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有感範文500字(通用7篇)

秋季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有感範文500字(通用7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季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有感範文500字(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秋季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有感 篇1

  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學校組織我們全校同學到五樓收看了一堂既精彩又特殊的關於生命的課——《開學第一課》:知識守護生命。

  我最喜歡的一節課是“堅持”。這堂課中講述了一個令我十分感動的故事:一個名叫李中俊的14歲的女孩在上學路上不小心掉進了一個40多米深的天坑裡,家人、村民、老師四處尋找,卻找不到她,而她在沒有任何人的幫助下,憑著自己的堅持,花了7天6夜,終於從40多米深的天坑裡活生生地爬了出來。在這段日子裡,李中俊餓了,就喝天坑上滴下來的雨露;摔疼了,就折下一根小樹枝,咬在嘴裡,忍受疼痛,最後死裡逃生。

  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我有一輛要用雙腳用力來回抖動才能前進的滑板車。剛開始學的時候,我每次剛上去滑了一下又摔了下來,實在是累得不行,練了一天後,第二天,第三天我都沒有練。直到第四天,“堅持就是勝利!”聽了爸爸對我說的這一句振聾發聵的話後,我才又咬緊牙關,又堅持練了一天,雖然累壞了,可是我心裡還是很高興,因為我終於堅持下來了!

  由此我感到:堅持是多麼的重要啊!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勝利;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創造生命的奇蹟!

  秋季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有感 篇2

  《開學第一課》“知識守護生命”大型公益活動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舉辦的一次大型公益活動,以生命意識教育為主題,倡議全國的中小學學生每年每學期都進行應急避險教育;這一特殊的一堂課由“潛能”、“團隊”、“堅持”、“生命”四節課完美結構,奧運冠軍和來自災區的孩子們一起,透過互動、講述等寓教於樂的形式,將奧運精神和抗災精神緊密結合,讓應急避險教育深入人心。

  從“汶川災難進教材”到《開學第一課》,我們彷彿看到中國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們不禁為中國的教育喝彩鼓掌。這才是與時俱進的教育,這才是孩子們成長成才的春雨,這才是學生們最需要掌握的東西,這才是教育要達到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開學第一課》是生動的一課,也是精彩的一課,也是中國青少年成長急需補上的一課。

  對於中國來說,200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有汶川災難的洗禮,也有北京奧運的體育與文化盛宴。而2008年對於中國的青少年的成長來講,這一年裡所發生的一切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有生命的敬畏、有文化的魅力、有美麗的情操、有團隊的力量、有民族的自豪……這些都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教育,也是走向社會必須的素質。知識來自於社會,最終還是要回歸於社會。採取這樣利用奧運精神和抗災精神相結合的“第一課”對青少年學生來說,意義深遠,影響深刻。這也必將成為孩子們人生中最難以忘記的一課。

  秋季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有感 篇3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牆角曲身體,抓住機會逃出去,遠離所有建築物,餘震蹲在開闊地。……”在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學生”們齊聲朗誦了朗朗上口的關於遭遇地震、火災、洪水、颱風等十大災難時守護生命十大黃金法則。

  以“知識守護生命”為主題,《開學第一課》透過“潛能”、“堅持”、“團隊”、“生命”等四個方面的內容,讓孩子認識生命的價值,掌握實用的避險逃生技巧。“人在危險時第一反應就是潛能支配肢體行為”,“堅持就可以創造生命奇蹟”,“面對災難,團隊精神尤為重要”,“快樂是健康生命的金鑰匙”……

  課堂上,鋼琴家郎朗講述一場火災當中兩個孩子利用知識成功逃生的故事;文學教授于丹則從雷和電的“說文解字”說開去,告訴孩子們雷電天氣發生時,應該注意什麼;還有航天英雄楊利偉透過講述航天員訓練時的堅持,引出洪水來臨時,我們應該堅持哪些做法才能正確逃生……

  國家體育總局舉摔柔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馬文廣率領陳燮霞、張湘祥、劉春紅等8名奧運冠軍,籃球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胡加時帶領姚明、易建聯、王治郅等中國籃球隊隊員,以及女子帆板冠軍殷劍,和來自災區的孩子們一起,透過互動、講述等寓教於樂的形式,將奧運精神和抗災精神緊密結合,讓應急避險教育深入人心。

  歌曲演繹、知識傳授、互動遊戲、現身說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生動活潑,增強了教學的吸引力,而且更有利於在這種生動活潑的互動中讓孩子們懂得怎樣去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守護生命。

  秋季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有感 篇4

  生命本身既不是禍,也不是福,而是盛載禍福的大容器,就看你將它變成什麼。我期待,《開學第一課》能成為中小學安全教育的“催化劑”,成為安全教育的常態,迅速扭轉只注重校內安全而罔顧校外安全的錯誤觀念,讓每一個學生都加倍地珍愛自己寶貴的生命。

  今年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了“知識守護生命”大型公益活動,並邀請奧運冠軍、著名學者和社會知名人士製作了有關中小學安全教育的特別節目,就是《開學第一課》,它以生命意識教育為主題,倡議全國的中小學學生每年每學期都進行應急避險教育;這一特殊的公益課由“潛能”、“團隊”、“堅持”“生命”四節課完美組成:

  “潛能”: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潛能需要激發,人在危險時第一反應就是潛能支配肢體行為,同時潛能很易被習慣掩蓋,就會失去生命的機會,相反也會贏得生命的機會!

