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通用16篇)

2022年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通用16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通用1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

  觀看了今年精心製作的開學第一課,我感覺受益匪淺,讓我們懂得了心存敬意、懂得擔當。

  我在網上看過這樣一段評論,這次疫情國家應該給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只有“少年強,中國強”,為祖國未來的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希望媒體、教育部門、全社會能夠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教育我們的孩子要崇尚科學,要尊重科學,要努力成為科學家。什麼才是真正的偶像,誰才是我們最應該尊敬和愛戴的人。我挺認同這個觀點。像鍾南山教授、李蘭娟院士就是最美科學家的代表。雖已年逾古稀,但還是奮戰在疫情的一線,每天只睡3個小時,面對疫情,透入著堅毅的目光。奮鬥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堅守在自己平凡崗位的人、社群的工作人員——都在守護著我們的安全。舍小家,為大家,是他們的口號;我是共產黨員我先上是他們不變的信念;不計報酬,不論生死是他們義無反顧的誓言!

  我們每個人都要為這次疫情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不聚會、少出門、勤洗手、多通風,安心在家就是對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最好的禮物。看到一個個為疫情忙碌的身影,我想到了奮戰在一線的基層工作者。永康已經連續十天無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少不了他們的日夜奮戰。我家的門口,就有一個園丁社群的進出卡點。看到他們夜以繼日的守護著,不厭其煩的登記著,才能守衛社群的平安,這就是最普通的一線工作者,是最無私的奉獻。

  自覺學習是我們的擔當,當危險來臨時,可以用知識戰勝危險,用擔當去化解災難,成為國家和人民的中流砥柱。特殊時期,讓我們用自律和奮鬥來接受挑戰,這是對我們的考量。春天的腳步已經踏來,待到山花浪漫時,我們一起自由飛翔。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2

  有人說,幸福是有一大堆用不完的錢和一輩子玩不完的遊戲;有人說,幸福是生病時一個關切的眼神,是困難時一個誠摯的問候;也有人說,什麼都擁有了吃穿不愁永遠得到他人的幫助便是幸福,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幸福的真正含義。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便是幸福。

  在三個人當中最讓我欣賞,也最讓我敬佩,也最讓我感動的人是一位名叫孟佩傑的年輕女孩。她讓我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義。

  劉芳英因病動不已經十二年了,在她生病的這十二年裡是她的養女孟佩傑照顧她。

  每天早上不到六點孟佩傑就要起床照顧母親,幫她做早飯洗漱等,然後再去上學。中午放學一路上跑回家,在路上便買了菜,到家後立馬便給母親做飯,做完飯後劉芳英叫女兒一起吃,可孟佩傑讓母親先吃自己卻拿了一個饅頭在上學的路邊跑邊吃,觀後感《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幸福的真正含義》。

  下午下課後,她又立馬趕回家,帶著在家悶了一天的母親去公園散步。回來後,又給母親擦澡,活動身體。每當這些全部完成後就已經九點多了,這時她才開始寫作業。

  電視中正好拍到了劉芳英看女兒的眼神,不忍 ,痛心,關懷等情感都在她的眼眸展現了出來。

  劉芳英說她是在1999年收養孟佩傑的她養了佩傑三年。在佩傑八歲那年劉芳英就忠病在床,而後她的先生又離開了她,雙重打擊讓劉芳英失去了活著的勇氣,在孟佩傑的哀求和鼓勵下劉芳英終是沒有離開。

  佩傑上大學後,又把母親接到了學校附近照顧母親。面對鏡對,佩傑笑著說:“別人很入都不能見到母親,我卻可以天天看到我的娘。”

  佩傑笑得很甜,一種名叫幸福的感情埋藏在她的眼眸深處。

  說句實話,我很震驚三言兩語無法表達我的感受,劉芳英養了佩傑三年可孟佩傑卻要照顧劉芳英一輩子,可是孟佩傑的眼中居然還有幸福存在?

