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勵志經典語句摘抄

古代勵志經典語句摘抄

  古代名人最經典勵志語錄精選:

  1)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魯迅

  2)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記》

  3)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4)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5)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6) 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呂氏春秋》

  7)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京

  8)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9) 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10)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古代名人最經典勵志語錄大全:

  1)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孫昭遠

  2)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3)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4)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

  5)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8)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苟子》

  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書》

  10)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11)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1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13)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4) 《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

  15)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16)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毛詩序

  17)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陸游

  18)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1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0) 業精於勤,荒於嬉。——韓愈《進學解》

  21)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

  22)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23)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

  24)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

  25)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韓愈

  26)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7)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禮記》

  28) 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列別捷夫

  29)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

  30) 學然後知不足。——《禮記》

  31)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32)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33) 學無止境。——荀子

  3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35)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6)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37)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38)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39)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40)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關於古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

  關於古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李清照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話在李清照的一生也得到證明。宋朝的李清照生活在文化氣氛濃厚的家庭裡,父親是文學家李格非,母親是狀元王拱辰之女,工於文章。所以李清照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寫了很多詞。

  李清照18歲的時候,手持盛開的桂花,帶著一陣幽香,粉面含春,步步生蓮,嫁給了當時著名的才子趙明誠。趙家也是很富裕的家庭,夫妻倆過著很幸福的生活。趙明誠雖是個繡花枕頭,但也會寫一點詞,所以兩人經常交換作品來欣賞。趙明誠著有《金石錄》,而李清照就寫了《金石錄序》。序中詳細地記載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對書畫金石的愛好。她的詞多數描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綺麗風光,真不愧為宋朝一代女詞人。她寫的詞沒有不好的。可趙明誠寫得就沒有她那麼好了。他寫的詞從來就沒有得過別人的誇獎,心裡十分難受。某日,他眉頭一皺,靈機一動,閉門寫詞,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成50首,再照抄了李清照的三句詞:“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夾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知道黃花就是菊花,這三句是手法極為高明的佳句,所以抄了去。然後就拿給友人陸德夫看。陸德夫看了之後就說:“你這作品只有三句是好的,其餘都是垃圾。”趙明誠激動得渾身發抖,忙問:“哪三句?”那人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聽了,臉色發青,一言不發,轉身就走,陸德夫問他去哪裡,他說:“看看本城哪座樓比較高。”“幹什麼?”“好讓我跳下去,就此了結殘生。”陸德夫忙勸阻。趙明誠命雖保住了,但心裡留下了陰影。想想也是,李清照詞寫得好,人又長得漂亮,丈夫若是個廢物,自然會覺得有點危險。李清照身材苗條,一陣風都能把她吹倒,但性格堅強,不像是窈窕淑女。在士大夫們大力提倡封建禮教、控制婦女思想、扼殺婦女才能的時代,她不僅掌握了廣博的知識,而且敢於干預閨房以外的事情。她曾獻詩給趙明誠的父親,當權的趙丞相。趙丞相說她“炙手可熱心可寒”,所以說李清照是一個膽大包天的“花木蘭”。這是她前半生的經歷。

  可是後來,金兵南侵,佔據了北宋首都汴京(開封),北宋滅亡。李清照夫婦倉皇南渡,到處租房居住。不幸的是在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病故。從此,李清照單獨一人經受國破家亡的痛苦,晚年過著悽慘的生活,天天都有感時傷亂、懷舊思鄉的心情,這種心情在作品中也經常體現,如晚年所寫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後來她在孤獨寂寞中死去,死時手中握著一枝幹枯的桂花,花枝上還有李清照的淚水。

  關於古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扁鵲學醫

  扁鵲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常常受到左鄰右舍的讚揚。

  離扁鵲家不遠的地方,有一位名叫長桑君的老大夫,醫術高明,四鄉馳名。他發現扁鵲是棵好苗子,就有意將自己的醫術傳授給他。

  一天,長桑君把扁鵲叫到面前,開門見山地說:“你如果願意跟我學醫,就到南山採藥去吧,一年之後再來見我。”

  扁鵲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工具和藥樣出發了。他翻過一座座險峻崢嶸的山峰,穿過一片片遮天蔽日的森林,採啊,挖啊,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他不僅認識了許許多多藥材,而且基本掌握了這些藥材生長、採挖的規律。

  長桑君見扁鵲滿載而歸,微微一笑:“你還要去民間給人們切脈,不完成五千例不能回家。”