  “堅持”:每個人都知道“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的道理,堅持就可以創造生命奇蹟,就像在這次地震中堅持活下來的人就會有新的人生。面對人生就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團隊”:團隊精神的形成並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了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是一種真正的內心動力。面對災難,團隊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生命”:快樂是一種心理感受。快樂是健康的金鑰匙,人處世間,理應追求快樂。懂得快樂、善於快樂實在是一種智慧。正如在這次災難中的倖存者更要笑。

  秋季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有感 篇5

  八十年代,最讓我敬佩的人就是張海迪,她剛出生時身體高位截癱,人生道路曲折,佈滿荊棘,但她卻從未向命運低頭,她珍愛自己的生命,堅強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難。

  她的文字中充滿著陽光的甜蜜,洋溢著鮮花的芬芳,讓讀者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她那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界中去,張海迪自強不息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在文壇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戰勝挫折和磨難的背後,收穫的是成功的喜悅、人們的敬仰。那時,全國到處在宣傳、學習張海迪的事蹟,學習她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張海迪,教會了我坦然面對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堅強面對悲歡離合。

  經歷過那麼多的磨難和挫折,經歷過和至親的家人生死離別,在醫院裡見到過那麼多危重病人,我覺得人活在世界上真好,我寫了一篇詩《活著真好》來淨化和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活著真好,不一定成名,也不一定發財,平凡中平安,愛惜自己,適度工作,多陪家人,過平常的日子……”

  我們每個人不管在哪裡生活,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們很多人都是平凡人,平凡中的幸福便是透過辛勤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現在的我對幸福生活的理解是:早上醒來,睜開眼睛,發現自己還活著,我覺得很幸福。

  我信佛教的一些思想,比如:一心向善,多做好人好事,可是我有的不信,比如:人有輪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沒有輪迴,希望我們每個人這輩子都能珍惜美好時光,珍愛生命,和家人一起平安、健康、和睦、快樂地生活。

  秋季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有感 篇6

  今天我觀看了《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知識講座》,透過觀看這個講座,讓我瞭解了當災難發生時,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怎樣避險、怎麼逃生自救等安全問題。雖然災害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我們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識後,在災難降臨時我們就能有更多獲救機會。

  具體來說,透過案例分析以及專家的講解,讓我瞭解了許多有關地震、游泳、火災還有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識及注意事項。比如在發生地震時我們應該在老師的指揮下跑出教室,或躲在課桌底下,也可以就近躲在狹小空間的牆角處;在遇到火災時要及時撥打110報警,並用溼毛巾捂住嘴和鼻口,儘量貼近地面沿著安全路線逃離火災現場。逃生時要走樓梯,不能坐電梯;夏天游泳時必須和大人一起去,要做到“四不要”,不要在游泳池裡打鬧,不要成群結隊去河裡游泳,當其它小朋友溺水時,不要自己下水救助,要呼喊大人或打110報警;在學校要遵守校規校紀,在上下樓梯時不要擁擠打鬧。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要走人行道,要走斑馬線,不要在馬路上嬉戲打鬧玩耍,不要橫跨護欄,橫穿馬路,更不能在馬路上看書。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貪小便宜,不跟不熟悉的人走,與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遇到壞人時不要被他或她的言語嚇倒,要勇敢地大聲呼救,做好自己的人身安全防護。

  透過觀看這個講座讓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坦然的去面對那些無情的自然災害;我懂得了在災害發生時要先自救,有能力的再去救其它的人這個道理。

  同學們: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學會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識,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減少受到的傷害,時刻把安全銘記在心,讓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秋季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有感 篇7

  今天是9月1日,全國中小學開學的第一天。教育部之前向全國的中小學校發出通知,要求全國各地學校組織學生和家長收看中央經濟頻道在18:55_20:55播放的《開學第一課》,這臺“知識守護生命”大型公益活動以生命意識教育為主題,將奧運精神和抗災精神緊密結合,包括“潛能”、“團隊”、“堅持”、“生命”四堂課,意在讓應急避險教育深入人心。

  《開學第一課》以“知識守護生命”為主題,讓全國2。2億中小學生《開學第一課》就學應急避險,讓孩子們學會敬畏生命並珍惜生命。汶川大地震讓很多孩子埋在倒塌的廢墟下,再也無法享受本應屬於他們的陽光生活,同樣四川省安縣桑棗中學的2300多名師生在地震降臨後,僅用了1分36秒,全部從五層的教學樓中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正像他們的校長葉志平所言: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我們全校這一奇蹟,緣於我們從2005年開始,每學期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疏散演習。在平時的演習中,學校為學生們計劃了各自的逃生路線,在他們的教學理念中,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

  從“汶川災難進教材”到《開學第一課》,我們不禁為中國的教育喝彩鼓掌。《開學第一課》就讓孩子們學習如何應急避險,這是人性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良好開端,有利於強化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中小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和素質。

  對於中國來說,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有南方大面積的罕見冰凍雪災、汶川特大地震的災難,也有北京奧運體育與文化的盛宴。對於中國青少年的成長來講,這一年裡所發生的一切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災難前的自救、對生命的敬畏、文化的魅力的展示、團隊的力量的凝聚、民族自豪感的釋放……這些都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教育,也是走向社會需要儲備的素質。今年開學的“第一課”對青少年學生來說,應該具有深遠的意義和深刻的影響,也必將成為孩子們人生中最難以忘記的一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