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禮儀中一些稱謂的用法

關於中國禮儀中一些稱謂的用法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正所謂有禮儀之大謂之夏。中國禮儀以周為最,中國古代一般推行周禮。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禮儀中一些稱謂的用法,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禮儀中一些稱謂的用法

  在中國禮儀文化中稱謂的詞語很多如(“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訣:“家”、“大”,是自稱長輩和平輩家人的謙稱,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舍”、“小” ,則完全是謙卑的自稱,即當著別人稱呼比自己輩份小或年齡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令”、“外”、“人” :令,美好的意思。凡稱呼別人的家人,無論輩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如稱別人的父親為“令尊”、母親為“令堂”、妻子為“令閫”、哥哥為“令兄”、妹妹為“令妹”、兒子為“令郎”、女兒為“令嬡”等。)

  現在就把其中三個很容易用錯的稱謂,挑揀出來,讓大家學習:

  (一)乃父、乃師——不是他的父親、他的老師;而是你的。這個近乎文言文的稱謂,經常被現在的文化人揪出來引用。最常見的是領導講話、序言後跋之中,大人物要擺擺老資格、說說“想當初”,便以客觀公允的語氣,聯絡人家的先生或者祖宗十八代:“某某人,作品如何優秀,風格如何突出,頗有乃師(或者乃父)之風。”本想拉些老人、名家來陪綁,孰料,搬來個驢唇不對馬嘴的“稱呼”,沒做成好人,防到辱沒了自家名聲。“乃”,是第二人稱代詞,“你”的`意思;而不是第三人稱代詞。陸游在《示兒》詩裡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乃翁,是“你父親”,代指詩人自己。看來,把第二人稱、第三人稱顛倒了,意思就非常滑稽。

  (二)夫人——不要這樣叫自己的老婆;應該留給別人的太太。

  這個稱呼遍地流。特別是打領帶、坐席面的場合,那些和老公在一起的女士,常被尊稱為“夫人”。這樣抬舉別人的老婆,當然可以;偏偏有人鸚鵡學舌,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老婆,也說:“這是我的夫人。”《辭海》裡明確標註夫人這一詞條的五種解釋:

  1、周代稱諸侯的妻子;

  2、古代稱帝王的妾;

  3、命婦的稱號;

  4、婦人的尊稱;

  5、尊稱對方的妻子。

  可見,稱女士為夫人往往是禮多人不怪,在家裡,跟自己的老婆叫夫人也無可厚非,但最露怯的是,在正式場合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老婆,張口閉口叫“我的夫人”。古代婦女沒資格拋頭露面、登堂入室,男人們便牛哄哄地謙稱為“拙荊”、“賤內”、“內子”,顯然,這種老掉牙的詞兒已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箱;但在大庭廣眾之下介紹自己的老婆是“我夫人”,似乎就有點臉皮厚了。比如,人家客客氣氣地問:“您貴姓?”回答必須是:“免貴姓……”;而不能自我介紹說:“我貴姓……”外交辭令,講究嚴格的尺寸,這是最起碼的文化修養,不應該弄錯。

  (三)兄——不一定指哥哥,不一定限於男性。兄,指哥哥;在文化人的交往中,則超出了這個意義,朋友互相尊稱便啟用這個詞兒,書面體中尤為常見,比如,仁兄、學兄、大兄……甚至乾脆稱為“某某兄”。首先,關係密切的哥們兒之間,可以這樣文雅地稱呼。古代同科進士,年齡相差懸殊,甚至奶油小生和老糟頭子們同出一門。沒辦法,肩膀齊為弟兄,即便相隔60歲,也只能以“年兄、年弟”相稱。此外,普通長者也可以這樣親切地稱呼年輕後學——當然,年輕人千萬別不識抬舉,萬勿這樣稱呼尊長。還有,男人也可以這樣恭敬地尊稱女士。魯迅先生和學生許廣平戀愛,他們的情書被編輯成著名的《兩地書》。兩人之間,便是以“兄”相稱,既親切,又持重,頗為得體。兄,已經派生出了“先生”的意思,比所謂“師長”的感覺,更平易近人。我認識一位女作者,採訪過冰心。冰心熱情地贈書題款,寫道:某某兄指教。那位女作者居然把這段經歷作為笑話,逢人便說:冰心分不清男女,白紙黑字的題贈不得體。殊不知,這位女士還未弄清“兄”的另一種含義。

  中國的文學禮儀稱謂

  人名稱謂

  古人有名、字、號,當大官的死後有諡號。如歐陽修,字永叔,號六一居士,諡文忠。名和字間一般有聯絡,如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義的,如韓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一般稱謂。直稱姓名,用於自稱,稱輕視的人或客觀介紹。稱字、號、齋名、諡號表示禮貌發尊敬。還有稱官爵名,稱籍貫。有幾項邊稱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貫,後姓名;用於謙稱時。王侯自稱孤、寡人,大臣自稱臣,一般人自稱僕、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稱妾。晚輩自稱小子。

  年齡稱謂

  襁褓:嬰兒;不惑:40歲;孩提:2~3歲的兒童;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歲

  總角:幼年兒童;花甲、平頭甲子:60歲;耆:60歲;豆蔻年華:13歲女子

  古稀:70歲;及笄:15歲女子;耋:70~80歲

  冠、加冠、弱冠:20歲男子;耄:80~90歲

  而立:30歲;期頤:100歲

  官職/科舉稱謂

  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 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削:革職罷官。謫:降職遠調。免:免除官職。黜:廢黜、貶退。

  拜:授給官職。廢:罷免或廢黜。除:免去舊職任新職。

  退:(1)撤銷或降低官職;(2)自己辭職。出:出任。斥:屏棄不用。

  升:提升官職。去:去職,被調離。遷:調動官職升官。

  左遷:降低官職調動。革:革除官職。擢:提拔、選拔。

  罷:罷免、停職。授:封給官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