  也許正如之後楊利偉叔叔說的“我要奉獻,幫助別人能讓我自己更快樂。”

  幸福是快樂的分享,幸福是無私的奉獻,幸福是不求回報的幫助。原來付出是一種幸福,看到他人臉上露出笑臉,自己也會覺得倍感幸福 得到的越多就是越幸福嗎?不,其實給予越多得到越多。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3

  今天,我看了《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秦勇的故事。秦勇本來是一名樂隊主唱,但是,因為他的兒子得了重度感統失調症,所以他選擇了放棄工作,用愛去感化大珍珠。大珍珠學任何東西都比別人慢成百上千倍,但秦勇耐心的去教,結果他成功了。秦勇曾經做過許多不起眼的工作,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大珍珠。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做的。父母平日對我們嚴厲,其實是為了我們著想。他們不知為我們默默地付出了多少艱辛和淚水,所以我們應當感激他們。是他們給了我們一切,是他們給了我們希望!父母曾經為了我們上學的事情而煩惱,曾為了我們的學習而擔憂,曾為了我們闖的禍而讓父母沒面子。父母曾經為我們做了許多,而我們卻從沒有為他們付出,孝順他們,我很內疚。

  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許多坎坎坷坷,但都由父母來承擔,我們卻從未有承擔過責任。所以我們要孝順,以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4

  看完了《開學第一課》,讓我很受教育,並觸動了我的心靈。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孝道一直流傳著。父母是第一位老師。正如第一位講師說:“是父母教會我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釦子。”所以我們要用孝心回報父母,因為我們的孝心是父母最大的支撐。

  我想起我以前的樣子。因為我是家裡的“小太陽”,所以父母很疼愛我。就是這樣,我的性格也越來越暴躁,父母也越來越順著我,按著我的意思來。在這裡,我想給父母說聲:“對不起。”看了《開學第一課》,我就發現了是我不對,我應學會感恩和孝敬。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做一個愛學習、愛勞動、聽話的好孩子。

  文明禮貌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平時在公交車上也會讓座。但這些還不夠,我今後還會更主動地去幫助別人。在和同學相處時,我有些方法不正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要學會說:“對不起、沒關係、謝謝、請。”等文明用語,我們就不會再有爭吵,我就可以和同學和睦相處了。

  從現在起,我要做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5

  隨著優美的歌聲開學第一課的節目開始了,這一次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

  第一課是成龍爺爺給我們講了他在拍電影的時候隨時都會受傷,出現生命危險。第二課講了解海龍的夢想故事,是改革開放的時期,解爺爺就買了他一生中的第一部相機,拍了好多的照片,拿了好多獎,解爺爺看到了一條訊息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解爺爺拍完了山村學校,就聽到山上被拍攝的孩子們說叔叔丟東西啦!解爺爺在他們的眼睛裡看到了我要上學的夢想。然後就用鏡頭實現了好多孩子的上學夢,解爺爺的鏡頭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第三課講了5月5日那一天,在電視上看到我們的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的首飛,那是一個讓中國人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C919飛機有11.95米高,38.9米長,35.8米寬。可以載168個旅客,可以飛5000多公里。

  第四課是無殼孵化小雞,來自《加油向未來》節目,要拿一個體積比較合適的塑膠杯,然後用打火機在它的二分之一偏下的位置上燙出一個直徑一釐米左右的小洞,用脫脂棉將這個洞給塞住,然後加入大概四十毫升左右的抑菌水取一個保鮮膜,大概扯一個四方形的保險膜,扯住對角線,鴨蛋作為模型給這個保鮮膜塑性手要向兩側用力,把它扯到將破的狀態,做出類似像蛋殼形狀的空間,用勺加一點乳酸鈣,加入大概兩毫升到三毫升之間的蒸餾水,給小雞搬家先在這個種蛋的正下方用手指甲頂著扎出一個洞來,然後我們沿著這個洞,沿著這個種蛋的赤道部,給它剪開一定的區域,儘量低穩準狠迅速的手法掰開,將蛋清蛋黃打入做好的模具當中,然後放在保鮮膜的四周燙出十到十二孔,蓋上蓋子就完成了。再放入孵化器當中經過21天的時間,小雞就孵化出來了。

  看完《開學第一課》讓我瞭解了祖國科技的強大,只有堅持努力創新一切夢想都可以實現。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6

  每年都會有《開學第一課》這種大型公益節目,向我們中小學生推廣,每一期都會有含有深刻意義的主題,今年的主題是:乘著夢想的翅膀,也分成了三個小標題:

