悟,燈火闌珊處。

  花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