  扁鵲二話沒說,又背起藥箱奔走四方。他為各種各樣的人切脈,從脈象的變化中,細細揣摸的病症。當他完成任務返回老師住處的時候,不禁大吃一驚,只見長桑君正躺在床上低聲呻吟。原來,在扁鵲外出期間,長桑君不幸中風偏癱,右半身不能動彈。

  扁鵲好心疼啊!他不顧旅途勞累,放下行李就給長桑君燒水煮飯,熬湯煎藥。晚上,他又端來一大盆熱水,蹲在床前給長桑君洗腳,洗著洗著,長桑君左腳一蹬,把盆子踢翻了,水澆溼了扁鵲的衣服、鞋子。扁鵲一點也不在意,轉身鏟來一些灶灰,撒到了溼漉漉的地上,接著,又忙著安頓長桑君入睡。正在這時,長桑君突然覺得喉中瘙癢,“呸”,一口痰不偏不倚吐到了扁鵲的臉上。扁鵲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地掏出手帕把痰擦掉了。

  夜深了,長桑君把扁鵲喚至床前,溫情脈脈地說:“你已經經受住了三次考驗:上山採藥,對你識藥用藥大有好處;按脈切診,對你斷病治病甚有幫助;今天,我又親眼看到你對病貼入微,勝似親人。作為一個好醫生必須具備的三點,你都有了。現在,我可以放心了。”說到這裡,老人用顫抖的左手從枕下摸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醫書,小心翼翼地交給了扁鵲。

  從此,扁鵲邊攻讀,邊實踐,醫術提高得更快了。

  關於古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伍子胥過昭關

  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的鬥爭中,大國兼併小國,擴張了土地。可是大國的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起來。他們之間也經常發生鬥爭。大國國內的矛盾尖銳起來,都想把爭奪霸權的戰爭暫時停止下來。 為了這個緣故,宋國大夫向戍(音shù)在晉、楚兩國之間奔走,做調停人。 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在宋國舉行了“弭兵會議”(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戰爭)。在這次會議上,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代表南北兩個集團講了和,訂了盟約。規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外,各小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晉楚兩國平分霸權,以後五十多年裡,沒發生大的戰爭。 到楚莊王的孫子楚平王即位之後,楚國漸漸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來的太子建廢掉。這時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鎮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來,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

  伍奢說什麼也不承認,立刻被關進監獄。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們回來,以便一起除掉。大兒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親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風聲,帶著兒子公子勝逃到宋國去了。 伍奢的.另一個兒子伍子胥,也從楚國逃出來,他趕到宋國,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國發生內亂,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國幫他們報仇。可是鄭國國君鄭定公沒有同意。 太子建報仇心切,竟勾結鄭國的一些大臣想奪鄭定公的權,被鄭定公殺了。伍子胥只好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投奔吳國(都城在今江蘇蘇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懸賞捉拿伍子胥,叫人畫了伍子胥的像,掛在楚國各地的城門口,囑咐各地官吏盤查。 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後,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來到吳楚兩國交界的昭關(在今安徽含山縣北)。關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傳說伍子胥一連幾夜愁得睡不著覺,連頭髮也愁白了。幸虧他們遇到了一個好心人東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裡。東皋公有個朋友,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皋公讓他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因為頭髮全白,面貌變了,守關的認不出來,就被他混出關去。

  伍子胥出了昭關,害怕後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條大江攔住去路。伍子胥正在著急,江上有個打魚的老頭兒划著一隻小船過來,把伍子胥渡過江去。 過了大江,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人,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現在送給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漁人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糧食的賞金,還答應封告發人大夫爵位。我不貪圖這個賞金、爵位,難道會要你這寶劍嗎?” 伍子胥連忙向老漁人賠禮,收了寶劍,辭別老漁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吳國,吳國的公子光正想奪取王位。在伍子胥幫助下,公子光殺了吳王僚(音liáo),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音hé lǘ)。 吳王闔閭即位之後,封伍子胥為大夫,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將軍孫武,是個善於用兵的大軍事家。吳王依靠伍子胥和孫武這兩個人,整頓兵馬,先兼併了臨近幾個小國。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親自率領大軍,向楚國進攻,連戰連勝,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時,楚平王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墳,還把平王的屍首挖出來狠狠鞭打了一頓。 吳軍佔領了郢都。楚國人申包胥逃到秦國,向秦國求救。秦哀公沒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於被感動了,說:“楚國雖然暴虐無道,但是有這樣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們亡國!” 秦哀公派兵救楚國,擊敗了吳軍,吳王闔閭才撤兵回國。 吳王闔閭回到吳國都城,把第一大功歸給孫武。孫武不願意做官,回鄉隱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傑出的軍事著作。

最近訪問