  1、有夢就有動力。

  2、有夢就要堅持。

  3、有夢就能出彩。

  節目用嘉賓演講、人物故事、互動體驗、文藝表演等寓教於樂的方式為我們呈現一堂別開生面的“夢想課堂”,在這個特別的課堂上,一個個因為擁有夢想而使生命變得更璀璨、使世界變得更美麗的普通人將閃亮登場。這些真實的故事和身邊的人物,將讓孩子們體會到夢想是前進的動力,心懷夢想併為它付出努力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讓他們理解夢想需要堅持,只有做夢想的實踐者和未來的創造者才能夢想成真;讓他們明白努力圓夢才會有出彩的人生,把個人的理想和祖國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才無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說的一點都不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從小就應該知道自己的夢想,有了夢想就一定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看見勝利的曙光向你照耀。

  《開學第一課》裡請到了很多我國的知名人士,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女航天員王亞平,十年前的她,坐在電視機前,看著神舟五號楊利偉首飛的當天;十年後,她居然也成為了航天英雄,在節目中她告訴我們:“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夠觸控得到!”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7

  開學第一課的第二節課主題為奮鬥,在這一課中,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走上臺,分享了自己奮鬥和成長的故事。他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學,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失敗,但內心的奮鬥之火從未熄滅。他說,奮鬥應該成為生命的常態,它是一種生活態度。

  人生需要不停地奮鬥。一個不懂得奮鬥的人,註定成不了大事,過著渾渾噩噩、行屍走肉般的生活,猶如失去的了靈魂後僅存的空空如也的軀殼,機械地重複著每天的生活,失去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以,為了不碌碌終生,我們需要奮鬥終生。

  奮鬥能夠改變命運。海倫·凱勒在她剛來到這世上時,便因為一次突如其來的高燒從此失去了視力和聽力。正當人人都否定她,甚至連家人都對她感到失望而無奈,準備放棄時,一個頑強的生命不甘示弱,開始了奮鬥的征途,準備崛起。面對著黑暗而寂寞的世界,忍受著精神上的巨創,她把對命運不公的抱怨轉化為了奮鬥的動力,拼命努力地奮鬥,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或許命運有時候會不公,但只要我們努力地去奮鬥,時刻謹記“奮鬥”二字,我們就能“扼住命運的咽喉”,改寫命運。

  奮鬥能夠創造奇蹟。法國音樂家貝多芬熱衷於音樂創作,然而命運在他早年時期殘酷地奪去了他的聽力,這對一位音樂愛好者來說是多麼沉痛的打擊啊!然而貝多芬不甘於命運,不分晝夜地奮鬥個不停,把自己的不幸變為奮鬥的動力,靠不斷地自我鼓勵,自我暗示來提醒自己時刻不忘努力奮鬥,最終取得了斐然的成績,成為人們口語相傳的一段佳話,名垂青史,創造了音樂極大的奇蹟。

  科學家霍金在青年時期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縮症,從此被禁錮在輪椅上,然而天意弄人,命運並沒有就此罷休,在之後又狠心地剝奪了他說話的能力。但是頑強的霍金並沒有因此而被擊倒,反而更加努力地沒日沒夜地奮鬥、拼搏,對科學界和物理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聞名遐邇,名譽滿天下,創造了人類的又一大奇蹟。

  就讓我們揚起奮鬥的風帆,吹響奮鬥的號角,奏響奮鬥的樂章,向前吧!去改寫自己的命運,去創造自己的奇蹟吧!因為,人生需要不停地奮鬥。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8

  又是一個新的開學季,但是今年和往年不一樣,因為今年我已經不在是小學生了,而是一名初中生了。按照學校的要求,每年都要看《開學第一課》這個電視節目。所以我早早的就坐在了電視機前等候了。

  這一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加油向未來”。我記得來了一個攝影師,他給我們展示了農村孩子生活上和上學時的一些照片。我看著他們上學的橋有的只是用幾根竹子搭的,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生活條件十分優越,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

  我最感興趣的是創新方面的內容,無論是王泓翔和虛擬歌手“犀”合唱的“墨梅”,還是神秘嘉賓“無殼孵化小雞—小茶缸”。都體現中國人民的創造力。人沒有創新的能力,就像飛機沒有了翅膀一樣。自己沒法在天空中翱翔的話,就無法給國家做出貢獻。愛迪生的創新讓人們用上了電燈;哥倫布的創新讓人們重新認識了地球;萊特兄弟的創新,讓人們實現了飛天的願望。我們應該勇於創新,展望未來。這樣,就能完成自己的理想,為國家做出貢獻。

  這一次的《開學第一課》給我的感觸很深,讓我懂得了許多的道理。在初中這三年中,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的高中學習更多的知識,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9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這個‘門外漢’嘗試著看了看一個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而設計的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我懷著好奇和期待的心情,在電腦的幫助下,找到了這個影片。

  直接映入眼簾的是來自各個不同地域的學生們在唱著那首主題曲《第一課》,聽著他們悅耳的聲音,我的身心不知道為何輕鬆了許多。

  接著進入正題了,今年的主題是以“乘著夢想的翅膀”為主題的,地震最美舞者廖智、加油站媽媽鄭亞波、退休教師潘其華,他們和航天員王亞平、鋼琴家郎朗一塊兒詮釋夢想的力量。夢想,是一個近在咫尺卻又讓人覺得遙不可及的詞彙。有的人懷揣著夢想,走向了成功,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她(他)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堅持,然而人們從來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

  在那些成功的人的背後,都有著一段艱難的過程。例如:廖智,這位最美舞者,在失去雙腿之後,她任然堅守著她對舞蹈的熱愛。我也是一名小舞者,我也知道要練好一隻舞曲需要花多少精力。舞蹈不是隨便跳跳就能展現的淋漓盡致的.,但是這些在廖智的面前都不是什麼難事。因為她有一種對於舞蹈的熱愛,一種可以催人淚下的愛。

  失去雙腿,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很讓人恐懼的一件事,你只能坐在輪椅上,看著人家在陽光下盡情奔跑,而自己卻不能。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沮喪的事啊。一次地震,讓她以雙腿換假肢。

  還記得春晚嗎,第九個節目是廖智的雙人舞《走向希望》,那時她穿著一件鮮紅色舞裙,當音樂進入*時廖智被舞伴猛地舉過頭頂,廖智雙手抓住右腳,一瞬間,她把一隻腿取下來了,扔在地上,紅色的裙褶就像鮮血一樣,垂直下搭。這讓全場氣氛凝固、鴉雀無聲,然而接下來人們的反映確是心酸不已……

  看著這些,我情不自禁地幻想著廖智是怎麼度過失去雙腿的時日的,表面上,她沉著冷靜,那麼在她的內心裡呢,是否也有過一些無助的感覺,是否也有過不知所措的時候,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也是我想知道的,我知道的,就是讓廖智堅持下來的,不是別的什麼,正是她對未來生活的期待,也是她對舞蹈的熱愛與嚮往。

  夢想,有時就像人心裡的撐天柱,當你絕望的時候,傷心難過的時候,不妨試著想想你的夢想,我相信那時,你的內心會是漫天的烏雲一鬨而散。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0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的這句話駕馭花銷而如今的中國正在飛速的發展著,智慧電器時代接踵而來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我們在為祖國科技發達而驕傲時,是否遺忘了身為中國人的華夏文明——漢字,今天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對漢字有了新的認知。

  文字的身影漸漸的被手機代替著。現代人總是太著急,不動筆就儘量不動,是在需要書寫時卻總是提筆忘字。當我們看似勤奮般的學習各種英語日語語法時,是否遺忘了漢字一筆一劃中的中華瑰寶。有個網站漢字字源網站,在網路上被廣為傳播。在這個介面簡陋的網站上,隨便輸入任何一個漢字,人們都能找到它的字形在歷史上如何演變——小篆、金文,甚至還包括回溯幾千年,它被刻在甲骨上的模樣。這麼一個富有中國文化的網站卻創於一個外國人之手,他叫理查德希爾斯。在開學第一課上,這位美國人作為嘉賓出場,他被親切的稱作“漢字叔叔”,在節目裡他說到:每個漢字都有歷史,每個漢字都有起源。理查德因為被漢字的獨特魅力吸引,從而和中國結緣,他用了20年時間整理華夏字型放到網路上,花費大量積蓄只為做好漢字網站。本來可以享受自己的富裕生活卻傾盡大半生投入中國文化。當回憶起昔日為了漢字網站的建設忙前忙後的日子時,他激動地想觀眾闡述那些日子,昔日工作好友患重病卻透過影片感謝他對漢字做出的貢獻時,這位白髮的外國老人卻悄悄抹去眼角的淚花。“漢字不僅是中國的漢字,漢字是全世界的漢字,我希望如果能活到九十歲”這是查理斯離場前最後一句話。

  我對漢字的理解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想起當時還是個未上學的孩子時,稚嫩的手已經握住了鉛筆,照著練字本一筆一劃的描紅。那時還總因為字跡不端正被批評。父親手把手教我拿鉛筆,教我寫下人字,一撇一捺是個人。這一幕幕最初的理解充斥在腦海裡。後來我手裡握住了水筆,圓珠筆,鋼筆,可紙上落下的往往是有些凌亂的英文字母數字。

  我們總說著為中國驕傲,傳播傳統文化,熱愛中國歷史,這些勝於任何高昂的口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讓我們從小小的漢字視窗看到大大的中國世界,讓漢語響徹世界各個角落。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1

  從1949年10月1日至今,時間已經過去70年了。這70年的時間真的讓我們祖國的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回首這70年,中國人民走得每一步都是步履蹣跚的,每走出一步都是突破了巨大的阻礙才能踏出去的。

  看完這期的《開學第一課》後,我不僅對我們祖國在這70年以來讓中國人民的衣食住行變化而感到自豪,我更為我們中國現在在外交方面的變化而感到驕傲!

  “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這一條條血一樣的教訓折射出了我們中國當年所受到的屈辱,轉換至今日,中國已經強大到不容他國輕易欺負了,中國話不會再被忽視,中國在世界上已經佔有一定的地位了,這70年來的成長讓中國看到了世界,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2

  看今朝,五星紅旗在世界各地一次又一次神聖地升起:在聯合國大廈寬闊的廣場上、在冰天雪地的南極考察站上、在高高的珠穆朗瑪峰上、在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在中國獨自研發的空間站裡……我是一名00後,從我出生到現在,祖國更加繁榮富強了,我個人的生活也幸福得像祖國的花朵一樣。

  當前,祖國變得更繁榮了。我媽媽說生我的時候,我們家還在用小靈通,就像現在的老人機。而現在我媽媽已經在用華為的4G手機了,手機上面可以通話、玩遊戲、買東西、看電視等。而且現在已經研製出了5G,以後將越來越方便。

  在我出生時,媽媽要坐綠皮火車,回一趟老家要用一天,現在有了高鐵,三四個小時就到了,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現在還使用網上購物、手機支付了,足不出戶就可以上網去買東西,而且物流很快幾天就到了。現在網際網路還有網上課程,當夏天酷熱難耐時,我在家吹著空調就可以上網課,學到新的知識,十分方便。

  我作為個人的生活就更幸福了,媽媽說她小時沒有去過什麼地方旅遊,我現在作為一個小學生,去過祖國的大江南北:北到內蒙古、南到香港、西到雲南、東到上海,出國旅遊的話,我還去了泰國。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3

  9月1號是我們開學的日子,今天晚上我們會有一個特殊的作業,就是準時收看央視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一開場就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愛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

  2019年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飽含著對祖國的祝福。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主題貫穿了整堂課。當國歌奏起,當鮮豔的五星紅旗迎著朝陽升起,我內心無比激動又自豪。彷彿看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歷史,看到了新時代的不斷開拓,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

  當開學第一課放映五星紅旗的來歷、意義相關畫面時,我才知道自己對於國旗的瞭解少之又少。只知道學校每個星期一都有一次升旗儀式,可是卻不知道意義是什麼。只知道五星紅旗是中國的標誌,卻不知道它背後的含義。

  原來五星紅旗是代表了新時代的開啟,代表了新徵程的到來,也代表著革命人民大團結。五星紅旗飄揚的是我們的愛國之心,是我們新中國的力量,宣告著我們中國將會越來越強大,告訴全世界只有一箇中國,我們不忘初心,不忘歷史,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五星紅旗,我永遠為你自豪,為你驕傲!我會銘記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我會努力學習,勇於追求夢想,報效祖國!

  開學第一課展現了祖國70年的發展歷程,一幕幕歷史畫面,讓我懂得了歷史雖然不可改變,但是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些歷史讓我們悲痛過,讓我們沮喪過,也讓我們重新燃起鬥志,因為不去改變,就只能原地踏步。社會發展的進步,不就是因為我們不甘於落後,我們努力去開創新的技術,不斷取長補短。嘉賓的的話語,讓我難忘的是他們對於愛國的理解,他們心中的熾熱情感不言而喻。讓我真正明白了愛國來源於靈魂,來源於用心。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4

  今天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對節目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就是:青年興,國家興,少年強國家強,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要當海闊天空的追夢者,也要當腳踏實地的圓夢人。是啊,我們當代青少年,一定要記住,我們肩上揹負的是將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的重任,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為將來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從1949年起,彈指之間,已經過去許多年了。這些年裡,我們的祖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瞭如今的第二大經濟強國,而這一切都是前輩們為我們打拼得來的來,我們作為青少年必須要明白,我們現在正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是一代代前輩努力的成果,而我們不能只享受,不作為。因為在國家發展的這場接力棒比賽中,我們青少年作為他們的未來的接棒人,理應更加努力地積累知識,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習新知識,將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新時代,我們學生都應勇於擔負時代新使命,迎接新挑戰。少年強,則國家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將它完成,努力吧,少年!國家的未來就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5

  昨晚陪孩子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有夢想就有動力,有夢想就要堅持,有夢想就能出彩。很多人,在夢想的道路上堅持著,努力著,奮鬥著,頑強著,也終於讓自己的人生閃爍出不一樣的光彩。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那從個小被醫生確診為智力低下的自閉症孩子,他現在十五歲了,彈得一手好鋼琴,也能和人簡單交流。

  這是一個偉大母親的奮鬥史,他的媽媽在講述這些年的點點滴滴時,淚如雨下,有心酸也有欣慰。我們不難想象,一個單身媽媽帶著一個有自閉症的孩子是怎麼度過這一年又一年的,除了媽媽心理上的痛苦和壓力,只是單單讓孩子從他自己的世界裡走出來,媽媽要付出多少努力。孩子媽媽講,只是讓他把手放在鋼琴上彈出do,re,me就花了三年時間。三年,對於正常人來說,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但是對於這位媽媽,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都在流血流淚。但是她堅持下來了,這是怎樣的一種堅持啊,這堅持得需要多強的信念的支撐啊!“即使全世界都放棄你,媽媽也不會放棄你。彈鋼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它給了我和我的孩子最後的希望,只要堅持夢想,每個人的人生,都能精彩。”母愛真的是能戰勝一切,終於,媽媽所有的付出都沒有白費,當兒子在臺上演湊那首《世上只有媽媽好》時,媽媽流出了幸福的眼淚。

  還有一個人很讓我感動,就是在地震中失去雙腿和女兒的廖智。假肢帶來的劇痛,一度使她放棄重新起舞甚至重新站立行走的夢想,當她有一天一個人在家,不得不戴上假肢慢慢地挪到衛生間,卻狠狠地摔倒在地上,“頭瞌到坐便上,頭髮也掉到坐便裡……”當她用盡力氣爬起來看到鏡子裡那麼狼狽的自己,她就問自己:我在廢墟里堅持26個小時就是為了這麼邋遢這麼沒有尊嚴地活著嗎?從此她忍受痛苦,穿上假肢一遍一遍地練習,終有一天她也能穿上假肢重新開始跳舞。接下來,她做了很多健全時不曾嘗試的事情,游泳、攀巖、登山,對夢想的堅持,給了她一次重生。

  女兒昨晚的觀後感,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我有很多夢想,舞蹈家、鋼琴家、服裝設計……,但是我知道我只能選擇一種,不管我選擇哪一種,我都會努力,我相信,我的人生一定會因為我的努力而更加精彩!我想對寶貝說的是,夢想實現的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困難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有一個一定能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念,不管這個過程有多長有多難,堅持就是勝利。

  9月1日《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6

  人不因美麗而可愛,卻因可愛而美麗。如果人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幸福就圍繞在你身邊。為了倡導學校、家長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讓今天的孩子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學校組織我們全體學生觀看了央視播出的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美在你身邊》。

  上午9時正,節目在各班教室播放,伴隨著韓庚主唱的《開學了》開場舞,學生的注意力很快便被節目內容所吸引,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美在你身邊”,讓孩子擁有發現美的眼光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價值理念之一,教育不僅有義務將孩子們引導成有用之人,更重要的是將他們培育成善於發現美的人,教會他們擁有幸福的能力。節目還邀請了中國最炙手可熱的公眾人物當教師,講述自己眼中看到的美,如我國首位女宇航員劉洋、奧運冠軍葉詩文、陳一冰等,同學們都極為認真仔細的觀看著節目,節目中輕鬆愉快的氣氛也感染著教室中的學生,每位觀看的同學臉上都洋溢著快樂幸福的笑容。從各位明星的真情演講中讓學生知道,未來社會需要我們有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商,和美好的心靈。

  節目觀看結束後,班主任們趁機對同學們做了適時的教育,並要求高年級同學們寫下觀後感。相信透過這一活動的開展,廣大師生都能受到很大的教育,知道美就在自己身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